差異雜志簡介
《差異》自2003年創(chuàng)刊,本刊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欄目設置及內容節(jié)奏經過編排與改進,受到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愛。
該雜志作為一份專注于社會科學領域中差異現象的學術期刊,旨在探討和研究社會、文化、經濟以及個體等層面上的差異問題。該雜志致力于提供一個多學科的交流平臺,鼓勵來自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政治學、經濟學等領域的學者和實踐者投稿,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通過深入的學術研究和理論探索,雜志試圖揭示差異現象背后的復雜機制,并分析其對個人及集體的影響。該雜志探討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權力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和被體驗;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異現象,以及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維護文化多樣性和促進文化交流;分析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以及貧富差距、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等問題;關注教育資源的分配差異,以及如何通過教育政策和實踐減少教育不平等。雜志通過高質量的研究報告、案例研究和評論文章,不僅為學術界提供了一個交流和爭鳴的平臺,也為政策制定者和社會實踐者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和指導。雜志鼓勵采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以促進對差異現象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差異收錄信息
差異雜志榮譽
差異雜志特色
1、文內標題層次不宜過多,序號按1;1.1,1.2;1.1.1,1.1.2……的順序排列。標題一律左頂格。各級標題字數不宜過多,同級標題不應時有時無。論文按引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等順序結構撰寫。
2、各級標題不得使用引文標示。正文中如需對引文進行闡述時,引文序號應以逗號分隔并列排列于方括號中,如“文獻[1,2,6,9]從不同角度闡述了……”
3、附錄內容較少,與參考文獻排在同一頁;如出現內容較多,則另起一頁。附錄的字體為12磅,Times New Roman字體,加粗。附錄內容格式要求與正文一致。
4、摘要論著須附中文摘要,重要文章還必須附英文摘要。摘要必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結論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采用第三人稱撰寫,不用“本文”等主語。
5、文章中的圖表應具有典型性,盡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線表;圖要使用黑線圖,繪出的線條要光滑、流暢、粗細均勻;計量單位請以近期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為準,不得采用非法定計量單位。
6、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別、畢業(yè)院校、職稱、研究方向、目前從事何種工作、聯系電話、手機、電子郵箱、通訊地址及郵編。
7、帶圈數字與腳注內容之間空一個字符。對文章中所引用的資料第一次進行注釋時,必須將該文獻的作者姓名、文獻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時間、資料所屬頁碼一并注出。
8、參考文獻應按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并在文末按順序著錄。文獻作者3名以內全部列出,4名以上則列前3名,后加“等”;外文作者書寫時,姓前名后,名用縮寫,不加縮寫點。
9、來稿應在篇首頁的地腳處注明基金來源(項目名稱及編號)、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別、職稱、學位、從事專業(yè)或工作)和電子郵箱、手機號碼等。
10、文責自負,嚴禁抄襲,因抄襲而引起的一切糾紛,本刊不承擔連帶責任。本刊不接受一稿多投,如果投稿后1個月內未收到錄用通知,請另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