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巨乳人妻在线-国产久久久自拍视频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久精品免费视频-91桃色国产在线观看免费

首頁 優(yōu)秀范文 主流文化論文

主流文化論文賞析八篇

發(fā)布時間:2023-03-16 15:54:09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主流文化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主流文化論文

第1篇

一.5-羥色胺3(5-HT3)受體拮抗劑

化療引起的惡心、嘔吐是癌癥患者最為恐懼的不良反應,對惡心、嘔吐控制不足會產(chǎn)生一系列相關的并發(fā)癥。化療引起的惡心、嘔吐可分為急性反應、延遲性反應和預期性反應三類。已有多種藥物用于化療引起的惡心、嘔吐的控制,如吩噻嗪類、多巴胺拮抗劑、抗組胺藥等。自1987年開發(fā)出第一代高選擇性5-HT3受體拮抗劑恩丹西酮(Ondansetron,樞復寧)以來,一批5-HT3拮抗劑的衍生物相繼問世,如格拉司瓊(Gramisetron,康泉,凱特瑞)、托烷司瓊(Tropisetron,嘔必停)、拉莫司瓊(Ramosetron、,奈西雅)、阿扎司瓊(Azasetron,蘇羅同)和尚未在中國上市的Dolasetrone等。

1.藥理學及作用機制

細胞毒性化療藥物引起的惡心、嘔吐主要由這些藥物導致消化道黏膜損傷開始,尤其是回腸黏膜的損傷。黏膜損傷導致腸上皮嗜鉻細胞釋放5-HT,刺激傳入迷走神經(jīng)的5-HT3受體,從而興奮嘔吐中樞引起嘔吐反應,或通過興奮化學感受器傳遞至嘔吐中樞引起嘔吐。5-HT3受體拮抗劑主要通過競爭性地阻斷消化道黏膜釋放出的5-HT與5-HT3受體結(jié)合,從而具有抗嘔吐的作用。

利用放射性配體的研究證實,所有5-HT3受體拮抗劑均可選擇性地與5-HT3受體相結(jié)合,恩丹西酮、格拉司瓊、托烷司瓊可直接與5-HT3受體相結(jié)合,而且與5-HT1、5-HT2、多巴胺D1、D2型受體、毒蕈堿受體及組胺H1受體均無結(jié)合。有研究表明,托烷司瓊與5-HT4受體有較弱的結(jié)合力。比較恩丹西酮和格拉司瓊與5-HT3受體的結(jié)合力發(fā)現(xiàn),后者對5-HT3受體有更強的結(jié)合。下表簡略列出了幾種5-HT3受體拮抗劑的藥代動力學特點。幾種藥物口服的生物利用度均高于50%,因此口服應用也是一種較好的途徑。這類藥物多經(jīng)肝臟代謝,因此肝功能不良的患者對藥物的清除能力有影響。

2臨床應用

多數(shù)研究證明,5-HT3受體拮抗劑在防治化療所致急性嘔吐方面有效率高、耐受性好,因此目前被大多數(shù)醫(yī)生作為治療急性嘔吐的常用藥物。但是在臨床應用中,多種因素可以影響止吐藥物的療效,如化療藥物致吐性的強弱、藥物的劑量、用法,患者方面的因素包括既往是否接受過化療、年齡、性別、酗酒史等?;熕幬镏校樸K(DDP)是最強的致吐藥物,DDP單次劑量超過50mg/m2時,不用止吐藥的患者中90%會出現(xiàn)急性嘔吐。

(1)中度致吐性藥物所致惡心嘔吐的治療

5-HT3受體拮抗劑對中度致吐性藥物所引起的惡心嘔吐均明確有效。單藥應用時,Dolasetrone的完全控制率為44-83%,恩丹西酮的完全控制率為50-89%,格拉司瓊為50-76%,托烷司瓊為75%左右。但由于判定有效的標準不同,很難將不同研究的結(jié)果進行直接比較。

周際昌等在193例患者中進行了一項開放的、多中心的研究探討了恩丹西酮預防非順鉑所致嘔吐的療效。所有患者化療前20分鐘靜脈注射恩丹西酮8mg,化療后口服恩丹西酮片劑4mg,每日二次,共一日。結(jié)果單用恩丹西酮對化療所致的急性嘔吐的有效率為93.3%(其中完全緩解率為86.0%),第1-5天止吐的有效率分別為93.3%、94.8%、96.9%、99.5%%和99.5%,提示單用恩丹西酮對預防非順鉑引起的嘔吐療效較高,而且對延遲性嘔吐也有很好的療效。

Perez等進行了一項大宗、隨機、雙盲的對照研究探討了靜脈應用格拉司瓊(10μg/kg)及恩丹西酮(32mg)預防環(huán)磷酰胺、阿霉素治療初治乳腺癌患者的療效。二藥的完全控制率分別為58%和62%,但恩丹西酮在24小時內(nèi)控制惡心嘔吐方面略好于格拉司瓊(48%和39%),48小時再評價二藥的療效結(jié)果無差異(23%和28%)。

另一項研究對比了口服恩丹西酮(8mg/d)或格拉司瓊(1mg/d)治療中度致吐性化療所致的惡心嘔吐。止吐藥均在化療前1小時應用。在預防急性嘔吐方面,格拉司瓊的有效率稍高一些,完全控制率及減少惡心的發(fā)生率方面均優(yōu)于恩丹西酮(P<0.05)。

有作者研究了口服格拉司瓊與靜脈應用恩丹西酮治療初治癌癥患者中度惡心嘔吐的療效。結(jié)果24小時和48小時后,二組的完全控制率相似,分別為73%、71%和59%、59%。提示口服用藥與靜脈應用在防治中度致吐性化療所引起的惡心嘔吐方面療效相當。

(2)重度致吐性藥物所引起惡心嘔吐的治療

5-HT3受體拮抗劑對重度致吐性藥物所引起的急性惡心、嘔吐明確有效。單藥應用時,

Dolasetrone的完全控制率為48-57%,恩丹西酮為46-58%,格拉司瓊為46-70%,托烷司瓊為47-73%。多組隨機、雙盲的研究對比了幾種不同5-HT3受體拮抗劑防治強致吐性藥物所引起的惡心嘔吐,結(jié)果幾種藥物的有效率基本相似。

張頻等進行了一項開放的、多中心、中心內(nèi)均衡隨機、自身交叉的研究對比了拉莫司瓊與格拉司瓊預防化療引起的胃腸反應的臨床研究。在接受順鉑(≥50mg/m2)化療的患者中,二藥對急性嘔吐控制的有效率分別為72.1%和59%,對急性惡心的控制和食欲的影響方面,二組的有效率分別為59%和42.6%以及54.1%和42.6%(P>0.05)。提示二藥對急性胃腸反應的療效相似,并且對第2、3天胃腸反應的控制率也相當。

Navari等進行了一項雙盲、隨機、平行對照的研究對比了格拉司瓊和恩丹西酮在初治患者中的療效。格拉司瓊10ug/kg或40ug/kg,單次靜脈注射;恩丹西酮0.15mg/kg,化療前30分鐘、療后4小時、8小時各靜脈注射一次。二組的有效率分別為47%(格拉司瓊10ug/kg)、48%(格拉司瓊40ug/kg)和51%(恩丹西酮)。

另一項研究對比了口服格拉司瓊和靜脈應用恩丹西酮在1054例接受DDP≥60mg/m2化療患者中的療效。結(jié)果表明,單次口服格拉司瓊2mg與單次靜脈應用恩丹西酮32mg的總有效率相似(55%和58%)。本研究證實,對強致吐性藥物所引起的急性嘔吐反應,口服應用5-HT3受體拮抗劑與靜脈用藥同樣有效。

(3)延遲性反應的治療

5-HT3受體拮抗劑對多數(shù)化療藥物引起的急性嘔吐反應療效較好,大約可使80-90%的急性嘔吐得到緩解,但對延遲性嘔吐控制的有效率僅在50%以下。意大利止吐研究組對比了恩丹西酮單用或合用地塞米松對延遲性嘔吐的作用。結(jié)果表明,在化療的第2-5天,單用地塞米松對中度致吐性藥物引起的延遲性惡心嘔吐也能取得與恩丹西酮同樣的作用。并且通過對患者反應的分析表明,控制延遲性惡心嘔吐最好的辦法是控制好急性惡心嘔吐。

Lofter等進行了一項雙盲、隨機研究對比了Dolasetrone與恩丹西酮對中度致吐藥物引起延遲性嘔吐的控制。結(jié)果表明,化療24小時后,二組的完全控制率分別為57%和67%(P=0.013),但第7天時,再評價二組的有效率基本相似。

(4)與地塞米松合用

單用5-HT3受體拮抗劑雖然能夠取得較好的療效,但尚不能完全滿意地控制化療引起的消化道反應。與地塞米松合用通??商岣哌@類藥物的有效率。地塞米松是一種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其止吐作用的機制不明,認為可能通過干擾膠質(zhì)細胞中前列腺素中介過程而起作用。

徐兵河等進行了一項多中心的研究,在773例患者中對比了恩丹西酮單用或恩丹西酮與地塞米松合用預防順鉑所致嘔吐的療效。單用恩丹西酮組的330例患者中,急性嘔吐控制的有效率為86.7%,而聯(lián)合用藥組的443例患者中,有效率為94.8%(P<0.0001)。這一結(jié)果提示聯(lián)合用藥對急性嘔吐的控制率明顯優(yōu)于單用恩丹西酮治療。

3.不良反應

總的來看,5-HT3受體拮抗劑的耐受性良好,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這類藥物沒有椎體外系反應。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頭痛、便秘、腹瀉、鎮(zhèn)靜、輕度的轉(zhuǎn)氨酶升高等。過量可能出現(xiàn)幻視和血壓升高。也有引起一過性心電圖改變的報道。

二.造血細胞集落刺激因子(CSFs)

1985年Welte.K成功地從人膀胱癌細胞株5637的培養(yǎng)上清液中純化并精制出G-CSF(hG-CSF),然后Welte.K與美國的AMGEN公司的Souza.L.M又進一步確定這種hG-CSF的N段氨基酸排列順序,將來源于5637細胞株的hG-CSF基因克隆化,采用基因工程技術將該基因插入大腸桿菌成功地澩锍鰄G-CSF(rhG-CSF)而開發(fā)出rhG-CSF(Filgrastin,惠爾血)。該藥1991年美國FDA批準上市,1993年在我國上市。hG-CSF由中華倉鼠卵巢細胞(CHO細胞)產(chǎn)生的rhG-CSF來源于人口腔底細胞的基因(Granocyte,格拉諾塞特)是一種含有174個氨基酸的糖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和糖鏈組分與人體G-CSF相同,1991年日本批準上市,1994年在我國上市。

1.CSFs的生物學功能及藥理作用

機體各種血細胞都是從全能(或多能)干細胞分化而來,它們的增殖、分化、分布和功能受到多種細胞因子的調(diào)控,這樣機體在正常情況下才能保持各類血細胞水平的相對穩(wěn)定。CSFs是造血系統(tǒng)中細胞成熟、分化的重要調(diào)控因子,對髓系細胞的發(fā)育和分化非常重要。CSFs是作用于造血細胞的糖蛋白,它與特殊的細胞表面受體結(jié)合,刺激細胞增殖、促進分化及一些終末細胞功能活化。腫瘤化療中應用的CSFs主要是粒細胞和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GM-CSF),已廣泛地應用于腫瘤的常規(guī)治療中。主要產(chǎn)生G-CSF的細胞是單核巨噬細胞、內(nèi)皮細胞、成纖維細胞,產(chǎn)生GM-CSF的細胞是T細胞、單核巨噬細胞、內(nèi)皮細胞、成纖維細胞。這些細胞受到抗原刺激如細菌感染可誘導產(chǎn)生G-CSF和GM-CSF。G-CSF能特異地作用于粒細胞巨噬細胞的前驅(qū)細胞(CFU-GM),促進其增殖分化,不僅能增加中性粒細胞的數(shù)目,還作用于成熟的中性粒細胞,促進其從骨髓向外周釋放,增強其游走、吞噬及殺菌能力。GM-CSF除對中性粒細胞的作用與G-CSF大致相同外,還能增強嗜酸性粒細胞的吞噬能力。

2.臨床應用

(1)預防常規(guī)劑量化療所致的中性粒細胞減少

對于初次接受細胞毒性藥物化療的患者,如果預期化療后患者可能出現(xiàn)中性粒細胞減少,則應用CSFs可使這種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下降50%。但對骨髓抑制較輕,不會出現(xiàn)發(fā)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的患者,預防性應用CSFs則沒有多大價值。這種應用方法稱為一級預防。對初治的腫瘤患者,一級預防不應作為常規(guī)用藥。

對于經(jīng)歷過發(fā)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的患者,預防性應用CSFs稱為二級預防,它能顯著降低再次出現(xiàn)發(fā)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發(fā)生率,同時,也不會因骨髓抑制減少藥物劑量或使化療延期。

Crawford等對接受CAE方案(環(huán)磷酰胺、阿霉素和足葉乙甙)化療的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篩選,給第一周期化療后出現(xiàn)發(fā)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的患者在下一周期化療后預防性應用G-CSF,結(jié)果第二周期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的持續(xù)時間明顯縮短(第一周期為6天,第二周期為2.5天),而且由于中性粒細胞減少引起發(fā)熱的比例也從100%下降到23%。

馮奉儀等采用多中心、隨機分組、自身交叉對照的方法在57例腫瘤患者中進行了GM-CSF預防化療引起白細胞減少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GM-CSF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白細胞減少的持續(xù)時間明顯縮短(6天和13天,P<0.001),中性粒細胞減少的時間也明顯縮短(4天和9天,P<0.001),但對血小板無影響。

(2)治療常規(guī)劑量化療所致的中性粒細胞減少

對于化療后出現(xiàn)中性粒細胞減少但無發(fā)熱的患者,一出現(xiàn)中性粒細胞減少就應用CSFs對患者并無多大好處;對于合并發(fā)熱的患者,由于常會合并嚴重的感染、敗血癥、休克、多臟器功能衰竭,因此應用CSFs及抗菌素可防止這些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關于G-CSF治療化療引起的發(fā)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的較大規(guī)模的研究是在澳大利亞進行的。所有化療后出現(xiàn)發(fā)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的患者隨機接受G-CSF12μg/kg/d,同時應用抗菌素,或單用抗菌素治療。結(jié)果顯示,G-CSF治療組的中性粒細胞恢復到正常值的時間僅比對照組快1天,但患者發(fā)熱的持續(xù)時間、應用抗菌素的時間均明顯縮短,治療組的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縮短11天。其它一些相關研究也獲得了類似的結(jié)果。

(3)通過增加藥物劑量和/或縮短化療間隔時間來增加化療的劑量強度

化療的劑量強度對取得療效至關重要,提高劑量強度在某些腫瘤中可明顯提高緩解率,如乳腺癌、惡性淋巴瘤等。但同時骨髓抑制也更加嚴重。CSFs可使化療的劑量強度提高8%-20%,有利于取得更好的療效。

國外多數(shù)臨床研究表明,應用CSFs可明顯減輕由于提高化療劑量強度所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的程度。提高劑量的同時,避免化療周期的延長或由于化療毒性導致藥物減量。如果預期接受某一劑量強度化療的患者中40%可能出現(xiàn)發(fā)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則應考慮應用CSFs支持。

(4)用于骨髓(外周血干細胞)移植

高劑量化療合并自體骨髓(外周血干細胞)移植的患者,CSFs可明顯縮短中性粒細胞減少持續(xù)的時間,降低感染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因此常用于骨髓(外周血干細胞)移植后造血功能的恢復。同時,在移植前的動員中,CSFs合并化療藥物也是目前公認的一種有效方式。

(5)用于髓性惡性腫瘤的輔助治療

可用于急性髓性白血病誘導化療后,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的治療。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MDS)患者出現(xiàn)嚴重的中性粒細胞減少及反復發(fā)生的感染時可間斷應用CSFs,但不主張長期持續(xù)用藥。

3.不良反應

G-CSF的主要副作用是骨痛,15%-39%的患者接受5μg/kg/d的G-CSF治療后出現(xiàn)骨痛,當劑量提高后,這種反應的發(fā)生率會更高。另外常見的反應還有發(fā)熱、頭痛、肌肉疼痛、皮疹,大多能耐受。其它罕見的副作用有低血壓、惡心、腹瀉、水腫、過敏、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征、呼吸困難等。GM-CSF的不良反應包括發(fā)熱、惡心、疲乏、頭痛、骨痛、寒戰(zhàn)、食欲減退及注射部位的疼痛等。

4.用法用量

G-CSF的推薦劑量為5μg/kg/d,GM-CSF的推薦劑量為250μg/m2/d。可皮下給藥,也可靜脈給藥。一般在化療結(jié)束后24~72小時內(nèi)開始應用,應持續(xù)應用到中性粒細胞最低點過后計數(shù)>10X109/L為止,亦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適當縮短給藥時間。必須指出的是,CSFs不能與化療或放療同時應用。

CSFs在腫瘤中的應用應以判斷腫瘤治療最重要的指標-臨床效益進行全面綜合評估,包括無病生存期、總生存期、生活質(zhì)量、毒性、醫(yī)療費用及療效等。國外正在進行CSFs在惡性淋巴瘤、乳腺癌、肺癌、卵巢癌、腫瘤、神經(jīng)母細胞瘤等惡性腫瘤的相關研究。國外的研究還初步顯示rhGM-CSF除可治療白細胞減少外,還有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抗微生物、抗腫瘤及炎癥和促進創(chuàng)傷愈合的作用,但尚需臨床進一步證實。

三.氨磷汀

氨磷?。ˋmifostine,Ethyol)是一種有機硫代磷酸鹽,50年代由美國軍人從4400個化合物中篩選出來,代號為UR2721,用作核輻射的保護劑。其前體為WR-2721,它產(chǎn)生的巰基可清除對細胞產(chǎn)生損傷的氧自由基。但它與其它藥物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是廣譜的細胞保護劑。臨床前研究顯示,氨磷汀幾乎可以選擇性地保護所有正常組織(除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以外),而對腫瘤組織無保護作用。

1.作用機制

氨磷汀在體內(nèi)經(jīng)堿性磷酸酶(AKP)活化后脫去磷酸化基團,變?yōu)楹坞x巰基的活性代謝產(chǎn)物WR1605,它可清除氧自由基從而修復損傷的分子。氨磷汀對正常組織的選擇性保護作用主要因為正常組織可攝取更高濃度的自由巰基。

腫瘤組織通常由于生長旺盛而導致血供不足,細胞處于缺氧狀態(tài),PH值較正常組織低,血供不足以及較低的PH值使AKP不但在腫瘤細胞中含量少,而且其活性大大降低。AKP是一種PH依賴的與細胞膜結(jié)合的酶,腫瘤組織中AKP濃度比正常組織細胞中的濃度明顯低,氨磷汀在正常組織中可以快速脫磷酸,游離巰基的濃度較高,而腫瘤組織的濃度較低。游離巰基一方面通過清除化療藥物產(chǎn)生的氧自由基、過氧化物(氧自由基、過氧化物能損害細胞膜、DNA及細胞內(nèi)的其它成分),另一方面可與鉑類、烷化劑的活性部分結(jié)合或中和而保護正常組織。自由巰基在正常組織如骨髓、腎臟、唾液腺和心臟中的濃度可達到腫瘤組織中濃度的100倍。

2.臨床應用

(1)用于減輕化療導致的腎毒性

腎毒性在化療的合并癥中并不常見,但是一旦出現(xiàn)即很嚴重。劑量相關的腎毒性是順鉑(DDP)的主要劑量限制性毒性。在氨磷汀的III期臨床研究中,2424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隨機接受相同劑量的環(huán)磷酰胺和DDP合用或不合用氨磷?。?10mg/m2),氨磷汀治療組有10%的患者出現(xiàn)肌酐清除率下降,而對照組為40%。二組的腫瘤緩解率和中位生存期相近。因此,美國FDA將減輕化療所致的腎毒性作為氨磷汀的首要適應癥。

(2)減輕血液學毒性

化療所致的血液學毒性因所用藥物的不同而存在差異,但總的來說,粒細胞減少是很多化療藥物的劑量限制性毒性。研究表明,氨磷汀可明顯減輕化療所致的粒細胞減少癥。在上述的III期臨床研究中,氨磷汀治療組出現(xiàn)4度粒細胞減少的患者為10%,而對照組為21%(P=0.019),氨磷汀組患者的住院日也顯著減少(分別為111天和284天,P=0.031)。

另一組接受卡鉑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合用氨磷汀及對照組,二組血小板最低值分別為127X109/L及88X109/L(P=0.023)。但有些研究并未得到相同的結(jié)果。

(3)神經(jīng)毒性和耳毒性長期應用DDP,尤其是與紫杉類藥物合用時,外周神經(jīng)毒性會成為主要的不良反應。通常當DDP的劑量>300-600mg/m2時,會出現(xiàn)神經(jīng)毒性,有時是不可逆的。DDP引起的耳毒性主要表現(xiàn)為高頻聽力喪失,約30%的患者會出現(xiàn)這種毒性反應。但目前的研究尚不足以證明氨磷汀能夠減輕這二種毒性反應。因此并不支持氨磷汀用以預防DDP和紫杉類藥物引起的神經(jīng)毒性和耳毒性。

3.不良反應

總的來說耐受性良好。主要的不良反應為低血壓。發(fā)生低血壓的機制尚不清楚,僅有5%以下的患者由于低血壓需要降低藥物劑量。其它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頭暈、熱感、輕度嗜睡、口中有金屬味,偶有過敏反應。也有一過性低鈣血癥的報道,可能是由于氨磷汀對甲狀旁腺素的抑制以及直接抑制骨吸收的作用導致的。

4.用法用量

氨磷汀的推薦劑量為910mg/m2,溶于0.9%的氯化鈉溶液。這種配制好的溶液在室溫中可穩(wěn)定6小時,在冷藏條件下穩(wěn)定24小時。于化療前30分鐘,靜脈滴注15分。由于可能會出現(xiàn)低血壓,因此患者應在輸注過程中保持臥床,并每隔3-5分鐘測血壓一次。如果患者的血壓明顯下降或出現(xiàn)相關癥狀,應立即停止輸注。低血壓一般發(fā)生在輸注將近結(jié)束時,停藥同時維持補液,患者的血壓大多會自行恢復。由于氨磷汀有胃腸道反應,療前可應用止吐藥物。

四.雙膦酸鹽

骨轉(zhuǎn)移在晚期惡性腫瘤中頗為常見,常導致病人出現(xiàn)頑固性疼痛、功能障礙、病理性骨折、脊髓壓迫及高鈣血癥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對骨轉(zhuǎn)移患者的治療,目前臨床上除了常規(guī)的抗腫瘤治療(化療、放療、同位素治療)外,雙膦酸鹽類藥物也是常用的藥物之一。

腫瘤骨轉(zhuǎn)移主要是破骨細胞的骨吸收,大多表現(xiàn)為溶骨性病變,即使是成骨性骨轉(zhuǎn)移也是首先由破骨細胞通過破壞骨表面準備位點,為成骨細胞提供構建腫瘤的基礎。骨轉(zhuǎn)移劇烈疼痛是由于腫瘤相關因子釋放使破骨細胞活性增高,形成溶骨性骨質(zhì)破壞,腫瘤分泌前列腺素、乳酸、白介素II及腫瘤壞死因子等一些疼痛介質(zhì)及腫瘤侵犯骨膜、周圍神經(jīng)、軟組織所致,其中破骨細胞的激活起了關鍵的作用。

1.藥理作用

雙磷酸鹽是內(nèi)源性的焦磷酸鹽類似物,以一個碳原子取代了中間的氧原子。這種碳原子的取代使該化學物能夠抵抗水解,并允許另外兩條不同結(jié)構的側(cè)鏈的連接。其中一條側(cè)鏈通常包括部分羥基,可使鈣離子晶體與骨質(zhì)無機物高度親和,另一條側(cè)鏈的差別使不同的雙磷酸鹽抗骨吸收的能力不同。新一代雙磷酸鹽類藥物,如Ibandronate和Zoledronate比起老的同類藥物,如Etidronate其作用強10000至100000倍。

雙磷酸鹽與骨有高度親和力,并能優(yōu)先被轉(zhuǎn)運到骨形成或吸收加速的部位,一旦沉積到骨表面,就會被具有破骨作用的破骨細胞攝取。它能抑制破骨細胞對骨小梁的溶解和破壞,因此,能阻止腫瘤引起的溶骨性病變、減少骨吸收、減輕疼痛及由骨轉(zhuǎn)移所致的高鈣血癥及其它并發(fā)癥。目前還認為腫瘤細胞導致骨質(zhì)破壞,而破壞的骨質(zhì)釋放的細胞因子或生長因子又能刺激腫瘤細胞的活性和生長。雙膦酸鹽類藥物能阻斷這種作用,減慢骨轉(zhuǎn)移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并可導致某些腫瘤細胞的死亡。雙磷酸鹽對骨質(zhì)疏松癥也有一定療效。

2.臨床應用

世界各地有7種雙磷酸鹽類藥物在不同情況下應用(見表2)。

表2不同類型的雙磷酸鹽

通用名專用名相對強度*目前狀況

EtidronateDidronel(公司名)1FDA-O(PO)

ClodronateBonefos10FDA-HC

(氯磷酸鈉)(骨磷)正在進行已完成III期研究

TiludronateSkelid10FDA-O

PamidronateAredia100FDA-B&MM(IV)

(帕米磷酸鈉)(阿可達)FDA-HC(IV)

AledronateFosamax1000FDA-O(PO)

(阿倫磷酸鈉)(固邦)

IbandronateBondronat10000已完成III期研究

(幫助力)

Zoledronate100000正進行III期研究

縮寫:FDA-,F(xiàn)DA批準用于;O,絕經(jīng)后骨質(zhì)疏松癥;PO,口服;HC,高鈣血癥;B&MM,有溶骨性

病變的乳腺癌和多發(fā)性骨髓瘤

*與Etidronate的相對強度

第一代雙膦酸鹽類藥物羥乙膦酸鈉(Etidronate)、氯屈膦酸鈉(Clodronate骨膦),第二代雙膦酸鹽類藥物帕米膦酸鈉(Pamidronate阿可達、博寧),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這類藥物在改善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骨轉(zhuǎn)移和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的疼痛、控制病情、預防骨轉(zhuǎn)移的并發(fā)癥和提高生存質(zhì)量方面起了較好的作用。第一代雙膦酸鹽類藥物不宜長期使用,現(xiàn)已逐漸被療效更強、在骨礦化上無副作用的第二代雙膦酸鹽類藥物所替代。第三代雙膦酸鹽類藥物Bondronat(Ibandronate幫助力)在國外已上市,它能顯著降低惡性腫瘤骨轉(zhuǎn)移的高鈣血癥,降低尿鈣的吸收,并可增加骨礦密度,減少骨代謝紊亂。目前還可用于治療絕經(jīng)后婦女骨質(zhì)疏松。更新一代的雙膦酸鹽類藥物英卡膦酸二鈉(Incardronate)國內(nèi)正在進行臨床研究。

在雙磷酸鹽類藥物的應用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雙磷酸鹽類藥物對腫瘤患者的總生存率沒有影響,對證實有明確骨破壞的患者應用雙磷酸鹽類藥物對減少由于骨轉(zhuǎn)移引起并發(fā)癥有一定好處。

對影像學證實有溶骨性骨轉(zhuǎn)移的患者推薦使用雙磷酸鹽是基于設計嚴謹?shù)碾S機對照研究的結(jié)果。所有研究均未能發(fā)現(xiàn)改善生存。主要是減少骨骼并發(fā)癥如病理性骨折、骨折或脊髓壓迫癥,高鈣血癥。

在接受化療的女性乳癌患者中,Hortobagyj等選擇了至少有一處有溶骨病變的382例患者,隨機接受帕米磷酸鈉90mg,或靜脈給予安慰劑,持續(xù)2小時,每月1次,共12個月。在出現(xiàn)第一次骨骼并發(fā)癥的時間方面,帕米磷酸鈉組優(yōu)于安慰劑(中位時間分別為13.1月和7.0月,P=0.005),發(fā)生任何骨骼并發(fā)癥患者的比例(分別為43%和56%P=0.008)、疼痛程度改變(P=0.046)和體力狀態(tài)評分(P=0.027)等方面,帕米磷酸鈉組療效均優(yōu)于安慰劑組。48%的患者完成1年的研究性治療后,繼續(xù)隨機接受治療最多達2年。在總的骨骼并發(fā)癥方面,帕米磷酸鈉治療組在15、18、21、24月時一直維持療效優(yōu)勢。首次出現(xiàn)骨骼并發(fā)癥的時間也顯示了帕米磷酸鈉組的優(yōu)勢(中位時間分別為7.0和13.9月,P<0.001)。除了改善骨轉(zhuǎn)移外,帕米磷酸鈉不能延長生存。重要的是,長期用藥未發(fā)現(xiàn)有預期之外的不良反應。

兩項隨機分組研究證實了口服雙磷酸鹽治療乳腺癌骨轉(zhuǎn)移的價值。Patterson等進行了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研究,觀察口服氯磷酸鈉1600mg/d與安慰劑對照治療可評價的骨轉(zhuǎn)移。不同時進行全身治療。結(jié)果顯示氯磷酸鈉組療效顯著優(yōu)于安慰劑組,在總的高鈣血癥發(fā)生事件(28/52P<0.01)、椎體骨折發(fā)生率(84/124P<0.025),椎體變形發(fā)生率(168/252P<0.001)等幾方面,氯磷酸鈉均顯示出明顯優(yōu)勢。

VanHolten-Verzantvoort等進行了開放的隨機分組研究,161名骨轉(zhuǎn)移患者隨機口服帕米磷酸鈉或?qū)φ账幬铩E撩琢姿徕c的初始劑量為600mg/d,但是由于發(fā)現(xiàn)入組的81名口服帕米磷酸鈉的患者中,29名出現(xiàn)消化道毒性反應,將其減量為300mg/d。帕米磷酸鈉治療組高鈣血癥減少65%,嚴重骨痛減少30%,需要其它治療(包括全身化療和放療)者減少35%。兩組中位生存期在24個月時基本相似。

因此,美國FDA已批準帕米磷酸鈉用于臨床。

(2)基于以上研究結(jié)果,美國臨床腫瘤協(xié)會建議對經(jīng)影象學檢查證實有明確骨破壞的患者

應用雙磷酸鹽類藥物;對僅有骨掃描異常,而無影象學確診的骨破壞,或無局部疼痛的患者沒有充分理由建議應用這類藥物;對沒有骨轉(zhuǎn)移的患者,即使出現(xiàn)骨外其它器官的轉(zhuǎn)移,也不應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

對僅有骨掃描異常而無X線片、斷層X線片、CT或MRI證實有骨質(zhì)破壞且無局部疼痛的患者,此類臨床情況尚未經(jīng)研究,并將是臨床研究的新熱點,目前不贊成使用雙磷酸鹽。

Kanis等在133例復發(fā)乳腺癌但無骨轉(zhuǎn)移證據(jù)的患者中進行了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臨床研究,計劃療程為3年。氯磷酸鈉組與安慰劑組相比,盡管前者骨轉(zhuǎn)移患者數(shù)少于對照組(15/19),但無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差異。

VanHolten—Verzantvoort等也對124例有高危因素(局部晚期或骨外轉(zhuǎn)移)而無骨轉(zhuǎn)移的乳腺癌患者進行了口服帕米磷酸鈉300mg/d與安慰劑對照的小樣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出現(xiàn)第一次影像學證實骨轉(zhuǎn)移的時間和轉(zhuǎn)移數(shù)目方面,二組無明顯差異。

(3)雙磷酸鹽在輔助治療方面作用的研究結(jié)果尚不一致。對于任何期別的非骨性病變,無

論其將來出現(xiàn)骨轉(zhuǎn)移的危險性有多高,目前均不推薦應用雙磷酸鹽。

雙磷酸鹽在輔助治療預防骨轉(zhuǎn)移方面的研究很多,但結(jié)果卻很不一致。部分研究證實雙磷酸鹽類藥物對骨轉(zhuǎn)移有預防作用,但有些研究卻得出了相反的結(jié)果,因此雙磷酸鹽輔治療的好處尚不能確定,同時療程也不清楚。

(4)可用于多發(fā)性骨髓瘤的治療??诜p磷酸鹽可作為骨質(zhì)疏松癥的治療。

(5)雙磷酸鹽的應用還不能代替目前癌痛的標準治療-止痛藥物和局部放療。由于在對照研究中發(fā)現(xiàn)雙磷酸鹽對疼痛有輕度控制作用,因此對于全身治療或放療后仍有疼痛的患者應用雙磷酸鹽類藥物。

3.不良反應

雙膦酸鹽類藥物有較好的耐受性,主要的副作用為體溫增高、流感樣癥狀、一過性疼痛、胃腸道反應、一過性肌病、關節(jié)病等,偶有注射部位的輕度反應。很少有患者因不良反應而中斷治療。未見到有長期的不良反應。

對于多數(shù)有明確骨轉(zhuǎn)移的癌癥患者,雙磷酸鹽類藥物可提供有意義的支持治療。進一步的研究應明確何時開始和停止治療的臨床指征,用藥的療程,明確其作為輔助治療在預防骨轉(zhuǎn)移中的作用以及與其它方法綜合治療骨轉(zhuǎn)移的應用。

五.美斯那(Mesna)

烷化劑異環(huán)磷酰胺(IFO)和環(huán)磷酰胺(CTX)在治療多種惡性腫瘤中有重要作用,但是IFO和大劑量的CTX會導致出血性膀胱炎的發(fā)生,因此這也成為這二種藥物的劑量限制性毒性。IFO和CTX出血性膀胱炎的發(fā)生率報道不一,隨著藥物劑量的增加發(fā)生率也也相應增高。Mesna是特異性的尿路保護劑,它的應用顯著減少了出血性膀胱炎的發(fā)生率。

1.藥理學

Mesna(2-巰乙基磺酸鈉)是一種硫醇成分,它的功能是磷酸異惡唑代謝物的局部解毒劑??诜蜢o脈應用Mesna后在血漿中迅速氧化為Dimesna,僅有一小部分以生理活性形式保留在循環(huán)中。無論是Mesna還是Dimesna均有極強的親水性,因此它們能保留在血管中并很快被腎臟清除。Mesna游離的磺酸基團可以直接與丙烯醛以及其它4-羥基-Oxazaphophorine代謝物等具有腎毒性的藥物形成雙重結(jié)合,生成穩(wěn)定的無毒成分。由于尿路中Mesna的濃度遠遠高于血漿濃度,因此它可在尿路局部起到清除毒物的作用。Mesna這種僅局限于尿路中的作用意味著它既不保護Oxazaphophorine腎毒性以外的其它毒性,對其細胞毒性也沒有干擾。I、II期臨床研究中,Mesna在70-100mg/kg靜脈滴注時無骨髓、肝、腎或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毒性,但當劑量增大時患者會出現(xiàn)惡心和嘔吐。

口服應用后,Mesna的生物利用度為50-75%,Mesna在尿路中的濃度接近靜脈應用同樣劑量濃度的一半。Mesna的終末相半衰期為0.4小時,Dimesna的半衰期為1.2小時。靜脈應用Mesna后,在2-4小時內(nèi)大部分從尿中排出,但口服后8小時才能達到排泄高峰。

2.臨床應用

(1)與IFO合用

Mesna可降低IFO導致的泌尿系毒性的發(fā)生率。有作者進行了一項隨機分組、雙盲、安慰劑對照的研究,91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45例接受Mesna(分別在第0、4、8小時靜脈推注相當于IFO劑量20%的Mesna),46例單用IFO,二組的輸液量均為2升。中-重度血尿的發(fā)生率在Mesna組為6.7%,而對照組為32.6%(P=0.008)。減輕IFO泌尿系毒性耐保琈esna并不影響IFO的療效。因此,美國臨床腫瘤協(xié)會推薦Mesna用于減輕IFO所致的泌尿系毒性。

用法用量:

a.與標準劑量的IFO(2.5g/m2以下)合用時,如果IFO采用短時靜脈注射的方法,則Mesna每天的總劑量應達到IFO用量的60%,分別在IFO應用前15分鐘、應用后4小時和8小時分3次靜脈沖入;如果IFO采用持續(xù)靜脈滴注的方法,應先靜脈沖入相當于IFO總量20%的Mesna,余下的40%應持續(xù)靜脈滴注到IFO結(jié)束后的12-24小時。

最常用的方法為:IFO1.2-2.0g/m2/d,連用5天,每次IFO持續(xù)靜脈滴注1小時。IFO應用前,先靜脈沖入相當于IFO總量20%的Mesna,然后在IFO用藥后的第4和第8小時分別沖入相同劑量的Mesna二次。

Mesna也可采用持續(xù)靜脈滴注的方法,此時其總量可達到IFO的60-160%。但有研究表明,當Mesna的劑量高于IFO劑量的120%時,胃腸道的毒性會有所增加。因此大多數(shù)研究結(jié)果支持靜脈滴注Mesna的劑量也應為IFO的60%。

b.與高劑量的IFO(2.5g/m2以上)合用時,Mesna確切的應用方式及劑量尚不清楚。由于大劑量IFO進入體內(nèi)后,它在體內(nèi)的代謝出現(xiàn)飽和現(xiàn)象,半衰期延長,排泄延緩,因此可能需要更大劑量的Mesna才足以抵御IFO對泌尿系統(tǒng)的毒性作用。

c.口服Mesna時,當IFO的劑量<2.0g/m2/d,應先在靜脈應用IFO之前靜脈輸注IFO總劑量20%的Mesna,以后在第2小時、第8小時分別口服相同劑量的Mesna。有作者對比了靜脈應用3次Mesna與靜脈應用1次然后口服2次Mesna的療效,結(jié)果表明后者所產(chǎn)生的Mesna在尿路中的濃度足以起到同樣的保護作用。

(2)與CTX合用

高劑量化療合并骨髓或干細胞移植的過程中,常常要用到大劑量的CTX,此時它的劑量可達到1.0-3.0g/m2/d,出血性膀胱炎的發(fā)生率可高達30%。Mesna的應用有效地減少了出血性膀胱炎的發(fā)生,與水化、利尿、膀胱沖洗等方法合用效果更好。

Mesna的劑量通常為CTX總劑量的40%,分4次給藥,分別在CTX應用前、CTX應用后第3、6、9小時靜脈沖入。

(3)對既往應用CTX時出現(xiàn)過出血性膀胱炎的患者或曾接受過盆腔放療的患者應用Mesna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六.白介素-11(IL-11)

化療引起的骨髓抑制及與之相關的貧血、白細胞減少癥和血小板減少癥是很多化療藥物的劑量限制性毒性。盡管幾種生長因子的應用,如促紅細胞生長素、集落刺激因子的出現(xiàn)大大減輕了貧血及粒細胞減少癥對患者的危害。但血小板減少卻是一個一直都未解決的問題。雖然輸注血小板可暫時緩解血小板減少,但這種作用僅是暫時的,同時還可能出現(xiàn)其它問題:如感染、輸血反應、抗體產(chǎn)生。因此臨床上對促進血小板生長因子的需要十分迫切。

在尋找血小板生長因子的過程中,人們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TPO(促血小板生長素)、干細胞因子(c-kit片段)、白細胞介素1、3、6、11和GM-CSF,其中白細胞介素11(IL-11)顯示了較好的作用。重組人的IL-11(rhIL-11)由美國GeneticsInstitute(GI)公司研制成功,1997年11月經(jīng)FDA批準上市,商品名為Neumega,它是目前治療化療導致的血小板減少癥的的唯一有效的藥物。

1.生物學特性和藥理作用

人體內(nèi)的IL-11是由原始骨髓基質(zhì)細胞系產(chǎn)生的,它能刺激原始造血干細胞的生長,并能促進巨噬細胞前體細胞的分化和成熟。動物實驗表明,IL-11能促進血小板計數(shù)的恢復,并能緩解骨髓抑制動物的血小板減少癥。

Neumega是重組人的IL-11,是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在大腸桿菌中通過DNA重組方法生產(chǎn)。它由177個氨基酸組成的多肽,分子量為1900D,無糖基化。rhIL-11與天然的178個氨基酸的IL-11比較,末端僅少一個脯氨酸,但兩者在體內(nèi)和體外的活性沒有差別。臨床前研究表明在rhIL-11作用下,體內(nèi)發(fā)育成熟的巨核細胞在超微結(jié)構上是正常的,形成的血小板在形態(tài)、功能和壽命方面也與正常的血小板相同。

rhIL-11無論是靜脈應用還是皮下注射,其藥代動力學均顯示線性特點。靜脈注射不同劑量的rhIL-11時,其血漿半衰期均為1.8-2.3小時,血漿清除率為2.2-2.7ml/min/kg。皮下注射不同劑量的rhIL-11時,血漿半衰期為6.9-8.1小時,生物利用度為69%。反復多次皮下注射其代謝特點無變化。

2.臨床研究

最早開展的一項多中心、隨機、安慰劑對照的臨床研究明確了rhIL-11的作用。93例已接受過1周期化療的患者入組,這些患者在第1周期的化療中,均因為嚴重的血小板減少接受過血小板輸注。入組患者隨機分為3組:第2周期化療后分別接受rhIL-1150μg/kg、25μg/kg和安慰劑治療共14-21天。結(jié)果接受50μg/kgrhIL-11治療的17例患者中8例沒有因為血小板減少再一次接受血小板輸注,而安慰劑組的28例患者中僅有1例沒有接受血小板輸注,其余的27例患者均因為血小板計數(shù)≤20000/mm3而接受血小板輸注(P<0.05)。提示rhIL-1150μg/kg能顯著減少由于血小板降低而輸注血小板事件的發(fā)生。

另一組77例乳腺癌患者中,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樣的化療方案:CTX3200mg/m2+ADM75mg/m2,所有患者在治療中均使用G-CSF,按患者是否接受化療隨機分為注射rhIL-1150μg/kg或安慰劑組。結(jié)果需rhIL-11治療組的40例患者中僅有13例(32.5%)由于血小板減少接受血小板輸注,而對照組的37例患者中有22例(59%)接受血小板輸注(P=0.03)。既往未作過化療的患者,由于血小板減少接受血小板輸注在治療組和對照組分別為27%和41%;既往作過化療的患者則分別為36%和87.5%,表明rhIL-11在經(jīng)過多次化療后出現(xiàn)血小板減少癥的患者中仍能獲得更好的療效。同時,它還能縮短血小板計數(shù)恢復到50000/mm3以上的時間(9.3天和13.0天,P=0.01)。

基于以上研究,rhIL-11已于1997年被美國FDA批準上市,用于化療所致嚴重血小板減少癥的治療。但在自體骨髓移植中,rhIL-11不能降低血小板輸注事件的發(fā)生率,同時還會出現(xiàn)水腫和較高的心血管系統(tǒng)的不良反應。

3.不良反應

主要的不良反應為水鈉潴留,患者可出現(xiàn)周圍性水腫、呼吸困難、疲乏,嚴重者出現(xiàn)胸水、腹水、心包積液。水鈉潴留可導致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shù)下降,有時患者還需輸注紅細胞。注射局部可出現(xiàn)疼痛、紅腫,還有少數(shù)患者出現(xiàn)皮疹、厭食、暫時性視力模糊(由視神經(jīng)水腫所致)、抗體形成、過敏等。部分患者出現(xiàn)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應,如心率不齊、暈厥、心動過速、房顫等。

4.用法用量

rhIL-11一般在化療完成后6~24小時開始皮下注射,劑量為50μg/kg,每日一次,連用14天,或直到血小板最低點過后計數(shù)≥100,000/mm3方可停藥。往往注射5~9天左右血小板數(shù)量開始上升,停止給藥后連續(xù)7天血小板仍繼續(xù)上升并于14天內(nèi)恢復至基數(shù)水平。

雖然,rhIL-11是目前唯一批準用于血小板減少癥治療的藥物,但由于它對血小板生長的刺激程度僅為中等,同時應用中又有一系列不良反應,因此人們還在不斷研究以期開發(fā)出療效更好、毒性更低的藥物。目前正在進行研究的藥物有融合蛋白PIXY321、C-mpl片段模擬肽、高度親和的白介素3受體片段IL3-synthokine等。也有學者試圖聯(lián)合應用幾種有效藥物綜合治療血小板減少癥。

七.亞葉酸鈣(CF)

1.生理活性

CF(N5-甲酰亞葉酸)是葉酸的活性形式,也是人體一種必需的營養(yǎng)因子。它是四氫葉酸的甲酰衍生物,在體內(nèi)經(jīng)維生素B12的作用脫去甲基形成四氫葉酸。后者在絲氨酸轉(zhuǎn)羥甲基酶的作用下生成N-甲酰四氫葉酸。N-甲酰四氫葉酸能促使脫氧尿苷酸(dUMP)生成脫氧胸苷酸(dTMP),而dTMP是參與DNA合成的重要成分。因此,葉酸與嘌呤、嘧啶的合成及氨基酸的代謝密切相關。

2.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

(1)與5-氟尿嘧啶(5-FU)合用提高5-FU的療效

在DNA合成過程中dUMP需要在胸苷酸合成酶(TMPS)的作用下接受四氫葉酸的甲基形成dTMP。而5-FU進入體內(nèi)先轉(zhuǎn)變?yōu)榉蜞奏っ撗鹾塑账?,抑制胸苷酸合成酶的作用。在反應過程中,TMPS、四氫葉酸和dUMP三者形成一個過渡性的復合物,反應結(jié)束后復合物分解,釋放出二氫葉酸、TMPS和dTMP。但給予5-FU后形成的三聯(lián)復合物不能分解,TMPS的功能受到抑制,不能生成dTMP。氟尿嘧啶脫氧核苷酸與酶的結(jié)合力與四氫葉酸的濃度成正比,提高四氫葉酸的濃度可加強5-FU對TMPS的抑制作用。

臨床上,5-FU與CF的合用常見于各種消化道的惡性腫瘤,如胃癌、大腸癌等。有作者研究發(fā)現(xiàn),在晚期大腸癌患者中,單用5-FU與5-FU、CF合用的有效率存在顯著性差異(11%和23%,P<0.001)。但CF與5-FU合用時的劑量卻一直存在爭議,多數(shù)隨機對照研究提示低劑量(20mg/m2)與高劑量(200-500mg/m2)相比療效上無顯著性差異。

(2)大劑量氨甲蝶呤(MTX)的解救治療

氨甲蝶呤與葉酸的結(jié)構相似,并與二氫葉酸還原酶具有較高的親和力,它可在細胞內(nèi)競爭性地與二氫葉酸還原酶相結(jié)合,阻斷二氫葉酸轉(zhuǎn)變?yōu)樗臍淙~酸,從而抑制DNA的合成。CF進入體內(nèi)后,通過四氫葉酸還原酶轉(zhuǎn)變?yōu)樗臍淙~酸,從而有效的拮抗MTX的作用。因此外源性的給予CF可以越過MTX所作用的部位,使正常的生化反應能夠繼續(xù)進行起到解救作用。

所謂大劑量MTX是指每次的劑量比常規(guī)劑量大100倍以上(一般為2-5g/m2),一般靜脈輸注4-6小時,使一段時間內(nèi)血中藥物濃度達到較高水平,促使MTX進入細胞內(nèi)的濃度達到10-5M以上的有效濃度。另一方面,血藥濃度提高后,還可使MTX擴散到血供較差的實體瘤中,并能通過血腦、血眼和血睪屏障。因此,大劑量MTX與常規(guī)劑量相比療效更好。

但是大劑量MTX治療也可以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如骨髓抑制、嚴重的黏膜炎、腎功能衰竭、消化道反應、肝功能損害等。因此,MTX治療后一段時間必須采取解救措施。

(3)藥代動力學

CF口服后幾乎可被全部吸收,在肝臟及腸黏膜被代謝??赏ㄟ^血腦屏障。靜脈或肌肉注射后半衰期為6小時。80-90%的藥物經(jīng)腎臟排泄,5-8%的藥物經(jīng)糞便排泄。

3.不良反應

極少發(fā)生過敏反應。大劑量應用后可出現(xiàn)胃腸功能紊亂、失眠、抑郁或煩躁.

4.用法用量

(1)與5-FU合用時的最合適劑量目前尚不清楚,常規(guī)的方法是200-500mg/m2,在5-FU之前靜脈輸注2小時,隨后靜脈應用5-FU,一般連用5天,21-28天重復治療。

(2)用于大劑量MTX的解救治療。

可采用肌肉注射、靜脈注射、靜脈輸注和口服等方法。因為CF幾乎可以被完全吸收,因此不同的用藥途徑對CF的作用影響不大。CF解救一般在大劑量MTX治療后2-18小時(最晚不超過24小時)開始,劑量為6-12mg/m2,隨后每隔3-6小時重復同樣劑量給藥,一般解救應持續(xù)到72小時以上或血中MTX的濃度降到10-7M的安全值以下。如果MTX的毒性較大或血藥濃度較高時,CF的解救時間應適當延長至5-7天,劑量也應加大。

CF解救治療的同時,還要水化、堿化尿液、并給予一定的支持治療。

參考文獻

1.Zofran(ondansetronhydrochloride)injectionandtabletsproductinformation.GlaxoWellcomeOncology/HIVin:Physicians''''deskreference,52nded,Montvale,NJ,MedicalEconomicsCompany,1998,1177-1183.

2.Kytril(granisetronhydrochloride)injectionandtabletsproductinformation.SmithklineBeechamPharmaceuticalsin:Physicians''''deskreference,52nded,Montvale,NJ,MedicalEconomicsCompany,1998,2836-2840.

3.deBruijnKM.Tropisetron:areviewoftheclinicalexperience.Drugs,1992,43(suppl3):11-22.

4.FischerV,BaldeckJ-P,TseFL.Pharmacokineticsandmetabolismofthe5-hydroxytryptamineantagonisttropisetronaftersingleoraldosesinhumans.DrugMetabDispos,1992,20:603-607.

5.周際昌,徐兵河,周愛萍.恩丹西酮(齊魯)預防非順鉑化療所致嘔吐的III期臨床研究。中華腫瘤雜志,1997,19(6):460-462.

6.PerezEA,LemberskyB,KaywinP,etal.Intravenous(IV)granisetronvsondansetroninthepreventionofcyclophosphamide-doxorubicin-inducedemesisinbreastcancerpatients:adoubleblindcrossoverstudy.ProcAmSocClinOncol,1996,15:543(abstract1764).

7.PionJM,FournierC,DarloyF,etal.Oralgranisetronvsoralondansetron,acomparativedouble-blindcross-overmulticenterstudyofpreventiveanti-emeticinmoderatelyemetogenicchemotherapy,bytheFrenchNorthernOncologyGroup(FNOG).ProcAmSocClinOncol,1996,15:530(abstract1715).

8.PerezEA,HeskethP,SandbachJ,parisonofsingledoseoralgranisetronversusintravenousondansetroninthepreventionofnauseaandvomitinginducedbymoderatelyemetogenicchemotherapy:amulticenter,double-blind,randimizedparallelstudy.JClinOncol,1998,16:754-760.

9.張頻,馮奉儀,何友兼等.萘西雅注射劑預防化療藥物所致胃腸反應的臨床研究。中華腫瘤雜志,2000,22(1):70-73.

10.NavariR,GandaraD,HeskethP,parativeclinicaltrialofgranisetronandondansetronintheprophylaxisofcisplatininducedemesis.JClinOncol,1995,13:1242-1248.

11.GrallaRJ,NavariRM,HeskethPJ,etal.Single-doseoralgranisetronhasequivalentantiemeticefficacytointravenousondansetronforhighlyemetogeniccisplatin-basedchemotherapy.JClinOncol,1998,16:1568-1573.

12.TheItaliangroupforantiemeticresearch.Dexamethasonealoneorincombinationwithondansetronforthepreventionofdelayednauseaandvomitinginducedbychemotherapy.NEnglJMed,2000,342:1554-1559.

13.LoftersWS,PaterJL,ZeeB,etal.PhaseIIIdouble-blindcomparisonofdolasetronmesylateandondansetronandanevaluationoftheadditiveroleofdexamethasoneinthepreventionofacuteanddelayednauseaandvomitingduetomoderatelyemetogenicchemotherapy.JClinOncol,1997,15:2966-2973.

14.徐兵河,周際昌,周愛萍.恩丹西酮(齊魯)預防順鉑所致嘔吐的III期臨床研究。中華腫瘤雜志,1997,19(5):358-361.

15.CrawfoldJ,OzerH,StollerR,etal.Reductionby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offeverandneutropeniainducedbychemotherapyinpatientswithsmall-celllungcancer(r-metHuG-CSF).NEnglJMed,1991,325:164-170.

16.馮奉儀,周立強.基因重組人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防治腫瘤化療所致的白細胞減少。中華腫瘤雜志1998,20(6):451-453.

17.MaherD,GreenM,BishopJ,etal.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trialoffilgrastim(r-metHuG-CSF)inpatientswithfebrileneutropenia(FN)followingchemotherapy(CT).ProcAmSocClinOncol,1993,12:434(abstr).

18.KempG,RoseP,LurainJ,etal.Amifostinepretreatmentforprotectionagainstcyclophophamide-inducedandcisplatin-inducedtoxicities:Resultsofarandomizedcontroltrailinpatientswithadvancedovariancancer.JClinOncol,1996,14:2101-2112.

19.HortobagyiGN,TheriaultRL,PorterL,etal.Efficacyofpamidronateinreducingskeletalcomplicationsinpatientswithbreasrcancerandlyticbonemetastases.NEnglJMed,1996,335:1785-1791.

20.PattersonAHG,PowelTJ,KanisJA,etal.Double-blindcontrolledtrialoforalclodronateinpatientswithbonemetastasesfrombreastcancer.JClinOncol,1993,11:59-65.

21.VanHolten-VerzantvoortATM,KroonHM,BijvoetOLM,etal.Palliativepamidronatetreatmentinpatientswithbonemetastasesfrombreastcancer.JClinOncol,1993,11:491-498.

22.KanisJA,PowlesT,PatersonAHG,etal.Clodronatedecreasethefrequencyofskeletalmetastasesinwomenwithbreastcancer.Bone,1996,19:663-667.

23.VanHolten-verzantrvoortAT,HermasJ,BeexLV,etal.Doessupportivepamidronatetreatmentpreventordelaythefirstmanifestationofbonemetastasesinbreastcancerpatient?EurJCancer,1996,32A:450-454.

24.Loyama,UchidaT,TakanukiF,etal.Pharmacokineticsofrecombinanthumaninterleukin-11(rhIL-11)inhealthymalesubjects.BrJClinPharmacol,1997,43:571-578.

第2篇

大家下午好!

為期兩天的第六屆全國藝術院校院(校)長高峰論壇,馬上就要落下帷幕了,兩天來的工作繁忙而充實,大家辛苦了!我代表主辦方中國文化傳媒集團藝術教育雜志,向兩天來認真準備、精彩演講的專家學者,向近兩個月來為了論壇的成功舉辦而付出辛勤勞動的論壇組委會全體成員,表示衷心的感謝,正是有了你們的參與、支持和付出,才使本屆論壇得以圓滿成功,才使我們在美麗的春城昆明,留下了一段充滿藝術氣息的難忘回憶。

由中國文化傳媒集團藝術教育雜志發(fā)起、全國各級各類藝術院校積極響應的“全國藝術院校院(校)長高峰論壇”,到此時此刻,已連續(xù)成功舉辦了六屆,回首過去六年,對藝術教育來講,我們也看到了諸多令人欣喜的質(zhì)變。而我們的高峰論壇活動,也記錄了發(fā)生這些根本性變化的點滴積累。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的每一份努力和貢獻,都是對我國藝術教育事業(yè)的努力和貢獻;我們的每一次熱烈的掌聲,都應該送給蒸蒸日上的中國藝術教育事業(yè)!

從海河之濱――天津師范大學的勝利啟程,到滇池之畔――云南藝術學院的美麗相聚,我們看到,每屆論壇的主題都和藝術教育事業(yè)的現(xiàn)實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參加的院校和專家越來越多,論壇的成果越來越豐富,這項活動已經(jīng)成為藝術教育領域的一大文化品牌,受到業(yè)內(nèi)人士的廣泛關注。

參加本屆論壇的近200名來自全國百余所知名院校的院長、專家學者,以及國外多所大學的專家學者,在分會場的討論都有精彩的發(fā)言。在論壇的主報告中,仲呈祥先生以“講真話、訴真情、求真理”的學術態(tài)度,向我們闡釋了藝術學升格為學科門類對十七屆六中全會所提出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呼應。

曹意強先生、周星先生立足藝術學提升為學科門類的獨特背景,以切中要害的學術力道,向我們展示了當前藝術教育領域中“學科體系建設”“學科規(guī)范制定”“學術邏輯確立”“專業(yè)學科建設”等熱點問題的來龍去脈和發(fā)展態(tài)勢。讓我們更加堅信,藝術不變,藝術認知多變,藝術精神永存。

在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的分論壇報告環(huán)節(jié)中,數(shù)十名專家分為美術設計、音樂舞蹈、影視戲劇、藝術理論四個分論壇。專家們的主題報告和分論壇演講,涉及的內(nèi)容廣泛而有深度,既有對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復興、人文精神建構的宏觀思考,也有對藝術學科升級為學科門類問題的政策解讀;以及對藝術教育大發(fā)展背景下各類藝術教育發(fā)展的定位,學校在藝術教育發(fā)展中的具體實踐及經(jīng)驗。其中,建構人才培養(yǎng)格局、提升藝術人才的綜合能力、藝術學科定位及特色發(fā)展、藝術教育國際化、數(shù)字技術的發(fā)展對藝術教育的助推作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藝術教育等成為熱烈討論的話題。大家一致認為,藝術學升格為獨立的學科門類、十七屆六中全會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戰(zhàn)略目標,為藝術教育提供了難得的發(fā)展機遇,也亟待教育者開拓思路,應對挑戰(zhàn)。報告和發(fā)言給大家傳達了重要的信息,同時交流了各自的經(jīng)驗,使全國藝術院(校)長高峰論壇真正成為大家溝通交流的平臺。

“全國藝術院校院(校)長高峰論壇”的創(chuàng)辦與召開,為中國的藝術教育事業(yè)開啟了一個特殊的交流平臺和助推窗口。參加高峰論壇的專家學者,都是全國著名專業(yè)藝術院校的掌門人或者綜合大學、師范大學里的藝術學院的領跑者,視野開闊,思想活躍,談鋒犀利,學術嚴謹……可以恰如其分地概括:每一次高峰論壇的議題,實際上都代表了中國藝術教育界所討論問題的最高水準,越來越顯現(xiàn)其在中國當代藝術教育發(fā)展當中的引領作用,以及對中國藝術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推進、調(diào)整和完善的促進作用。

《藝術教育》雜志在今后的論壇中,擬申請增刊號,將我們每屆論壇的優(yōu)秀學術成果集中,以使我們的論壇成果惠及全國千千萬萬藝術教育工作者。本屆論壇中,我們還特別制作了“全國藝術院校院(校)長高峰論壇意見征集單”,目的是為了廣泛聽取廣大參會代表的不同意見和建議,請各位代表積極配合,對我們的工作多提寶貴意見,以使我們更好地總結(jié)經(jīng)驗,使今后的論壇更能貼近廣大藝術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為大家服務。我們衷心希望“全國藝術院校院(校)長高峰論壇”的每一次成功召開,都能對中國藝術教育發(fā)展的關心者、思考者和推動者有所啟發(fā)與幫助,我們愿為之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將積極為全國藝術院校搭建產(chǎn)學研戰(zhàn)略聯(lián)盟及公共服務平臺。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已建成的杭州創(chuàng)作交流基地,將通過“2012’全國藝術院校院(校)長高峰論壇”活動,為藝術院校戰(zhàn)略發(fā)展提供平臺支持,希望得到藝術院校的支持。

值此時機,也向大家通報,我們正在籌劃參與CAA 年度會議。CAA藝術聯(lián)盟成立于1911年,行政辦公室位于美國紐約,其任務是通過實踐和約定促進視覺藝術之間的理解。這次會議將于2012年2月22―25日在洛杉磯舉行,將會密切關注CAA的百周年慶祝活動,會議上將有150多節(jié)課程、藝術家的采訪及特別活動。CAA境外的理事已經(jīng)準備歡迎并會見代表團,以協(xié)助他們?yōu)槠?天的會議。因此,真誠希望各位專家及代表為我們提出寶貴意見,也希望大家能夠積極參與此次國際盛會。

最后再次感謝所有出席本屆論壇的領導、專家學者和同志們,也要感謝藝術教育雜志社的同志們,為論壇的組織、聯(lián)絡、會務所做的大量工作。更要感謝本屆論壇的承辦方――云南藝術學院,為了辦好這次論壇,云南藝術學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他們的許多領導、老師、學生,都積極配合并參與到會議中來,表現(xiàn)出良好的精神風貌,給我們留下了美好難忘的印象。我們感謝云南藝術學院為這次論壇所提供的方便,所做出的貢獻,感謝你們的鼎力支持。

第3篇

[關鍵詞]清代 《紅樓夢》 接受史 女性

[中圖分類號]I207.4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7326(2009)08-0135-08

一、前言

“接受”(reception)、“接受美學”(aesthetics of reception)或“接受史”(the history of literary recep-tion)的概念與方法,自上世紀80年代初起便在包括大陸與臺灣在內(nèi)的中文學術界廣泛流行。此概念雖然是舶來品,但中國古代卻不乏相類的現(xiàn)象。張隆溪在《文藝研究》1983年第4期發(fā)表的論文《詩無達詁》便將“詩無達詁”與“接受美學”對等起來。事實上,錢鍾書的《談藝錄》補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版)也就是將“詩無達詁”與“接受美學”互為闡釋。因此,“接受”(包括“接受美學”或“接受史”――下同)的概念與方法,很快就被運用于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之中,海峽兩岸紅學界運用此類概念進行研究的著述亦日見增多。

清代主流社會對《紅樓夢》的接受(下文簡稱為“紅樓接受”)幾乎是與《紅樓夢》的面世同時進行;而清代女性對《紅樓夢》的接受亦是隨之而來。毋庸諱言,跟清代主流(男性)社會相比較,清代女性的紅樓接受現(xiàn)象畢竟沒那么顯著,基本上是集中體現(xiàn)在紅樓題詠方面,其他如紅樓繪畫、續(xù)書、戲曲,目前所存者甚為少見。盡管如此,紅樓接受在清代女性社會與文學創(chuàng)作中所產(chǎn)生的影響卻是不可忽視的。然而,或許因清代女性的紅樓接受現(xiàn)象不夠顯著,學術界的相關研究也一直頗為不活躍,直到上世紀90年代之后,海峽兩岸紅學界才不約而同對這一領域展開討論。大體上說,有關討論除了涵蓋面較廣泛的專論外,亦集中在題詠、繪畫、續(xù)書、戲曲四個方面。據(jù)此,本文擇其間有代表性者(史料及具特殊意義的論著不受此時間限制)進行評述,并由此對若干議題作進一步申論。

二、清代女性紅樓接受專論

所謂“專論”,指從較寬泛的角度,對清代女性的紅樓接受現(xiàn)象進行專門探討的論文。這類專門討論清代女性紅樓接受的論文頗為匱乏,大抵只有如下幾篇。

吳靜盈的《清代閨閣紅學初探――以西林春、周綺為對象》(臺北《文與哲》第6期[2005年])認為,在紅學世界里,以“閨閣”身份體驗紅樓精神并訴諸筆墨者自當不少。因此,該文從閨閣的角度出發(fā)。擇取西林春與周綺二才女為對象,探討清代閨秀的閱讀反應。結(jié)果顯示,作為滿清貴族的西林春遠比身為漢人文士妻的周綺有更多發(fā)揮的空間及女性意識。但同具才女特質(zhì)的她們,在閱讀紅樓之后,均以其纖敏的心思與審美的眼光締造出迥異于傳統(tǒng)文士的閨閣紅學。吳艷玲的《清后期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題材與(紅樓夢)的影響》(北京《紅樓夢學刊》2006年第5輯)則認為,清后期之所以成為女性文學史上小說、戲曲和詩詞創(chuàng)作的豐收期,與《紅樓夢》豐富的文本內(nèi)容有莫大關聯(lián)。受到《紅樓夢》創(chuàng)作原則的影響,顧春等女性小說家把藝術創(chuàng)作的鏡頭對準了自己身邊的世界;吳蘭征等女性戲曲家把藝術描寫的重心轉(zhuǎn)入到對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描摹;在《紅樓夢》詩性文本及其帶有濃厚女性意識詩詞的影響下,清后期女性詩詞的創(chuàng)作在題材開掘上也取得了諸多進展。詹頌的《論清代女性的(紅樓夢)評論》(北京《紅樓夢學刊》2006年第6輯)專注于對清代女性題詠《紅樓夢》的詩詞作品、討論《紅樓夢》的書啟,以及《紅樓夢》續(xù)書所作的序等進行研究,探討女性評紅活動的特征及其所論析的問題,并進而指出清代女性的《紅樓夢》評論是女性文學批評的新創(chuàng)獲。劉舒曼的《應是

上述論文,大抵以“接受”(過程與方式)為聚焦,以文化/歷史為探討場域,將紅學研究與性別研究勾連起來。在清代女性紅樓接受研究普遍不受重視的情形下,這些論文對清代女性紅樓接受與詮釋的議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彌足珍貴;其學術貢獻甚為值得肯定,亦相當具有參考價值。然而,關于清代女性紅樓接受的歷史、時代乃至性別的深層意涵,仍有進一步發(fā)掘的空間。而關于清代女性紅樓接受在整個紅學研究史中的定位,這些論文亦尚未能給予明確闡述。

三、清代女性紅樓題詠之研究

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鑒賞和批評形式,紅樓題詠幾乎是伴隨著《紅樓夢》的面世而出現(xiàn)。題詠者上至達官貴人,下至三教九流,幾乎包括了社會各階級,階層的人。所題詠/評論者,既有《紅樓夢》的題旨,更有《紅樓夢》中眾多的人物(尤其是女性)形象,亦不乏關涉章法技巧乃至索隱考證的范疇。這些題詠之作,可說是詩詞形式的詠紅專論,反映出讀者,批評者的思想意識與批評旨趣,從而亦能由此考察特定時期社會大眾對《紅樓夢》所持的態(tài)度和見解;另一方面,歷來眾多的題詠作品也是研究紅樓接受眾多現(xiàn)象的重要資料。《紅樓夢》的題詠之多,亦為其他古典小說所望塵莫及。一粟編《紅樓夢卷》(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版)所收錄的乾隆末年至民國初年題詠之作就有70余人,約上千首。如果把有關《紅樓夢》的續(xù)書、戲曲、專書、詩詞等的卷首題詞,以及追和《紅樓夢》原作的詩詞包括在內(nèi),其數(shù)字更可翻幾倍。由此可見人們以談紅品紅為雅韻的風氣及盛況。

然而,歷來對紅樓題詠進行專題研究的論述并不多,尤其是在對紅學流派作劃分時,往往不將“題詠”視為其中一“派”。近年來,卻出現(xiàn)一些學者對紅樓題詠進行深入探討,并嘗試將之歸類為紅學中一派。如趙建忠的《題詠派紅學的緣起、衍化及價值新估》(南京《明清小說研究》2005年第3期)、《早期題詠派作品涉及的紅學文獻及相關資料的辨析》(丹東《遼東學院學報》第9卷第1期[2007年])

二文,著意為紅學“題詠派”正名,強調(diào)題詠派在紅學研究史中的重要作用與意義,因此對早期題詠派的作品進行頗為嚴謹、細致且深入的梳理辨析工作。這對讀者/研究者在了解、掌握詠紅詩對《紅樓夢》接受的時代、歷史及文化的背景與意義,有相當大的幫助。

清代女性的紅樓題詠頗盛,在現(xiàn)有資料中可知的題詠者有范淑、熊璉、宋鳴瓊、張問端、丁采芝、錢守璞、鄭蘭孫、吳藻、沈善寶、金逸、孫采芙、胡慧珠、胡瑞珠、趙智珠、孫蓀意、汪淑娟、歸真道人、張秀端、周綺、王猗琴、王素琴、莫惟賢、李娛、扈斯哈里氏、胡壽萱、姜云裳、徐畹蘭、劉玉華、徐意、王紉佩、吳蘭征等,其所題詠、評論者,既有《紅樓夢》的題旨及書中眾多人物(尤其是女性)形象,還更涉足繪畫、戲曲等紅樓接受現(xiàn)象的范疇。盡管如此,有關清代女性題詠的相關研究卻甚為缺乏,尤其是聚焦于清代女性題詠的專題論述,僅有如下二文。

傅天所撰《詠紅詩略談》雖謂“略談”,卻頗為精詳,全文長達57頁,以“上”、“中”、“下”分載于三輯《紅樓夢學刊》(1995年第3輯、1996年第3輯、2003年第4輯)。作者將這類題詠紅樓的詩。歸于“舊紅學”范疇的“題詠派”。認為以詩歌形式論《紅樓夢》,是紅學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作者對清中葉至民國初的紅樓題詠詩進行了頗為全面的鉤沉梳爬并論述分析。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詠紅詩略談》[下],以11頁的篇幅,論析了自乾嘉至光緒年間的女性詩人的詠紅詩。這篇長文,無疑為清代女性紅樓接受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參考資料,雖然有關清代女性詩人詠紅詩的部分因史料嚴重匱乏而論述較為簡略,但也仍能給人以諸多重要的啟發(fā)。鄧丹的《新發(fā)現(xiàn)的吳蘭征12首詠紅詩》(北京《紅樓夢學刊》2008年第1輯)著重介紹新發(fā)現(xiàn)的清代紅樓戲女作家吳蘭征的12首詠紅詩,認為這些寫于程高本《紅樓夢》問世不久的詩作,除了對小說原著主要人物評論外,還對原著的創(chuàng)作意旨進行思考,是早期閨閣紅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有助于對吳氏紅樓戲《絳蘅秋》的理解與評價。

上述論文基本上皆著眼于對詠紅詩文本的內(nèi)容分析,未能在社會、文化,乃至性別等意義上進行更為深入的發(fā)掘與論述。

四、清代女性紅樓繪畫之研究

乾隆末年所面世的《紅樓夢》程甲本與程乙本便已配有較為粗糙的插圖,稍后面世的幾種評點本也多配有類似的插圖,尤其是道光十二年(1832)刊出的王雪香評本《紅樓夢》的插圖更有64幅之多。這些《紅樓夢》繪畫,與《紅樓夢》原著的文字相對,可視為是對《紅樓夢》原著的接受。它們既保留了對原著的忠實摹寫,亦體現(xiàn)為對其情節(jié)、乃至題旨的二度創(chuàng)作。于是,其本身與原著構成了一種對話關系,豐富、加深了對原著的理解,成為紅學(尤其是紅樓接受)研究中極為重要的形象化資料。

王月華的《清代紅樓夢繡像研究》(臺南: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1991年碩士論文)、周偉平的《論改琦(紅樓夢圖詠)》(舟山《浙江海洋學院學報》第25卷第2期[2008年])、林佳幸的《改琦(紅樓夢圖詠)之研究》(臺北:臺灣師范大學美術學系2004年碩士論文)、黃美惠的《(紅樓夢)繡像圖詠》[上下](臺北《中國語文》2006年3月[585期],4月[586期])、張雯的《清代楊柳青(紅樓夢)年畫對原著的“誤讀”與“再詮釋”》(北京《榮寶齋》2007年第2期)、葛英穎的《孫溫繪全本(紅樓夢)與同類繪本的比較研究》(長春《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第20卷第2期[2008年])等論述,或探討歷史流變,或比較價值影響,或分析藝術成就,皆對清代《紅樓夢》圖像研究有不同程度的不可忽視的貢獻。然而。這些著述對于清代女性的繪畫卻未曾論及。

雖然清代女性的紅樓繪圖不多,但亦有不可忽視者。如徐寶篆(1810-1885)的《紅樓夢人物畫》冊頁32幅。徐寶篆,字湘君,號湘雯、武原女史。善繪仕女,衣褶發(fā)飾,精細絕倫,作《紅樓夢人物畫》,將《紅樓夢》中賈寶玉及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30多位女性人物入畫。其夫李修易亦善畫,工山水,間為寶篆所畫美人像補景,為合錦圖。其受業(yè)女弟子黃鈺亦有作《紅樓夢畫冊》12幅。

關于徐寶篆及其紅樓繪圖,紅學界尚未能給予充分重視,至今大概只有近30年前徐恭時《湘云猶是醉憨眠――記清代女畫家徐湘雯(紅樓夢人物畫)》(北京《紅樓夢研究集刊》第4輯[1980年])為專題討論。但因徐文篇幅有限(約3000字),且不少篇幅用于介紹發(fā)現(xiàn)該畫的過程,對徐寶篆及其畫本身的介紹及分析頗為不足。因此,對于徐寶篆及其紅樓繪圖的思考與研究應仍有進一步開拓之可能及必要,特別是其紅樓繪圖與《紅樓夢》文本的關系、在清代《紅樓夢》繪圖史及清代女性對紅樓夢的接受史等方面更值得關注。

王樹村的《民間珍品――圖說紅樓夢》(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6年版)一書,不僅匯集了大量清代(為主)至民國的紅樓繪圖,還在“序”及“緒言”部分對紅樓繪圖的歷史、種類、特色、意義、價值等進行了頗為全面且深入的論析。全書主體分為“民間年畫”、“詩箋、箋譜”、“彩線刺繡”、“燈屏、窗畫”、“繡像畫譜”、“連環(huán)畫冊”等六部分,每一部分前面都有較詳盡的說明介紹,而每一幀畫圖也都有簡略的解說。因此,這部著作是我們在研究清代紅樓繪圖與女性紅樓接受關系時所不可或缺的參考數(shù)據(jù)。其中“紅樓夢十二金釵”、“黛玉葬花”、“寶釵撲蝶”、“媳姬將軍”、“牡丹亭艷曲警芳心”等繪圖可與女性的紅樓題詠互為發(fā)明,浣香女史的“巧姐紡績”更是難得一見的女性紅樓繪圖佳作。

五、清代女性紅樓續(xù)書之研究

目前紅學界的主流意見,基本認同《紅樓夢》后四十回非曹雪芹原作而是續(xù)作。所謂“續(xù)作”,事實上就是一種對原作的接受而產(chǎn)生的再度創(chuàng)作。換言之,紅樓續(xù)書是紅樓接受的特殊形式,也是文本形態(tài)上最接近“原產(chǎn)品”的“新產(chǎn)品”。《紅樓夢》問世后的二百年間所產(chǎn)生的續(xù)書數(shù)量驚人,尤以嘉慶初年至光緒二年(1796-1876)的12種續(xù)書最為引人矚目。因此,清代紅樓接受研究中,紅樓續(xù)書始終是熱點之一。然而,清代女性的紅樓續(xù)書頗為匱乏,現(xiàn)今存書者大致只有顧太清的《紅樓夢影》?;蛟S正是如此,盡管近年來女性研究興起,海峽兩岸的紅學界對清代女性的紅樓續(xù)書現(xiàn)象并未能給予重視,有關論述并不多見。

張菊玲的《中國第一位女小說家西林太清的(紅樓夢影)》(北京《民族文學研究》1997年第2期)是較早探討清代女性紅樓續(xù)書的論文。該文從太清好友沈善寶的序人手分析,認為太清的續(xù)書創(chuàng)作是為了打破以往續(xù)書與原作本意相悖而失敗的窘境,然而太清秉持著傳統(tǒng)倫理道德思想進行創(chuàng)作。以大團圓心理續(xù)編情節(jié),最終仍難以跟原著相提并論。沈序期許《紅樓夢影》將與《紅樓夢》并傳不朽的愿望并不能實現(xiàn)。但作者也認為《紅樓夢影》的語言精煉純熟,與原著相差無幾,確實如沈序所稱贊的“諸人口吻神情,揣摩酷肖”、“接續(xù)前書,毫無痕跡”。詹頌的《女性的詮釋與重構:太清(紅樓夢影)論》(北京《紅樓夢學刊》2006年第1輯)注意到顧太清將小說定位于現(xiàn)實生活,她的女性生活經(jīng)驗與上層

社會的閱歷,使她在續(xù)寫《紅樓夢》的閨閣生活與大家族日常生活時得心應手;并論及《紅樓夢影》一書對照原作來看,實為作者顧太清以己意對曹雪芹原著的詮釋與重構。這樣一種詮釋與重構集中表現(xiàn)在對賈府命運的安排與人物關系、個性的改造與重塑上。馬靖妮的《淺析(紅樓夢影)的價值》(北京《民族文學研究》2007年第2期)著意分析《紅樓夢影》所反映的社會學及民俗學價值。認為與原作相比較,該小說既有旗人小說的特點,又不失京味小說的風格;從特定的角度反映當時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以及民俗世情,同時也開辟了紅學研究、晚清小說研究以及滿族文學研究的新領域。指出顧太清以女性作家獨特的視角續(xù)寫《紅樓夢》,在晚清小說史乃至清代文學史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價值。吳宇娟的《走出傳統(tǒng)的典范――晚清女作家小說女性蛻變的歷程》(臺中《東海中文學報》2007年第19期)以顧太清的《紅樓夢影》、王妙如的《女獄花》、邵振華的《俠義佳人》為研究基底,探討晚清女性蛻變的歷程,彰顯晚清女性從傳統(tǒng)定位到重塑形象的轉(zhuǎn)化過程。作者認為顧太清是一位漢化極深的滿州貴族婦女,在描繪《紅樓夢影》的女性形象時,都是以賢妻良母為塑造的藍圖。這些敘述無非說明她們適合家庭、適合成為丈夫的賢內(nèi)助。作者指出,太清對于文本中已婚婦女的期待,定位在附合傳統(tǒng)家庭內(nèi)妻子/主婦/2親的要求,以作為男權/父權的替補角色,繼而延續(xù)男主女從的認知。女性在太清筆下,只能體現(xiàn)家庭功能,而缺乏自我價值與社會效能。

上述四文以女性紅樓接受者尤其是顧太清的《紅樓夢影》為聚焦點之一,較為深刻地探討了顧太清在對《紅樓夢》的接受以及創(chuàng)作《紅樓夢影》的諸多主客觀因素。但對于當時整個女性文壇以及顧太清與其他女游的情形,尤其是這些情形對《紅樓夢影》創(chuàng)作的影響關系,仍嫌論述不足。在女性紅樓續(xù)書資料嚴重匱乏的情形下,十多年前趙建忠發(fā)表的《新發(fā)現(xiàn)的鐵峰夫人續(xù)書

由于《紅樓夢》問世后所產(chǎn)生的續(xù)書數(shù)量驚人,(男性)主流紅樓續(xù)書研究盡管皆頗為全面而有系統(tǒng),卻極少能聚焦于顧太清的《紅樓夢影》上。既然清代女性創(chuàng)作紅樓續(xù)書僅此一人,那么是否更應突出其重要性呢?與男性作者的續(xù)書關切的焦點是否不同?敘事技巧是否有所區(qū)別?此外,小說是敘事文類,比較抒情傳統(tǒng)的詩作更有論述性的可能,那么女性是否能藉由紅樓續(xù)書更好地闡述自己的生命情懷?或者詮釋自己對《紅樓夢》原著的見解?這些問題的進一步探究,或許會有別具意義的研究成果。

六、清代女性紅樓戲曲之研究

所謂紅樓戲曲指改編自《紅樓夢》有關的戲曲及曲藝,包括傳奇、雜劇以及其他類型的曲藝。最早的一出紅樓戲,當為乾隆五十七年(1792)仲振奎(1749-1811)的《葬花》。從此以降的二百余年,紅樓戲曲層出不窮,其劇種之多在古典文學作品中可謂首屈一指。紅樓戲曲在保留原著神韻的基礎上,發(fā)揮了戲曲特有的長處,同時也不同程度改變了原著的某些美學特征與表現(xiàn)風格,而原著的美學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戲曲固有的美學觀念。歷來紅樓戲曲甚為學者所重視,上世紀20年代起就開始有學者研究紅樓戲,據(jù)胡淳艷《八十年來“紅樓戲”研究述評》(北京《紅樓夢學刊》2006年第4輯)介紹,近年來,紅樓戲(尤其是清代紅樓戲)研究更得到多元化的持續(xù)發(fā)展。然而,聚焦于清代女性紅樓戲的研究卻甚為少見。

趙青的《吳蘭征及其(絳蘅秋)探微》(上?!吨形淖詫W指導》2006年第3期)即是少有的聚焦于清代女性紅樓戲研究的論文。該文當是改編自作者的碩士論文《清代(紅樓夢)戲曲探析》(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碩士論文)第七章。該文指出,吳蘭征是眾多紅樓戲署名作者中唯一的女性,她以獨特的女性視角來解讀《紅樓夢》并融注到她的《絳蘅秋》創(chuàng)作中。作者認為,吳蘭征創(chuàng)作《絳蘅秋》的動機,首先是對他人已有的相關作品不滿意而力求獨出機杼;其次更重要的是為了自述情懷。《絳蘅秋》繼承了《紅樓夢》的主旨――言情記恨,這是吳蘭征對《紅樓夢》的理解與感受。

不同程度涉及清代女性紅樓戲研究的論文還有:鄧丹的《三位清代女劇作家生平資料新證》(北京《中國戲劇學院學報》第28卷第3期[2007年])介紹清代女劇作家張令儀、王筠與吳蘭征。其中介紹吳蘭征時,作者運用新發(fā)現(xiàn)的吳蘭征《零香集》(與《絳蘅秋》同時付梓)中吳蘭征本人的詩詞雜著作品,以及所附大量親朋師友的評語與悼念文字,對吳蘭征的生平事跡作出更為深入翔實的判析與研究。徐文凱的《論(紅樓夢)的戲曲改編》(北京《紅樓夢學刊》2006年第2輯)指出紅樓戲的改編多以寶黛故事為主,對于原著各回情節(jié)關目的選擇呈現(xiàn)出驚人的重迭。作者特別指出,清代才女吳蘭征的《絳蘅秋》寫才女黛玉時辭采清麗婉約,寫浪子紈绔時本色活潑,在紅樓戲中亦屬佳作。

此外,葉長海的《明清戲曲與女性角色》(上?!稇騽∷囆g》1994年第4期)、李祥林的《作家性別與戲曲創(chuàng)作》(南京《藝術百家》2003年第2期)、郭梅的《中國古代女曲家批評實踐述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閨閣中多有解人”――(牡丹亭)與明清女讀者》(溫州《溫州大學學報》第21卷第4期[2008年])等論文,關于紅樓戲曲與清代女性相互關系的多方面討論,尤其是其中涉及吳蘭征的部分,對清代女性紅樓戲研究亦頗有參考價值。

七、有關清代女性紅樓接受背景的研究

有的論文,雖然不是對清代女性紅樓接受現(xiàn)象作專門討論,但卻在社會、家庭、文化以及性別等角度,為清代女性紅樓接受研究開拓了更為廣闊的視野。

嚴明的《紅樓夢與清代女性文化》(臺北:洪葉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2003年版)一書,從清初女性的家庭生活及文化這一社會層面,對《紅樓夢》的人物與情節(jié),從性別文學的角度加以重新審視,著重探討作者的女性觀,并由各個角度分析小說與清代女性文化的密切關系。楊平平的《父權社會下的女兒國――(紅樓夢)女性研究》(彰化:彰化師范大學國文學系2005年碩士論文),探究了《紅樓夢》女性人物婚戀沖突的成因,考察女性人物間的互動關系,以了解清代社會婦女的內(nèi)心世界,期盼能由此反省性別的迷思,打破女性立場的局限,厘清自我的概念與價值;作者并說明該文的寫作目的即是想借著探討《紅樓夢》的女性人物,來引發(fā)社會大眾對于女性心理、女性地位、女性困境的進一步認識與正視,并進而共同思考及改善這些一向被父權社會所忽視的女性議題。吳麗卿的碩士論文《(紅樓夢)的女性認同》(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5年碩士論文),前兩章以歷史研究法對《紅樓夢》作外緣的研究,包括整理二百年來《紅樓夢》主題思想研究的發(fā)展、對《紅樓夢》兩性觀的解讀爭議,以及論述《紅樓夢》創(chuàng)作的時代氛圍――包括明清時代的婦女地位與生活、明清的社會思潮、明清時代的婦女

解放思潮,以了解《紅樓夢》產(chǎn)生的外緣條件。這樣的討論,顯然對清代女性紅樓接受研究大有幫助。歐麗娟的《“冷香丸”新解――兼論(紅樓夢)中之女性成長與二元襯補之思考模式》(臺北《臺大中文學報》第16期[2002年]),通過對寶釵之居處蘅蕪苑以磚瓦之平堅冷硬、山石之封圍掩蔽、香草之冷花累實等特殊的安排,將其成長過程中,由淘氣遂欲之童年面臨失真人禮、化性起偽的轉(zhuǎn)變加以形象化,進而透過書中李紈、黛玉的模擬,隱喻女性成長過程中必然而普遍的經(jīng)歷。再加上脂批點出冷香丸源自太虛幻境,因而與“千紅一窟”等名物具有孿生關系的“冷香丸”同樣也體現(xiàn)出女性悲劇的象征意義。

上述四篇論著基本上是以“女性主義”的觀點,從較為寬泛的視野來整理、詮釋、分析《紅樓夢》對女性認同的態(tài)度、對不同女性形象的刻畫、對傳統(tǒng)女性悲慘處境的同情、對女性全方位的肯定與贊揚以及對清代女性世界的深刻影響等等。

雖然以上論著與“接受”的關系不那么密切,但卻在關乎性別觀念上從不同方面給我們頗有意義的啟發(fā),一方面,我們不宜簡單化地將《紅樓夢》定位為反對男權、張揚女權的著作;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承認《紅樓夢》是傾注全力地表現(xiàn)對女性處于父權社會中痛苦生活的同情,以及對女性高度的尊重與認同。這不免進一步令我們深思,《紅樓夢》在清代女性之間既然流傳極廣,甚至可以斷定女性一直是其積極的閱讀者,那么《紅樓夢》與清代女性究竟呈何種關系?或許我們可以將之推想為“互文性”關系,即《紅樓夢》破除向來歷史都是以男性為書寫中心的觀點,塑造了各式各樣的女性形象,這些女性形象應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女性基礎上形塑而成;清代女性嗜讀《紅樓夢》,又反映了女性對該書的強烈接受。由此可見二者的互文關系。相信若要研究明清女性文學的思想意蘊和美學價值,《紅樓夢》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當然,這些論著所討論的范圍,基本上還是囿于《紅樓夢》文本自身,對清代女性紅樓接受研究雖然有所啟示,但直接的幫助畢竟有限。

八、清代女性紅樓接受研究的若干議題

由上評述可見,近年來海峽兩岸紅學界大致上都能較為自如地將“接受”、“性別”、“互文”等當代西方理論方法運用于清代女性紅樓接受研究。相比之下,臺灣地區(qū)紅學界關于清代女性紅樓接受的研究較為冷落,學者的參與遠不及大陸地區(qū)。而且,大陸地區(qū)紅學界的研究更多呈現(xiàn)為當論與傳統(tǒng)國學相結(jié)合的勢態(tài),加上掌握較為豐富多樣的相關史料,所得出的研究成果也更顯豐碩、翔實而深厚。

盡管如此,從整體上看,海峽兩岸的清代女性紅樓接受研究仍然處于邊緣化狀態(tài),仍留有極大的發(fā)展空間。而且,如前所述,清代女性紅樓接受最突出的現(xiàn)象是題詠,其他如繪畫、戲曲、小說的接受則幾乎呈孤案現(xiàn)象。但清代女性的紅樓題詠,往往輻射,涵蓋/指涉了繪畫、戲曲、小說的接受領域。因此。對清代女性紅樓接受現(xiàn)象的研究,應以題詠為主要的觀照界面,結(jié)合其他現(xiàn)象進行互動探討。另外,與主流(男性)社會的紅樓接受相比較,清代女性的紅樓接受在文化、家庭、性別等方面所體現(xiàn)的特質(zhì)/因素或許會更為明顯且復雜。因此,有關研究也應該更多結(jié)合這些特質(zhì)/因素,并且適當運用接受理論、性別理論、互文性批評、跨文化研究等方法進行。具體的研究議題,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展開進一步思考。

(一)清代女性紅樓題詠的分類及其所透視的文化意涵

清代女性紅樓題詠所運用的文類,包括詩、詞、曲、賦、贊等;所觀照的范疇,既有《紅樓夢》的題旨,亦有《紅樓夢》中眾多的人物(尤其是女性)形象,還不乏關涉章法技巧乃至索隱考證等;所指涉的文本類型,包括《紅樓夢》的原著、續(xù)書、戲劇、繪畫等。通過上述文本資料與文學現(xiàn)象的梳爬、歸納及分析,可考察清代中晚期女性的歷史傳統(tǒng)、社會習俗、文學修養(yǎng)、美學意趣乃至文化積淀,并可從中透視《紅樓夢》及其接受現(xiàn)象與女性社會演變發(fā)展的互動作用及影響關系。與其他文藝形式(如繪畫、戲曲)的結(jié)合,是清代女性紅樓題詠的一個重要特征,因此,在探討紅樓題詠時,既要注意其自身的特色、意義與價值,也要注意它與其他藝術形式結(jié)合所產(chǎn)生的更為廣泛且豐富的文化意涵。

(二)紅樓題詠:女性與男性的視角

紅樓題詠者上至縉紳紈绔、紅樓粉黛,下至草野寒衣、青樓煙花,幾乎包括了社會上各個階級和階層的人。不同階級或階層者,其視角的差異應在情理之中,然而從男女性別分際而言,亦當有不一樣的視角并從而體現(xiàn)對《紅樓夢》不盡相同的理解與認識。再者,清代女性的紅樓接受與主流(男性)社會的紅樓接受密切相關,無論是理解、詮釋、批評、乃至再度創(chuàng)作,皆可在不同程度上與主流(男性)社會的紅樓接受形成對話互動關系。而現(xiàn)實生活中,清代女性的《紅樓夢》題詠又往往是與家人、友人(其中不泛男性)相配合而作。因此,對清代女性的紅樓題詠,既要關注題詠者/作品/現(xiàn)象本身,也要關注其與他人/群體/現(xiàn)象的互動關系;既要關注女性之間的互動,更要關注女性與男性之間的互動。關注女性之間的互動,固然可了解清代女性對《紅樓夢》的接受現(xiàn)象及其發(fā)展,從中探究清代女性圍繞著《紅樓夢》接受所發(fā)生的文學交游與創(chuàng)作;關注女性與男性之間的互動,則可在更為寬泛的文化場域,探究邊緣的女性與主流的文士關涉紅樓接受的文學交游與創(chuàng)作。

(三)清代女性的紅樓繪畫與題詠

今存清代才女徐寶篆《紅樓夢人物畫》冊頁32幅,為紅學界所看重。其受業(yè)女弟子黃鈺亦曾摹改琦《紅樓夢畫冊》12幅。對讀者而言,這些紅樓人物畫并非是單一的存在,因小說人物的繪畫與其原作有很強的關連性,它對原作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對繪者而言,紅樓繪圖又有其獨立性,因作品包含著畫家的獨到見解。紅樓繪圖通過畫面增強故事的感染力,使作品的內(nèi)容更能直觀地、形象地向讀者反映、傳遞信息,所起的作用是文字遠不能代替的。清代女性對紅樓繪畫的題詠也頗為普遍,是清代女性紅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些題詠,亦可在文字,意象的層面“還原”紅樓畫的氣韻風貌。《紅樓夢》繪畫(及其題詠),與《紅樓夢》原著的文字相對,可視為是對《紅樓夢》原著的接受者。它們既保留了對原著的忠實摹寫,亦體現(xiàn)出對其情節(jié)、乃至題旨二度創(chuàng)作之處。于是,其本身與原著構成了一種對話關系,豐富、加深了對原著的理解。其中或許不乏表現(xiàn)出對原著種種的“誤讀”,然而這些“誤讀”,既可能是由于使用“圖像”與“文字”兩種不同媒介所造成的,更有可能由于創(chuàng)作視角與立場的差異造成。無論如何,皆可視為是接受者對原著的一種“再詮釋”。而《紅樓夢》原著一紅樓繪畫一紅樓繪畫的題詠,又形成一組多重接受對話關系,須細心比對辨析相互間的差異及其意義所在。

(四)清代女性紅樓戲曲的文化學考察

清代女性紅樓戲曲的文化學考察至少可從兩方面展開:1、紅樓戲的改編。清代女性的紅樓戲曲創(chuàng)作,現(xiàn)存只有吳蘭征根據(jù)《紅樓夢》改編的傳奇戲《絳蘅秋》。2、清代女性對紅樓戲的題詠頗為興盛。通過這些題詠可探討清代女性的戲曲審美觀念,并以此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清代女性對《紅樓夢》戲曲的接受、理解與詮釋,并進而從更為寬泛的社會文化層面,探討清中晚期女性的日常生活、心態(tài)、習

俗、交游等。清代女性紅樓戲改編的匱乏與紅樓戲題詠的興盛形成鮮明的反差對比,說明清代女性在文本書寫類型的掌握與運用上,明顯體現(xiàn)出嫻于抒情文類而疏于敘事文類的傳統(tǒng)滯后現(xiàn)象(相比較男性社會小說與戲曲類已有較大發(fā)展而言)。這兩方面的表現(xiàn),恰恰表明清代女性的紅樓戲曲接受跟主流(男性)社會的紅樓戲曲接受――包括劇本創(chuàng)作、舞臺藝術、紅樓戲題詠等在內(nèi)的全方位、系統(tǒng)化大為不同,呈現(xiàn)為明顯的弱勢與失衡。

(五)紅樓續(xù)書:清代女性的接受立場

據(jù)史料所載,鐵峰夫人的《紅樓覺夢》、彭寶姑的《續(xù)紅樓夢》、綺云女史的《三婦艷》、顧太清的《紅樓夢影》皆為清代女性的紅樓續(xù)書。然而,現(xiàn)今僅存的清代女性紅樓續(xù)書惟有顧太清的《紅樓夢影》。有異于眾多男性文人的續(xù)書,顧太清的《紅樓夢影》可視為清代女性現(xiàn)實生活的自我寫照,顯見《紅樓夢》中人物的生活方式已經(jīng)滲透進清代女性的日常生活中?;蚩煞催^來看,顧太清的詩詞創(chuàng)作及其生活經(jīng)歷,與《紅樓夢影》所形成的互文關系,是男性作者所無法擁有的。圍繞著這些女性的紅樓續(xù)書的創(chuàng)作過程及其反應,亦可以從不同角度探視《紅樓夢》對清代女性生活及人生所產(chǎn)生的深刻影響。顧太清的《紅樓夢影》不免給當今學界留下更多懸念,諸如:作為女性作者,與男性作者續(xù)書的接受立場及關切焦點是否不同?敘事技巧是否有所區(qū)別?作為僅存的女性紅樓續(xù)書,顧太清《紅樓夢影》的重要性以及價值/缺陷、成就,失誤何在?此外,它跟清代主流(男性)社會的紅樓續(xù)書有何關系?在清代紅樓續(xù)書史乃至整個清代紅樓接受史中的作用與地位是什么?這些都是有待深入探討的問題。

(六)清代女性紅樓接受文本的互文現(xiàn)象及其文化意義

清代女性有關《紅樓夢》的題詠、繪畫、戲曲、續(xù)書,事實上就是紅樓接受的“后文本”。諸種“后文本”之間及其與“前文本”(《紅樓夢》)之間,莫不存在著種種錯綜復雜的關系。換言之,《紅樓夢》及其接受史中所呈現(xiàn)的種種文本,無疑就體現(xiàn)著相當明顯的文本互涉現(xiàn)象?!都t樓夢》及其相關的接受與詮釋性的文本同一切文本一樣,都存在著文本與前文本、乃至與非文學文本等各自不同的互文關系。清代女性有關紅樓題詠、繪畫、戲曲、續(xù)書等,不僅體現(xiàn)紅樓接受的文學/學術意義,還更體現(xiàn)了當下現(xiàn)實的社會文化意義。換言之,清代女性的紅樓接受廣泛影響/參與了當時女性社會文化各方面的建構、變化與發(fā)展。從接受,接受史,接受美學的角度切入,當能發(fā)掘出清代女性社會文化更深層的內(nèi)涵、價值及意義。因此,上述諸多接受文本的互文關系及其中多重的互動對話關系(原著一接受一生活一社會一文化),應置于較為寬泛的文化背景之下,與文學藝術、地域/地緣、家庭/家族、婦女教育、社會風俗等諸多方面聯(lián)系,進行諸類文本互動交集的分析,從而更為深入探究清代女性對于《紅樓夢》接受的全景式表現(xiàn)及其歷史流變與當下現(xiàn)實交互的文化意義。

第4篇

課題名稱: 淺論民間舞蹈的發(fā)掘與保護

學生姓名:

系 別: 音 樂 系

專 業(yè): 音 樂 學

指導教師:

一、綜述國內(nèi)外對本課題的研究動態(tài),說明選題的依據(jù)和意義:

目前國內(nèi)外從事民間舞蹈發(fā)掘與保護工作的人員真的少之又少,民間舞的流失是我們整個民族文化的流失。在舞蹈發(fā)展史上,民間舞蹈常常被人忽視,其實只有民間舞蹈才是舞蹈發(fā)展的主流。民間舞蹈是人民群眾智慧的結(jié)晶,歷代統(tǒng)治者都懂得向民間舞蹈吸取營養(yǎng),但他們又千方百計去禁止民間舞蹈的活動。

如果我們不顧當今世界多元化文化的大環(huán)境,不顧當前縱橫交錯的各方面因素的主動作用,只求在封閉的環(huán)境中虛構未受任何影響的原汁原味的民間舞蹈,將會陷入文化孤立主義的境地。找到一個方法或者培訓一些這樣的工作人員,去保護我們民間舞蹈及把民間舞蹈整理出來是本課題研究意義所在!

二、研究的基本內(nèi)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處于文化轉(zhuǎn)型期的民間舞蹈,必須要與社會發(fā)展的需求相適應,必然受到國內(nèi)外文化環(huán)境的制約和影響??偟内厔菔沁m應不同的職業(yè)、文化層次、審美情趣群體的需求,在接納吸收各民族和外來舞蹈文化的同時,發(fā)展本土民間舞蹈文化,使之跟上社會前進的步伐。

從民間舞蹈存在的意義出發(fā),前面論述民間舞蹈的流失是我整個民族文化流失的一部分。

三、研究的步驟、方法、措施及進度安排:

1、講述民間舞蹈的發(fā)展歷史

2、介紹國內(nèi)外目前的民間舞蹈趨勢

3、提出保護與發(fā)掘民間舞蹈的具體方法

4、將具體問題的解決之法提出并論證

四、主要參考文獻:

1、《辭?!?/p>

2、《舞蹈雜志》

3、《舞蹈解剖學》

4、《舞蹈藝術概論》

5、《舞蹈形態(tài)學》

五、指導教師意見:

簽名:

六、教研室意見:

簽名:

注:此表由學生本人填寫,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檔,指導教師和學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第5篇

學科水平的提升在促進專業(yè)發(fā)展時,具體地落實在課程開發(fā)上"專業(yè)建設不應視為學科建設的一種純粹額外的負擔在專業(yè)建設的過程中也有促進學科發(fā)展的一面"在課程建設上事實上可以包含三個方面:一是新課程的開發(fā);二是原有課程根據(jù)學科發(fā)展而充實和更新;三是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進行中感悟到的問題加以修訂"前兩個方面都直接與學科建設有關"學科建設上的成就及時反映到課程上來,是高學科水平大學的特點,也是專業(yè)建設上的優(yōu)勢"在這個過程中對于學科成就的系統(tǒng)化、理論化和通俗化都有作用"新的課程更需要學科上的新的進展乃至于需要新的學科做后盾"有些新開發(fā)的課程可首先用于研究生教學,可能的情況下再進一步開發(fā)為本科生的課程并根據(jù)其性質(zhì)與特點再確定為選修課程或必修課程"

二、大學學科建設與文化建設的關系

學科建設既在一定觀念下展開,它自身又能展現(xiàn)觀念展現(xiàn)真理至上、學術至上的觀念展現(xiàn)為科學而科學、為知識而知識的純潔心靈,展現(xiàn)艱苦跋涉、不畏險阻、堅持不懈、一絲不茍的精神展現(xiàn)人類智慧與良知以及它能達到的意想不到的高度"因而岸科建設可以展現(xiàn)強有力的觀念文化"事實上大學最重要的觀念文化是由學科建設所反映出來的這是大學文化的特點也是大學文化的優(yōu)點"在一個學科建設已達到相當水平的大學,才能更充分地體現(xiàn)這一點,同時也更有力地推進文化建設"

三、大學優(yōu)勢先行與整體優(yōu)化的關系

所謂優(yōu)勢先行,是指注重追求優(yōu)先重點資助優(yōu)勢學科、扶持新興學科、有條件的兼顧其他學科的發(fā)展方式"所謂整體優(yōu)化是指注重追求結(jié)構合理、發(fā)展協(xié)調(diào)、綜合功能強大的發(fā)展方式"這是在處理重點學科、優(yōu)勢學科、特色學科與一般學科、弱勢學科、普通學科的關系上兩種不同的學科建設理念"從現(xiàn)實看朧勢先行是有高顯示度和即時效應的,發(fā)展速度比較快河以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學科的示范、輻射作用,通過學科的交叉、綜合、滲透和延伸,促進學科結(jié)構調(diào)整,以重點學科建設為龍頭,帶動相關學科,使彼此在更高的水平上發(fā)展從而形成優(yōu)勢突出、特色明顯、相互促進、布局合理的學科體系"從長遠看整體優(yōu)化是有持續(xù)發(fā)展優(yōu)勢的"優(yōu)勢先行與整體優(yōu)化的矛盾在高校的學科建設中直接體現(xiàn)為重點學科建設和一般學科建設的矛盾"歸根到底,學科建設是為學校發(fā)展目標服務的"重點學科建設是提高學科整體水平的關鍵但重點學科不是孤立的學科,和非重點學科有著廣泛的聯(lián)系除了對一般學科有示范和激勵作用外更應在人才培養(yǎng)、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密切合作"對于高校而言在加強重點學科建設的同時,還應注意調(diào)整和優(yōu)化學科結(jié)構為多學科的交叉滲透和相互支撐創(chuàng)造條件"

四、大學跟蹤學科主流方向與確定學科主導方向的關系

如何處理學科主流方向與高校學科主導方向的關系問題也是有關高校學科發(fā)展的長遠目標與現(xiàn)實目標的關系問題"高校學科建設在確定學科主導方向時應特別處理好與學科主流方向的關系"高校的學科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加上學科發(fā)展水平不高在確定學科主導方向時不能好高鶩遠盲目追求學科主流方向而只能跟蹤學科發(fā)展前沿,了解學科發(fā)展的特點,把握學科發(fā)展的趨勢,以此作為確定學科發(fā)展主導方向的學科環(huán)境,根據(jù)高校的學科發(fā)展現(xiàn)狀與特點選擇學科發(fā)展的現(xiàn)實目標"

五、大學學科帶頭人與學科創(chuàng)新團隊的關系

學科帶頭人和學科創(chuàng)新團隊的建設是大學學科建設的核心是學科得以發(fā)展和進步的關鍵"高校的學科建設應處理好學科隊伍中學科帶頭人與學科創(chuàng)新團隊的關系"充分發(fā)揮學術權威的作用,增強群體的凝聚力,組建若干個相互支撐的學術梯隊擴大對外的學術交流和學術影響"一個學術群體完全靠/引進0是不能解決隊伍建設問題的"學術帶頭人的引進與學科骨干的培養(yǎng)應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既要重視外部引進反要重視內(nèi)部培養(yǎng)鼓勵教師開展學歷進修引進人才和培養(yǎng)人才同等待遇才有利于構建良好的學科梯隊形成濃厚的學術氛圍掌科的發(fā)展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

六、大學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的關系

高校學科建設的根本任務和目標無疑是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高水平的人才培養(yǎng)和較好的經(jīng)濟、社會效益等"但學科的實力不僅體現(xiàn)在物質(zhì)力量上岸科的軟環(huán)境建設也是學科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是學科建設不可或缺的部分"高校必須給予教師自由的學術環(huán)境,讓教師們在自由的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新的思想形成新的理論,從而推進學科建設和發(fā)展"高校學科建設的軟環(huán)境還應特別關注學科文化建設"實踐證明營造健康、和諧的學術傳統(tǒng)、環(huán)境和氛圍是學科/軟件0建設的關鍵是學科建設中的基本內(nèi)容"

七、大學學科建設與高水平大學的關系

第6篇

【關鍵詞】 西安理工大學;印刷包裝工程學院;中德雙學歷;學位授予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大學對于知識的發(fā)現(xiàn)、研究、傳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大學的發(fā)展推動著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同時市場發(fā)育和社會需要也對大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高等學校的國際化特征是他從中世紀創(chuàng)建初始就具有的特性,并且隨著世界經(jīng)濟全球化和人才資金的國際流動,表現(xiàn)出新的形式,具有嶄新的內(nèi)容。這種高校國際化的發(fā)展有利于發(fā)展高等教育的社會中心地位,有利于高校教育體制的變革和思想觀念的變更。通過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能起到不斷優(yōu)化教育資源和教育條件的作用。隨著國家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留學生教育事業(yè)開始快速發(fā)展積極踐行擴大規(guī)模、優(yōu)化結(jié)構 、規(guī)范管理、保證質(zhì)量的發(fā)展方針,加強對國際交流學生的研究意義重大。[1]

西安理工大學與德國斯圖加特媒介大學友好合作歷史開始于1985年,1999年簽署了共同培養(yǎng)中德留學生計劃的協(xié)議。西安理工大學印刷工程專業(yè)創(chuàng)建于1974年,是我國成立最早的印刷工程本科專業(yè),1993年取得國內(nèi)首家印刷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德國斯圖加特媒介大學(Hochschule der Medien Stuttgart)是世界著名的印刷媒體領域高校,其與印刷相關的歷史可追溯到1853年。西安理工大學印刷包裝工程學院在順應時展需要的情況下,開始了中德兩國雙學歷學生培養(yǎng)工作的探索。經(jīng)過幾十年的摸索,已經(jīng)從普通本科生的培養(yǎng)慢慢過渡到高水平的研究生培養(yǎng)。

研究生教育是現(xiàn)行教育培養(yǎng)機制中的最高環(huán)節(jié),它重點在于培養(yǎng)人才的科學研究才能,它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重點。由于研究生具有培養(yǎng)周期時間短,與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結(jié)合容易,匹配性強的特點,成為發(fā)展教育結(jié)構調(diào)整的重點。在過去的十幾年間,研究生的數(shù)量有了大幅增加,但是隨著這種補償性數(shù)量的增加凸顯出教育質(zhì)量的問題,研究生教育的規(guī)模已經(jīng)不是發(fā)展的重點,如何提高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已經(jīng)成為提升我國研究生教育系統(tǒng)質(zhì)量刻不容緩的問題。

中德雙學歷碩士培養(yǎng)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它的培養(yǎng)質(zhì)量先天存在一些問題:①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接受同一文化背景的教育,或者同一文化背景的學生接受不同文化背景的老師教育,不管是老師與老師、學生與學生還是老師與學生之間,必然存在文化差異所帶來的各種差異。②授課教師很多是使用母語進行講授專業(yè)知識,課程對學生入學時的外語能力有較高要求。③留學生在學習上和管理上都處于邊緣化狀態(tài),很難進入學校主流學習狀態(tài)中。[2]目前國內(nèi)許多高校對留學生的學習管理和生活管理一般都相對集中,集中學習、就餐、休閑,與中國師生的交流接觸只在上課時有短時間接觸,更多數(shù)時間都封閉在個人或同國籍學生圈子里。④中外教育在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和教學內(nèi)容差異比較大。

西安理工大學印刷包裝工程學院和德國斯圖加特媒介大學經(jīng)過多年的合作總結(jié)摸索出一套完善的選拔制度。通過層層篩選選擇出外語水平比較高,并且專業(yè)課學習比較好的學生相互選派,并且在出國留學前由具有留學經(jīng)驗的老師專門進行輔導,有助于解決語言問題。同時兩校學生的交流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的課程學習,均會安排社會、文化的了解,如在中方安排有漢語和專業(yè)漢語的課堂內(nèi)容講解,同時有全國印刷會議的參加等活動,從而整體提高留學生的學業(yè)、學識、知識、能力以及綜合素質(zhì)。西安理工大學一直進行的彈性學分制,學生可以自行選擇課程和所修的學分,這樣也有利于減少中外教育上的差異,也有利于兩?;ヅ蓪W生的課程學習中學分的認定。

研究生教育水平最關鍵的體現(xiàn)在于學位論文,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學習時間只占整個學習時間的三分之一,更多的是對獨立完成科研項目研究能力的要求,學位論文的撰寫正是這一能力的體現(xiàn)。目前中德雙學歷教育中的學位論文的評定采取在本國取得學士學位后可以在對方國家申請第二學歷的學士學位。

目前在國內(nèi)學位論文評定中主要針對論文中的理論應用價值、論文的創(chuàng)新性、科學態(tài)度與寫作水平以及社會應用價值方面進行考察從而綜合評分。[3]針對于目前的評價體系進一步完善申請中德雙學歷論文的評定方法采取的工作有:首先通過廣泛和導師座談,通過對全院導師調(diào)研,了解導師認為雙學歷學生目前學位論文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的問題,我們分析處理,提出一個監(jiān)控評價論文質(zhì)量體系的方法。其次,重點和雙學歷學生的導師進行溝通,了解他們對培養(yǎng)這些學生存在的問題,和對這些學生的期望,通過在初步建立的監(jiān)控評價論文質(zhì)量體系的方法上進一步修訂,做出專門針對雙學歷學生的論文評價指標。同時要專門跟參加雙學歷教育的中方學生和德方學生進行座談,了解學生在培養(yǎng)中存在的問題和論文撰寫中存在的問題,討論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進一步完善評價論文質(zhì)量體系的方法。最終通過請一些專家評審雙學歷學生論文,檢驗建立的雙學歷學生學位論文評價體系是否合適。

通過這樣的方法確定的論文評價體系比較適應兩校目前的培養(yǎng)現(xiàn)狀。但是雙學歷教育的發(fā)展是個需要不斷探索的過程。西安理工大學印刷包裝工程學院還在不斷開拓更深層次的國際交流合作,力求在新的時期發(fā)展出一條具有特色的雙學歷教育之路。

【參考文獻】

[1] 戴寶印,查芳靈.芻議美國海外學歷留學生對我國發(fā)展學歷留學生的啟示[J].學術論壇,2014.10.

[2] 殷君.外國留學生學歷教育過程中的若干問題與對策[J].高等理科教育,2007.4.

[3] 王欣,殷阿娜,段亞敏.碩士學位論文全過程質(zhì)量管理與評價方法[J].大家.2011.5.

第7篇

論文關鍵詞:黑人英語,黑人文化,主流文化

 

一、黑人英語

黑人英語是個十分有趣的語言現(xiàn)象,出現(xiàn)時間不長卻已成為世界上傳播速度最快的語言種類之一。剛開始黑人英語只是一種皮欣語,即洋涇浜語,后來發(fā)展成一種克里奧語,即混合語,現(xiàn)在已經(jīng)演化成一種通用語,世界范圍內(nèi)的使用者數(shù)以百萬計。盡管如此,洋涇浜的特征十分明顯。

BenjaminFranklin在《告赴美人士書》(“Informationto Those Who Would Remove to America,”)中記錄了這樣的話“Boccarorra [a form of buckra ‘white man’] make de Black Man workee,make de Horse workee, make de Ox workee, made ebery thing workee; only de Hog.He, de Hog, no workee; he eat, he drink, he walk about, he go to sleep when heplease, he libb like a gentleman.”(“白人叫黑人干活,叫馬干活,叫牛干活,叫什么都干活。豬他不干活,他吃,他喝,他走來走去,他想睡就睡,他活得像個紳士。”)(Franklin,1905-07:606)

從以上例子我們可以清楚看到黑人英語區(qū)別于標準英語的一些特點。這種語言不僅有獨特的詞匯、動詞時態(tài)的用法、還有特殊的發(fā)音特點,以及其他一些容易辨識的模式。

黑人英語的詞匯經(jīng)常借用其他種類的英語,尤其是南方方言。但是兩者有一些明顯的區(qū)別。黑人英語有一些詞匯源于西非語言,如“dig”出自沃洛夫語“d?gg”或 “d?gga”,意思是明白、欣賞。還有一個例子是“bad-mouth”轉(zhuǎn)借自曼丁哥語。(Smitherman, 2000:79)

黑人英語還有一些詞是標準英語中沒有的或者和標準英語中的常用含義差別很大。比如在黑人英語中有一些詞專門用指白人,如用gray來作為修飾白人的形容詞,這個典故很可能出自內(nèi)戰(zhàn)時聯(lián)邦軍隊的軍服是灰色的。黑人英語中很多詞匯和短語也豐富了標準英語的詞匯,比如chill out, main squeeze, soul, funky, and threads。(Smitherman, 2000:80)

黑人英語有著雖不完整但是特點鮮明的拼寫體系。和黑人英語的發(fā)音相符,以“er”結(jié)尾的詞常被“a”所替代。所以,“nigger” 就變成了 “nigga”, “player” 變成了 “playa”。類似的還有用“a”來代替一些結(jié)尾并不是“er”的詞。如在非正式談話時用“gonna”代替“going to”,“wanna”, “sorta” and “kinda”都是同樣的情況。

二、黑人英語的發(fā)展

美國黑人英語是語言混合的產(chǎn)物。歷史上黑人英語最初是因為從非洲大陸來的奴隸為了相互溝通而產(chǎn)生的一種通用語言。同樣的遭遇使黑人奴隸有相互交流的渴望主流文化,在這種渴望的驅(qū)使下他們開始使用一種他們自己共同的語言,這是混合語如何產(chǎn)生的經(jīng)過。

當一種語言尚且處在洋涇浜的階段時是不穩(wěn)定的,但是經(jīng)過下一代的人把它作為母語來使用,就會作為克里奧語漸漸固定下來。而且隨著使用語言群體的發(fā)展以及來自社會的壓力,克里奧語的使用群體會傾向于讓他們的語言和標準英語靠近,這個過程就是“去克里奧爾化”。雖然黑人英語同樣經(jīng)歷了“去克里奧爾化”的過程,但是這一過程至今尚未完成,因此有些學者仍然認為黑人英語是因為歷史原因而有缺陷的英語。這是一種語言偏見,事實上是所有語言,即便是某些洋涇浜或者混合語也具有自己完整的構架和語言的功能。簡而言之,黑人英語是一種克里奧語,而且它是一種已經(jīng)過相當程度去克里奧爾化的高級混合語言。

但在最終獲得自由后,美國黑人亟需學習英語以便融入美國社會,這樣才能得到工作和與人交流的機會。但在種植園地區(qū),混合語的“去克里奧爾化”過程相對更加緩慢。因為在那里大批的奴隸生活在一起,過著相對獨立的生活,他們對奴隸主造成的影響幾乎和奴隸主對他們造成的影響一樣大。到了內(nèi)戰(zhàn)時期,南方幾個州所持的語言被人與“黑人方言”聯(lián)系起來。(Dillard,1972:73-138)

雖然語言學家認為黑人英語和其他方言一樣具有統(tǒng)一的內(nèi)部邏輯,可以表達思想用以交流,并無所謂的缺陷,但是非專業(yè)人士大部分對此持負面態(tài)度,他們認為這種語言不符合標準,而且是無知和懶惰的標志。也許是這個原因,大部分美國黑人除了會說黑人英語外都能說不同程度的標準英語免費論文。一般來說,社會地位越高,社會經(jīng)濟狀況越好的美國黑人使用黑人英語的程度就越低。這就形成了美國黑人群體的“雙社會方言”(diaglossia)狀態(tài)。但是,隨著黑人權力運動和民權運動的高漲,美國黑人逐漸對自己的文化遺產(chǎn)感到自豪,也更加自信。黑人英語成為了種族團結(jié)的堅強紐帶,漸漸成為一種超越地區(qū),甚至超越國界的,以種族為基礎的英語種類。

三、黑人英語和主流文化

黑人英語對白人主流文化影響最大的載體就是黑人音樂。黑人音樂是美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根植于奴隸和南方廣大種植園地區(qū)的背景下。藍調(diào)音樂和黑人靈歌源于黑人奴隸在種植園里勞動時即興演唱的“田間號子”。二十世紀前半葉,大批黑人移居美國北部州地區(qū)的城市中心,這使得黑人音樂在城市傳播開來。藍調(diào)音樂漸漸發(fā)展成爵士樂,和黑人靈歌混合后又產(chǎn)生了索爾樂(亦稱靈歌)。

當代的黑人文化和黑人音樂的發(fā)展源于黑人自己的歷史,并從中吸取永不枯竭的養(yǎng)分。黑人英語在歷史上受到歧視和壓制,所以其對白人主流文化的敵視對抗情緒也不難理解。為了表明自己的種族身份,美國黑人有意識地發(fā)展出一種和標準英語或多或少不同的語言系統(tǒng)。今天的黑人音樂中使用的語言雖然未被傳統(tǒng)主流所接受欣賞。但是,它無疑填補了主流文化中的一些空白,因此對不同種族背景的年輕人都有著特別的吸引力,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始慢慢融入主流文化。

即便是用來表達“好”這樣的一種簡單意思,標準英語也受到了黑人英語的巨大影響。劉錦明等人在美國俄勒岡州Molalla, Eugene以及Mc Minnville三地, 對60名美國大中小學生作了一個書面調(diào)查, 要求他們列出各自年齡層中用來表達同意、贊揚以及喝彩的單詞。共收集23個單詞,其中標準英語7個,俚語16個,其中awesome, neat, cool, hot,tubular, vicious均由黑人英語滲透而來,其中cool的使用率最高。(劉錦明,1996:47)。

黑人英語中的短語和諺語非常的形象而生活化,表達力十足。比如“The blacker the berry, the sweeter the juice”(梅子越黑,梅汁越甜),還有“speak softly andcarry a big stick”(手持大棒,柔聲說話),這個表達方式被Theodore Roosevelt在其著名的“大棒加胡蘿卜”政策中引用。(Hendrickson,1987:135)分析黑人英語對于美國主流文化的影響主流文化,從局部看,由于黑人在美國南部各州長期聚居且人口眾多,故這種影響在美國南方持久全面而深入;在全美國范圍內(nèi),黑人英語的影響集中反映在詞匯上,特別是從黑人占優(yōu)勢的娛樂圈里流傳出來的時髦詞, 對美國主流社會,特別是青少年的口語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

四、結(jié)語

歸根結(jié)底,美國黑人英語是美國黑人文化最重要的代表,也是最有生命力的部分。美國黑人文化指的是美國黑人對美國文化所做的自己的貢獻。黑人文化根植于黑人的歷史經(jīng)歷,不僅獨特而且對美國文化影響巨大。

美國黑人文化的根在非洲,雖然奴隸的身份極大的限制了美國黑人保持自己傳統(tǒng)和信仰的能力,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融入到白人文化中,其最終結(jié)果是產(chǎn)生了黑人文化這樣獨特而充滿活力的文化現(xiàn)象,而且黑人文化也不僅對美國主流文化,對世界上其他文化也有著持續(xù)不斷的深遠影響。

在奴隸制被廢除后,黑人文化開始繁盛,我們可以在音樂、藝術、文學和其他領域中發(fā)現(xiàn)其獨特傳統(tǒng)的存在和大膽地革新。很多年以來,因為奴隸制度和種族歧視,黑人文化都和美國主流文化隔絕,獨自發(fā)展。事過境遷,今日黑人文化早已成為美國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依然保持著自己的獨立的個體特性。

黑人英語是生存的必須和適應世界殘酷現(xiàn)實的產(chǎn)物。從最開始的洋涇浜英語,到混合英語再到去克里奧爾化,黑人英語經(jīng)歷了化蛹成蝶的蛻變。時至今日,黑人英語充滿了生命力和生動的表達力,因此隨處可見其身影。這無疑是激動人心的現(xiàn)象,這體現(xiàn)了人類的寬容,希望和種族平等。因為沒有一種語言是“劣等語言”,世界上每一種語言都值得學習研究和欣賞。

參考文獻

[1]Dillard, J. L. Black English: Its History andUsage in the United States[M]. NewYork: Random House, 1972.

[2]Franklin, Benjamin. The Writings of BenjaminFranklin, 10 vols[M]. Ed.Albert Henry Smyth. New York: Macmillan Co, 1905-07.

[3]Hendrickson, Robert. American talk, -- thewords and ways of American dialects[M].NewYork: Penguin, 1987.

[4]Rickford, John R. African American VernacularEnglish: Features, Evolution,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M].Malden Massachusetts: Blackwell publishers Inc.1999.

[5]Smitherman, Geneva. Talkin and Testifin: the Languageof Black America[M]. Detroit: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85.

[6]Smitherman, Geneva. Black Talk: Words andPhrases from the Hood to the Amen Corner (revised ed.)[M].Boston: Houghton Mifflin, 2000.

[7]劉錦明.黑人英語對標準英語的影響--從cool談起[J]. 現(xiàn)代外語1996,(1).

第8篇

關鍵詞: 美國非裔女作家 創(chuàng)作思想 指導意義

隨著20世紀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與女權運動的風起云涌,美國黑人女作家們異軍突起,涌現(xiàn)了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為美國黑人文學與美國文學的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這些杰出的女作家們中,以托尼?莫里森、艾麗斯?沃克最具代表性。由于來自性別、種族、階級三重壓迫,美國非裔女作家不同于白人女作家與黑人男作家。正如芭芭拉?斯密斯評論的,她們“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有其自身特點的文學傳統(tǒng)”。這些非裔女作家們站在邊緣人的立場,用獨特的視角審視黑人的歷史與文化,關注黑人特別是黑人婦女生活的痛苦,用自己的文字開啟了黑人與黑人婦女的自我意識,并以發(fā)人深省的理論與實踐開創(chuàng)了美國文學和文化領域最新思潮和理論前沿。她們作品中所承載的思想,不僅僅對本族文化與美國社會有很大的影響,對于反對霸權文化、如何保留自身文化的特色、促進社會的發(fā)展也都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因此,國內(nèi)對以托尼?莫瑞森和艾麗斯?沃克為代表的美國當代非裔女作家群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內(nèi)涵進行了一定的探究。

一些學者們認為女性主義是當代美國非裔女作家們的創(chuàng)作思想。四川大學程錫麟教授與孫薇在《解讀艾麗斯?沃克的“婦女主義”――〈從他們的眼睛望著上帝〉和紫色看黑人女性主義》一文中,主要論述了1983年艾麗斯?沃克獨特的女性主義觀――“婦女主義”早已出現(xiàn)于早期的黑人女作家的作品中。從佐拉?尼爾?赫斯頓到艾麗斯?沃克,黑人女作家們一直在挖掘、記錄女性的歷史,思考黑人婦女如何在美國社會尋找自我。她們作品中塑造的一個個鮮明生活的“婦女主義”女性主義形象正是黑人婦女所獨有的。從女性主義的角度解讀美國黑人女作家的思想內(nèi)涵的還有很多,包括程錫麟教授《談〈他們的眼睛望著上帝〉的女性主義意識》,四川大學周春的博士論文《美國黑人女性主義批評研究》,天津師范大學田輝的《對〈寵兒〉的黑人女性主義研究》,華中師范大學的龍秀美的《〈寵兒〉中母親的故事給女兒帶來的力量》,上海外國語大學袁霞的《〈紫色〉中的婦女主義生存觀》,南京師范大學原蓓的《〈紫色〉――一部婦女主義成長小說》廈門大學黃雅真的《艾麗絲?沃克的〈梅里迪安〉的婦女主義解讀》,以及云南大學駱洪的《身份構建中的雙重話語――談美國黑人女作家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作品主題》。這些文章著重論述美國非裔女作家關注黑人婦女在美國社會生活的困境,對女性意識的覺醒與身份構建提出不同見解。

另外一些學者則著重探討美國非裔女作家作品中反映的種族性與民族文化認同。蒲立在其碩士論文《所羅門之歌》中闡釋了莫里森強調(diào)的黑人民族意識;湯黎在其《傳統(tǒng)的回歸――從〈所羅門之歌〉看黑人文化傳統(tǒng)》一文中談到了莫里森呼吁回歸黑人傳統(tǒng)文化。大部分關于莫里森的文章如《回歸還是超越――解讀托尼?莫里森小說〈所羅門之歌〉的主題》、《〈所羅門之歌〉:‘追尋’的故事》等都分析了托尼?莫里森對于黑人文化在美國白人文化的沖擊下如何保留特色的思考與見解,概言之就是不要盲目跟隨白人文化和否定本民族的歷史,回歸、繼承、發(fā)展民族傳統(tǒng)文化對于黑人的精神解放至關重要。有些學者們則認為另一位非裔女作家艾麗斯?沃克對于黑人傳統(tǒng)文化是持批判性的態(tài)度,一味地回歸是片面與膚淺的。西華大學的趙莉華在《逃避傷痛文化,尋根非洲文化――從艾麗斯?沃克的〈外婆的日用家當〉看美國黑人文化認同》中指出黑人文化認同中的兩個誤區(qū):怯懦逃避傷痛文化,盲目尋根非洲文化。徐繼明在《從〈日用家當〉解讀沃克的民族文化身份意識》中分析了沃克對美國黑人民族文化身份的闡釋。美國黑人文化既具有非洲特性又具有美國特性,應該將兩者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美國非裔文化遺產(chǎn)因特殊的歷史條件,兼具非洲黑人文化遺產(chǎn)與美國黑人文化遺產(chǎn)的雙重身份,如何在這兩者之間保持動態(tài)平衡是美國黑人身份認識的關鍵。

不難看出,學者們對于當代美國非裔女性文學家創(chuàng)作思想的探尋主要是針對某一位作家、一部作品,或者兩部作品的比較,并沒有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思想演變的體系,也沒有深入地研究當代美國非裔女作家群思想內(nèi)涵的演變過程、原因及其影響。然而,美國非裔女作家個體的思想演變,女作家之間看待問題的不同角度,呈現(xiàn)出了美國黑人在不同歷史條件下對待白人文化的沖擊采取的不同態(tài)度和策略,從托尼?莫里森強調(diào)回歸傳統(tǒng)文化,到艾里斯?沃克的批判性接受傳統(tǒng)文化,她們在保持本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不過度看重自我文化而形成排他性。這一過程無疑體現(xiàn)了美國非裔女性文學家思想理論的不斷進步與提高。

我認為要探索當代美國非裔女作家的創(chuàng)作思想,首先必須立足于研究作家們的創(chuàng)作動因,看到女作家們自身種族與性別之雙重壓迫促使其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也要看到在主流白人文化浸下,黑人變得逐漸迷失,盲目否定自身文化,黑人女作家試圖通過文學創(chuàng)作來引起讀者思考,構建與主流文化平等社會地位的黑人價值觀和黑人獨特的民族文化。同時,其創(chuàng)作環(huán)境是不可忽略的思想外因。美國國內(nèi)迭起的民權運動激發(fā)了她們執(zhí)筆創(chuàng)作的欲望;美國婦女解放運動的興起促使黑人女作家不僅關注種族壓迫,還將目光投射到了黑人婦女悲慘的生活狀態(tài)和遭受的別歧視;現(xiàn)代女權主義與后殖民主義思潮為非裔女作家提供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思想源泉與策源地。

其次,通過分析當代美國黑人女作家群的代表作品,比較其作品中反映的民族主義與婦女主義、人文主義,尋求在白人主流社會中如何構建自身身份與保留傳統(tǒng)黑人文化,研究她們的作品思想內(nèi)涵,力求找尋其中的共性、個性和差異性。比如,莫里森側(cè)重民族主義,強調(diào)非洲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與飛躍,拒絕白人文化;艾麗斯?沃克的作品中更多反映的是婦女主義,指出要批判地繼承傳統(tǒng)文化,不斷地尋找黑人在多元化文化中的動態(tài)平衡。從一系列的比較中,可以看出美國非裔女作家的思想演變,從前期作品中的民族主義、婦女主義升華到了后期作品中隱射出的人文主義情懷,提出在任何存在霸權主義和種族優(yōu)越感的地方,少數(shù)族裔和人群都應該堅持呼吁和尋求人道主義的平等和包容,以及對人性的尊重,捍衛(wèi)和弘揚本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特色,豐富整個人類社會文化、文明色彩,促進人類社會和諧發(fā)展。

美國黑人女性文學作品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掀起了美國文學和文化領域的新思潮,改變了美國社會原有的主流思維方式和認知模式,為黑人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作品中蘊含的思想價值不僅僅局限于美國白人社會的非裔民族。在當今多元文化的世界里,中國應該如何保留本民族的特色,在外來文化與傳統(tǒng)文化之間找到平衡點,既批判、繼承與發(fā)揚本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又不過度保護而產(chǎn)生排他性甚至霸權文化發(fā)展論。當代美國非裔女性文學家在其作品中所表達出來的不同思想與觀點,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美國]托妮?莫里森著.舒遜譯.所羅門之歌.北京:中國文學出版社,1996.

[2][美國]艾麗斯?沃克著.陶潔譯.紫顏色.南京:譯林出版社,1998.

[3]王守仁,吳新云.性別?種族?文化――托妮?莫里森的小說創(chuàng)作(修訂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4]張立平.當代美國女性主義思潮述評,1999,(02).

[5]劉戈,韓子滿.艾麗斯?沃克與婦女主義[期刊論文].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3).

優(yōu)秀范文
成人夜间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不卡日日| 亚洲欧美极品一区色婷婷| 国产一级黄色片免费看| 天堂av在线资源观看| 日韩50岁老女人骚色|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小视频| 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熟女|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国产经典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第六页亚洲第一页|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av永久精品桃色|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东京热男人的天堂色狠爱|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三级中文国 | 尤物视频官网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精品视频一区| 97资源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人妻av中文字幕| 成人综合影视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第一页| 成人福利网站午夜一区| 清纯唯美亚洲自拍第一页| 国产熟女真实乱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av无人区| 成年人免费在线观看国产| 精品欧美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原创av超爽剧情系列| 狠狠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大宝|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小黄片| 国产精品专区日产一区| 亚洲永久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男女爱爱视频网站久久精选| 尤物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香蕉伊蕉伊中文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在线视频国产自拍| 丝袜美腿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