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檔案》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自1981年創(chuàng)刊,國內刊號為37-1048/G2,本刊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欄目設置及內容節(jié)奏經過編排與改進,受到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愛。
雜志簡介:《山東檔案》雜志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自1981年創(chuàng)刊,國內刊號為37-1048/G2,是一本綜合性較強的檔案期刊。該刊是一份雙月刊,致力于發(fā)表檔案領域的高質量原創(chuàng)研究成果、綜述及快報。主要欄目:要聞、學術研究、簡訊、聚焦“黨史學習教育”、紅色珍檔、專欄·全省縣級檔案館建設巡禮、館藏點擊、齊風魯韻、史海鉤沉、業(yè)務探討、基層...
《山東檔案》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自1981年創(chuàng)刊,國內刊號為37-1048/G2,本刊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欄目設置及內容節(jié)奏經過編排與改進,受到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愛。
《山東檔案》雜志學者發(fā)表主要的研究主題主要有以下內容: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傳統村落;檔案管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二)地震系統;地震科技;地震;檔案信息;防震減災事業(yè)
(三)圖檔;檔案;清代;嘉慶朝;編纂
(四)檔案管理;安全體系建設;檔案庫房管理;檔案;《歸檔文件整理規(guī)則》
(五)檔案管理;高校;高校檔案;高校擴招;館藏結構
(六)網絡安全;檔案;學校檔案;高校教學;信息整合
(七)高校;檔案建設;高校檔案;檔案統計;檔案統計工作
(八)檔案;社會網絡;供應鏈;供應鏈協同;項目治理
(九)新農村建設;新農村;可持續(xù)發(fā)展;新型農民;農家書屋
(十)家禽;農業(yè)科技檔案;雞舍;玉米;檔案管理
1、原創(chuàng)作品應具時代感,題材新穎、有創(chuàng)意、貼近生活、內容積極向上。理論稿件應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論點明確、論據充分、數據真實、邏輯嚴謹、文字準確。
2、作者是指科研內容的構思,具體研究工作的執(zhí)行及撰稿執(zhí)筆等方面的主要貢獻人員,能夠對論文的主要內容負責答辯的人員,是論文的法定主權人和責任者。作者署名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8名。
3、文題:應以簡明、確切的詞語反映文章中最特定的內容,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認的縮寫詞。文題一般不超過20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
4、請在來稿正文前加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和3至6個關鍵詞,摘要不宜以第三人稱寫成文章結構介紹,并且不得含自我評價,請不要出現“本人”、“本文”等詞起寫。
5、文內體例要求,一般以“一、”、“(一)”、“1.”、“(1)”作為文章層次,通過簡短的小標題方式提煉主要觀點。
6、稿件中的注釋請以腳注形式在當頁頁腳標出。引用報刊資料,請注明作者姓名、文章標題、刊名、刊期;引用書籍資料,請注明作者姓名、書名、出版社、出版時間和頁碼;引用互聯網資料,請注明作者姓名、文獻名、網址和時間。
7、圖題、表題均采用中英文對照表述,中文在前、英文在后,圖、表均需有編號和標題,圖、表題號及圖中曲線號均用阿拉伯數字標注。
8、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需注明,如:基金項目:×××基金(編號)。
9、學術準則:提醒作者遵守學術道德和規(guī)范,如不得抄襲他人作品、尊重知識產權、不發(fā)表重復或已發(fā)表的論文等。
10、參考文獻以著者姓氏的拼音為序,均另起一行排列。本刊參考文獻一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GB/T7714-2015)處理。
立即指數:立即指數 (Immediacy Index)是指用某一年中發(fā)表的文章在當年被引用次數除以同年發(fā)表文章的總數得到的指數;該指數用來評價哪些科技期刊發(fā)表了大量熱點文章,進而能夠衡量該期刊中發(fā)表的研究成果是否緊跟研究前沿的步伐。
引證文獻:又稱來源文獻,是指引用了某篇文章的文獻,是對本文研究工作的繼續(xù)、應用、發(fā)展或評價。這種引用關系表明了研究的去向,經過驗證,引證文獻數等于該文獻的被引次數。引證文獻是學術論著撰寫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衡量學術著述影響大小的重要因素。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濟南市經十路11619號,郵編: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