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雜志簡介
《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自2022年創(chuàng)刊,本刊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欄目設置及內(nèi)容節(jié)奏經(jīng)過編排與改進,受到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愛。它是一本致力于探討科學知識的普及、科學教育的發(fā)展以及科學傳播策略的專業(yè)學術期刊。它旨在通過講述科學傳播與教育的故事,解決相關問題,探索有效路徑,從而為中國科學界打造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國際化出版平臺,并構建一套全面的科學傳播與教育話語體系。
在雜志中,讀者可以找到關于科學傳播理論與實踐的深入分析。這些研究不僅關注科學知識如何有效地傳遞給公眾,還探討了科學傳播過程中的障礙和挑戰(zhàn),如科學謠言的產(chǎn)生與傳播、科學新聞的報道方式、科學博物館和科技館的教育功能等。此外,雜志還會關注科學傳播的新興渠道,如社交媒體、博客、播客等,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渠道提高科學信息的可及性和吸引力。
科學教育是雜志的另一個核心議題。文章可能會探討如何在學校教育中融入科學探究精神,如何通過項目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等方法激發(fā)學生的科學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以及如何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發(fā)展的科學課程。同時,雜志還會關注科學教師的培訓與發(fā)展,探討如何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技能。雜志還特別重視科學教育的公平性和包容性。文章可能會分析城鄉(xiāng)、地區(qū)之間科學教育資源的差異,探討如何通過政策支持、資源共享等方式縮小這些差距,以及如何在科學教育中考慮不同文化背景和特殊需求的學生。
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收錄信息
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雜志榮譽
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雜志特色
1、文稿要求1萬字左右,要素齊全,包括中文題目、作者、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英文的題目、作者、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作者簡介(籍貫、職稱、學歷、研究方向等)等。
2、來稿作者的信息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職稱、學歷、研究方向、單位名稱、地址(XX省XX市或XX縣XX路XX號)、郵政編碼、電話號碼和郵箱等項。
3、力求簡明、醒目,能準確反映文章主題。中文題名一般以20個漢字以內(nèi)為宜,最好不設副標題,一般不用標點符號,盡量不使用縮略語。英文題名不宜超過10個實詞。中、英文題名含義應一致。
4、摘要內(nèi)容從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之后分別填寫。寫成報道性文摘,盡量用量化指標進行描述,請勿籠統(tǒng)泛談。
5、正文各層次內(nèi)容一律采用阿拉伯數(shù)字連續(xù)編號,同級標題不同層次的數(shù)字之間用下圓點相隔,最末數(shù)字不加標點。如:正文一級標題序號用1,二級用1.1,三級用1.1.1,均左頂格書寫,后空一格寫標題。
6、注釋放置于文后(尾注)。注釋序號用[1],[2],[3]……標識,全文統(tǒng)一排序。正文中的注釋序號統(tǒng)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時候也可能是詞或詞組)或段落標點符號之后的右上角。
7、文中插圖應比例適當、清楚美觀,標明圖序與圖題;表格應結構簡潔,盡量采用“三線表”,必要時可添加輔助線,要有表序與表題。
8、如果來稿系基金項目資助的論文,請在首頁論文題名后以“宰”符號標注,并鏈接至論文首頁地腳中表明基金項目的類別、名稱、項目編號。
9、要求作者有嚴謹?shù)膶W風和樸實的文風,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討論。所有稿件均不含有任何違法內(nèi)容,凡采用他人學說,必須加注說明。
10、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格式著錄;按正文中出現(xiàn)次序標引,同一文獻,同一序號,附注頁碼。格式為上標的“[序號]頁次”(如(l)、(2.6)、(5-7)、[8]98、[9]66-68、[4]26、[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