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巨乳人妻在线-国产久久久自拍视频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久精品免费视频-91桃色国产在线观看免费

首頁 優(yōu)秀范文 英語教育課程

英語教育課程賞析八篇

發(fā)布時間:2023-09-28 09:20:04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英語教育課程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英語教育課程

第1篇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育 課程體系改革 職后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005

1 小學英語教育專業(yè)課程設置現(xiàn)狀

高師院校小學英語教育專業(yè)是外語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為我國基礎教育培養(yǎng)合格的英語教師。隨著基礎教育改革在全國范圍內的實施和深化,教學逐漸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英語教育的研究對象也由客體過渡到主體,即從對語言和教法的研究轉向了對學習者的研究。但是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中,教師的重要性不是削弱了,而是增強了。

高師院校是我國中小學師資的主要培訓基地,其課程設置情況是決定教師基本素質的直接因素。為了了解我國高師小學英語教育專業(yè)課程設置的現(xiàn)狀,我們以山東為例,針對致力于培養(yǎng)小學英語教師的師范類本科院校和職業(yè)學院的小學英語教育專業(yè)在校生展開調查,調查內容涉及課程結構的合理性、教職類課程所占比例、教育類課程所占比例及學生對課程改革的期望等。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目前我省高師小學英語教育專業(yè)課程體系的構建尚不完善,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①課程結構不合理;②課程設置理論不能聯(lián)系實際;③高師的教師培養(yǎng)目標缺乏延續(xù)性。

2 高師小學英語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建議

2.1 優(yōu)化課程結構,明確培養(yǎng)目標,強化教育類課程,突出師范性

小學英語教育專業(yè)的學習過程歸根結底是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教什么?”,另一個是“怎么教?”兩個問題同等重要。教育類課程不足,使得學生只知道如何學好英語而忽略了如何教好英語,這樣必然導致培養(yǎng)目標不明確,從而使學生認為教師是一項很容易的職業(yè),不能對其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因此,我們必須首先要明確培養(yǎng)目標。小學英語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小學英語教學專門人才,而不是培養(yǎng)該門學科的專門人才。要強化這種認識,就要突出該專業(yè)的師范性。一名合格的小學英語教師,不僅要有英語學科專業(yè)知識,而且要具備小學教育教學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因此,在該專業(yè)的課程設置中,教育類課程應該和英語學科類課程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從而達到師范性與學術性的統(tǒng)一。

在教育類課程內部,一方面,教學技能課比例過低。另一方面,在教育理論課中,教學法地位不突出。教育類課程總體可分為三類,一是教育理論類;二是教育技能類;三是教學輔助手段類。在課程改革中,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設置這三類課程的比例,促進其彼此之間的融合,使其充分發(fā)揮三者的合力。

在英語專業(yè)課中,一方面,語言、文學等專業(yè)理論課偏多,聽、說、讀、寫、譯等專業(yè)技能課偏少,而這是英語教育專業(yè)的學科基礎,是成為一名合格的英語老師的必要條件。因此要增加英語專業(yè)技能課的比例。另一方面,英語專業(yè)課還應該注重和教育類課程的結合,避免教學理論成為空中樓閣。

2.2 課程設置要體現(xiàn)出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突出實踐性

根據調查,絕大部分高師院校缺乏與當?shù)匦W的聯(lián)系和合作。不能深入小學,了解當前教學的實際情況,忽視了小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需求,因而構建的課程體系脫離了小學英語教學的實際。這就要求高師院校應加強與當?shù)匦W教育機構的聯(lián)系,合作發(fā)展。不管是小學英語教育專業(yè)的教師還是學生,都應深入小學,探索當?shù)匦W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

某些課程的設置是必要的,但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如教育學,心理學等。這兩門課理論性過強,很難和學生的實際需求結合起來,學生在學習后也很難將理論應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因此,在教授時,應該考慮外語教學的特點,在內容上與語言學習聯(lián)系起來,側重了解語言學習的心理特點;另外,老師還要考慮案例教學,把空泛的理論和具體的案例結合起來,使學生真正地領悟到理論的精髓,并有效地應用到教學實踐中。

學生實踐能力欠缺。一方面教學法課程理論性太強,很難轉化為學生實際教學能力。另一方面,見習、實習成為學生將所學理論應用于實踐的唯一途徑,但大部分院校實習安排時間短,而且不能提供足夠的實習崗位,實習生并不能完全參與到英語教學中。因此,必須重視教學法課的教學,增加實踐的形式,實行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相結合的形式。也可鼓勵學生利用假期時間自己開發(fā)實踐形式,假期后組織指導教師對學生遇到的教學和教育管理問題進行指導。

2.3 以終生教育的理念為原則來確定高師的教師培養(yǎng)目標,突出其培養(yǎng)目標的延續(xù)性特點

高師院校通過專業(yè)課,教育類課程等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yǎng),卻忽略了對學生本身的反思精神的培養(yǎng)。畢業(yè)生在踏上工作崗位后,因為缺乏反思意識,不能及時地自我修正,從而無法獲得持續(xù)的自我發(fā)展。反思性的教學模式就是要學生學會思考,在“學會學習”的基礎上,“學會教學”。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意識,要引導學生觀察并分析教師和學生課堂上的教學活動。另外,教師也可以將自己的教學反思過程及收獲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對反思教學既有近距離的認識又有整體感的把握。

科研能力的要求通常是對在職教師提出的,但是不是有必要對師范生的科研能力進行培養(yǎng)呢?因此,不能僅僅把學生培養(yǎng)成一名知識的傳授者,而不是教育的研究者。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要確立教學和科研的雙重任務觀念。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使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際教學能力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能力首先要培養(yǎng)他們的科研意識,讓其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到科研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還要進一步規(guī)范學生畢業(yè)論文的寫作,使學生通過接受指導和不斷修改來真正提高寫作能力。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進行,高等師范院校的課程改革勢在必行。一直以來高師院校以中小學教師為培養(yǎng)目標,為基礎教育輸送了大量的人才,但傳統(tǒng)的課程設置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人才的培養(yǎng),因此,改革高師院校的課程體系,使其主動適應基礎英語教育改革,在新形勢下探索出小學英語教師培養(yǎng)的新模式,才能源源不斷地培育出適應基礎教育發(fā)展方向的綜合性小學英語教育人才。

參考文獻:

[1]黃甫全,申仁洪.小學教育專業(yè)模塊整合課程的建構[J].課程?教材?教法,2002,(9):61-66.

第2篇

英語教學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為學生英語學習帶來了新的動力,但同時也對一線的英語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在新課改環(huán)境下,教師如何應用好現(xiàn)有的教學材料與教學工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對于整個課程改革教學效果的發(fā)揮有著顯著的影響,英語教師繼續(xù)教育的開展以及繼續(xù)教育課程的有效設置對于現(xiàn)階段英語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又有著顯著的影響。文章在這一背景下,以實際的教學管理經驗為參考,結合英語新課改的實際要求,對新課改下英語教師繼續(xù)教育課程設置進行探究,并提出相關的建議,以從教師層面為促進英語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提供相關的參考。

【關鍵詞】英語新課改;教師繼續(xù)教育;課程設置;教師培訓建議

教師繼續(xù)教育是在某一教學環(huán)境下,為了適應新的教學要求,提升教師個人素質與教學水平,強化教師專業(yè)水準而開設的教師崗位的培訓工作,教師繼續(xù)教育往往采用課程培訓的形式來開展。英語新課程改革的開展對英語教學的開放性、應用性以及學生的綜合發(fā)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進而其對于英語教師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而整個英語教師繼續(xù)教育培訓的過程中,課程的有效設置又對教師學習的實際收獲以及綜合素質的強化有著直接影響,所以現(xiàn)階段在新課改背景下探究英語教師繼續(xù)教育工作時,應當重點對繼續(xù)教育課的課程設置進行探究,進而以科學的課程設置來與英語新課改工作相結合,實現(xiàn)以教師素質的提升帶動新課改教學效果的有效發(fā)揮。

一、英語新課改對英語教師提出的新挑戰(zhàn)

文章在本節(jié)首先探討英語新課改對英語教師提出的新挑戰(zhàn),進而從教師提升的新要求方面切入,探究英語教師繼續(xù)教育的重點,以為繼續(xù)教育課程設置提供相關的參考,進而提升文章整體分析的有效性。

(一)教學內容的豐富化與應用性對教師英語知識儲備提出了更高質量的要求

英語新課程改革對于英語教學內容的拓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英語教師不能按照應試的要求進行照本宣科,課程知識的有效傳授需要借助豐富的教學內容的拓展,進而指導學生對于知識進行深入理解,以保障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有效掌握,進而改變傳統(tǒng)機械化教學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課程教學新內容對于教師專業(yè)知識的儲備以及對知識的研究深度提出了新要求,教師不僅要憑借自己的知識儲備豐富課程的教學內容,更要根據自己對于知識的研究找到教學內容與課程教學知識的有效結合點,進而保障新課改英語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二)教學方法的開放性與課堂的優(yōu)化組織對教師教學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英語新課改對于傳統(tǒng)機械化教學方法提出了許多優(yōu)化的要求,進而英語教師在開展英語課程授課時,應及時的改革傳統(tǒng)的機械化教學的方法,進而構建開放式、互動式的教學課堂,使得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還能獲得學習方法以及學習能力方面的優(yōu)化,進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這一要求同樣對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教學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繼續(xù)教育應當對教學水平的二次提升重點關注。

(三)教學內容的講授與教學方法的采用對師生關系提出了新的標準

英語課的有效授課以及英語教學方法的有效采用又對傳統(tǒng)師生關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不僅僅要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互動學習,還應當積極的在課后與學生就相關的英語問題進行探究,因此教育學、教育心理學乃至于教師職業(yè)道德與修養(yǎng)都應當進行強化教育,進而進一步的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保障新課程改革的有效進行。

二、科學規(guī)劃英語教師繼續(xù)教育課程設置,推動英語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

根據文章之前的分析,英語新課程改革的開展對于英語教師專業(yè)知識儲備、知識探究深度、教學方法以及師生關系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繼而一線的英語教師又將面對新的挑戰(zhàn)。因此現(xiàn)階段為了綜合提升英語教師的素質,推動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在教師繼續(xù)教育課程設置的過程中,相關的管理人員應當充分重視課程改革對于英語教師的新要求,進而從英語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教學水平以及教師素質方面來再次的提升英語教師的綜合能力,最終以教師的力量推動英語新課改的有效進行。

(一)以英美文學為載體開展英語教師專業(yè)培訓課程

在開展英語教師繼續(xù)教育的過程中,相關的培訓組織人員首先應當以英美文學的教學內容為載體,開展英語教師的專業(yè)培訓課程。一方面,以英美文學的再次學習來增強英語教師的英語知識儲備,進而保障英語教師在開展新課程教學時能夠充分的引入豐富的英語知識,保障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充分解釋,引導學生對于知識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通過組織教師對于課程知識的充分探究,再次強化教師對于知識的探究能力,進而保障英語教師以新角度開展課程教學時能有效的對課程的內容進行深化研究,找到教學內容與課程知識的最佳結合點,進而保障新課改英語的有效進行以及教學內容的充分講授,最終從專業(yè)教學層面促進新課程改革在英語教學中的有效進行。

(二)課程指導與小組探究同步進行,再次強化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

新課程改革對于教學方法以及課堂組織方式的新要求又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繼續(xù)教育課程設置的過程中,教學方法的指導與再強化課程也有著顯著的必要性。這一課程的設置要注重實際的應用性,即以課程教學帶動教師教學能力的直接提升。因此在課程設置的過程中,教學組應當積極的將課程指導與小組探究結合,一方面借助專業(yè)教師的研究成果傳授最新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則是以小組討論、頭腦風暴等形式來讓教師對各種實際的教學策略進行探究和演練,繼而保障在繼續(xù)教育的過程中,英語教師能夠直接獲得教育教學技能的提升,以為后期英語課程的有效開展提供技術方面的保障。

(三)重新開設教育學基礎課,提升教師基本素養(yǎng)

新課程改革的有效開展對于教師的綜合素質以及師生關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開展繼續(xù)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的基本素質教育仍然需要受到高度重視。所以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英語教師繼續(xù)教育時,教師基本素質教育仍然應當作為繼續(xù)教育的重點課程被安排入相關的課程設置過程中,例如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師職業(yè)規(guī)范等需要再次的進行重點的講授,進而使得英語教師在進行繼續(xù)教育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重新的梳理自己的對于英語教育教學的認識以及對于教師職業(yè)的認知,以保障在英語新課程改革以及教學新要求的環(huán)境下,英語教師能夠繼續(xù)堅持自我,既處理好教學與自己日常生活的關系,又能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保障更好的精力與水準投入到英語新課程改革的教學中,推動英語教學再次獲得層次上的提升。

結束語

英語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對于教師專業(yè)知識儲備、知識探究能力、教學方法以及師生關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開展英語教師繼續(xù)教育的過程中,相關的教師培訓部門應當以新的教學要求為參考,對課程的設置做出有效的探討,進而設立以英美文學為載體專業(yè)培訓課程,設立課程指導與小組探究結合的教學技能培訓課程以及教師基本素質再次提升的課程,以從教師的角度對英語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提供最佳的保障。

【參考文獻】

[1]苗寧.中小學英語教師繼續(xù)教育課程體系改革中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10:158-159+162..

第3篇

 

高職英語教育專業(yè)以培養(yǎng)小學、幼兒園英語師資為使命,隨著國家義務教育的改革發(fā)展,培養(yǎng)方案原有的課程設置已不能滿足教學需要,與學生畢業(yè)后面臨的教職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學生就業(yè)但不能適應崗位要求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為此,有必要對現(xiàn)有的高職英語教育專業(yè)課程進行反思,找出問題所在并加以解決,以實現(xiàn)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目的。

 

一、課程設置的依據

 

以職業(yè)導向的英語教育專業(yè)課程設置既要遵循教師教育的普遍標準,也要符合高職英語專業(yè)的教學基本要求,還要與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相適應。只有全面、綜合地考量,才能將職業(yè)導向的課程改革落到實處,高職高專英語教育專業(yè)的課程設置才能有理論和現(xiàn)實依據。

 

(一)《高等職業(yè)學校英語類專業(yè)教學標準》

 

專業(yè)教學標準是高職院校專業(yè)設置、課程開發(fā)的頂層設計,是與行業(yè)人才標準互通互聯(lián)的重要文件。2012年教育部正式了英語類4個專業(yè)的教學標準,包括應用英語、英語教育、商務英語和旅游英語。標準從十個方面進行描述,在課程體系與課程設置方面,標準要求體現(xiàn)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行業(yè)業(yè)務能力的有機結合,體現(xiàn)職業(yè)崗位的任職要求,緊貼行業(yè)或產業(yè)領域的最新發(fā)展變化(劉黛琳,周雪峰2015)。英語教育專業(yè)以培養(yǎng)“小學、幼兒園或培訓學校的英語教學工作及其他相關工作崗位”的教師為根本任務,以提高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相關職業(yè)能力為目標,這就需要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突破傳統(tǒng)學科體系和知識框架,把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與教師業(yè)務能力整合起來,強化專業(yè)課程的實踐性和職業(yè)性,構建以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能力為主線的課程體系(徐小貞2006)。

 

(二)《小學教師專業(yè)標準》

 

《小學教師專業(yè)標準》是國家對合格小學教師專業(yè)素質的基本要求,是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教學行為的基本規(guī)范,是引領小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基本準則,是小學教師培養(yǎng)的重要依據。標準強調,要重視小學教師職業(yè)特點,加強專業(yè)建設,完善小學教師培養(yǎng)培訓方案,科學設置教師教育課程,改革教育教學方式。重視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教育,重視社會實踐和教育實習。小學教師專業(yè)標準對職業(yè)技能和職業(yè)素養(yǎng)都做了詳細描述,是高職英語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參考。針對標準提出的要求進行課程設置并加以有效實施,才能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

 

二、目前高職英語教育專業(yè)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一)與職業(yè)相關的技能課程開設偏少,學生的職業(yè)核心能力沒有完全體現(xiàn)

 

目前,高職英語教育專業(yè)的課程體系要么沿用1993年頒布的《師范高等??茖W校英語教育專業(yè)教學大綱》,要么以本科階段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教學大綱》為參考,課程主要強調英語語言知識和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技能,英語教育專業(yè)學生都能通過三年的專業(yè)學習,達到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水平。但是作為一種職業(yè)教育,師范性決定了學生還必須具有小學英語教育教學能力。傳統(tǒng)的與此相關的課程主要以教育學、心理學和教學法為主,一些院校也開設了英語書寫、唱歌等與專業(yè)相關的課程,但總體看來,一是沒有成體系,更多的是起到裝飾的作用,二是研究不深,師資和教學設備不能滿足。結果就是英語專業(yè)的畢業(yè)生自己會說英語,但不會教小學英語,對小學英語的教材理解和教法、學法指導一片茫然。

 

(二)實踐課程開設不足,缺乏系統(tǒng)性,學生的職業(yè)適應能力沒有得到鍛煉

 

英語教育專業(yè)的實踐課主要分為教育見習和實習兩類。教育見習主要安排在學期中,時間大概一周,教育實習是在最后一學期,時間3個月左右,這是現(xiàn)在大多數(shù)職業(yè)院校師范類專業(yè)的實踐課程安排。實習和見習貫穿了專業(yè)學習的整個過程,學生可以將學到的專業(yè)知識和小學教學實際聯(lián)系起來,通過觀察、分析和對比,進一步提高職業(yè)技能。但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學生見習的效果不太好,主要是時間短、頻次低、針對性不強。實習期間的教師指導不夠,結束時缺少及時的總結和反思。作為實踐性很強的英語教育專業(yè),必須要從時間安排、人員配置、階段目標、考核評價等多方面深入研究實踐課程的設置,發(fā)揮在學生職業(yè)技能培訓中的重要作用。

 

(三)專業(yè)能力拓展課程設置不夠,學生的職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受限

 

高等職業(yè)教育除了使學生適應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外,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和終身學習理念,以提高就業(yè)競爭能力。基礎教育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還要具備廣博的多學科知識(季淑鴻, 2012)。但實際情況是英語教育專業(yè)學生的知識面狹窄,人文素養(yǎng)有待進一步提高,反映在課程上主要是對英語類的文化課程比如英美文學、英語國家概況等課程不重視,跨學科、跨專業(yè)的選修課程開設較少,學生的學習視野受到限制,今后教師職業(yè)的發(fā)展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三、以職業(yè)為導向的英語教育專業(yè)課程設置實施路徑

 

(一)確立以人才培養(yǎng)目標為指向的課程體系

 

專業(yè)課程的設置必須以人才培養(yǎng)目標為根本,什么樣的人才培養(yǎng)觀決定了開設什么樣的專業(yè)課程。高職英語教育專業(yè)是培養(yǎng)具有合理知識結構、扎實專業(yè)知識、卓越教學能力的小學教師和邊遠山區(qū)的初中教師。課程設置必須要以人才培養(yǎng)目標為前提,換言之,在研究課程設置之前,先要認真審視高職英語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定位,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突出專業(yè)技能和職業(yè)技能的深度融合

 

英語教育專業(yè)的專業(yè)技能主要是指英語聽、說、讀、寫、唱等能力,職業(yè)技能是指教師口語、教學技能、課件制作等能力。這兩項技能一般都是分開培養(yǎng),相互交叉的情況不太普遍。但是教師職業(yè)崗位需要的正是兩者的融合。為此,需要在課程安排上考慮兩種技能的聯(lián)系。比如,有的高職院校開設了英語歌曲與童謠、英語課件制作、小學英語教學法等課程,學生對職業(yè)要求的認識進一步加深,職業(yè)綜合能力得到提高,走上教師崗位后對職業(yè)的基本技能要求做到游刃有余(黃靜茹,吳柏祥2010)。

 

(三)構建完整的實踐課程體系

 

關于高職英語教育專業(yè)實踐課程的內涵、結構和規(guī)定,還缺少完整的指導性文件,因而難以體現(xiàn)實踐課程在課程設置中的核心地位,其時間安排、基地建設、師徒制度、考核評價等都缺少科學性的規(guī)范。高職院校要從實際出發(fā),教育見以已完成階段性任務為目標,一次見習解決一到兩個問題,采用“影子跟崗”等方式,使見習見到實效。教育實習要定位到小學和邊遠山區(qū)中學,要把實習和學生的就業(yè)崗位緊密聯(lián)系起來,學生通過頂崗實習,真正熟悉職業(yè)崗位的情況,就業(yè)后能迅速適應工作崗位,做到輕車熟路。

 

(四)優(yōu)化素質拓展類課程

 

作為語言教師,對語言背后承載的文化必須了解,才能更好地貫徹語言教學的意圖。高職英語教育專業(yè)要重視英語文化類課程,加強對學生人文、社會科學的教育,拓寬學生知識面。通過必修和選修兩種形式開設多種課程,比如英美文學欣賞、英語國家概況、英美兒童文學選讀、現(xiàn)代漢語、古代文學等等,通過學習,學生逐步積累起兩種語言的文化背景、風土人情、價值觀念等知識,增加兩種文化的對比,進一步提高語用能力,為今后的教師職業(yè)崗位積淀,提升職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力。

 

構建以職業(yè)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育專業(yè)課程,要充分體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要把小學教師標準和英語教育專業(yè)教學標準結合起來,建立人才培養(yǎng)的直通道,滿足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和小學英語教學的時間需要。以職業(yè)為導向就是培養(yǎng)職業(yè)要求的核心能力,強調職業(yè)的實踐能力,增強職業(yè)的發(fā)展能力,實現(xiàn)高職英語教育專業(yè)為基礎教育服務的功能。

第4篇

一、采用科學的評價方式

在英語教學中,我們多年來采用的評價方式是筆試。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及考試改革的發(fā)展,在中考中開始了聽力測試,但就全國大面積而言,平時及期終考試都是筆試的一統(tǒng)天下。我們注重終結性評價的結果,卻忽視了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華東師范大學教科院院長陳玉琨教授指出:“我們外語教學實用性不強,效率不高,與我們的外語教學評價有關。我們評價的方法比較單一,評價的觀念比較落后,從而必然會制約外語教學,制約外語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彼瑫r提出,“我們有必要深入研究外語教學評價的問題,通過評價的改革促進整個社會進步?!?實施英語課程評價應遵循的原則:

多元化原則。根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的精神,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建立新型的評價體系必須體現(xiàn)多元性,它包括評價目標多元、評價主體多元、評價工具多元。其中,評價主體多元顯得尤為重要。以前,我們總是把教師作為唯一的評價者,而他們的評價對象也僅是學生。實際上,教學的管理者(包括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和學校的教學管理者)、英語教師、學生和家長都應該是評價的參與者。

激勵性原則。實施評價的目的是為什么?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由于教育觀念的偏差,以前我們把評價與考試等同起來,特別是與高考、中考等同起來。結果,學生從開始學英語就不得不進入殘酷的分數(shù)競爭。現(xiàn)在,我們要實施科學的英語評價體系,一定要體現(xiàn)評價的激勵作用。多元評價的目的,就是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調整教學,發(fā)揮每個人的特長,為學生提供最大的發(fā)展空間。

情感原則。情感與教學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情感與科學的教學評價同樣有著密切的關系。因為英語語言本身就是表達感情的工具,另外,教師與學生從事教與學,都是帶著情感的,而這種情感差異也導致了教與學的差異。我們一直強調情感教學,也就是因為英語教學脫離不了情感。在進行英語教學評價時,我們更要注意情感,要注意人的心理體驗。評價學生時,不僅看他是否掌握了必要的英語基礎知識,更要看他是否會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豐富感情。同時,在評價學生時,教師要帶著積極的情感來工作,關注學生的進步,善待學生,讓學生從評價中獲益,而不是受罰。

二、注重聽說,培養(yǎng)英語素質

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缺乏英語語言環(huán)境,這就要求老師盡量用英語組織和進行教學,給學生提供濃厚的英語語言學習氛圍。經過日積月累,學生基本聽的懂簡單的課堂用語,增強了學習英語的信心,覺得聽說英語并不難,為實施素質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的英語思維空間有很大的局限性。怎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聽說英語,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中作到表情化、動作化。通過老師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來演示說明教學內容,即以姿勢說話。如教Listen,以手半握拳放在耳后,同時做傾聽動作,反復幾次后,只要半握拳手放耳后,學生便心領神會。同樣,以雙臂合攏輕輕向上抬起,學生便知是whole class齊讀,這樣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加大了學生聽說英語的練習密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重視老師課外帶頭說的作用,創(chuàng)造課外英語語言環(huán)境。

三、豐富多采的教學方法

由于學生注意力保持短暫,在英語教學中老師要善于運用豐富多采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 如在教學中常用的有“表演法”、“競賽法”、“游戲法”等, 此外,可常常讓學生“唱英語歌曲”、“說繞口令”、“做游戲”等。由于教學方法的多采多姿,課堂教學充滿了生氣,學生學的生動活潑,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了學生的個性。

四、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

針對學生的思維具有明顯的直觀性、形象性,應用實物、圖片、簡筆畫、幻燈等直觀教學手段,都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英語學習興趣。如教Book I Lesson 12,這是一節(jié)復習課,為了避免機械枯燥的復習,事先可讓學生帶好實物apple,pear,banana...水果,還有學生現(xiàn)成的文具。上課了,可先出示幻燈,讓學生逐一讀出單詞,然后再用Show me__.句型,讓學生舉起所說的實物,最后進行聽音樂傳實物游戲,音樂停時,實物在誰手中,誰就要說出實物名稱。這樣,學生興趣盎然,大大提高了復習效果。

第5篇

【關鍵詞】現(xiàn)代英語教學;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現(xiàn)代網絡信息技術;現(xiàn)代化手段

一、英語已從一種工具變?yōu)橐环N思想、一種知識庫

現(xiàn)在世界上說英語的人越來越多。作為國際交往的語言,英語的作用很大。在聯(lián)合國,英語是幾種通用語言之一,且被使用得最多。在國際航空、航海和體育界,英語是不可缺少的交際工具。在國際貿易中,英語也是最重要的媒介,連西德和日本的出口工業(yè)都要用到它。在科技界,英語也是國際性語言。

人類彼此間的交往隨著國聯(lián)互聯(lián)網的普及而越來越方便,越來越頻繁。各個國家、各個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科技交流和信息交流已成為人類生活的一個須臾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外語學習、外語教學特別是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

誠然,語言的本質是工具,但人類在進步,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前進,外語已從一種工具變?yōu)橐环N思想,一種知識庫。沒有掌握外語猶如缺乏一種思想,缺少了一個重要的知識源泉一樣。多學一種外國語,等于在本來沒有窗的墻上開了一排窗,你可以領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風光。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會一門外語不但是多了一雙眼睛、一對耳朵和一條舌頭,甚至還多了一個頭腦。

從學習者的認知角度來看,因為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工具、認識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種語言也即掌握了一種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方法和習慣,而學習另外一種語言就意味著學習另外一種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方法和習慣。在當前人們津津樂道于素質教育的話題時,更應當看到外語教學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必然產生重大影響?,F(xiàn)代英語教學不僅僅局限于教學生課本上的東西,而是要通過教課本上的知識讓學生了解這個世界發(fā)生過什么,正在發(fā)生什么?學生不僅僅是學幾個單詞、會幾篇課文、考試過關就意味著在學英語,而是通過對英語的學習,讓他們擁有掌握更多知識的神兵利器,猶如給盲人帶來了光明,給殘疾人送去了輪椅。人們可以通過學習英語了解更多外國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人文地理等。英語已經從一種單純的工具變成了一種思想、一種資源庫。

二、新課程下的英語教育

實施課程改革后,新的高中英語教材詞匯量大,題材涉及面廣,不僅涉及藝術、科技、音樂、天文地理的知識,還涉及到許多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例如急救、健康飲食、肢體語言、文化遺產和未來生活等。而這些課程的設置就正好反映了課程和教學這個問題。

(一) 課程的本質是教學認識的客體――人類認識的成果――知識。

為什么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要設置課程呢?課程到底是什么?教育是謀求學生發(fā)展的;人的發(fā)展是通過實踐和認識活動,主體客體化和體主體化的統(tǒng)一過程實現(xiàn)的;學生作為主體,如果沒有客體,不作用于客體,就不會發(fā)生認識,就無從發(fā)展。教育者之所以要設置課程,實質上就是為學生主體提供認識的客體,以便學生作用于課程這個客體,發(fā)生教學認識過程,實現(xiàn)主體客體化和客體主體化,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所以說,課程的本質就是教學認識的客體。課程的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其中介性。它是認識的對象,又是認識的中介和工具。它主要不是自然客體和社會客體,而是精神客體,學生不是直接跟自然界,社會現(xiàn)象打交道,而是通過課程這個中介客體去認識世界。所以說,課程本質上就是教學認識的客體,也就是人類認識成果,也就是知識。

由于主體的發(fā)展,是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主體掌握客體的結果,所以客體就有促進主體發(fā)展的功能,并且客體的性質決定著主體發(fā)展的性質。知識作為學生認識的客體,就有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功能,決定著學生的發(fā)展。

(二)教學的主要工作就是將知識打開,內化,外化。

客觀知識究竟要怎樣轉化為學生的精神財富呢?把定理,公式等等簡單地呈現(xiàn)給學生,肯定是不行的。必須由教師領導著學生進行一系列的工作,也就是建構主體的學習活動。

1.外語教學必須“以人為本”。

在外語教學中,在理論上無懈可擊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但在真正廣泛運用時卻常常不能達到預期目的。要想搞清楚其中的原因,必須研究學習主體,研究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素質教育上尋根求源。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學習者之間存在著差異。學習者并非可塑的泥土,可由老師任意捏成其它的東西。他們各自有獨特的性格、動機和學習風格,這些特征都會影響學習者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教師的職責一是教給學生知識;二是教給學生如何獲取知識的知識,即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2. 新課程改革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需要培養(yǎng)“一專多能”的跨學科、復合型中小學教師。

第6篇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英語教師 素質養(yǎng)成

筆者1996年蘇州大學英語教育專業(yè)畢業(yè)后一直從事高中英語教學,雖然年齡不算大,但也算是位老教師了。工作這11年來,更換了四,五套教材,教材內容覆蓋面越來越廣,知識信息越來越新;高考英語逐步淡化了語法,增加了聽力和口試,對學生的詞匯掌握要求也越來越高,課堂教學的實施從一開始的拎個錄音機,掛上一幅圖,到現(xiàn)在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從單一的課文講解發(fā)展到對話教學中加入學生的對話表演,整體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課文而并非單純知識點的講授,到現(xiàn)在更加細化地在課程學習中幫助學生提高聽,說,讀,寫能力,提高他們綜合運用英語研究以及創(chuàng)新的能力。結合這些年我自身的體會,我感覺,若想真正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英語教師,必須注重在專業(yè)技術知識以及綜合素質方面同時發(fā)展,不斷進步。

在專業(yè)知識方面:

(1)語音的準確

一個英語教師,除了教師應具備的師德以外,最重要應具備的就是英語專業(yè)素質,即具有較強的運用英語能力的素質,也就是說,英語教師最起碼應具備聽、說、讀、寫、譯的素養(yǎng)。而在此當中,說的能力是英語教師語言能力高低的最直接地體現(xiàn)。新課程的改革更加要求外語教師在教學中盡量使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用英語進行講解,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維和表達思想的能力。而現(xiàn)行教材所提倡的現(xiàn)代交際教學法對教師運用英語交際能力的要求更高,使學生接觸到純正的英語,避免導致學生“中國式”發(fā)音。

(2)詞匯的更新積累

可以說,詞匯是英語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教師在組織英語教學的同時,能夠用英語明確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就必須有龐大的英語詞匯量著為后盾,自然,不斷的積累和更新詞匯量是教師自我增值的重要體現(xiàn)。因為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走在改革浪潮的尖端,新的詞匯的出現(xiàn)也要求教師不斷的學習,特別是一些老教師。比如一些新的詞匯、一詞多意等等,教師必須先于學生接觸到這些新的詞匯并不斷的更新。

(3)語法教學的變化

語法就是聯(lián)系語言活動的紐帶,新課程的改革使語法教學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像傳統(tǒng)式的英語語法教育已經不能在適應新時代的教學要求,以前教師都是教學生通過死記硬背句子來學習語言,一旦句型改變,學生又不知道如何著手。因此,新課程下的語法教學是創(chuàng)新教學,通過歸納、總結、靈活記憶的方法教會學生學習語法知識,正確使用,不會出現(xiàn)“中國式”生硬的英語句子。

(4)新型課堂任務的處理和評價

新課程下的英語教學目的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真正的把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進行交流。正確對待教學任務并對其中出現(xiàn)的狀況進行評價、指導,新課程下的英語教學評價就是要依據課程目標,圍繞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個核心,對學生學習過程中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情感態(tài)度以及文化意識等方面盡可能進行全面的評價,同時也要求教師考慮學生的差異,照顧學生的特殊要求。事實上,英語評價和指導是相結合的,教師根據評價對象的主、客觀條件,從實際出發(fā),指導評價對象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

(5)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鞏固和拓寬

文化決定語言,語言反映文化。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首先應該開拓自己的文化視野,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通過英語文化背景知識,西方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風土人情、文化差異以及代表作品的主體結構、人物刻畫和語言特色等,增強對英美文學原著的理解,能夠提高教師的個人文化素養(yǎng),意識到文化知識對英語教學的重要性。

在綜合素質方面:

(1)自主學習,不斷積累自身文化知識

教師作為教育先驅者,應該具有專業(yè)的文化知識和“活到老學到老”精神。通過自主學習,不斷積累自身文化知識,防止知識“干涸”。任何一名教師都是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學習的,通過自主學習,既能提高個人的文化內涵,也能在學生面前樹立“教師是知識的海洋”的良好形象。

(2)關注新信息,擴充綜合知識

時代的進步使知識的新陳代謝愈演愈烈,作為一名與時俱進的教師,學生知識的傳遞者,應該時刻關注新的信息,擴充自身的綜合知識,利用最新的消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所有學生參與討論,讓教師和學生之間有共同的話題,不會產生所謂的年齡代溝,也便于和學生溝通。

(3)加強繼續(xù)教育,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教學方法也在不斷的完善,教師應更新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因材施教、吸取別人先進的教學方法,多進行教學反思,總結自己教學活動存在的不足。比如多參加學校組織的教研活動,教師與教師之間多進行學術交流、經驗互換等。

(4)解放思想建立新型師徒,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減少緊張的學習壓力,便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良好溝通。不管學習或生活,多和學生進行心與心之間的交流,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亦師亦友。

(5)注重自身科研能力的發(fā)展 完成教學型教師向科研型教師的轉化

較強的科研能力是新時期外語教師的一項基本素質。外語教師應該增強教學的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在教學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掌握教育科學研究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撰寫科研報告和科研論文,并不斷的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

(6)增強自信,發(fā)揮特長,選修或第二課堂的開設

第7篇

在21世紀地球村時代,人們賴以生存的重要工具之一就是掌握一門或幾門外語,而掌握英語則是首選。英語教學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我們的英語教學如何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這是每一個英語教育工作者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最近,教育部正式啟動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這次課改將構建一個開放的、充滿生機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英語教學改革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它要求我們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英語教學的觀念、目標、內容、策略、手段、評價等各方面進行重大改革,以適應21世紀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這不得不引起我們英語教學工作者的思考: 

一、英語教學要著眼于全面發(fā)展。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應該是學生。在英語教學中,每位英語教師的教育理念應該是人本主義,首要定位就是人的教育。我們應該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蘊藏著極大的學習潛能,每一個學生都是有自己豐富而獨特的內心世界。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讓學生具有持續(xù)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要注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盡可能地提供學習空間,讓不同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樂趣,獲得滿足感與成功感。多年來,我們在英語教學中總是把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知識放在教學的首位,而忽視學生的精神世界。實際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積極的情感都直接影響他們的英語學習。作為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尊重學生,注重情感教學。 

就尊重學生而言,我們也承認,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有個性的。我們應該給每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針對他們的差異性提供切合他們實際的學習指導。哈佛大學教授,當代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霍華德.加德納博士(Dr. Howard Gardner)在他的《心智的結構》(Frames of Mind)一書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他將人的智力分為8種類型:言語-語言智力、邏輯-數(shù)學智力、視覺-空間智力、身體--動覺智力、音樂-節(jié)奏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自然-觀察智力。這種智力結構分類,對于我們轉變教育理念,重新認識學生的差異和發(fā)展很有幫助。實際上,在英語教學中,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表現(xiàn)出來的差異:女生長于記憶單詞、規(guī)則,男生長于閱讀思考;有的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很強,有的學生善長書面表達。作為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根據所教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指導。 

二、英語教學要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國家推出的新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對英語課程內容和目標做了如下表述: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種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以及文化意識等素養(yǎng)整體發(fā)展的基礎之上。結合下圖所示,從以上表述我們可以看出: 

①掌握語言技能是語言學習的主要目的。所謂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聽和讀是語言的輸入,也就是吸收的技能,說和寫是語言輸出,也就是表達的技能。一個人運用語言的能力必須在吸收信息與表達自己的交際過程中得到提高。在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既是學習目的,又是學習手段。所以,我們在英語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的實踐,提高他們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②學習必要的語言基礎知識對于英語學習是有幫助的,它是形成能力的基礎。我們反對把英語課上成語法課,并不是說我們就不必學語法。中國人學習英語掌握必要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是必要的。語言基礎知識是語言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發(fā)展語言技能的重要方面。問題是不要把學習語言基礎知識作為課堂教學的唯一目的,不能把英語課上成語言知識課。目前的認識誤區(qū)之一便是一提到培養(yǎng)學生的運用英語的能力,有人就認為是不學習語言基礎知識,把知識與能力對立起來,這種認識顯然是不對的。 

③學生運用語言能力的高低是與他們的情感態(tài)度、文化意識和學習策略相關的。英語教學一定要注重心理因素和英語文化背景,不僅是影響英語學習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的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個人只有對英語文化背景感興趣才能抱著積極的情感,主動參與,善于配合,樂于進取,把英語學好,才能對英語學習保持一股持之以恒的熱情與動力。同時還要指導中小學生選擇正確的英語學習的策略。學習方法(包括應試技巧)就是充分運用智慧和智謀,也就是講究學習策略?,F(xiàn)在我們教學提出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提出備課要備學生,提出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實質上就是要講究英語學習策略,以便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習的效率。 

三、英語教學要充分利用IT技術。 

IT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技術。近年來,IT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引起了教育的極大變革。利用IT技術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科學的教育理念和先進的教學手段走進課堂,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那么,IT技術在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基本理念應該是什么?僅僅是追求教學方式層面上的變化嗎?答案遠非如此。我們認為,IT技術在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基本理念應該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第8篇

[要害詞]:新課標、教學方式、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能力、信息技術、評價方式

前幾天,我有幸前往南昌觀摩學習了全省中學教師優(yōu)質課。老師們展示了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迥然不同先進教育理念,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活躍的課堂氣氛,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博得了評委、全體師生的陣陣掌聲。我受益匪淺。與會期間我瀏覽了明年要試行的最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下的高中英語課本,感受頗深。最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構建了一個開放的、布滿生氣的、豐富多彩的、可操作性強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英語教學改革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它要求我們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英語教學的觀念、目標、內容、策略、手段、評價等各方面進行重大改革,以適應新的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我個人的幾點熟悉:

一、英語教學要著眼于全面發(fā)展

在英語教學中,每位英語教師的教育理念應該是人本主義,首要定位就是人的教育。我們應該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蘊藏著極大的學習潛能,每一個學生都是有自己豐富而獨特的內心世界。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讓學生具有持續(xù)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要注重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愛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盡可能地提供學習空間,讓不同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樂趣,獲得滿足感與成功感。實行新課標之前,我們在英語教學中總是把幫助學生把握英語知識放在教學的首位,而忽視學生的精神世界。實際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積極的情感都直接影響他們的英語學習。作為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尊重學生,注重情感教學。就尊重學生而言,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有個性的。我們應該給每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針對他們的差異性提供切合他們實際的學習指導。哈佛大學教授,當代世界聞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霍華德 --加德納博士(Dr. Howard Gardner)在他的《心智的結構》(Frames of Mind)一書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他將人的智力分為8種類型:言語-語言智力、邏輯-數(shù)學智力、視覺-空間智力、身體--動覺智力、音樂-節(jié)奏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自然-觀察智力。這種智力結構分類,對于我們轉變教育理念,重新熟悉學生的差異和發(fā)展很有幫助。在英語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表現(xiàn)出來的差異:女生長于記憶單詞、規(guī)則,男生長于閱讀思考;有的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很強,有的學生善長書面表達。作為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根據所教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加以指導,挖掘學生潛能。

二、英語教學要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國家推出的新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 (實驗稿)》對英語課程內容和目標做了如下表述: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種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以及文化意識等素養(yǎng)整體發(fā)展的基礎之上。從以上表述我們可以看出:

①把握語言技能是語言學習的主要目的。所謂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聽和讀是語言的輸入,也就是吸收的技能,說和寫是語言輸出,也就是表達的技能。一個人運用語言的能力必須在吸收信息與表達自己的交際過程中得到提高。在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既是學習目的,又是學習手段。所以,我們在英語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聽、說、讀、寫的實踐,提高他們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②學習必要的語言基礎知識對于英語學習是有幫助的,它是形成能力的基礎。我們反對把英語課上成語法課,并不是說我們就不必學語法。中國人學習英語把握必要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是必要的。語言基礎知識是語言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發(fā)展語言技能的重要方面。問題是不要把學習語言基礎知識作為課堂教學的唯一目的,不能把英語課上成語言知識課。目前的熟悉誤區(qū)之一便是一提到培養(yǎng)學生的運用英語的能力,有人就認為是不學習語言基礎知識,把知識與能力對立起來,這種熟悉顯然是不對的。

③學生運用語言能力的高低是與他們的情感態(tài)度、文化意識和學習策略相關的。英語教學一定要注重心理因素和英語文化背景,不僅是影響英語學習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的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個人只有對英語文化背景感愛好才能抱著積極的情感,主動參與,善于配合,樂于進取,把英語學好,才能對英語學習保持一股持之以恒的熱情與動力。同時還要指導中小學生選擇正確的英語學習的策略。學習方法 (包括應試技巧)就是充分運用聰明和智謀,也就是講究學習策略?,F(xiàn)在我們教學提出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提出備課要備學生,提出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實質上就是要講究英語學習策略,以便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習的效率。

三、英語教學要充分利用 IT技術

IT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技術。近年來,IT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引起了教育的極大變革。利用IT技術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科學的教育理念和先進的教學手段走進課堂,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那么,IT技術在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基本理念應該是什么?僅僅是追求教學方式層面上的變化嗎?答案遠非如此。我認為,IT技術在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基本理念應該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①使課堂成為布滿活力與創(chuàng)意的學習場所,使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者。這里包括兩方面的問題:一是課堂教學技術層面上的問題,二是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問題。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的普及為我們的英語課堂情景教學改革提供了契機,注入了活力。將學生置身于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讓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領悟語言,操練語言,運用語言,效果一定會更好。如洪恩軟件《從零開始學英語》就運用 IT技術,把英語學習的情景設計得生動活潑,富有創(chuàng)意,其制作的光盤,圖、文、聲、像并茂,學生各種感官受到刺激,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更有利于他們語言能力的提高。我們可利用計算機的動畫演示和學生的實際操作,發(fā)展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拓展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與獨特性。例如,我們可以制作這樣的課件:布置一個展覽中心,computer等包含最新詞匯的科技展品,可讓學生用鼠標拖動放在展覽中心的某個位置,讓學生通過自己創(chuàng)意練習“intend/plan to do”;“There be…”等句型,操練詞匯。在這種練習中學生充分地表現(xiàn)自我,其抽象思維能力與形象思維能力得到了同等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也孕育在他們對美感布局的實踐操作中。利用計算機的交互功能,他們可以自主地決定個體的學習進程,可以自由地選擇各自的學習策略。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不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濃厚的學習愛好與主動參與,形成了學生優(yōu)化的內部心理過程,這種心理過程與優(yōu)化的外部刺激相互作用,就能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根據各自的特點獲得不同的成就。

②培養(yǎng)學生迅速、有效地處理信息的能力。當今的學生,假如不及時把握 IT技術,絕對適應不了未來的時代。英語教師在課堂上使用IT技術,并不僅僅是為了幫助學生學習英語,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一種意識,讓學生把握運用IT技術的能力,非凡是運用IT技術迅速有效地從網絡探索信息,選擇信息,治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我們的學生具有廣闊的視野,分清莨莠的能力。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一個能迅速有效地從網絡獲取和處理信息的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也會始終處于主動地位。

③先進的英語學習軟件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策略?!逗槎饔⒄Z》,《瘋狂李陽英語》,《金山單詞通》,《英語聽力通》,《輕輕松松學口語》,《英語口型教師》等一系列優(yōu)秀的教學軟件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電腦或上網,甚至可以自學而獲取成功。老師在英語教學中要適時做好指導和推薦工作。

四、英語教學要采用科學的評價方式

①在英語教學中,我們多年來采用的評價方式是單一的,主要是筆試。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及考試改革的發(fā)展,在高考和中考中開始了聽力測試,我們注重終結性評價的結果,卻忽視了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這樣我們就沒有及時把握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我們往往都是由英語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而忽視了英語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和學生對教師的教學的評價,忽視了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我們外語教學實用性不強,效率不高,與我們的外語教學評價有關。我們評價的方法比較單一,評價的觀念比較落后,從而必然會制約外語教學,制約外語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我們有必要深入研究外語教學評價的問題,通過評價的改革促進整個社會進步。

②實施英語課程評價應遵循以下原則:

多元化原則。根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的精神,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建立新型的評價體系必須體現(xiàn)多元性,它包括評價目標多元、評價主體多元、評價工具多元。其中,評價主體多元顯得尤為重要。以前,我們總是把教師作為唯一的評價者,而評價對象也僅是學生。實際上,教學的治理者 (包括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和學校的教學治理者)、英語教師、學生和家長都應該是評價的參與者。

激勵性原則。實施評價的目的是為什么 ?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由于教育觀念的偏差,以前我們把評價與考試等同起來,非凡是與高考、中考等同起來。結果,學生從開始學英語就不得不進入殘酷的分數(shù)競爭?!翱迹?,老師的法寶;分,分,學生的命根”,便是此情景的真實寫照?,F(xiàn)在,我們要實施科學的英語評價體系,一定要體現(xiàn)評價的激勵作用。多元評價的目的,就是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調整教學。以往教學評價是為了選擇最好的學生?,F(xiàn)在我們教學評價的功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評價的目的是為了發(fā)揮每個人的特長,為學生提供最大的發(fā)展空間。

情感原則。情感與教學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情感與科學的教學評價同樣有著密切的關系。因為英語語言本身就是表達感情的工具。語言與人的心理發(fā)展、文明發(fā)展相聯(lián)系。另外,教師與學生從事教與學,都是帶著情感的,而這種情感差異也導致了教與學的差異。我們一直強調情感教學,也就是因為英語教學脫離不了情感。在進行英語教學評價時,我們更要注重情感,要注重人的心理體驗。評價學生時,不僅看他是否把握了必要的英語基礎知識,更要看他是否會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豐富感情。同時,在評價學生時,教師要帶著積極的情感來工作,關注學生的進步,善待學生,讓學生從評價中獲益,而不是受罰。

五、正確熟悉構建新型英語教學方式

新型英語教學并不意味著把以前的英語教學斥之為傳統(tǒng)英語教學而一概否定。如同討論素質教育一樣。提倡素質教育并不意味著現(xiàn)行教育就是應試教育,現(xiàn)行教育有著許多優(yōu)良的傳統(tǒng)與好的作法,但存在著應試教育的弊端。提倡素質教育是一個完善性的口號。探索新型英語教學也是一個完善性的口號,而不是一個否定的批判性口號。新型英語教學是現(xiàn)行英語教學的進步與發(fā)展。它不否定現(xiàn)行英語教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富有成效的教學方法,它是在總結多年來我們英語教學的經驗與教訓的基礎上提出的進一步發(fā)展的目標。只有帶著廣泛的、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觀點來看待新型英語教學,才能真正實現(xiàn)英語教學的更加完美。

[參考書目]:

1、《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第一页| 久久精品免成人费电影| 亚洲中文波霸中文字幕| 好吊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一区| 年轻的母亲韩国三级| 色桃子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伦理中文字幕| 亚洲热妇热女久久精品| 免费高清av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乱码麻豆|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狠狠插| 午夜精品久久福利视频| 成年人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岛国av不卡一二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av| 天天操夜夜骑日日干|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综合av| 在线观看免费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中文字幕有码视频| 国产男女猛进猛出精品91|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不卡| 九九热最新视频免费看| 最新日本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成人在线国产| 成年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精品成人大片| 精品一二三四五区亚洲乱码|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毛片| 在线观看后入大屁股| 国内一级片内射视频播放| 免费无遮挡18禁视频| 国产激情在线四五区观看| 刚出嫁新婚少妇很紧很爽| 午夜激情视频在线网站| 日韩av专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另类不卡专区| 自拍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日韩人妻中文字幕乱码一区| 国产高清av免费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