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3-14 15:10:06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設備助理工程師工作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水泥固化線;改造;桶內攪拌
前言
水泥固化線屬于固體廢物處理系統(tǒng)(TES)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將濃縮液、廢樹脂與水泥干混料混合均勻裝入400L鋼桶或將廢過濾器芯子用水泥濕混料固定到400L鋼桶形成固化體,將400L鋼桶封蓋并送到放射性固體廢物暫存庫暫存。若鋼桶外表面劑量率高于2mSv/h則將其裝入屏蔽容器后再送到放射性固體廢物暫存庫[1]。
福清核電1、2號機組TES系統(tǒng)水泥固化線在設計之初,為響應國家核安全局在二代改進型核電廠審評原則中對廢物最小化的要求,確保本工程的固體廢物產生量不高于國內同期建設的核電廠,在2008年1月,CNPE參考嶺澳二期的桶外攪拌工藝,上報了桶外攪拌的TES系統(tǒng)水泥固化方案。但在該套設備的調試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系列問題,對設備的可靠性、穩(wěn)定性形成嚴峻挑戰(zhàn)。
1 桶外攪拌水泥固化線調試出現(xiàn)的問題
1.1 調試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
2014年,通過對福清核電TES系統(tǒng)水泥固化線的調試,調試人員對系統(tǒng)設備和固化配方進行了全面的驗證,發(fā)現(xiàn)該套水泥固化線不論在設備的成熟性、配方的有效性以及設備與配方的匹配性上都存在諸多問題。
1.1.1 設備的成熟性問題
桶外混合器由于其攪拌槳結構不盡合理,每次攪拌排料后,混合器攪拌軸與槳葉的連接處總會殘留濕混料,且無法通過混合器內的沖洗裝置清洗干凈。在調試過程中,曾嘗試加入100L左右的除鹽水,并啟動攪拌槳高速旋轉,執(zhí)行“自清洗”流程,可使淤積的濕混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但這一方面大大加大了廢水量,另一方面也無法完全清洗干凈。隨著固化次數(shù)的增加,攪拌槳上固化物越積越厚,不可能達到40年的運行周期。
圖1 混合器內部
1.1.2 廢樹脂固化配方的問題
在水泥固化線進行批次固化體試驗時,發(fā)現(xiàn)其中廢樹脂固化體的養(yǎng)護時間超過8天仍未達到初凝狀態(tài)。經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現(xiàn)場調試時所用的廢樹脂與水泥固化配方研究時的廢樹脂硼含量有一定差別,硼的緩凝作用造成了廢物體初凝時間增加。現(xiàn)場調試時所用的混床樹脂已經裝入PTR 系統(tǒng)的除鹽床約3 個月,經過2200ppm 的硼酸水長期浸泡已經達到硼飽和。由于樹脂顆粒的總的表面積較大,水泥固化時廢樹脂顆粒上吸附的硼在成分復雜的偏堿性水泥槳作用下游離出來,造成含廢樹脂水泥槳的緩凝。
該廢樹脂固化配方的研究過程,并未對工程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進行還原、模擬,采用了錯誤的研究方法,導致該廢樹脂配方無法用于核電廠運行期間產生的廢樹脂的固化。
2 桶外攪拌水泥固化線存在的風險
2.1 固化事故情況下無法排料
(1)由于桶外混合器固有的結構特點,其攪拌槳槳葉與桶壁的距離僅有5mm,硬質異物的進入,極有可能導致混合器攪拌槳卡死,濕混料凝固在混合器中,導致混合器報廢,水泥固化線完全失去廢物處理能力。在調試過程中即發(fā)生過混合器攪拌槳被金屬顆粒卡死的情況。
圖2 混合器中的金屬顆粒
(2)一旦攪拌電機故障,停止運轉。以設備現(xiàn)有的設計,切換備用電機時間很長。濕混料無法在這么長時間內保持良好流動度,待切換完電機,濕混料極可能已凝固在混合器內。
2.2 放射性廢物滯留混合器內無法固化
混合器攪拌槳高速攪拌過程中,會將濕混料甩至混合器上方,導致干混料下料閥、SED水入口、廢物入口極易被濕混料粘結。如果濃縮液、廢樹脂下到混合器后,發(fā)生濕混料粘結干混料下料閥執(zhí)行機構,下料閥無法打開的情況,干混料將無法排入混合器則不能進行固化,大量的濃縮液、廢樹脂滯留在混合器內。如果排出混合器,這些濕混料將無法再次進入系統(tǒng)固化,如果采取修復干混料下料閥的方式,將使人員受到較大的劑量照射。
2.3 混合器因濕混料淤積而失效
筒體沖洗裝置被濕混料粘結無法運行,筒體得不到有效沖洗,將殘存大量濕混料。而且筒體沖洗始終無法保證沖洗干凈,攪拌槳槳葉在長期運行后起毛,將會加劇濕混料的附著,無法在電站壽命周期內一直保證其可用性。
3 桶外攪拌水泥固化線改造建議
3.1 項目可選方案比較
目前國內放射性廢物固化普遍采用的技術分為兩種,一種是桶內攪拌技術,利用攪拌槳直接在金屬桶內將放射性廢物與干混料進行攪拌,以固化廢物,另一種是桶外攪拌技術,將放射性廢物與干混料在桶外進行混合攪拌后,再裝入金屬桶中。本改造項目需對兩種攪拌技術進行綜合論證,以選擇更加合適的改造方案:
表1 桶內/桶外攪拌技術對比表
比較項目
桶內攪拌技術
桶外攪拌技術
主要結構
由兩套電機帶動相互咬合的雙螺帶槳在400L鋼桶內進行邊公轉邊自傳,攪拌完成后通過一套電機提升攪拌槳。
由一臺攪拌電機帶動攪拌軸直接進行攪拌,攪拌完成后將物料排入400L鋼桶中。
填充率
92%左右
95% 以上
固化效率
從下料至攪拌完成大約需要30-40分鐘。
從下料至完成攪拌需要11分鐘左右。
清潔去污
主要靠振動和攪拌清水進行清洗去污,清洗效果較為理想,殘留的固化物可以人工清除。
采用高壓水對攪拌槳及筒體進行清洗去污,存在清洗死區(qū),長期運行固化物易淤積在混合器內。
安全風險
由于在廢物桶內進行攪拌,對配方的流動度引起的安全風險較小;流動度較低或較粘稠影響攪拌槳的強度及掛槳較嚴重,過于粘稠會產生蹩槳及槳葉變形等風險,但其維修工作量相對較低,處理相對較簡單,可以通過提升槳葉來將廢物桶運出后來處理。安全風險小。
由于在桶外進行攪拌,結束后灌入桶內,所以對配方的流動度引起的安全風險相對較大,流動度較低或較粘稠對排料的順暢性不利,會產生排料不完全或不暢的風險,極端情況下的處理相對較復雜。安全風險大。
3.2 項目改造方案的綜合分析
福清核電1、2號機組采用的桶外攪拌水泥固化線尚屬首次應用于工程實際,還需要對TES系統(tǒng)局部設備、設備與水泥配方配合等方面進行改進;同時還將提高TES設備應對極端情況的能力。完成上述改進尚需一定時間,且存在不確定性。而桶內方案在技術上相對成熟,且將桶外方案改造成桶內方案在國內有成功的實踐,改造所需的周期也較桶外改造方案更短,能夠在福清1號機組首次換料大修前實施完畢。因此根據綜合分析比對,最終確定將目前的TES系統(tǒng)水泥固化線由桶外固化變更為桶內固化設施。
參考文獻:
[1]劉鐵軍,劉國彪.固體廢物處理系統(tǒng)手冊[B].2010.
作者簡介:
何泰烽,男,福建寧德人,本科,助理工程師,從事核電廠維修服務工作。
盧胡,男,安徽廣德人,本科,助理工程師,從事核電廠維修服務工作。
粟路雨,男,湖南懷化人,本科,助理工程師,從事核電廠維修服務工作。
孫宇寶,男,山東菏澤人,本科,助理工程師,從事核電廠維修服務工作。
關鍵詞:綜采工作面;對接;切眼;平推;調整
中圖分類號:TD8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9-9166(2010)032(C)-0069-02
由于受井田設計或地質條件的限制,部分工作面的布置不是標準矩形,而是采用刀把式布置。為保證生產的連續(xù)性,刀把式工作面,隨著工作面的推進,實現(xiàn)回采工作面和預備工作面切眼的對接。為了行人方便和安全,對接切眼內運輸機槽一般不提前鋪設。而綜采工作面對接的難點就在于綜采液壓支架的對接,其技術關鍵是對接后兩組支架的間距不能過大,更不能出現(xiàn)工作面支架走到對接切眼支架的后面,那就意味著對接工作失敗。因此如何實現(xiàn)綜采工作面的正確對接,就成為一項研究課題。
五溝礦先后成功地進行了一個綜采工作面多個切眼對接,以1012綜采工作面對接為實例介紹如下。
一、工作面概況
(一)地質條件
1012工作面是五溝煤礦1017工作面的接替面,位于南一采區(qū)西翼,可采走向長約1094m,傾斜長度60m,采高4.7m,煤層傾角6°。可采儲量為86萬噸。
工作面機巷掘進施工方位為241°20′,機巷標高在-329.2―-374.8m之間,風巷標高在-325.7―-375.6m(巷道頂板標高)之間,工作面受F14、F14―2、F14―3斷層限制,風巷頻繁直角拐彎,工作面布置不規(guī)則,工作面對接支架共3次,對開采影響較大。該工作面瓦斯含量為1.05m3/t,最大涌水量283m3/min。直接頂為6.4―10m厚的灰白色、中粒砂巖,老頂為10―19m厚的灰白色細砂巖,周期來壓步距為25―30m。直接底為0―1.9m泥巖,老底為8―10m厚的粉砂巖。工作面內有斷層16條,其中F14―3號斷層落差6m,對回采有嚴重影響,因此風巷三次接架,見圖1。
圖11012工作面示意圖
(二)工作面主要設備配置
該面共安設114組ZY7600/24/50型液壓支架,運輸機為SGZ―800/2×400型,采煤機為MG400/920―QWD型。
二、切眼支護及支架安裝
(一)切眼支護
切眼支護采用錨網梁聯(lián)合支護,改造風巷貫通后,分別在2號切眼、3號切眼、4號切眼內安裝好支架,以抵抗采動影響。另外為了加強通風在聯(lián)絡巷內增設了兩道風門,以避免風巷上隅角瓦斯積聚。
(二)切眼安裝支架的數(shù)量的確定
現(xiàn)場拉出2號切眼長度為57.35m、3號切眼長度為29.75m、4號切眼長度為50m,設計圖紙與現(xiàn)場所拉切眼長度吻合,每組支架寬度為1.75m,故2號切眼安裝支架33架、3號切眼安裝支架17架、4號切眼安裝支架30架。
(三)對接切眼排頭支架安裝前的準備工作
當工作面支架距對接切眼支架20m時,測量部門提前放好風巷的中線、運輸機尾線和支架邊緣線,風巷中線用白線劃出,運輸機尾線和支架邊緣線用紅線劃出。工作面跟頂回采,降低工作面的采高,保持回采工作面機尾采高與對接工作面支架高度一致,巷道底板趁平,不留臺階。工作面用煤機找直,保證回采工作面與對接工作面平行。
(四)聯(lián)絡巷的支護
聯(lián)絡巷在回采過程中頂板易受采動影響,需加強該段的支護,以保證工作面順利通過聯(lián)絡巷。在該段架設三排走向棚支護頂板,一梁三柱,梁為直徑200mm長1600mm半圓木,柱為DW35―180/100X液壓單體。
(五)切眼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支架位置的確定和安裝要求
2號切眼第一組支架邊緣線為:巷道中線偏下550mm;3號切眼第一組支架邊緣線為:巷道中線偏下400mm;4號切眼第一組支架邊緣線為:巷道中線偏下600mm。另外每個對接切眼的第一、第二、第三組支架安裝時,側護均要全部收起,不得打開。因工作面運輸機尾長出支架外400mm再加上預留的200mm間隙,支架對接后間隙為600mm,這時將三組排頭架的側護打開,每組支架的側護為200mm,這樣可將600寬的間隙全部護嚴,實現(xiàn)了無縫隙對接。
三、對接
(一)工作面煤壁要求
工作面煤壁與對接工作面煤壁用煤機割成一條直線。
(二)支架的調整
工作面支架對接后,支架間隙為600mm,調整對接切眼的3組排頭支架,打開對接切眼3組排頭支架的側護,將600mm間隙全部護嚴。
(三)運輸機尾拉移
對接切眼風巷口布置一臺慢速絞車,運輸機解體后,通過慢速絞車將運輸機尾拉到對接切眼預定位置。
(四)鋪設運輸機封底板、鏈條及其他小件
將已經準備好的運輸機封底板與原工作面運輸機封底板連接,并鋪設運輸機鏈條,運輸機合茬后將運輸機小件全部安裝齊全。
1012工作面排頭支架定位圖
結論:因切眼內提前安裝了支架加強了支護,頂板控制較好,切眼對接較為順利,沒有發(fā)生頂板事故。工作面對接后,對接支架間距0.05m(工作面正常時相鄰兩架間距應為0―0.2m),因此對接成功。
作者單位:皖北煤電集團五溝煤礦
【關鍵詞】輸出輥道;聯(lián)軸器;優(yōu)化改造;SEW電機減速
前言
萊鋼寬厚板生產線的主體剪切設備便是雙邊剪,承擔全線的主要剪切任務,雙邊剪輸出輥道的作用是使剪切后的鋼板沿著輥道輸送到碼垛區(qū)域,進行收集,隨著軋制速度與設備作業(yè)率的提高,在使用過程中,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甚至輥道無法正常運轉,導致故障停機,成為制約生產的一個難題,急需進行改造。
1 原因分析
雙邊剪輸出輥道是獨立傳動形式,采用圓柱齒輪減速機直聯(lián)傳動,懸掛式電機減速機直接和輥道軸頸連接,從而帶動輥道轉動,輥道和電機減速機連接處并未采用任何緩沖裝置,屬于剛性連接,在使用過程中常出現(xiàn)以下問題:(1)輥道軸頸斷裂,軸頸Φ60mm;(2)電機減速機固定不牢靠,固定支撐板易開焊;(3)軸頭與減速機連接處容易滾鍵;(4)軸承外竄,易損壞。
通過跟蹤分析,損壞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原始設計存在缺陷,傳動方式及傳動裝置不合理
當輥道輸送鋼板至收集區(qū)域時,在剪切過程中電機需要頻繁啟動,帶動輥子轉動,從而配合雙邊剪夾送輥帶動鋼板邊剪切邊前進。然而輸出輥道的原始設計是電機減速機直接和輥頸連接,整個傳動結構為剛性連接,沒有任何緩沖裝置,而且輥子本身的重量和鋼板的重量都很大,在頻繁的啟動過程中,會產生較大的轉動慣量,從而使輥子承受較大的扭矩,從而對傳動連接部位造成很大的沖擊,導致輥頸易斷裂、電機固定不牢固,鍵槽易磨損,齒輪脫齒打齒等問題頻繁發(fā)生。
(2)電機減速機固定方式不合理,導致固定不牢固
最初設計中減速機采用的是懸掛式結構,電機減速機下端通過螺栓和輥道支架相連,但在使用過程中發(fā)現(xiàn),剛性撞擊作用,導致很難固定,我們采用螺栓和固定擋板中間加緩沖墊方式,雖然起到了一定的緩沖作用,但效果不明顯,使用兩周作用,緩沖墊磨損變形。固定擋板承受很大的緩沖力,導致經常開焊,由于空間狹小,作業(yè)非常不方便,還是不能有效的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3)輥子裝配結構缺陷
輸出輥道原始設計是采用帶緊定套的軸承,雖然裝配、定位靈活,但在使用過程中,由于頻繁啟動,軸承緊定套鎖緊螺母容易松動,使軸承定位缺失,從而導致軸承產生竄動,也會使輥子輥頸部位磨損,導致輥子不能正常轉動。
2 優(yōu)化改進措施
針對比較突出的問題,我們根據現(xiàn)場實際情況,逐步采取了優(yōu)化措施:
(1)傳動方式的優(yōu)化
增設緩沖裝置,在改型前,電機減速機和輥道之間沒有緩沖裝置,而是直接連接,我們采用增設聯(lián)軸器的方式,在聯(lián)軸器的選擇上,我們進行了比較,避免了剛性聯(lián)軸器,而是采用了彈性柱銷齒式聯(lián)軸器,該聯(lián)軸器有一定的彈性,能緩沖,且制造容易,傳動轉矩范圍較大,適用用正反轉多變,啟動頻繁的場合。。
(2)電機固定方式的優(yōu)化
電機減速機以前采用懸掛式,電機自身的重量(150kg),在轉動時使輥頸承受較大的轉矩,而且固定困難,針對此問題,我們采用固定式減速機,通過將電機減速機固定在水泥樁基礎上,固定非常牢靠,同時可避免輥頸承受自身較大的重量,而且此類型減速機固定方便。
(3)輥子裝配結構改造
將輥子軸承改型為調心輥子軸承,不使用緊定套,同時,適當增加了軸頸,由之前的Φ60mm,改為Φ65mm,利用軸肩、彈性擋圈對軸承進行定位,從根本上消除因輥子頻繁啟動,軸承竄動帶來的輥子磨損,延長輥子使用壽命,改型后輸出軸承裝配示意圖,如圖1所示。
3 實施效果
項目改造之前,由于輥道軸頸經常斷裂,電機減速機大量損壞,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通過“雙邊剪輸出輥道傳動優(yōu)化改造”項目的實施,設備損壞率明顯降低,有效節(jié)約了成本。
改型前輥道軸頸平均每月?lián)p壞12根,3萬元/根,電機減速機平均每月更換8臺,2萬/臺,改型后,輥道每月?lián)p壞雙目減少到2~3臺,輥子的使用壽命大大延長,電機減速機半年僅損壞1臺,效果顯著。
4 結論
“雙邊剪輸出輥道傳動優(yōu)化改造”項目的實施,有效提高了設備更換周期,減少了備件消耗,維修費用大大降低,達到了預期目的,為生產的穩(wěn)定順行,打下了良好的設備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文斌,林忠欽,機械設計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8.
[2]張海璇,李磊,加熱爐入爐輥道系統(tǒng)優(yōu)化改造[J].硅谷,2011(4).
[3]張以良.特鋼生產線高速輥道優(yōu)化設計和應用[J].科技創(chuàng)業(yè)家,2012(3).
作者簡介:
亓安剛(1984—),男,漢,山東萊蕪人,助理工程師,目前主要從事設備管理工作。
【關鍵詞】廣播發(fā)射;監(jiān)控;效能;安全優(yōu)質
1.前言
廣播發(fā)射監(jiān)控系統(tǒng)是根據個中波臺的工總實際而設計定做的,其效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對全部發(fā)射機和值機人員的基本情況進行檔案存入,能夠對發(fā)射機各個電氣參數(shù)進行設定,具有自動控制、全程監(jiān)視、報表生成、考勤記錄、回觀回放、自動報警、檔案保密等功能,歸納起來,其效能集中表現(xiàn)為三個方面。
2.推進和加快了中波臺值機工作自動化進程,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工作方式的大轉變、大突破
其理由有三:其一,首先實現(xiàn)了中波臺幾十年來夢寐以求的廣播發(fā)射機開關機自動控制。大家都知道,安全準點開關發(fā)射機是值機人員的首要職責,來不得半點馬虎和麻痹,若有失誤勢必釀成停播責任事故。因此大多數(shù)中波臺幾十年一貫固守手動開關機模式,即使恐怕闖出禍事。如今,采用廣播發(fā)射監(jiān)控裝置后,在技術上攻克了開關機這個難關,確保自動開關機安全可靠,解除了值機員心理壓力,再也不用為之手忙腳亂擔驚受怕啦。其二,實現(xiàn)了測量、抄表統(tǒng)計一體化。該裝置能夠全程自動測量和報出各發(fā)射機的發(fā)射功率、發(fā)射功率、功放電壓、調幅度、駐波比、相對射頻、天線零位、工作電壓、的動態(tài)參數(shù)等,并且能夠按照預定時間準時抄表。從此,值機員基本告別了滿機房跑逐表逐檔讀數(shù)的歷史,明顯降低了值機員的勞動強度,達到了準確方便,省力省時之目的。其三,建立了有錯必呼,有錯必糾的報警機制。同事們知道,目前中波臺實用的DAM、PDM廣播發(fā)射機報警裝置,致使機器運行中的異常不能及時發(fā)覺,存在著延誤或擴大事故的隱患,是值機工作中一個險情。采用該裝置后,有力有效的彌補了這個缺陷,通過自動報警,成功的把預防發(fā)生重大停播或劣播事故的工作提前抑制,督促值機員不得不時時刻刻保持高度警覺,及時排查異常解除警報,否則呼叫不停,最大程度提高了安全播出系數(shù)。
3.創(chuàng)立了聲像并舉,視聽互動的雙向監(jiān)控模式,強化對發(fā)射效果的嚴密監(jiān)控
人們知道,廣播靠的是聲音奪人,如何確保響亮動聽的聲音,是廣大聽眾的需求和廣播人一貫堅持的工作重心。當前中波臺試用的廣播發(fā)射監(jiān)控裝置突出這個重心,采用聲像并舉,視聽互動的雙向監(jiān)控模式,不僅配備了一套先進的監(jiān)聽通道,而且又配備了一套鮮明易見的監(jiān)視屏幕,對決定廣播發(fā)射效果的發(fā)射機功率和調幅度作出柱狀畫面顯示如圖,值機員對照屏幕即可掌握發(fā)射機的工作狀態(tài),依照刻度可知道發(fā)射機功率和調幅度的大小,從而鑒別出發(fā)射效果的優(yōu)劣,同時可根據畫面動態(tài)數(shù)值適時進行調整,使其從優(yōu)播出,以達到安全優(yōu)質之目的。這種雙向監(jiān)控模式的創(chuàng)立,徹底扭轉了過去只能聽不能看沒有數(shù)據的弊端,充分顯露出靠數(shù)字說話的效能,使值機員做到心中有數(shù),強化對發(fā)射效果監(jiān)控作用。
(1)信號源監(jiān)控
信號只能切換器提供兩路雙聲道信號輸入,兩路左右聲道輸出。自動狀態(tài)下,當主用信號丟失自動切換到備用信號,當主路信號恢復正常又自動切回主路。手動狀態(tài)下可以遠程手動切換信號輸出。斷電后有信號直通功能,當輸入的主路或備路以及輸出的兩路信號同時丟失時,通過報警設備向預設的號碼遠程報警。
(2)RC-1遠程監(jiān)控
RC-1遠程控制主要功能是以調制調解器的方式實現(xiàn)發(fā)射機控制器數(shù)據信號在電話網線中傳輸,從而實現(xiàn)發(fā)射機的遠程控制,RC-1遠程控制單元采用MODEM專用芯片,并根據中波廣播的實際使用情況,專門設計數(shù)據及語音傳輸軟件,采用特殊的軟件及硬件防干擾措施,采用標準通信傳輸,最高速可達56KBPS,具有速率及信號令自適應功能,可以適應各種不同的交換網。(內置開關穩(wěn)壓電源,可以外接AC220V直接供電。)
(3)發(fā)射機N+1自動倒換
發(fā)射機N+1自動到換系統(tǒng)有N臺的主用發(fā)射機和1臺備份的發(fā)射機,N臺主用的發(fā)射機分別同時播出不同的廣播節(jié)目,當其中任何一臺主用的發(fā)射機有故障停播時,自動地到換到備份機,由備機發(fā)射機替代有故障的主機播出,此系統(tǒng)具有故障到備機功能。
(4)采集控制系統(tǒng)
有數(shù)據采集控制器(及下位機)對發(fā)射機的相關參數(shù)進行實時監(jiān)測及控制,如圖所示。
根據發(fā)射機提供的通訊接口協(xié)議,實現(xiàn)其相應的模擬量采集,開關量采集,控制量輸出,并通過高速總線管理器,將數(shù)據匯總導數(shù)據處理服務器,數(shù)據處理服務器對每個參數(shù)進行。
不同的報警處理。并將操作命令下傳至發(fā)射機數(shù)據采集控制單元執(zhí)行。發(fā)射機數(shù)據采集控制單元同時具備自動開關機的功能。
(5)報警
系統(tǒng)具有比較完善的報警功能。系統(tǒng)報警方式靈活多樣,除各種語音,圖像閃爍報警外,還具有短信報警功能。這些報警系統(tǒng)主要是針對各檢測量的越限報警.設備異常報警.通信中斷報警以及各種控制過程的提示性報警等;系統(tǒng)具有報警聯(lián)動管理功能,聯(lián)動報警方式有;機房本地聲光報警.SMS短信報警.省監(jiān)控中心聲光報警等。這些現(xiàn)象都說明了我中波臺廣播發(fā)射監(jiān)控系統(tǒng)作用及效能,并強化了視聽互動的雙向監(jiān)控模式,強化對發(fā)射效果的嚴密監(jiān)控作用。
4.構筑新的技術管理平臺,全面促使管理上臺階
廣播發(fā)射監(jiān)控系統(tǒng)不僅從技術上進行了大量監(jiān)控,而且在技術管理上構筑了新的平臺,值機員都處于該平臺的監(jiān)管之下,一旦發(fā)生事故或出現(xiàn)異常,回觀或瀏覽一番,便知何時何事何人何因,對分析改善提高廣播發(fā)射工作大有幫助。其效能特征表現(xiàn)為:首先,新平臺可以準確反映值機人員盡職盡責落實工作制度的情況,什么時間交接班?交接班時有什么突發(fā)問題?值機員是誰?值班期間做些什么?通過監(jiān)控系統(tǒng)即可查出準確記錄。其次,新平臺對管理員和值機員的權限做了明確劃分,比如管理員對發(fā)射機的開關機時間發(fā)射機電氣參數(shù)有權設定和修改,值機員就不具備上述權限,否則將視為違規(guī)。這種權限的劃分,為規(guī)范工作秩序防止蠻干,是十分必要的。其三,新平臺可以從嚴管理值機人員。每個值機員從接班到交班,所發(fā)生的情況都如實的記錄于監(jiān)控系統(tǒng)之中,同時也把偷懶慢怠現(xiàn)象一并記下,若不認真履行職責,將會對其造成負面影響。就這個意義上說,監(jiān)控系統(tǒng)就是臺內的檢察官、監(jiān)督員,具有很強的制約力和監(jiān)管力,從始至終告誡值機員萬萬不可草率從事。其四,新平臺具有廣闊空間,試用該設備后,上級指示對廣播發(fā)射場地定時巡檢,并將巡檢結果記入裝置,實踐已證明,此辦法是可行的,由此推論,該監(jiān)控系統(tǒng)具有廣闊空間,一旦工作需要完全可以擴展使用。
5.結束語
綜上可知,廣播發(fā)射監(jiān)控系統(tǒng)設備對于中波臺的事業(yè)建設非同小可、不可缺少,自從它落腳于中波臺的第一天開始,就展現(xiàn)出當?shù)母母镩_放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在基層生根開花,的美好愿景,放射著“以人為本”、“科技興業(yè)”、“效能革命”的光芒,標志著中波人沖破舊勢力,跨入新環(huán)境,開創(chuàng)新局面的步伐正在闊步前進,我們必須抓住這個大好機遇,強化培訓,完善器件,規(guī)范制度,從嚴管理。在實踐中不斷認識和理解廣播發(fā)射監(jiān)控的效能,切實把廣播發(fā)射監(jiān)控的效能運用好,發(fā)揮好,使其在安全優(yōu)質播出中顯現(xiàn)更絢麗的光彩!
參考文獻
[1]北京崇遠信達科貿有限公司.波發(fā)射臺自動化監(jiān)控系統(tǒng)軟件說明書.
[2]張紅波,武海波.一款簡單實用的廣播發(fā)射機監(jiān)控裝置[J].廣播與電視技術,2005,32(2).
作者簡介:
張沖,男,助理工程師,現(xiàn)供職于河南省廣播電影電視局漯河中波轉播臺。
宋德振,男,助理工程師,現(xiàn)供職于河南省廣播電影電視局商丘中波轉播臺。
孟杰,男,助理工程師,現(xiàn)供職于河南省廣播電影電視局漯河中波轉播臺。
劉志強,男,助理工程師,現(xiàn)供職于河南省廣播電影電視局焦作中波轉播臺。
關鍵詞: LCM;自動上料機;設備
中圖分類號:TN141.9 文獻標識碼:B
The Design of Autmatic Feeding Machine in LCM Production
MA bing, LI Xiao-guang
(CETC No.2 Research Institute, Taiyuan Shanxi 030024, China)
Abstract: LCM automatic feeding machine is the substitution of artificial LCM from the tray conveying to the lines for the next step in LCM produc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utomatic feeding machine's main structure, working principle, working process,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he design of control system.
Keywords: LCM; autmatic feeding machine; equipment
引 言
LCM(LCD Module)即LCD(液晶)顯示模組,是將LCD器件、連接件、IC、控制驅動電路和PCB線路板、背光源、結構件裝配在一起的組件,廣泛應用于通訊設備(手機、電話)、家用電器(空調)、消費電子(MP3、電子游戲機)、教育電子(電子辭典、PDA)、儀器儀表(電表、萬用表)、稅控設備(加油機、收款機)等諸多領域。
1 LCM自動上料機
1.1 開發(fā)背景
近年來,隨著液晶顯示技術的發(fā)展,液晶顯示被應用到各個行業(yè)中,特別是移動通訊設備的迅速發(fā)展,使得LCM呈供不應求現(xiàn)象,而招工難,人力成本過高,成為制約LCM生產商提高利潤的最大障礙。而LCM自動上料機在LCM生產中可顯著提高效率,節(jié)約人力資源,必將被廣泛應用。
1.2 設備基本結構介紹
LCM自動上料機示意圖如圖1所示。
1.2.1 料盤吸取機構①
氣缸+真空吸嘴,通過真空吸嘴吸附料盤,實現(xiàn)料盤的傳遞。
1.2.2 料盤傳送機構②
步進馬達+同步帶輪+導軌,可沿Y向做步進運動,步進距離可設置,與機械手機構共同完成模塊的搬運。步進馬達保證移動精度,導軌可使該機構平穩(wěn)運行。該機構有料盤定位裝置,可保證運行過程中料盤不會偏移。
1.2.3 料盤供給機構③
交流電機+同步帶+絲桿+導向軸,做Z向運動??蓪⒀b滿模塊的料盤傳送至一定高度,每取走一個料盤,即可向上運行至一定高度準備好下一料盤的取出,絲桿+導向軸保證運行平穩(wěn),傳感器感應確定起停位置。
1.2.4 空料盤收集機構④
與料盤供給機構結構相似,取完模塊的空料盤放入其中,每放入一料盤,可自行下降至一定高度以準備接收下一料盤,直到空料盤積累到一定高度提示取出。
1.2.5 機械手機構⑤
步進馬達+同步帶輪+導軌,做X向運動,從料盤中抓取模塊至指定位置,步進馬達可保證吸取位置精度,抓取方式采用雙氣缸+真空吸嘴,雙氣缸可提高搬運效率。
1.3 自動上料機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
自動上料機是將模塊存儲料盤中的模塊通過機械手搬運至指定位置以進行下一道工藝加工,工作流程如圖2所示。
1.4 控制系統(tǒng)介紹
該控制系統(tǒng)由可編程控制器PLC及輸入輸出模塊、觸摸屏和常規(guī)繼電器等元件組成,實現(xiàn)功能有:
(1)全自動運行:自動模式,設置好相關參數(shù)后,只需人工裝入和取出料盤;
(2)手動模式:由人在觸摸屏上給出操作指令,指令由PLC自動執(zhí)行;
(3)報警功能:自動運行過程中發(fā)生錯誤,可自行停止并發(fā)出報警;
(4)暫停功能:自動運行過程中,可隨時點擊暫停鍵停止動作;
(5)急停功能:發(fā)生異常情況時按下急停鍵,停止所用動作。
2 設備特點
(1)搬運效率高,與人工上料相比效率可提高一倍;
(2)自動化程度高,節(jié)約人力;
(3)可為多種LCM設備提供進料;
(4)采用PLC控制,動作可靠,操作簡單。
參考文獻
[1] 史軍剛,白小平. 電氣控制技術[M]. 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
關鍵詞:化工石油設備 管道安裝問題 解決方法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石油化工產業(yè)也有了較快的發(fā)展。目前,我國石油生產量日益增大,施工化工管道安裝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石油化工設備的正常工作。石油化工管道處在易燃易爆、高壓高溫的條件之下,必須嚴格控制管道安裝的質量。因該裝置牽涉的工藝繁多、復雜,如果管道安裝設計不合理就會引發(fā)泄漏、爆炸的事故,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文中以石油化工管道安裝為研究依據,分析了管道安裝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確?;な驮O備管道安裝質量的對策。
一、化工石油管道安裝存在的主要問題
1.設計圖紙不規(guī)范
在進行化工石油管道安裝之前,施工單位必須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對施工圖紙展開專業(yè)的考察和研究,分析圖紙設計是否存在不合理之處。如果發(fā)現(xiàn)設計圖紙存在問題,要技術對圖紙進行修改、調整,后期的施工可以正常進行?;な凸艿涝O計上比較普遍的問題,在設計圖紙上并未標出管道設計的溫度及壓力,沒有這些因素,施工標準無法正確使用,從而降低管道的質量。
2.焊接施工管理不當
焊接作為整個管道安裝的重要施工環(huán)節(jié),該環(huán)節(jié)施工質量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后期管道應用效果?,F(xiàn)階段,有些施工單位不重視管道焊接環(huán)節(jié)的管理,致使多數(shù)施工人員不嚴格遵循施工要求展開施工,同時,在實際施工中飯存在隨意性,不僅不按照設計要求展開施工,進行焊接時沒有吧各個焊接口的位置對準就進行焊接,導致管道焊接縫隙太大,嚴重阻礙整個管道工程的強度及氣密性。
3.管道防腐不過關
化工石油設備管道安裝的時候,管道的防腐保溫也是必須重視的環(huán)節(jié),因石油化工自身的影響,同時大量有機酸、鹽、堿之類的化學物質嚴重腐蝕管道。所以,在安裝管道時,必須做好有效的防腐工作,有效避免出現(xiàn)管道泄漏、腐蝕等安全問題。
4.閥門安裝存在的問題
閥門是管道的重要連接點,因對整個施工沒有完善的考慮,閥門出現(xiàn)達不到施工要求、的問題,就會嚴重阻礙工期的順利進行,有些施工單位存在僥幸心理,采用蒙混過關的辦法,從而為管道留下安全隱患。因管道內出現(xiàn)不同介質的閥門,實際選用時也必須謹慎,做到科學、合理的選擇。
二、確?;な驮O備管道安裝質量的對策
1.精細設計安裝圖紙
設計化工石油管道安裝必須根據實際工程情況,設計人員要對附近的操作情況有所了解,依照管道的區(qū)域、裝置等情況展開設計。管道設計圖紙上要對溫度及壓力進行明確的標寫,避免因壓力及溫度設計不當影響管道的質量,如果安裝細節(jié)同設計圖紙出現(xiàn)沖突,施工人員應立刻上報,同多個部門召開商討會議,為設計進行科學的修改,確保管道施工的質量。
2.完善管道焊接管理工作
焊接施工是化工石油管道安裝的重要施工階段,完善焊接管理工作,可以確保整個管道的施工質量。進行焊接之前,要準備好所需的焊接材料、零件等輔助物品,確保它們的質量和數(shù)量達到施工的要求;進行焊接時要嚴格遵循施工的規(guī)范流程展開,一段管道焊接結束之后才能開展下一段的施工,確保各個管道之間的嚴密性滿足施工要求;焊接結束后,嚴格管理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特別要嚴格檢查焊接縫情況,堅持先檢查后處理的辦法,確保焊接縫不會損傷管道質量。
3.強化管道防腐工作
管道安裝完工之后,要對管道展開防腐管理,預防管道在實際應用中因不同因素的影響,出現(xiàn)腐蝕、泄露情況??梢袁F(xiàn)在管道表面噴砂除銹,隨之均勻的涂抹一層漆,等待漆晾干之后,刷上一層面漆,隨之繞上玻璃布,玻璃布繞好之后也刷上一層漆。必須注意,在噴砂之前,要明確管道表面是否有污濁,進行刷漆時要保證其均勻,纏繞玻璃布必須平整。為有效防止某些施工單位偷工減料,施工管理部門可以在現(xiàn)場檢查材料的使用是否合理,確保防腐工作達到施工的要求。
4.科學安裝閥門
應用在石油化工管道上的閥門要經過試驗,合格之后方可使用。閥門應該安裝在便于操作和維修的部位。實際安裝時,閥桿不能面向下方;如果出現(xiàn)腐蝕性、危險性的介質設備,可以采用鏈作,可以與設備谷口直接進行連接。它們相互連接的管道上比較重的閥門可以采用吊起裝置,必須在管段圖上明確標出各個閥門使用的規(guī)格及型號,確保安裝的閥門達到設計的要求?;な凸艿篱y門安裝過程中,一定不能把低壓閥門安裝在高壓管道之上,會引發(fā)嚴重的后果。
結束語:綜上所述,化工石油管道安裝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必須由設計人員、施工人員、管理員等相互協(xié)調,輔助相關的設備、物質才能順利完工。在實際施工時,施工單位必須嚴格遵循設計要求,對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給予解決對策,確保整個管道工程的質量,提升管道運輸?shù)陌踩院涂煽啃浴?/p>
參考文獻:
[1] 劉思嘉.石油化工管道安裝常見問題及質量控制[J].價值工程,2012,31(15):78-79.
[2] 王雨田.石油管道安裝中存在的問題剖析[J].中國化工貿易,2014,(15):84-84.
[3] 許紅愿.化工石油管道安裝相關問題的思考與認識[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4,(1):66-66.
[4] 李艷華.化工設備管道安裝中存在的問題及處理對策[J].建筑與文化,2013,(4):314-315.
作者簡介:
金成男 男(1970-7)撫順 助理工程師 ???石化設備制造與安裝
關鍵詞:電能表; 制造工藝; 質量穩(wěn)定性; 單板老化
中圖分類號:
TN710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73X(2012)13
0176
02
收稿日期:20120221
0引言
電子元器件是組成電子產品的核心[1],電子元器件質量的高低和壽命的長短直接決定了包括電子式電能表在內的所有電子產品的使用壽命。另外,合理的工藝設計\[2\]和制造也是影響到產品質量的又一個重要因素。因此,為保證出廠后產品的使用質量可靠,必須在產品出廠前驗證影響其質量穩(wěn)定性\[3\]的因素。有些電表廠家做了整機通電老化,雖然這種方式可靠性好,但整機通電老化會使生產效率大打折扣,并且勞動量會增加很多。
近兩年,隨著電網改造的逐漸完成,電能表更新?lián)Q代也在緊張進行中。面對這個巨大的市場需求,各個廠家都在為自己的生產能力不斷擴展規(guī)模,引進先進的生產線,然而在不斷提高生產能力的同時,也要考慮生產效率和生產成本。以下介紹低成本投入保證高效率的生產的單板老化方式[4]。
1老化對象
根據電能表產品的分類,被老化對象可以分為兩大類:單相表和三相表。
1.1單相表
國內單相表使用電壓統(tǒng)一為AC 220 V,因此可以實現(xiàn)老化電源的統(tǒng)一。因此要求電能表設計一致的電源輸入接口,這樣在電能表電路板單板被老化時,接口才能統(tǒng)一。
1.2三相表
三相表的設計相對單相表而言稍微復雜一些。一般情況下三相表要求功能較多,這樣三相表就會由電源板和邏輯板組合而成,為了實現(xiàn)電源板和邏輯板生產互不干涉,可以采用兩種單板分開單獨老化。
由于產品的生產是根據用戶實際需求而制作的,因此電源板也根據產品要求有AC 55.7 V,AC 100 V,AC 220 V和AC 380 V之分。邏輯板的設計也受到各地招標規(guī)約的限制電源輸入接口不能完全一致,然而為了實現(xiàn)單板老化的便捷,要求邏輯板設計時需要一致的電源排列順序。
2老化工裝
單板老化架要實現(xiàn)操作便捷性、可維護性、使用安全性\[5\]等基本原則。架體組成可分為獨立老化托盤、多層老化架體、表頭顯示箱等三大組成部分。
獨立老化托盤根據單個托盤所能承載能力[6],設計不同尺寸。托盤根據尺寸大小設計多個老化工位,為防止單板在托盤上出現(xiàn)互相碰撞,需要再固定上防撞隔斷。
多層老化架體根據單個老化架的承載能力、單層托盤間距要求、托盤大小等因素設計老化架體的尺寸,當然也要受到老化室[7]入口的限制。
表頭顯示箱是老化架體工作時需要顯示各個輸入電壓值的指示箱,里面裝載電壓電流表頭,實時顯示電壓電流值,對電源波動起到實時監(jiān)控的作用。同時表頭箱又承載電源開關的功能。
3老化方案
3.1單相表老化方案
由于單相表使用電源的統(tǒng)一性,其單板老化實現(xiàn)更方便一些,只需提供統(tǒng)一的電源接口,即可完成便捷的單板接線操作。老化是在通電時進行,因此單板老化架與老化托盤之間的連接也是比較關鍵的問題。這里建議采用暗線方式,老化托盤與架體之間采用彈簧卡子可靠接觸方式實現(xiàn)。這樣老化托盤在架體軌道上可以方便插拔,不受連接線的限制。單相表電源輸出電路如圖1所示。
3.2三相表電源板老化方案
由于三相表電源板存在多種電源輸入規(guī)格,因此在老化架體取電后需要將其轉化成多路輸出的不同值電源電壓[8],這些不同值的電源電壓可以通過制作多路輸出大功率交流隔離變壓器來實現(xiàn),同時這些經過隔離的電源電壓對后端的安全也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三相表電源板輸出電路如圖2所示。
3.3三相表邏輯板老化方案
三相表邏輯板電源輸入接口一般情況都是直流電源,因此需要做交流變直流的轉換,根據邏輯板直流電源的需求配置不同型號的開關電源,通過斷路器開關單獨控制電源輸出,同時輸出電源通過數(shù)顯表顯示,每路電源輸出加大過載的單向二極管[9],防止電源反串燒壞其他低輸出電源,三相表邏輯極電路如圖3所示。
4結語
本文論述了電子式電能表單板老化在生產中的實施方法,該方法設備投入小,電源轉換便捷,能夠很快見效。通電老化工藝符合國標老化規(guī)范[10]并結合實際生產合理安排工藝流程。其他電子產品的單板老化同樣可以參照此模式進行適當更改。
參考文獻
[1]劉潤華.現(xiàn)代電子系統(tǒng)設計[M].東營: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1998.
[2]高偉堃.現(xiàn)代電子工藝技術指南[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
[3]王靜,胡燕,張德勝,等.GJB 548A1996微電子器件試驗方法和程序[S].北京:機械電子工業(yè)部,1997.
[4]郭曉甫.繼電器保護裝置單板老化工藝及實施[J].電子工藝技術,2009,30(5):301304.
[5]孫青,莊奕棋,王錫吉,等.電子元器件可靠性工程[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2.
[6]牟致忠.機械可靠性:理論?方法?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1.
[7]曹捷,張國琦.一種新型高低溫老化房[J].電子工藝技術,2002,23(6):253254.
[8]中國集成電路大全編委會.中國集成電路大全:CMOS集成電路[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85.
[9]張建華.數(shù)字電子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4.
[10]王酣,吳京燕,陳大為.集成電路高溫動態(tài)老化系統(tǒng)校準規(guī)范[S].北京:全國無線電計量技術委員會,2007.
作者簡介:
何小輝男,1981年出生,河南許昌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電力電子、儀器儀表研究工作。
崔艷華女,1981年出生,河南許昌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電力電子、儀器儀表研究工作。
劉靜然男,1967年出生,河南許昌人,工程師。主要從事電力電子、儀器儀表研究工作。
項立衛(wèi)男,1983年出生,河南許昌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電力電子、儀器儀表研究工作。
關鍵詞:機車道岔;煤礦;智能管理
1.道岔管理在煤礦機車運輸中的地位
煤礦機車運輸管理是煤礦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煤礦運輸?shù)哪J匠尸F(xiàn)多樣化的發(fā)展趨勢。一些大型和特大型礦井運輸基本上采用無軌膠輪車運輸模式,實現(xiàn)了無軌化,但在大部分中小型礦井中,采用機車軌道運輸方式還相當普遍。而軌道運輸中道岔的管理又是運輸安全管理的重點。道岔是一種使機車車輛從一股道轉入另一股道的線路連接設備,通常在車站、編組站大量鋪設。煤礦道岔是我國煤炭系統(tǒng)使用的專用鐵路道岔,是窄軌道鐵路線路連接的基本設備。窄軌鐵路道岔標準化、系列化對煤礦或其他礦山的設計、建設和生產也是非常重要的。煤礦窄軌鐵路道岔鋪設方便、迅速,具有嚴格的制造、驗收標準,其軌型、軌距、轉轍角度系列化,適用于我國煤礦行業(yè)多變的使用情況。
2.道岔管理的現(xiàn)狀
不管是電動道岔機,還是氣動道岔機,原來的道岔管理模式,每當電機車即將行進到某個道岔附近時,都需要停止電機車,然后下車來用腳人工的踩動道岔,來實現(xiàn)道岔的換向操作后再繼續(xù)行進....。這種做法顯然非常不安全,而且極大地影響了運輸效率。它需機車在行進途中對整個礦道的道岔分布有著非常清楚的認識,而且礦下光線一般不夠,一旦司機忘記前方的某個道岔,極有可能發(fā)生機車翻出軌道的事故,從而造成運輸線路的一段時間的癱瘓。在目前的生產運輸中,這種情況也是經常發(fā)生。轉換設備是否能夠正常工作將直接影響到機車安全和運輸效率。因此礦區(qū)迫切要通過在井下控制系統(tǒng)中智能化、自動化地控制道岔的切換及其閉鎖。此外,在實際現(xiàn)場,這些非常落后的人工道岔換道的速度過慢,不夠安全。
3.基于無線通信的煤礦機車道岔智能管理模式。
3.1系統(tǒng)概述
基于無線通信的煤礦機車道岔智能管理系統(tǒng)分為識別控制單元和執(zhí)行單元兩個部分。識別控制單元在道岔和機車之間實現(xiàn)無線通信。機車操作盤安裝在機車駕駛室,類似于汽車左右轉向燈。機車漸進道岔安全距離時,機車司機根據轉向需要,在機車操作盤上做出左轉或右轉的操作,轉向信號通過無線通信傳輸給道岔識別控制器,安裝在道岔處的道岔識別控制器通過無線通信接收到機車操作盤發(fā)來的轉向信號,識別并轉換發(fā)出控制信號給執(zhí)行單元,執(zhí)行單元接收到控制信號,對電動機或電動閥門發(fā)出執(zhí)行指令,驅動電動機或電動閥門做出相應轉向動作。
3.2解決空間難題
系統(tǒng)信號無線傳輸,打破站場線纜敷設局限性。有線傳輸無法解決行進中的機車和道岔之間的準確通信。
3.3安全性
系統(tǒng)信號無線傳輸,司機無需下車,無需查看道岔狀態(tài),只要根據自己的轉向要求從駕駛室做出相應轉向操作就可以,通過自動化識別控制,大大提高操作的可靠性,杜絕了停止電機車,然后下車來用腳人工的踩動道岔,來實現(xiàn)道岔的換向操作后再繼續(xù)行進的安全隱患,而且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運輸線路的道岔質量達到合格,無非標準道岔,道岔軌型不低于線路軌型。彎道、井底車場、其他人員密集的地點、頂車作業(yè)區(qū)應裝備聲光預報警信號裝置,關鍵部位道岔應裝備道岔位置指示器。同一水平行駛5臺以下機車時,使用司控道岔或電氣閉鎖信號系統(tǒng);行駛5臺及以上機車時,使用“信、集、閉”系統(tǒng)。
3.4智能化自動控制
系統(tǒng)通過無線通信實現(xiàn)道岔真正的自動控制,使得對道岔狀態(tài)的判斷識別和控制,由司機的主管能動判斷,轉換成系統(tǒng)自動判斷識別控制。司機只需要如開汽車一般做出左轉或者右轉的操作提示,道岔執(zhí)行單元自動判斷道岔處于左轉或者右轉的狀態(tài),如果道岔狀態(tài)符合操作要求,執(zhí)行機構不動作,如果道岔狀態(tài)不符合操作要求,執(zhí)行機構安要求做出動作,使得道岔符合操作轉向要求。
總而言之,道岔管理是機車運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直接關系到礦井生產運輸安全和任務的完成,在機車運輸過程中,一定要從保障安全,服務生產的角度入手。基于無線通信的煤礦機車道岔智能管理模式,將道岔管理從以往的人工識別判斷道岔狀態(tài)、停車、司機踩動道岔控制,提升到系統(tǒng)自動識別機車轉向意圖,智能判斷道岔狀態(tài),自動控制道岔轉向,無線通信無需司機下車,自動化、智能化的道岔控制排除了人為因素的安全隱患,降低了機車掉道、翻車的事故概率。提高了煤礦機車運輸?shù)男屎兔旱V機車運輸?shù)陌踩禂?shù)。
參考文獻:
[1]王燕.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技術》[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1
[2]李朝青.《無線發(fā)送/接受IC芯片及其數(shù)據通信技術選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4
[3]高來陽.《設備管理學》.中國鐵道出版社,1993.08
[4]周敏,魏厚培,張華編著.《現(xiàn)代設備工程學》.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11.01
作者簡介:
曹愛玲(1982.04-),女,漢族 ,機電助理工程師,供職于白銀銀河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李升林,(1983.11-),男,漢族,機電助理工程師,供職于甘肅靖遠煤電股份有限公司大水頭煤礦。
馮彥婷(1985.03-),女,漢族,機電助理工程師,供職于甘肅靖遠煤電股份有限公司大水頭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