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巨乳人妻在线-国产久久久自拍视频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久精品免费视频-91桃色国产在线观看免费

首頁 優(yōu)秀范文 栽培管理論文

栽培管理論文賞析八篇

發(fā)布時間:2022-06-30 23:10:52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栽培管理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栽培管理論文

第1篇

論文摘要從品種選擇、苗床準備、播種、苗期管理、移栽、配方施肥、草蟲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紹雪菜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栽培技術,以期為雪菜的種植提供參考。

雪菜屬十字花科蕓薹屬的芥菜種,是長江流域普遍栽培的蔬菜之一。采用水旱輪作可長年種植,產(chǎn)量高,經(jīng)濟效益好。雪菜種植在嘉善縣楊廟鎮(zhèn)已形成了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化生產(chǎn)鏈,是當?shù)剞r(nóng)業(yè)增效、農(nóng)民增收的主導產(chǎn)業(yè)?,F(xiàn)將多年來總結的雪菜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品種選擇

根據(jù)本地區(qū)氣候特征,應選擇抗寒性強、長勢旺的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雪菜新品種。實踐表明,嘉雪四月蕻品種具有抗逆性強、變異小、生長旺、分蘗多、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好等優(yōu)點,作為主栽品種,產(chǎn)量一般在9.75~12.0t/hm2,產(chǎn)值6.0~7.5萬元/hm2。

2苗床準備

苗床應選擇靠近大田、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旱地。耕翻整地、苗床整土要細、平,同時苗床要施足基肥,施過磷酸鈣375kg/hm2、氯化鉀75kg/hm2、腐熟禽畜肥4.5t/hm2。

3適期播種,稀播育壯秧

在浙江省嘉善縣楊廟地區(qū),春雪菜最佳的播種期應在9月25~30日之間,播種量在3750g/hm2左右,同時加入農(nóng)地樂等殺蟲劑做土壤處理,以預防地下害蟲危害菜秧苗。稀播育壯秧,是打好雪菜高產(chǎn)的基礎,播種時要力求均勻,播后要澆足出苗水,并加蓋草木灰或稻草等,以減少水分蒸發(fā),促進種子發(fā)芽和出苗。當種子發(fā)芽達到80%時應將稻草等拿去,以免造成“長腳苗”。

4加強苗期管理,確保壯苗移栽

4.1間苗定苗

出苗后1~2片真葉時開始間苗,及時去除密集苗,第2次間苗在3~4葉時進行,去除徒長苗、細弱苗,苗距掌握在3~5cm。當苗長至有5~6片真葉、苗高10~13cm時定苗,留苗150株/m2左右,秧本比1∶15~20為宜。

4.2肥水管理

秧苗期如干旱,應早晚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澆水不可太多,否則易造成霉根。苗期澆水可結合追肥進行,一般可在四葉期后視苗情施尿素37.5~45.0kg/hm2,移栽前5~6d施好起身肥,用尿素60~75kg/hm2左右。

5適時移栽,合理密植

5.1適時移栽

嘉善縣楊廟地區(qū)一般春雪菜移栽適期為10月25日至11月上旬,秧齡掌握在30~45d左右,苗床可采用間苗分批移栽,既能延長秧齡期,又可充分利用苗床落腳秧苗。

5.2合理密植,種足基本苗

嘉雪四月蕻全生育期190d左右,植株個體大,平均單株重量為1.2kg。根據(jù)該品種的生物學特性,合理定畦,每畦凈畈1.50m,溝寬0.25m,一般移栽密度為42cm×25cm,栽植9.45萬株/hm2左右,產(chǎn)量達到11.25t/hm2左右。

6推廣配方施肥,提高產(chǎn)品質(zhì)量

6.1施足基肥,促進早發(fā)

移栽前大田施過磷酸鈣375kg/hm2、碳酸氫銨600kg/hm2、有機復合肥600kg/hm2、腐熟禽畜肥3t/hm2作基肥。施足基肥非常有利于雪菜的早發(fā),一般種植后30~40d就能達到封行,改原來的冬壯苗為現(xiàn)在的冬發(fā)苗。推廣施用有機肥和有機復合肥是提高雪菜品質(zhì)的主要技術環(huán)節(jié)。

6.2推廣平衡追肥,控制總用肥量

春雪菜大田追肥,第1次在移栽反青后及時進行(11月下旬),用尿素75kg/hm2加氯化鉀150kg/hm2撒施,為冬發(fā)苗打好基礎;第2次應根據(jù)雪菜生長和氣候情況而定,一般是在第1次追肥后25~30d,用尿素112.5kg/hm2撒施;1月下旬施第3次肥,用尿素112.5kg/hm2撒施,2月中旬用尿素75kg/hm2撒施,3月上旬用尿素150kg/hm2撒施。春雪菜11.25t/hm2的目標產(chǎn)量,總用肥量控制在純氮337.5kg/hm2,純磷45kg/hm2、純鉀90kg/hm2。

7雜草防治

晚稻收割后板田除草一般用10%的草甘磷12L/hm2加水600kg/hm2全田噴施;雪菜移栽反青后,在禾本科雜草三葉期,在晴暖天氣用高效蓋草能乳油300mL/hm2對水600kg/hm2噴霧防治。

8蟲害防治

春雪菜蟲害主要是秧苗期的蚜蟲,用一遍凈450g/hm2,對水600kg/hm2噴霧防治。春雪菜為冬季移栽,春季收割,在低溫期生長,故移栽后一般無病蟲害危害。

第2篇

冬春苦瓜在海南的南部地區(qū)一般于9月至翌年2月播種,北部地區(qū)多在11月至翌年2月播種,宜采取苗床或營養(yǎng)缽育苗移栽的方式進行。由于冬春季播種,常處于低溫天氣條件下,故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溫工作。夏秋季播種,一般采取催芽后直播的方式進行。由于苦瓜種子殼厚,表皮還有蠟質(zhì),吸水較慢,因此要注意催芽方法。具體做法是:用50~60℃溫水浸種10~15min,邊浸邊攪拌,待水溫降至室溫后再繼續(xù)浸10~12h;然后再置于25~30℃下催芽,經(jīng)過約48h后,即可發(fā)芽。若溫度低,則發(fā)芽較慢。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尚未發(fā)芽之前的種子,必須每天用清水擦洗1次,以除去種子表面粘液,防止種子發(fā)霉腐爛,促進種子早發(fā)芽。種子發(fā)芽后,將其播到苗床或育苗缽中,并注意淋水,直至幼苗出土為止。

2定植

當苗長3~4片真葉時,再進行定植。定植應在氣溫穩(wěn)定后進行,以避免在移植過程中,受到低溫的影響而降低成

活率。冬春苦瓜由于生長期較長,一般植1.2~1.5萬株/hm2即可,密度過大中后期反而生長不好,但也不宜植得太疏。如瓊海和萬寧等地方的部分瓜農(nóng),只植3750~4500株/hm2,這樣的密度雖然使開花結果期延長,但前期產(chǎn)量卻很低,效益同樣也不高。因此,冬春苦瓜的種植規(guī)格,平棚架栽培以行距120~130cm,株距50~60cm為宜;“人”字架栽培一般畦寬200~240cm(包溝),雙行植,株距60~70cm。夏秋季栽培,由于生育期短,株距宜密些,一般株距40~50cm,植1.8萬株/hm2左右。

3田間管理

3.1中耕除草培土

苦瓜從苗期開始,即應及時進行中耕、除草和培土,以防瓜頭土壤板結。一般在定植澆過緩苗水之后,待表土稍干不發(fā)黏時進行第1次中耕,如果遇大風或土壤過干旱,則可重澆1次水后再中耕。第2次中耕,可在第1次中耕后10~15d進行,這次中耕要注意保護新根,宜淺不宜深。每次中耕可結合施一些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如餅肥、各類禽毛和腐熟雞糞、豬糞等。搭架后,當瓜蔓伸長達50cm以上時,根系基本布滿全行間,一般不宜再中耕。但要注意及時拔除雜草,防止野草叢生,以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和減輕病蟲危害。在第1次中耕時,若發(fā)現(xiàn)缺苗或弱病苗,要及時補栽,以保全苗。

3.2搭架與整枝

當幼苗長到20cm左右時,需進行搭架引蔓。搭架的方式有平棚架和“人”字架2種。平棚架通風透氣好,結瓜多,產(chǎn)量高。平棚架又分連棟平棚架和分棟平棚架。連棟平棚架一般是在瓜行中,每隔3~4m豎一木樁,上面用小竹子、小木棍或尼龍網(wǎng)等將整塊田的木樁連成一片,棚頂離地面2m左右;分棟平棚架一般是以每2行瓜為1個棚,棚高1.5~2.0m。分棟平棚架植株受光面大,通風透氣良好,方便管理,比連棟平棚架好。不管是連棟平棚架,或是分棟平棚架,還是“人”字架,搭架都要力求牢固,以避免風吹倒塌,而損傷瓜苗,影響產(chǎn)量。苦瓜的分枝力很強,主蔓與側蔓均可結瓜,在一般情況下,不必進行整枝。但冬春苦瓜由于生長勢強,側蔓較多,距離地面50cm以下的側蔓及過密的和衰老的枝葉應及時摘除,以利于通風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在生長中期如果瓜蔓過于瘋長,則要及時摘心打頂,以抑制其生長,促進結瓜??喙系囊诠厦缥瓷吓锴耙?,每隔2~3d引綁1次。引蔓方法一般是引主蔓沿厘竹直上,側蔓向支架左右方向橫引,引蔓時間以晴天的下午進行為宜,以免折斷。

3.3肥水管理

苦瓜結瓜輪次多,收獲時間長,一生消耗水肥量大。因此,加強肥水管理是奪取高產(chǎn)的重要保證。除施足基肥外,一般在抽蔓、開花、結果時重施追肥,苗期追肥可少些。第1次追肥是在定植后7d左右(直播地瓜苗長出2片真葉時),可施用10%濃度的腐熟人糞尿或0.5%復合肥水,以后每隔5~7d施1次,其濃度逐漸加大,待至開花結果時,人糞尿濃度可增加到30%左右。開花結果期間,要追2~3次重肥,以延長其收獲期。一般在初花時,用餅肥375~450kg/hm2、復合肥225~300kg/hm2、尿素150kg/hm2,結合培土追施;第1次采收后,繼續(xù)用餅肥300~375kg/hm2、復合肥300kg/hm2再追施1次,以后每采收1~2次,就要追施30%~40%的人糞尿或復合肥150~225kg/hm2。追肥還要看天氣和葉色的情況,靈活掌握,酌情增減??喙想m喜潮濕,但又忌積水,如果根部受浸后,葉片萎黃,果實就會腐爛,還可能引起根腐而致枯萎。冬春苦瓜生長前期氣溫較低,應適當控制水分,以增強抗寒能力。開花至采收前的晴天,應適當澆水,一般每隔2~3d澆1次水。采收期間的需水量較大,應每天澆水1~2次。澆水應在日出后或日落前進行,澆水不能使土壤過濕。夏秋苦瓜處在氣溫高、蒸發(fā)量大的環(huán)境中,應加強澆水或灌水,予以調(diào)節(jié)溫度、濕度。前期以澆為主,即以清凈之水,澆足淋透。瓜蔓滿架后,可采取溝灌的方法,以保持土壤濕潤,但溝灌應以半溝水為宜,做到潤而不漬。在雨季則要及時做好排水工作,以免積水使畦面過濕而引起爛根發(fā)病。

4病蟲害防治

苦瓜病蟲害主要有白粉病、霜霉病、枯萎病、甜菜夜蛾、斜紋夜蛾和瓜實蠅等。防治白粉病除注意選用抗病品種外,噴藥一定要及時,一般要求在發(fā)現(xiàn)田間有零星小粉斑時即可噴藥防治,每5~6d噴1次??蛇x用40%滅病威700倍液,或20%粉銹寧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5%敵力脫1000倍液或采用粉銹星或綠乳銅噴藥防治,葉面、葉背均需噴到,尤其是葉背。霜霉病在發(fā)病初,可選用53%雷多米爾600倍液或甲霜靈錳鋅500倍液或殺毒礬600倍液或克露或霜炭清噴霧防治。防治枯萎病選用10%雙效靈水劑200倍液,或30%DT殺菌劑350倍液,或50%多菌靈300倍液灌根,每株灌藥0.5kg,隔6d灌1次,連續(xù)防治2~3次。斜紋夜蛾、甜菜夜蛾近期危害普遍,防治上可誘殺成幼蟲。取胡蘿卜、紅薯、豆餅的發(fā)酵液加少許糖和敵百蟲誘殺成蟲;用花生麩或黃豆粉炒熟作餌料,每2.5kg餌料加入90%敵百蟲約50g再混萬靈粉25g,傍晚將毒餌放入田中,每隔1m左右用2湯匙毒餌放一小堆,幼蟲爬出取食中毒倒斃。加強田間管理,人工摘除卵塊和捕捉群集幼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用抑太保1500倍液混高效滅百可2000倍液,或阿維菌素混高效滅百可再混Bt,或功夫75mL/hm2混庫龍150mL/hm2對水225kg噴霧防治。瓜實蠅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誘殺成蟲,可將香蕉皮用敵百蟲浸后懸掛在瓜棚下,也可用番薯煮熟發(fā)酵加敵百蟲和少許香精用容器盛裝懸掛棚內(nèi),1hm2放300個點,每點約放25g,可誘殺成蟲。清除爛瓜,深埋或投入水塘。蟲害發(fā)生重時,采用紙袋套瓜保護,防止成蟲刺瓜產(chǎn)卵。采用藥劑中午或傍晚噴殺成蟲,可選用40%農(nóng)斯特2000倍液或4.5%阿銳寶1500倍液,4d噴1次,連噴3~4次。

參考文獻

[1]董紅霞.長江流域大棚苦瓜提早栽培技術[J].中國果菜,2009(11):20.

[2]李祖亮,陳陽,張玉燦.如玉5號苦瓜高產(chǎn)栽培技術[J].福建農(nóng)業(yè)科技,2009(1):34-35.

[3]劉靜,金彥文.溫棚苦瓜春茬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09(1):24-25.

第3篇

論文摘要從土壤選擇、栽培方式、品種選擇、整地施肥、田間管理等方面介紹了魔芋的高產(chǎn)栽培技術。

魔芋因其食、藥用價值等功效正日益為人們所喜愛,在貴州省修文縣的分布較廣,栽培歷史悠久,加工業(yè)發(fā)展也較迅速,種植面積逐年擴大。但因缺乏相關的栽培技術方法,產(chǎn)量低而不穩(wěn),但通過近幾年的栽培研究,不斷摸索,筆者總結出了一套魔芋的高產(chǎn)栽培技術,旨在為普及魔芋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栽培,促進魔芋產(chǎn)業(yè)快速、健康發(fā)展提供技術支撐。

1土壤選擇

魔芋喜肥怕瘠,喜濕怕旱,喜陰怕曬,喜涼怕熱。宜種植在海拔900~1500m、土層深厚肥沃、通透性好的沙質(zhì)壤土,以山間谷地、斜坡地最為適宜。生長最適溫度為25℃,土壤pH值6.0以上。

2品種選擇與種前處理

2.1品種選擇在修文縣栽培品種主要有花魔芋、白魔芋、疏毛魔芋等。白魔芋品質(zhì)最好,但花魔芋的產(chǎn)量比白魔芋高,適宜性更廣。一般選擇無病、無傷、圓形或長圓形、頂芽矮壯(小于3cm)、葉柄痕較小、芽窩較淺的小球莖或根狀莖作種芋。根狀莖一般用2年生植株較好。

2.2種前處理栽種前將芋種曬1~2d,種前用1000萬IU的農(nóng)用鏈霉素600~700倍液浸種1h,或用40%福爾馬林1∶(200~250)倍液浸種20~30min,然后將種芋撈出涼干即可播種。

3栽培方式

3.1輪作輪作是魔芋栽培中切斷病源傳播的最好方法,3年1輪較好,重點避開十字花科、姜等易感染軟腐病、白絹病、根腐病的作物。一般與禾本科作物輪作較安全。若與水稻進行水旱輪作最好。

3.2間作或套作因為魔芋的葉片與葉柄成“T”或“Y”字形,光線穿透力較差,葉面積指數(shù)小,對光的利用率低,所以間套作選擇植株高過魔芋的作物較好,如高粱、玉米等糧食作物和杜仲、蓖麻等經(jīng)濟作物。使高稈植物在上層得到充足的陽光,而魔芋在下層得到適當?shù)年幈?。?/p>

4整地施肥

4.1整地冬前深翻土地,春后深耕細整,開廂排溝。

4.2施基肥魔芋的根為弦狀根,根系較淺,吸收力弱,必須培肥土壤和科學施肥。魔芋對有機肥的需要量極大,一般以腐熟堆肥2.4萬kg/hm2,或沼渣2.2萬kg/hm2作基肥。有條件的地方應根據(jù)魔芋對氮、磷、鉀肥的需要量、土壤供給量及利用率計算出其應施用的純氮、磷、鉀量。魔芋整個生長過程中一般施用氮肥260.9kg/hm2、磷肥930kg/hm2、鉀肥(硫酸鉀)280kg/hm2。在施肥過程中不能偏施氮肥?;实谋壤龖际┓士偭康?0%~80%,特殊地段用80%以上作基肥,且以緩釋性肥料為主。施肥時將基肥施于溝內(nèi)或在溝旁另挖施肥溝施入,也可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有少數(shù)萌芽伸出地表時施于土表,然后培土。

基肥一般在栽種前10~15d施用,在兩行種植溝間挖施肥溝,將基肥混勻施于溝內(nèi),或先挖深12~15cm的種植溝,在溝底施堆肥或沼肥,在其上斜放種芋,其上再施基肥約3cm厚,再蓋土?;室惺┯?,接近種芋,但又不直接接觸,使其肥料利用率達到最高,但又不傷種芋。

5栽種處理

5.1播種期種植魔芋必須要在種球莖的生理休眠期解除后,平均氣溫回升至12~14℃,最低氣溫10℃左右時才能播種。修文縣一般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栽種。品種不同,栽種時間也不一致,一般花魔芋萌芽所需溫度稍低于白魔芋,因而同一地區(qū)花魔芋可稍早種植。

5.2密度及用種量魔芋種植密度一般較稀,球莖膨大較好的根狀莖發(fā)生多,單株產(chǎn)量就較高。但密度過稀,單位面積產(chǎn)量下降,葉面積系數(shù)過小,陽光通透直曬地表,使土壤溫度升高達35℃以上,對根產(chǎn)生不利影響?!癥”字葉型的品種較“T”字葉型的品種宜密植。魔芋種植密度與種芋的大小有關,種芋愈大,密度越稀。為了加強通風透氣及便于田間管理,一般采取寬行、窄株栽種。不同年齡的種芋栽植密度也不一樣。一般100g左右大小的花魔芋種,栽植株距為25cm、行距60cm,用種量約6500kg/hm2;種芋150g左右的株距31cm、行距60cm,用種量8000kg/hm2左右;種芋重200g時,株距38cm、行距60cm,用種量8900kg/hm2左右;如果和玉米套種,可以150cm開廂起壟,壟面100cm,溝深15cm,壟上種2行,溝中種玉米。

5.3種植方法一般采用高畦窄廂,每廂開2溝,寬畦淺溝可增加栽種溝數(shù)。根狀莖可依同一方向?qū)⒎N芋橫放溝中;小球莖依其大小按15~20cm放1個;250g以上的種芋可采取窩栽或溝植,依種芋大小,溝深10~15cm。種芋平地均按45°斜植,若為傾斜地,則應頂芽順坡向上種植,如果不斜放,種芋就可能因球莖頂端的芽窩積水而引起球莖腐爛。覆土深淺要按地塊的土層深厚而定,一般覆土6~9cm。

6田間管理

6.1除草

魔芋的根多平行分布于土壤上層,中耕鋤草時易傷根,一般在春耕整地后用除草劑徹底清除雜草。魔芋展

葉后,只能拔除雜草,以防止傷根、傷葉。

6.2覆蓋這是栽培魔芋的一項必不可少的管理工作。栽種時覆土6~9cm,然后再蓋1層5~10cm厚的秸稈或草,一般蓋秸稈或草2.25萬kg/hm2以上,以蓋秸稈后不見土為宜。這樣既可保持土壤疏松濕潤,避免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又可提高前期地溫,降低中期地溫,以利魔芋生長發(fā)育。

6.3培土追肥①中耕培土。在栽植后30~40d魔芋開始萌芽出土時,可趁根系尚未布滿土層前進行淺中耕,以增進土壤的通透性,或培土與施基肥相結合同時進行,一般培土7~9cm。②追肥。追肥分3次:第1次于5月底至6月上旬進行,以促進魔芋上部生長;第2次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進行,主要是促進魔芋地下部發(fā)育;第3次于8月下旬,用磷酸二氫鉀75kg/hm2對水1000kg/hm2左右灌根。

6.4病蟲害防治魔芋的病害主要有白絹病和軟腐病2種。病害一旦發(fā)生,對魔芋的損失極大,在防治工作中,要嚴格進行芋種消毒,在生長的中后期發(fā)病時,應在發(fā)病初期用藥劑進行防治。白絹病一般用井崗霉素1500g/hm2對水900kg/hm2,或用多菌靈3000g/hm2對水900kg/hm2噴施魔芋植株基部;每10d噴1次,連噴3次。軟腐病:①發(fā)現(xiàn)病株立即拔除,以減少病菌遺留土中;②用農(nóng)用鏈霉素1000萬IU600~700倍液,或70%敵克松500~600倍液澆潑植株基部;每10d澆1次,連澆3次。蟲害主要是蚜蟲、螨類及葉蟬等,用一般殺蟲劑、殺螨劑即可防治。

6.5適時收挖收挖過早會降低產(chǎn)量,收挖過晚則降低產(chǎn)量和質(zhì)量,收挖最佳時間是在魔芋植株倒苗后10d左右為宜。

參考文獻

[1]張榮全,楊美碧.水城縣高海拔地區(qū)魔芋栽培技術試驗[J].貴州農(nóng)業(yè)科學,2000,28(4):43-45.

[2]嚴澤湘.魔芋栽培技術[J].農(nóng)村新技術,2003(4):6-7.

[3]李端波,姚強,潘明艷,等.魔芋配方施肥試驗的研究初報[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7,35(25):7886.

[4]崔鳴.魔芋病害綜合防治與豐產(chǎn)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J].陜西農(nóng)業(yè)科學,2007(5):159-161.

第4篇

論文摘要介紹了球莖茴香日光溫室栽培技術,主要包括育苗、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適時采收等內(nèi)容,從而為球莖茴香日光溫室栽培提供技術參考。

球莖茴香又名結球茴香、甜茴香、意大利茴香,為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球莖茴香成熟時,主要的食用部分球莖可達250~1000g,而細葉及葉柄往往是在植株較嫩的時候就可食用,可作餡。球莖茴香膨大肥厚的葉鞘部鮮嫩質(zhì)脆,味清甜,具有比小茴香略淡的清香,一般切成細絲放入調(diào)味品涼拌生食,也可配以各種肉類炒食。經(jīng)引種栽培,球莖茴香在沛縣秋冬季以日光溫室栽培為主,其環(huán)境條件最適宜球莖茴香的生長發(fā)育,供應期又時值元旦、春節(jié),市場需求量大,獲得了較高的經(jīng)濟收益。

1育苗

球莖茴香可以直播也可以育苗移栽。由于苗期生長較慢,占地時間長,所以育苗移栽既可有效地節(jié)省占地時間又可節(jié)省種子,苗期管理也方便,是主要的種植方法。

1.1播期

日光溫室栽培球莖茴香從播種到采收需125~145d。適宜播種期在8月上旬至8月下旬,最遲不能遲于9月上旬。球莖茴香不宜早播,過早正值高溫季節(jié),易誘發(fā)病毒??;但也不宜過遲,過遲氣溫下降,影響球莖形成。

1.2浸種催芽

球莖茴香出苗慢,持續(xù)時間長,需要先浸種催芽,經(jīng)過浸種催芽后的種子出苗快而且整齊。其方法為:播種前將種子用涼水浸種20~24h,撈出后置于陰涼的地方(20℃左右)催芽,每天用清水清洗1次種子,經(jīng)4~5d有70%~80%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1.3播種

球莖茴香種子千粒重為3~5g,定植時,需發(fā)芽率85%以上的種子1.05~1.20kg/hm2,需600m2育苗畦。播種前先將苗床打透底水,然后將開始出苗的種子均勻地撒在苗床上,然后覆蓋0.5~1.0cm厚過篩細土,遮蔭防曬、保濕。

1.4苗期管理

播種后至出苗前,苗床溫度掌握在20~23℃,深秋季可扣小棚保溫保濕,秋季可用遮陽網(wǎng)遮蔭降溫,出苗后適當降低溫度,保持在15~20℃;苗期為了防止強光曝曬,播種后在苗床上搭設小拱棚并蓋上遮陽網(wǎng),做到白天蓋,晚上掀。幼苗期間,應經(jīng)常保持土壤濕潤,根據(jù)苗床情況酌情澆水,出苗前保持土壤或基質(zhì)濕潤,出苗后澆一小水,水滲后上1層細土,保水并彌嚴土縫。若過干,則宜小水慢澆,苗床宜保持濕潤狀態(tài),若苗床濕度過大,應掀遮陽網(wǎng)通風降濕或撒上1層干細土;當幼苗長出1~2片真葉時進行1次分苗,最好分在8cm×8cm的塑料營養(yǎng)缽中,在分苗的過程中要淘汰弱苗、小苗。苗期溫度過高、光照過強、濕度過大都不利于幼苗的生長,容易造成徒長、細弱、黃葉、黃根甚至爛根,且容易發(fā)生病害。因此,秋冬茬球莖茴香育苗期間要特別注意保濕和通風降溫。除此之外,苗期還應注意防治蚜蟲和猝倒病的發(fā)生。

2定植

2.1整地施肥

施入優(yōu)質(zhì)腐熟有機肥45t/hm2或膨化雞糞4500kg/hm2,施三元復合肥750kg/hm2。耕翻耙細整平,作南北向小高畦,為充分發(fā)揮肥效,應將肥料集中施入20cm深的施肥溝中。

2.2作畦定植

按90~100cm放線做畦,做成高10~15cm、寬60~70cm的小高畦。當苗高10~15cm,真葉3~4片,苗齡30d左右時定植。在起苗前育苗床充分澆透水,帶土坨定植。每畦定植2行,株距25~30cm,植9萬株/hm2左右。定植時,盡量將葉鞘基部膨大的方向與栽植行的方向呈45°角,以增加受光面積。定植深度2.0~2.5cm,以不埋住心葉為宜。種植后及時澆足定根水。

3田間管理

3.1溫度

定植后緩苗前,密閉棚室不放風,溫度控制在20~30℃,緩苗后控制在18~20℃,夜間10~13℃。在10月中旬以后,日光溫室應扣蓋薄膜,剛扣膜后應放大風,防止溫度驟增,保證日溫l5~20℃,夜溫不低于10℃。霜降前后氣溫繼續(xù)下降,要及時加蓋草苫。

3.2中耕除草

球莖茴香屬于淺根性蔬菜,因此在中耕除草時,要注意淺除,以免碰傷根部。在土壤疏松不板結的情況下,不必中耕,可用人工拔草。后期植株較大,封壟后停止中耕。每次中耕除草的同時還應注意及時打去葉腋處側芽,保證主莖球的商品質(zhì)量。

3.3肥水管理

定植后,在澆足定植水的基礎上,緩苗前還需再澆水1~2次,然后進行中耕,蹲苗7~10d,待苗高25~30cm時,球莖

茴香開始進入生長旺盛期,進行第1次追肥,隨水施尿素150~225kg/hm2。球莖開始膨大期和球莖迅速膨大期分別追肥,穴施氮、磷、鉀三元復合肥225~300kg/hm2,結合澆水進行。澆水應根據(jù)植株生長情況以及棚室中的具體環(huán)境條件而定,一般球莖膨大前期宜少澆水,防止葉片徒長,球莖膨大期要適當加大澆水量,促進球莖的生長,膨大期澆水要注意均勻,始終保持生長環(huán)境的濕潤條件,防止忽干忽濕而造成球莖外層的暴裂,致使球莖質(zhì)量下降,并增加了病菌侵入的機會。

4病蟲害防治

日光溫室栽培球莖茴香易發(fā)生的病害主要有苗期的猝倒病、根腐病、灰霉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茴香鳳蝶等。在猝倒病防治上,苗期不使用大水漫灌,控制環(huán)境的濕度,初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清除,并噴灑70%乙磷•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稀水500倍,或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對水800倍,每7~10d噴灑1次,連噴2~3次。在根腐病防治上,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減少傷根,澆小水,并注意澆水后及時淺中耕。發(fā)病初期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雙效靈水劑1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藥液500g。在灰霉病防治上,注意加強通風降低空氣濕度,避免大水漫灌。發(fā)病初期可用50%農(nóng)利靈500倍液或50%速克靈1500倍液噴霧,連陰天最好選用粉塵劑或煙霧劑防治,如速克靈煙霧劑4.5kg/hm2等。在蚜蟲防治上,最好采取黃板誘殺和吡蟲啉等殺蟲劑噴殺相結合的措施,采用黃板誘殺,用3130塊/hm2。也可以2.5%功夫乳油3000~4000倍液或20%速滅殺丁乳油2000~3000倍液、樂果乳油800倍液防治。

第5篇

論文摘要介紹雙孢菇生育所需的外界條件,并重點介紹麥草栽培雙孢菇的技術,主要包括備料配制、堆制與發(fā)酵、建菇房及菇床、播種、管理及采收等方面的內(nèi)容。

每到麥收以后,田地里麥稈、麥茬付之一炬,不但浪費資源,污染環(huán)境,同時還破壞了土壤結構,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因此,發(fā)展以麥稈為原料的雙孢菇生產(chǎn),不僅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而且增加了收入,同時雙孢菇生產(chǎn)后的廢料又可以作為有機肥料,從而實現(xiàn)了秸稈還田。

1雙孢菇生育所需的外界條件

雙孢菇菌絲生長溫度為6~32℃,最適溫度為23~25℃;子實體發(fā)育的溫度為8~22℃,以13~16℃為最好。培養(yǎng)料含水量應保持在60%左右,覆土層含水量要保持在18%~22%,子實體生長期間空氣相對濕度為85%~95%。栽培環(huán)境要保持空氣新鮮,在菌絲生長階段,空氣中的CO2濃度在1%~3%時,能促進菌絲生長,但產(chǎn)菇階段,CO2濃度不能超過0.08%,否則會抑制出菇。蘑菇在弱光下子實體生長健壯,強光下,菇體易徒長,品質(zhì)差。菌絲生長階段適宜的pH值為5.0~8.0,最適為6.0~7.0,出菇期pH值以6.3為最好。

2麥草栽培雙孢菇技術

2.1備料

利用麥稈為原料栽培雙孢菇,另外所需的輔料有牛糞、石灰、尿素、過磷酸鈣等。按100m2用料計:需麥草1500kg、牛糞1500kg、過磷酸鈣50kg、尿素10kg、石灰15kg;或麥秸2250kg、牛糞1000kg、餅肥150kg、尿素15kg、石膏粉75kg、石灰20kg、過磷酸鈣50kg。

2.2堆制與發(fā)酵

把麥秸先用1%的石灰水浸透,再堆成1.5m左右的堆。堆積2~3d,使麥草充分吸水、軟化。預堆制后的麥秸與晾好的牛糞分層疊堆,先鋪一層厚15cm的麥秸,再撒一層牛糞,這樣反復堆制,制成高1.5m、寬1.5m、長度因料而定的料堆。從建堆之日起,每隔3~4d翻堆1次。第一次翻堆時,堆內(nèi)溫度高達60℃左右,翻堆時,把堆外的翻到堆內(nèi),堆上的翻到堆下,這樣反復翻堆3~4次。最后一次翻堆時,把石膏粉、過磷酸鈣、尿素均勻撒入其中。經(jīng)過13~15d高溫發(fā)酵后的原料應具備:無糞臭味、無氨味,草莖尚存、有彈性,顏色由金黃變成的咖啡色或深褐色。

2.3建菇房及菇床

利用現(xiàn)有的空房或用塑料膜搭弓形棚作菇房。棚址應選在近村、地勢較高、水源清潔方便、周圍開闊有堆料場的林蔭下。弓形棚一般長10m、寬4m、高2m。棚內(nèi)架3層床架,每層之間隔0.5~0.8m;床架寬1m左右;每層之間留0.67~1m寬走道,以便管理。另外,菇房要求通風向陽,排水良好。菇房及菇床建成后應與堆料同時在9月底完成。

2.4熱進房及筑床

菇房及菇床建成后,在原料未進房之前的2~3d,將菇房密閉并用甲醛消毒滅菌。熱進房就是趁熱將堆制好的原料運進菇房,調(diào)節(jié)料中水分使含水量達70%左右,即用手握時有水滴滲出為度。筑床時,料筑成寬1m左右,料厚30cm左右,拌松拍平床面。

2.5播種

播種時料溫應掌握在25℃左右。一般在10月上旬播種,采用穴播、條播或撒播均可。谷粒菌種用撒播為宜,即在菇床上先鋪一層原料厚15cm左右,然后撒一層菌種蓋一層厚10cm左右原料,再撒一層菌種,共3層菌種4層原料,最上一層原料拍平但不可過緊。用種量按每平方米用種1瓶(750mL),第一層撒入全部菌種的2/3。播種后用舊報紙覆蓋在料面上。

2.6播種后管理

2.6.1覆土。播種后2~3周應進行覆土,當菌絲長到互相交接時進行。覆土應選用粘壤土,制成1~1.5cm直徑的土粒。先將土粒灑上石灰,在日光下曝曬2~3d,然后用0.5%的甲醛和0.3%的敵敵畏混合噴灑,覆上塑料膜24h后扒開,2~3d后使用。先覆大土粒再覆小土粒,厚度3cm左右。

2.6.2保濕、通風。噴水采用輕噴的方法,先少后多,逐漸增加。當菌絲長滿料面并變粗密時,可重噴1次結菇水。并進行大通風,使菇房和土層中氧氣增加,促進子實體迅速形成和生長。產(chǎn)菇期間,應視天氣變化靈活地進行保濕、通風管理。應保持菇房內(nèi)的相對濕度在85%~90%左右。噴水應勤噴多噴,每天噴1~2次,使土層含水量保持在22%左右。陰雨天可白天開窗通風,晴天晚間開窗通風,直至采收。每次采收后應減少噴水量。蘑菇一般從10月下旬開始采收,至12月可采收4~5批,占總產(chǎn)量的70%左右。12月至翌年2月進入冬管,冬季氣溫低,在無升溫條件下不產(chǎn)菇。此時可每周噴水1次。3月氣溫回升后,開始調(diào)節(jié)菇床水分,保證正常的出菇需要,到4月初又開始產(chǎn)菇,至5月底產(chǎn)菇全部結束。

第6篇

論文摘要從品種選擇、播種育苗、田間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介紹了雜交油菜稻田免耕育苗移栽高產(chǎn)栽培技術。

稻田移栽油菜。在貴州省開展以來,推廣面積不大,甚至在氣候不好的年份育好苗后無法移栽。為了解決這一矛盾,筆者經(jīng)過多次示范試驗,總結出了適宜稻田油菜免耕移栽的方法,應用這一方法??梢允」?、省時、不受氣候變化和墑情的限制,能適時移栽、保水防漬、抗災性好、方便管理、提高單產(chǎn)等。為此。筆者現(xiàn)將多年來推廣雜交油菜稻田免耕育苗移栽高產(chǎn)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選擇優(yōu)良品種

根據(jù)當?shù)貧夂蛱攸c和栽培管理水平,主要選擇甘藍型新品種最為理想,如黔油10號、黔油11號、黔油14號等品種。

2播種及苗床管理

2.1苗床的選擇及播種選擇2年未種植過十字花科作物、土壤肥沃、背風向陽、排灌較好沙壤土作苗床,播種量7.5kg/hm2,苗床地與移栽本田比為1:5,9月上中旬播種。

2.2苗床的管理播前7d按30000kg/hm2標準施足腐熟有機肥后翻耕,播種時按30g/m2的施肥量將三元復合肥與適量硼肥混合后均勻撒施。碎土整地做到上粗下細、疏松平整后做廂,廂寬1.5m、廂溝0.6m。播種時應分廂定量均勻撤播.播后可用廄肥或細土蓋籽,再蓋稻草保溫。出苗后及時檢查苗床的水分及疏通擁擠苗,1葉1心時間苗及3片真葉時定苗(定苗時應去弱留強、去小留大、去密留稀、去雜留純),定苗后用尿素120kg/hm2對水追肥并噴施多效唑促苗矮壯。同時加強苗期蚜蟲、菜青蟲等的防治,用樂果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5~25g對水50kg噴霧。移栽前1d用水澆透苗床,防止取苗時傷根。

3大田管理及施肥技術

3.1大田準備水稻“勾頭”后立即開溝排水,特別是容易積水的田塊,要注意開好田間圍溝、腰溝,做到溝溝相通,排除積水,以保移栽大田干爽透氣,為油菜正常生長發(fā)育提供有利的環(huán)境。防止油菜移栽因漬水造成僵苗、死苗等現(xiàn)象。

3.2移栽①移栽時間:當苗齡30~40d。幼苗5葉1心時選壯苗移栽。②移栽密度:移栽按12萬~13.5萬株/hm2的密度進行。③移栽方法:做到移栽不傷葉,少斷根、多帶土。邊起苗邊移栽,不栽隔夜苗;采用寬窄行移栽,便于田間通風透光及施肥管理;株行距要均勻,大小苗分級移栽;移栽后要澆足定根水,用7500kg/hm2清糞水淋施。以促進油菜根、土壤和肥料三者緊密結合及時供給植株養(yǎng)分,促進油菜苗早發(fā)根、早活棵。

3.3大田施肥①施肥量:根據(jù)多年對雜交油菜示范,施肥量為尿素300~450kg/hm2為宜。②施肥時間及施肥管理:過磷酸鈣及氯化鉀作底肥,在油菜移栽時一次性混合施用;根據(jù)雜交油菜對氮素的需肥規(guī)律,將尿素的施用分4個時期施用,其中20%作底肥,30%作苗肥。40%作蕾薹肥,10%作初花肥。苗期施肥結合中耕除草,促進油菜冬前的根系生長和營養(yǎng)體生長,達到“冬壯春發(fā)”的高產(chǎn)苗勢。1月中旬追施蕾薹肥,并培肥壟根,將油菜根頸和肥料埋入土中,讓油菜安全越冬,防止后期植株倒伏,確保高產(chǎn)。初花期,根據(jù)田間長勢施肥,在花角期可結合噴施速效葉面肥,用0.3%磷酸二氫鉀液與硼肥一起噴施。

4病蟲害防治

4.1病毒病雜交油菜抗病毒病及菌核病的能力較強,一般不容易感病。若出現(xiàn)該病狀,一般自盛花期葉病株率達10%、莖病株率達1%左右時開始用藥,隨后每隔7~10d用1次,用藥1~3次,每次噴藥量1050~1800kg/hm2,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粉劑500~800倍液噴霧防治。

4.2霜霉病雜交油菜不易感霜霉病,當苗床濕度大及油菜進入初花期時可能會感染霜霉病??蛇x用90%三乙磷酸鋁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乙錳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于發(fā)病初期噴霧防治,每隔7~10d噴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4.3蚜蟲、菜青蟲蚜蟲、菜青蟲是危害油菜的主要蟲害。蚜蟲以成蚜和若蚜為主,常群集油菜頂端或嫩葉背面刺吸汁液,使受害葉變黃卷縮。植株生長發(fā)育不良。甚至枯死,對油菜產(chǎn)量威脅較大,還可傳播病毒病??刹捎?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防治。菜粉蝶幼蟲通稱菜青蟲,當菜青蟲出現(xiàn)時可采用90%敵百蟲晶體1000~1500倍液,或80%敵敵畏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噴藥時間以早上露水干后和下午16:00以后為宜。要搶在雨前噴施,順風噴施。如遇連續(xù)陰雨,也可抓住雨停間隙噴。只要噴后藥液干燥,即便再遇雨淋,仍可達到一定療效。要按比例配藥液,噴灑均勻。噴頭與油菜應隔30~40mm,以葉面充分濕潤為宜。

第7篇

論文摘要通過引進脫毒馬鈴薯紫花851進行高產(chǎn)栽培示范,介紹紫花851的特征特性,提出其配套高產(chǎn)栽培技術即整地施肥、適期播種、田間管理及適期收獲等。

為進一步加快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結構調(diào)整,引導和幫扶農(nóng)民利用冬閑農(nóng)田種植馬鈴薯,古田縣大橋鎮(zhèn)農(nóng)技站于2006~2007年連續(xù)2a引進脫毒馬鈴薯紫花851在大橋鎮(zhèn)沂洋村進行高產(chǎn)栽培示范,面積66.67hm2,2a平均產(chǎn)量24.1t/hm2,平均產(chǎn)值2.5萬元/hm2,比當?shù)刂髟缘睦掀贩N增產(chǎn)27.8%,效益提高5442元/hm2。

1特征特性

馬鈴薯紫花851是由黑龍江省農(nóng)科院馬鈴薯研究所育成,品質(zhì)優(yōu)、商品薯率高,是一個適于直接進行油炸薯片加工的優(yōu)質(zhì)馬鈴薯品種。冬種生長期98d左右(出苗后到成熟),與克新3號相近。株型直立,株高41cm,葉片綠色,莖綠帶褐色。單株結薯6個,大、中薯率70%以上,薯塊大而整齊,結薯集中。薯塊扁圓型,薯皮黃色、光滑,薯肉淡黃色,芽眼較淺,商品性好。晚疫病、花葉病毒病發(fā)病較輕。

2精細整地,施足底肥

馬鈴薯屬茄科作物,不能與茄子、煙草、辣椒等茄科作物連作,適宜與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等作物輪作。在耕作上要深耕細整,一般深耕30cm,翻土曬白后,整碎土塊,起畦,開好畦溝、四環(huán)溝。一般鮮薯產(chǎn)量達22.5t/hm2,底肥需施腐熟有機肥37.5~45t/hm2、復合肥450~750kg/hm2。

3種薯處理

播種前撿出病、爛薯后進行消毒與切塊,消毒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泡20min,或用0.5%福爾馬林浸種5min后撈起攤晾待播,60g以上的種薯,應按芽眼進行切塊,保證每塊有2個以上健壯芽眼,且每塊重量不少于30g。切種薯刀具要備用2把,并浸泡在0.5%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消毒,以防止病害通過刀具傳染。所切薯塊的切口要及時沾上草木灰,然后播種。

4適期播種,合理密植

4.1適期播種

為確保芽苗出土不遭受霜凍為害和塊莖膨大期避開25℃以上高溫,以及不誤下茬作物水稻種植,據(jù)查《古田氣候》資料,我縣海拔400m以下地區(qū)終霜期在1月底至2月上旬,1月平均氣溫8.3℃,因此大橋鎮(zhèn)沂洋村(海拔400m)的馬鈴薯適播期宜安排在1月中旬左右。

4.2合理密植

推廣高畦雙行種植,畦寬75cm,畦高30cm左右,溝寬25cm,行距50cm,株距35cm,種植5.25萬株/hm2,播種深度10cm,播種量2.25~3t/hm2。

5田管技術

5.1發(fā)芽期

播種至出苗25~30d,注意提高土溫,保持濕潤不發(fā)白;地膜覆蓋栽培,播種20d后要注意破膜放苗。幼苗出土80%~90%重施提苗肥,用碳銨375kg/hm2、過磷酸鈣750kg/hm2摻水22.5t過濾后條施。

5.2幼苗期

出苗至團棵15~20d。查苗、補苗,爭取全苗。齊苗后及時剔除病苗、弱苗、多余小苗,每穴留苗2~3個主莖。當70%幼苗達6~7葉平展時,中耕除草1次,對植株周邊進行松土,培土5~8cm;同時,用尿素120~150kg/hm2摻水22.5t條施。

5.3發(fā)棵期

團棵至初花25~30d,以管水、培土為主。對生長旺盛的田塊,在現(xiàn)蕾期用15%多效唑900g/hm2,摻水900kg噴施,抑制地上部徒長,促進地下部生長。對于長勢較弱的田塊進行根外追肥,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加0.5%尿素混合液900kg/hm2。

5.4結薯期

開花至葉枯黃35~50d。此期主要是保證肥水供應,延長最大葉面積保持時間,當田間植株10%~20%現(xiàn)蕾時施結薯肥,用45%硫酸鉀三元復合肥225kg/hm2加尿素75kg/hm2拌勻施于植株周圍,然后中耕松土,使肥土混合,并清溝培土,培土厚度7~10cm。初花期開始根外追肥,噴施硼鋅鐵鎂肥、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

6病蟲害防治

選擇抗病脫毒的優(yōu)良品種,加強農(nóng)業(yè)措施。藥劑防治要從出苗后20d開始,每隔7~10d噴藥防治1次,全生育期掌握5~6次。病毒病選用20%病毒康600倍液防治,若發(fā)現(xiàn)嚴重的病株及時剔除;晚疫病、早疫病、環(huán)腐病選用58%金雷多米爾600倍液、或72%克露700倍液防治,早期田間發(fā)現(xiàn)晚疫病中心病株應及時拔除,帶出田外,并在穴上撒上石灰;瘡痂病、青枯病選用30%奧卡800倍液或78%科博600倍液防治;蚜蟲用10%蚜虱凈2000倍液防治;蠐螬用40%樂斯本1200倍液防治。

第8篇

論文摘要:在總結近年來通渭縣優(yōu)質(zhì)專用冬小麥栽培工作實踐的基礎上,著重介紹了膜側溝播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及栽培管理技術。

該技術是地膜覆蓋栽培與傳統(tǒng)壟溝種植有機結合的一項小麥抗旱增產(chǎn)技術,是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延伸和深化。它集農(nóng)藝、微型工程、生物管理、機械化操作以及集流高效用水于一體,具有生產(chǎn)實用性、經(jīng)濟高效性和生態(tài)可持續(xù)發(fā)展性,克服了地膜穴播技術本身難以克服的對土壤條件要求較嚴格、人工鋪膜、掏苗費工費時、追肥困難和水分不足等突出矛盾,適應范圍廣、操作簡便、便于田間管理,易被農(nóng)民接受和掌握。為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提高優(yōu)質(zhì)專用小麥生產(chǎn)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1增產(chǎn)增效情況

2006年我們結合優(yōu)質(zhì)專用小麥良種補貼項目的實施,在碧玉鄉(xiāng)景木岔社進行了試驗、示范,膜側溝播小麥較露地小麥集雨增墑、增產(chǎn)效果十分明顯,各生育期土壤耕層(0~20cm)含水量提高了1.35%~5.35%;穗粒數(shù)平均增加4個,千粒重平均增加2g,有效穗數(shù)增多1.10萬,平均畝產(chǎn)增加56.20kg,增幅35.60%,增產(chǎn)優(yōu)勢十分明顯。

2技術要點

2.1機械選擇該技術可采用膜側播種機一次性完成起壟整形、鋪膜覆土、深施化肥、膜際條播、播后鎮(zhèn)壓等多道工序。具有壟面保墑、起壟集流、壟溝增墑的特點。目前使用的膜側機有山西產(chǎn)2BM-1/2型、定西產(chǎn)2BFMC-2型、秦安產(chǎn)2MBFC-1/2型。

2.2栽培技術

2.2.1選茬整地。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肥力中上等的旱地,茬口以豆類為好。播前結合施肥深耕耙耱,使土地平整、綿軟、疏松、無根茬、無土塊、田面平整。

2.2.2施足底肥。播前結合耕翻一次每667m2施入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1500kg以上,尿素10~15kg,過磷酸鈣20~25kg。

2.2.3選用良種。優(yōu)質(zhì)專用小麥品種選擇品質(zhì)應達到國家優(yōu)質(zhì)強筋、弱筋小麥標準和優(yōu)質(zhì)中筋小麥質(zhì)量要求,符合市場需要,產(chǎn)量高,質(zhì)量優(yōu),抗性強,適宜當?shù)貤l件的品種,根據(jù)通渭縣實際應選擇蘭天10號、蘭天16號、中梁24號、中梁25號、靜麥1號、靜麥2號。

2.2.4種子處理

選種曬種播前將種子精選,剔除秕粒雜物,達到干、凈、飽、純、健,種子飽滿度在98%以上,凈度達99%以上,純度在98%以上,將精選好的種子選擇晴天晾曬2~3d。

藥劑拌種地下害蟲嚴重的地塊,用50%辛硫磷乳劑50g加水3kg,均勻灑在50kg種子上,邊灑邊拌,晾干后播種。用15%的粉銹寧100g干拌種子50kg,可預防銹病、白粉病。

2.2.5覆膜播種

壟及壟間距以45~50cm為一帶,壟面寬20cm,壟高10cm,壟頂呈圓型,壟間距為25cm,種植溝內(nèi)種2行,寬行距25~30cm,窄行距20cm。

地膜用量選用幅寬35~40cm,厚0.005強力超薄膜,畝用量3kg。

覆膜播種采用人力或畜力牽引,起壟、覆膜、播種作業(yè)一次完成,并在膜面每隔5m打一土腰帶,以防大風揭膜,要求帶寬一致,地膜兩邊壓實。

播種時期冬小麥9月中下旬播種。但最遲不過10月5日。

調(diào)整播量一般播量9~10kg/667m2為宜(比直播量少10%~15%),畝保苗25~30萬。

播種質(zhì)量采用膜側溝播機作業(yè)播種,起步時要將膜頭壓緊壓實,起壟要直,壟面呈圓弧形,行走速度要均勻,深淺一致,并及時檢查下籽情況,防止缺苗斷壟,一般播種深度為5cm,播后將壟溝耙耱平整,以利收墑和出苗。

2.2.6田間管理

越冬前管理播種后如遇雨地面板結,要及時破除,抓全苗。冬季防止人畜踐踏,踩破地膜,并嚴防鼠害,確保地膜完好。

越冬后管理①中耕除草。小麥返青后,對雜草嚴重地塊要及時中耕破除板結,疏松土壤,拔除田間雜草。

②根外追肥。小麥孕穗期用磷酸二氫鉀200g/667m2、尿素0.75~1kg噴施2次或可選用葉面寶、噴施寶、旱地農(nóng)、植物動力2003等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噴施。③病蟲害防治。小麥拔節(jié)后當田間銹病、白粉病情指數(shù)達1以上時,結合根外追肥,用1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90~100g/667m2對水30kg噴霧防治。當麥蚜蚜株率達50%,百株蚜量達500頭,可用抗蚜威、麥蚜凈等農(nóng)藥防治

久久热久久热在线视频| 亚洲女人下体毛茸茸视频| 亚洲av蜜臀在线播放| av天堂久久这里只有精品美国| 羞羞的视频免费观看在线|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网站| 黄色黄色片黄色片黄色| 91激情黑丝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日韩不伦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黄色片网站在线看| 美女后入式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经典午夜福利在线| 91国产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 亚洲欧美日韩午夜在线| 国产精品熟女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熟女av| 国产又粗又爽视频免费| 午夜福利影片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视频在热| 国产高清av免费在线观看| 免费激情在线视频网址| 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网站| 高清免费国产日日操夜夜草| 国产自偷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三级在线视频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性色av| 国产免费一级av剧情| 日韩经典三级精品自拍| 欧美亚洲午夜一二综合|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第一页| 国产成人午夜视频免费一区|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激情| 偷拍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日本中文有码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激情免费视频| 精品一区中文字幕少妇人妻 | 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黑人| 偷窥偷拍原味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