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8-01 17:07:17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中醫(yī)基礎理論基礎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藏象經絡;基因組;蛋白質組;辨證論治
中圖分類號:R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717(2007)09-1909-02
中醫(yī)基礎理論是中醫(yī)藥學的理論基礎,中醫(yī)藥學的現(xiàn)代化首先必須是中醫(yī)基礎理論的現(xiàn)代化,用先進的生命科學和信息科學技術來充實發(fā)展中醫(yī)基礎理論。本文擬從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和信息科學等的角度對中醫(yī)藏象經絡理論作一探討。
1 精氣與基因組蛋白組
人之初是從一受精卵的發(fā)生發(fā)育開始的,父母之精包含了宏觀人體整體的全部信息,包括五臟整體、形神整體的全部信息。即使在宏觀人體形成之后,全息基因組包含的信息分化為全身各細胞特異信息的基因組,特異信息的基因組的信息集合與全息基因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而特異信息基因組仍然通過其分化的蛋白組在對細胞對周身起著調節(jié)控制作用?;蚪M是人體賴以存在的微觀分子基礎,是宏觀人體的內在根據(jù)?;蚪M的功能與中醫(yī)學精的功能是同一或者是一致的。
蛋白質組根據(jù)細胞時空環(huán)境或者周身調控物質的刺激由基因組演化而成,蛋白質組根據(jù)其氨基酸排列的不同,其功能也是多種多樣的,蛋白組是構成生命的另一種基本物質。蛋白組與氣的功能是一致的。基因組信息不同,所演化的蛋白組也將不同。周身蛋白質組通過體液、血液在周身細胞基因組中相互調控而使全身成為一個統(tǒng)一整體。臟腑蛋白組與相關物質作用而形成各種氣。
2 藏象系統(tǒng)與基因組
中醫(yī)學的五臟系統(tǒng)是功能性的,也是由具體結構的組織、器官綜合而成。五臟在宏觀上是以五行式功能形態(tài)而構成統(tǒng)一整體的。各臟腑內部的細胞基因組是含該臟腑該細胞特異信息的基因組,這些含臟腑特異基因組信息的細胞通過所演化的蛋白組與該臟腑系統(tǒng)其他細胞基因組相互作用保持著該臟腑系統(tǒng)自身的穩(wěn)定性,該臟腑所有的特異基因組信息的集合構成了該臟腑特異的基因組信息集團。該特異臟腑基因組信息集團又通過特異蛋白組(激素、酶等)對其它臟腑基因組調控作用而保持著人體五臟整體的穩(wěn)定性。這些特異蛋白組的功能與特異臟腑的氣的功能是一致的。五臟的氣是相生相克、制化勝復的。人體是由五臟所構成,五臟各自的特異臟腑基因組信息集團本身也就是相生相克、制化勝復的,它們構成了全息的基因組。因此,筆者斷言人體基因組是由五臟基因組集團所構成,各臟基因組信息集團是由諸多基因所構成的網絡調控集團。因此可以將人體比擬為一個大細胞,五臟基因組信息集團對細胞的功能起著調控作用。
而細胞基因組作為基本調控單元,自身基因組也必須保持自身信息基因組的穩(wěn)定性,這也可能是通過內含的五臟特異臟腑基因組信息集團的相互作用而保持穩(wěn)定的。曾經有報道說基因組內有穩(wěn)定的染色體地理形態(tài)。
3 經絡系統(tǒng)與基因組
經絡理論作為中醫(yī)基礎理論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經絡系統(tǒng)起著溝通內外,網絡全身,運行氣血,協(xié)調陰陽等作用,它的運行與臟腑氣血和全身細胞基因組分化演生的蛋白質組有關。既然臟腑有自己特異的基因組集團,那么經絡系統(tǒng)在基因組內也應該有自己的微觀功能路線。在受精卵演化成宏觀人體后,而自己本身演化為經絡系統(tǒng)。微觀基因組的經絡系統(tǒng)與宏觀的經絡系統(tǒng)的特性可能是一致的,也是溝通基因組內外、網絡全部基因組結構與功能、運行更細致的微觀物質(可能是基因片段等)、協(xié)調基因內部的陰陽作用機理等,這有待于科學的繼續(xù)探討。運用大規(guī)模的基因篩選基因芯片技術對臟腑、穴位以及官竅等細胞基因組進行研究,可能是破解基因組密碼的手段之一,期望有基于基因組作用的某種基因針灸的出現(xiàn)。
4 中藥的基因組作用機理
中藥的四氣、五味、升降浮沉等作用是基于某種中藥對人體特定的生理作用,一方面是中藥的整體特性,成分組成;另一方面是人體自身對中藥的反應,升降沉浮與性味歸經等理論是前人對中藥作用的總結,表面上是中藥化學組分與人體蛋白質組或者其他物質成分的相互作用,實質上其深層次的也是直接或者間接的對基因組的作用,促使基因組內部微觀經絡系統(tǒng)的某種反應。中藥的復方作用是對人體整體的證候狀況而采用的整體調節(jié),實質上也最終對基因組的整體作用。
中藥、針灸的對人體的整體作用在傳統(tǒng)上是基于對人體氣的調節(jié)作用,但是對于基因組內部的穩(wěn)定性調節(jié)這是傳統(tǒng)中藥、針灸沒有論及的或者沒有直接達到的,中醫(yī)藥學結合基因組的其中一個研究重點就是對基因組內部的穩(wěn)定性的整體調節(jié),現(xiàn)代許多疾病但是由于基因組的整體變異而導致,比如癌癥、艾滋病等。由此擴大中醫(yī)藥的作用范圍可以治療現(xiàn)代出現(xiàn)的許多由于基因變異而出現(xiàn)的疾病。也可以運用現(xiàn)代生物技術制造出中藥化的分子藥物。
5 基因組基礎上的辨證論治
關鍵詞:非文學翻譯;文化因素;中醫(yī)典籍;翻譯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08-0341-01
一、非文學翻譯及其特點
非文學翻譯,又稱文件翻譯,實用型翻譯或應用型翻譯。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非文學翻譯在國際交流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很長一段時期內,絕大部分學者和譯者認為出于非文學翻譯的實用性考慮,其文本往往包含了很弱的文化性和藝術性,因此非文學翻譯不過是簡單的直譯,硬翻。但事實是,語言本身作為文化的載體,不可能脫離文化而獨立存在,甚至文化因素的翻譯效果對譯文的質量,乃至國際交流活動本身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果沒能處理得當,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后果,比如說商務活動中經常涉及的合同的翻譯,會引起法律和經濟層面的問題;醫(yī)用文本的翻譯如若不當,則直接關系人命。因此譯者應對非文學翻譯中文化因素這一重要因素的處理予以重視。
二、中醫(yī)翻譯與文化差異
在非文學翻譯中,中醫(yī)翻譯是一個相對特殊的領域,原因在于中醫(yī)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與其他領域相比其翻譯顯然涉及更為廣泛的文化因素,所以其翻譯難度也相對較高。
中醫(yī)典籍涉及中國傳統(tǒng)哲學、心理學、天文學、地理學等許多方面的內容。因此中醫(yī)典籍的翻譯可以在廣義上理解為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翻譯,那么在翻譯過程中就很可能出現(xiàn)源語在譯入語當中,從理論體系到語言表達的完全缺失。比如中醫(yī)的理論基礎“陰陽五行”,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獨有的辯證思想,那么作為譯者在英語語言文化中如果不能找到一個合適的對應語,怎樣才能最大程度的將信息和文化內涵展示在譯入語讀者面前就成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此外,中醫(yī)典籍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文本用語具有很強的哲學色彩,這是不同于非文學翻譯中其他文本用語所具有的簡潔性特點的,那么在翻譯時,應該或者能多大程度上保留文本用語哲學性的這一特點,也是譯者應該認真考量的。另一方面,中醫(yī)體現(xiàn)著道教和儒家的思想,也正是因為中醫(yī)文化的獨特性和中醫(yī)典籍的哲學性,才造成了中醫(yī)翻譯的困難同時又很難被其他語言文化背景的人接受。鑒于中醫(yī)文化的獨特性,故翻譯過程中的文化因素便尤為突出,這對譯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zhàn)。
三、中醫(yī)翻譯的策略和方法
假設譯者在中醫(yī)領域的專業(yè)知識是充足的,鑒于文化因素對中醫(yī)翻譯的重要作用,那么譯者應該采用怎樣的翻譯策略和方法才能既準確傳達中醫(yī)醫(yī)藥學的語言信息,又不流失其獨特的文化信息。筆者認為在中醫(yī)典籍的翻譯過程中,應該以歸化法為主,輔以異化法;直譯為主,意譯佐之。
從中醫(yī)典籍的翻譯目的來看,它是用于推廣中醫(yī)治病防病的方法,弘揚中醫(yī)獨特的醫(yī)療理念及文化,一旦被采用可涉及人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若以異化法為主,翻譯上就會遷就源語文化即中文的文化特征,雖然相對歸化法它能夠更大程度上保留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語言風格特色,但出于非文學翻譯最大的特征―實用性,即中醫(yī)典籍的翻譯應該本著使譯入語讀者能夠準確了解中醫(yī)關于治病防病的知識和醫(yī)療理論的宗旨,筆者認為中醫(yī)翻譯應該以歸化為主,異化為輔。但這并不代表譯者可以完全忽略掉文化在兩種語言之間的傳譯,因為中醫(yī)古籍之所以如此有味道,恰恰是在于它所包含的中國文化、宗教、哲學方面的思想和術語,一旦失去就會大大降低讀者對其的興趣。此外,筆者認為中醫(yī)典籍的翻譯也應采取以直譯為主,意譯佐之的方法,一方面直譯能夠使譯文形神兼?zhèn)?,但出于中醫(yī)典籍術語的宗教性和哲學性特征,直譯的困難很大,所以要以意譯法輔佐。除此之外,隨著國際交流的不斷擴大,譯入語讀者對源語文化的了解和貯備量會不斷增加,因此在中醫(yī)典籍以致非文學翻譯中,譯者應該對譯入語讀者的接受能力有所了解,這樣才能準確定位翻譯策略和方法。
但是筆者也注意到,以歸化為主的翻譯策略,雖然能更為快速和有效的傳達信息,使譯入語讀者順利準確的理解文本內容,但這卻削弱了源語文化的功能,有礙于文化的交流。長此以往,會削弱讀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結語
目前,中醫(yī)翻譯研究發(fā)展仍處于較低水平。中醫(yī)典籍術語的宗教性和哲學性使得其翻譯難度較大,制約了它在對外交流中的發(fā)展。筆者認為中醫(yī)典籍翻譯,必須保留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色,因此為傳達源語文本的語言信息,在采用歸化法為主的翻譯策略時,也要兼顧異化法以保留中醫(yī)的文化特色,以便更好的弘揚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
參考文獻:
[1]李長栓.非文學翻譯[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2]李照國.中醫(yī)英語翻譯研究[M].上海三聯(lián)出版社,2013.
關鍵詞:初中教學;語文;班級管理
一、利用語文學科的特性且不囿于課本知識進行班級管理
《慧人慧語》中說:“道德是教育的中心思想,做人是做事的主要內容?!备鱾€學科的教學皆是如此,語文亦復如是。我經常告訴學生,美好的人生就是一條充滿希望的旅途,偉大的成功包括半個看似荒誕的夢想。要善于創(chuàng)新,勇于探索,敢于追求;做事情,搞創(chuàng)業(yè),做發(fā)明,寫文章,都要把“先要求最不同,再要求最完美”奉如圭臬。之后要有遠大的志向,志須如宇宙恢弘,心要似蓮花高潔。要善于分析萬事萬物,要敢于發(fā)表不同意見。比如說我告訴學生:“讀書的目的不是為了求知,而是為了提出不同的見解,感悟非凡的思想;做人的目的不是為了活好,而是為了找到更佳的歸宿,發(fā)現(xiàn)偉大的永恒。對先人的論述應懂得辯證地分析,比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不一定全面,而“己所不欲,若人欲之,也可施人;己所欲者,若人不欲,亦不可施”就較之完善。在班級管理中,教師的力量就像和沙子的水泥,團結的作用如同串念珠的絲線。我還告訴學生:一定要珍惜同學間的情誼,遵守學校的紀律,功在一人莫驕,功在眾人可驕;謗在一人勿爭,謗在眾人須爭。
二、學習語文、閱讀詩歌、班級管理要聯(lián)系生活
語文學習需經常閱讀詩歌,閱讀詩歌的時候,一定要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這樣能夠獲得獨特的生活情感體驗,能夠調動起學生閱讀詩歌的積極性,能夠使學生對詩歌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每一首詩歌都和生活有緊密的聯(lián)系,詩歌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聯(lián)系生活閱讀詩歌,能夠加深生活的經驗,反過來也能夠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因此,也能夠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靈感的火花。閱讀一首喜歡的詩歌,一定要找出喜歡它的理由,例舉出詩歌的優(yōu)秀之處,每一個學生都有鮮明的個性,所以他們也會有獨到而精彩的見解,把這種見解和其他學生分享,就會取長補短。使用正確的方法朗讀現(xiàn)代詩歌,使朗讀和理解有機結合,促進了生本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既能夠培養(yǎng)學生感受作品的能力,又能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從而使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學習到詩人的動人情懷,走近詩人,洞徹詩人的內心深處,親聆謦,對詩作產生共鳴。例如,教學《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時,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寫作背景:“1938年,何其芳告別國統(tǒng)區(qū)黑暗、壓抑、窒息的舊生活,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那里,一種與統(tǒng)治區(qū)迥異的生活展現(xiàn)在眼前。詩人全身心地投入到這一全新的火熱的生活中,他觀察著,感受著,激動著。詩人的生活變了,性格變了,世界觀變了,詩風也變了,他不再寫那種纏綿憂傷的愛情詩了,流瀉于詩人筆端的是一種奔放快樂積極向上的詩句?!弊呓髡?,仰慕詩人的心靈境界,消除與詩作的情感隔閡、時代隔閡、空間隔閡,學生自然就能領會到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奔放快樂、積極向上的,并學到了真善美。
三、班級管理應重視思想品德的教育,重視友好的師生關系
1.期待學生
管理活動、教學活動是師生雙邊共同進行的活動,若要學生熱愛學習、喜歡教師,教師必須做到敬崗愛業(yè)和關心學生,必須樹立良好的職業(yè)道德,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寬容學生,為學生樹立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而且在管理與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習優(yōu)者贊美,對學習差者鼓勵。
2.遵循管理、教育是雙邊活動的規(guī)律
《教育論》中談到:“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前提條件。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活動取得成效的必要保證。從教學任務上來說是責任與義務的關系,從人際關系上來說是平等的關系?!泵恳粋€教師都應將此牢記于心、耳熟能詳。
3.關愛學生無微不至
良好的師生情感對教學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建立在師生個性全面交往的基礎上的情感關系,是一種純潔的心靈溝通,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真誠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善于激勵和賞識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
【關鍵詞】元認知;物理教學;理論基礎
1 關于元認知
自弗萊維爾(Flavell)于1976年在其《認知發(fā)展》一書中明確提出元認知的概念以來,人們對元認知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弗萊維爾認為,元認知就是對認知自身系統(tǒng)進行反思的一個知識系統(tǒng),即對認知的認知。其結構包括三個方面: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jiān)控。包括認知操作的各個方面,以及對個體對自己的認知操作進行監(jiān)視、控制和調節(jié)。近年來心理學家們已經逐步認識到元認知對于人心理的發(fā)展的價值。
元認知知識就是關于個人的認知活動以及影響這種認知活動的各種因素的知識;元認知體驗是任何伴隨著認知活動的認知體驗或情感體驗;元認知監(jiān)控,是主體在進行認知活動的全過程中,將自己正在進行的認知活動作為意識對象,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自覺的監(jiān)控和調節(jié)。在實際的認知活動中,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jiān)控三者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
由此可知,元認知實際上就是指導、調節(jié)自身的認知過程,選擇有效認知策略的控制執(zhí)行過程,其實質就是人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
將元認知教學與物理學科相結合,就能形成一種元認知物理教學:以物理學科知識為載體;充分發(fā)揮教學活動不同層面的功能,既注重學生物理知識技能形成、又注重學生物理學習和問題解決策略積累;促使學生構建知識、技能、策略三者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統(tǒng)一網絡性結構,并借助物理學習過程中的體驗,使學生形成正確態(tài)度、價值觀。
2 理論基礎
2.1 奧蘇伯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
20世紀7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提出了“有意義學習理論”,把課堂學習按兩個獨立的角度劃分為:機械學習和意義學習,接受學習和發(fā)現(xiàn)學習,認為發(fā)現(xiàn)學習和接受學習都可能是有意義的,其條件是:學生表現(xiàn)出一種在新學內容與自己已有知識之間建立聯(lián)系的傾向;學習內容能夠與學生己有知識聯(lián)系起來。在有意義的接受學習中,要學習的新內容供給學生后,學生需要主動地在意義上把它同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己有的相關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并予以保持,以便于以后的回憶和再認,或者把它作為學習有關新材料的基礎。至于發(fā)現(xiàn)學習,就要使學習的新內容在能夠被內化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以前,必須是被學生獨立地發(fā)現(xiàn)出來,才是有意義的學習。奧蘇伯爾提出了意義學習的心理機制是同化和順應,這是學生用自己頭腦中的認知結構與新知識發(fā)生聯(lián)系,建構新知識的心理意義。奧蘇伯爾認為知識是有豐富的內容、網絡性結構和認知功能的,認知結構就是知識在學習者腦海中存留的一種表述。學生可以通過概念圖的制作進行知識的完善、方法的整理,是知識的再建構過程。
2.2 皮亞杰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源于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的兒童認知發(fā)展學說,皮亞杰以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觀點來研究兒童的認知發(fā)展,認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fā)展?;蛘哒f,認識并非思維對外部或現(xiàn)象簡單的、被動的反映,而是認識主體的一種主動建構活動。課堂教學中,學生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積極主動的加工者。
2.3 維果斯基社會建構理論
維果斯基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社會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shù)膶ο蟆R虼?,社會建構主義強調在一定的情境中協(xié)作、會話對意義建構的作用。
教師在課堂設計的學習環(huán)境一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課堂教學可以以學習小組形式進行,“協(xié)作”發(fā)生在學習小組學習的全過程,協(xié)作使學習小組成員之間更好地完成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使各學生個體的學習才能形成互補,也是小組內個體的學習收獲成為整個學習群體的共享資源。社會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就是在這一定的情境中的協(xié)作、交流通過“同化”和“順應”來完善和豐富個體認知結構,認識事物的性質、規(guī)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完成意義建構的學習過程。
從心理學角度看,學生的課堂學習是主動建構過程,是主動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發(fā)生聯(lián)系的過程,并形成學生個體的知識結構,還可以以概念圖的形式呈現(xiàn)。學習小組這種課堂合作學習形式可以發(fā)揮很好的作用,特別在思維過程回顧分析,將思維過程言語化,并進行交流、討論,更好地構建策略。學生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積累學習策略、問題解決策略,提高學生的元認知水平,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自我監(jiān)控的水平,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自主性。
3 元認知理論結合物理教學實踐的意義
物理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其學習過程中蘊涵著大量的思維活動。在物理教學實踐中有效開發(fā)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將元認知理論融入到物理教學實踐中,即會成為提高學生物理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的突破口,也會對物理教育產生積極的影響。
3.1 元認知能改善物理思維品質
物理認知活動的核心是物理思維品質與物理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物理思維品質主要表現(xiàn)在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和獨創(chuàng)性等方面,比如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學生思考問題的速度有快有慢,解決問題的方法有靈活也有死板,對概念的理解有深刻也有膚淺等。心理學實驗研究表明,元認知與思維品質存在著因果關系,即元認知的差異是形成思維品質差異的根本原因,思維品質的提高是元認知能力提高的結果。也就是說上述物理思維品質上的差異其實是由學生元認知水平的不同引起的。因此,開發(fā)學生物理元認知能力,正是改善物理思維品質的關鍵。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元認知能力有助于他們提高思考問題的速度,靈活解決問題,對物理概念和問題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
3.2 元認知能發(fā)展物理學習能力
學習的過程不只是對認知任務、認知材料的識別和加工的過程,同時也是對該過程進行積極的自我監(jiān)控和調節(jié)的過程。同樣物理學習能力也應包括學習中的各種認知能力和元認知能力,元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制約著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元認知能力,使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制定好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選擇好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能自主分析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且能及時反思尋找問題的原因,并準確糾正過來,能不斷總結學習中的經驗教訓,根據(jù)不同情況調控好自己的學習過程,從而保證學習質量,提高學習效率。
3.3 促進自我反思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個體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自我反思,這也是策略積累的自我建構過程,外界點評只是外因,自我反思才是策略積累的動力因素,是提升學生元認知水平的根本。教師要注意明確要求學生在討論中多回顧自己的思維過程,自己對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反思,在回顧評價中感悟。教師的點拔要導向策略學習,就不要僅停留在會不會做,學會做那一步,而要學生回答為什么這樣做。
3.4 元認知能提高物理教學效果
物理教學過程并不是一個只向學生灌輸“概念”和“規(guī)律”的過程,而是通過指導學生主動探究,獲取并加工新知識的(下轉第307頁)(上接第148頁)過程。在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元認知能力,能使學生時時清醒地關注到自己的思維活動過程,同時通過不斷監(jiān)測自己對新知識的理解程度,判斷自己的學習進展與認知目標的差距,并及時修正調整認知策略,使其能深入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完善認知結構,進而提高了教學質量,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偠灾?,培養(yǎng)物理元認知能力能使學生明確物理認知過程認知活動過程中的盲目性,對提高物理教學具有明顯的實效性。
關鍵字:污水處理系統(tǒng);重金屬;廢水處理工藝; 設計研究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 the general attention, heavy metal waste water treat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heavy metal waste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technolog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from the traditional precipitation, chemical method, adsorption to modern microbi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reverse osmosis technology, etc.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of heavy metals in the method of the waste water, the heavy metal waste from just moved to other have to medium, not radically put an end to the pollution problem of the heavy meta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inciple of heavy metal proces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its application direction studied and discussed.
Keyword: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Heavy met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Design research
中圖分類號:[R123.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引言
重金屬廢水是對環(huán)境污染最嚴重和對人類危害最大的工業(yè)廢水之一。20世紀60年代震驚世界的日本公害病──水俁病和痛痛病,就是分別由含汞廢水和含鎘廢水污染環(huán)境造成的。因此,各國對重金屬廢水的治理都十分重視。
1.水污染現(xiàn)狀
水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隨著工農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水資源的要求,無論是從質而言,還是從量而言,都有了更高的標準。水并非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資源,它是有限資源,對于缺水地區(qū)來說,水就更加寶貴了,防止水污染,保護水環(huán)境,目前已引起廣泛共識。
水污染是指水體因外界某種物質的介入,導致原有質量特性發(fā)生改變,從而影響了原有的功能和利用價值,甚至危害人體健康,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人類社會為了滿足生活及生產的需求,要從各種自然水體中取用大量的水,這些水被利用后,即產生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并最終又排入天然水體,這樣就構成了一個用水的循環(huán)。
2.處理特點和基本原則
廢水中的重金屬是各種常用方法不能分解破壞的,而只能轉移它們的存在位置和轉變它們的物理和化學形態(tài)。例如,經化學沉淀處理后,廢水中的重金屬從溶解的離子狀態(tài)轉變成難溶性化合物而沉淀下來,從水中轉移到污泥中;經離子交換處理后,廢水中的金屬離子轉移到離子交換樹脂上;經再生后又從離子交換樹脂上轉移到再生廢液中。總之,重金屬廢水經處理后形成兩種產物,一是基本上脫除了重金屬的處理水,一是重金屬的濃縮產物。重金屬濃度低于排放標準的處理水可以排放;如果符合生產工藝用水要求,最好回用。濃縮產物中的重金屬大都有使用價值,應盡量回收利用;沒有回收價值的,要加以無害化處理。
重金屬廢水的治理,必須采用綜合措施。首先,最根本的是改革生產工藝,不用或少用毒性大的重金屬;其次是在使用重金屬的生產過程中采用合理的工藝流程和完善的生產設備,實行科學的生產管理和運行操作,減少重金屬的耗用量和隨廢水的流失量;在此基礎上對數(shù)量少、濃度低的廢水進行有效的處理。重金屬廢水應當在產生地點就地處理,不同其他廢水混合,以免使處理復雜化。更不應當不經處理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同城市污水混合進入污水處理廠。如果用含有重金屬的污泥和廢水作為肥料和灌溉農田,會使土壤受污染,造成重金屬在農作物中積蓄。在農作物中富集系數(shù)最高的重金屬是鎘、鎳和鋅,而在水生生物中富集系數(shù)最高的重金屬是汞、鋅等。
3.處理方法可分為兩類:
3.1使廢水中呈溶解狀態(tài)的重金屬轉變成不溶的重金屬化合物或元素,經沉淀和上浮從廢水中去除,可應用中和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上浮分離法、離子浮選法、電解沉淀或電解上浮法、隔膜電解法等;
3.2將廢水中的重金屬在不改變其化學形態(tài)的條件下進行濃縮和分離,可應用反滲透法、電滲析法、蒸發(fā)法、離子交換法等。第一類方法特別是中和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和電解沉淀法應用最廣。從重金屬廢水回用的角度看,第二類方法比第一類優(yōu)越,因為用第二類方法處理,重金屬是以原狀濃縮,不添加任何化學藥劑,可直接回用于生產過程。而用第一類方法,重金屬要借助于多次使用的化學藥劑,經過多次的化學形態(tài)的轉化才能回收利用。一些重金屬廢水如電鍍漂洗水用第二類方法回收,也容易實現(xiàn)閉路循環(huán)。但是第二類方法受到經濟和技術上的一些限制,目前還不適于處理大流量的工業(yè)廢水如礦冶廢水。這類廢水仍以化學沉淀為主要處理方法(見廢水化學處理法),并沿著有利于回收重金屬的方向改進。
4重金屬廢水處理發(fā)展趨勢及展望
4.1生物法將成為主導方法 雖然化學法、物理化學法、生物法都可以治理和回收廢水中的重金屬,但由于生物法處理重金屬廢水成本低、效益高、易管理、無二次污染、有利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另外,通過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學等技術應用,可使生物具有更強的吸附、絮凝、整治修復能力。因此生物法具有更加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4.2幾種技術集成起來處理重金屬廢水 重金屬廢水是一種資源,許多重金屬都比較昂貴。如果將廢水中的重金屬作為一種資源來回收,不但解決了重金屬的污染,而且還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電化學法就可以滿足這些要求處理重金屬廢水,但由于廢水中重金屬的濃度一般較低,用傳統(tǒng)的電化學法來處理,電流效率較低,電能消耗較高。因此,為滿足日益嚴格的環(huán)保要求,實現(xiàn)廢水回用和重金屬回收,可將幾種技術集成起來處理重金屬廢水,同時發(fā)揮各種技術的長處。Tung Chung-Ching等[19] 集成采用膠束增強超濾法去除水溶液中的銅離子取得了顯著效果。張永鋒[20]采用絡合-超濾-電解集成技術處理重金屬廢水,超濾的濃縮液可通過電解回收重金屬,從而實現(xiàn)廢水回用和重金屬回收的雙重目的,為重金屬廢水的根治找到了新的出路。
5.重金屬濃縮產物的無害化處理
重金屬廢水經處理形成的濃縮產物,如因技術、經濟等原因不能回收利用,或者經回收處理后仍有較高濃度的金屬物未達到排放標準時,不能任意棄置,而應進行無害化處理。常用方法是不溶化和固化處理,就是將污泥等容易溶出重金屬的廢物同一些重金屬的不溶化劑、固定劑等混合,使其中的重金屬轉變成難溶解的化合物,并且加入如水泥、瀝青等膠結劑,將廢物制成形狀有規(guī)則、有一定強度、重金屬浸出率很低的固體;還可用燒結法將重金屬污泥制成不溶性固體。
6結束語
我們應該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與植物的協(xié)同凈化作用,并輔之以物理或化學方法,尋找凈化重金屬的有效途徑。對重金屬的污染源頭進行嚴格的控制和監(jiān)督,利用物理和化學的辦法處理好源頭的含較高濃度的重金屬廢水,不讓高含量的重金屬廢水進入城市排水管網。這樣可以減少治理成本,又減輕了二級污水廠的處理難度,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在已建成的環(huán)境治理項目中,可以考慮進行對重金屬處理的改進和改造以達到對相應重金屬的處理,而在有必要進行重金屬處理的未建成環(huán)境治理項目,應該在立項時即考慮對重金屬的去除,以達到更好的治理污染,修復環(huán)境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馬士軍.微生物絮凝劑的開發(fā)及應用[J].工業(yè)處理,1997,12(1):7~10
2.陳天,汪士新.利用殼聚糖為絮凝劑回收工業(yè)廢水中蛋白質、染料以及重金屬離子[J].江蘇環(huán)境科學,1996(1):45~46.
3.李明春,姜恒,侯文強等.酵母菌對重金屬離子吸附的研究[J].菌物系統(tǒng),1998,17(4):367~373
4.趙玲,尹平河,Qiming Yu等.海洋赤潮生物原甲藻對重金屬的富集機理[J].環(huán)境科學,2001,22 (4):42~45
當前我國的中小學教育基本上是基于現(xiàn)代科學理論體系的普及教育,學生在入校以后突然接觸到中醫(yī)基礎理論課程,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如不能很好解決,將在以后的中醫(yī)課程學習中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主要問題有:(1)對于是否有必要學習中醫(yī)基礎理論課程感到迷茫,缺乏學習動力和興趣;(2)對中醫(yī)基礎理論課程中所涉及的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如陰陽五行等)難以理解;(3)對于中醫(yī)“取象比類”等獨特的研究方法難以認同;(4)學生普遍缺乏較深厚的傳統(tǒng)人文知識,難以建立中醫(yī)思維方式;(5)中醫(yī)文獻深奧難懂,造成學習困難。這些普遍存在于各類中醫(yī)院校中的問題,使研究者意識到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性,并做了一些研究工作。綜合近十年來的研究成果可以發(fā)現(xiàn),研究者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研究和解決這一難題:如從教學理念著手進行課程改革;重視第一堂課(緒論);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探索開設中醫(yī)基礎理論實驗課;對教材進行改編;結合現(xiàn)代研究成果進行教學;利用歌訣、口訣的形式輔助記憶等。上述研究工作從教學理念、思維方式、教學方法以及手段、工具等多個角度對中醫(yī)基礎理論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索,但這些方式方法主要注重教師的“教”,而不注重學生如何“學”。對所學知識進行評價,特別是自我評價,則關系到如何“學”的問題,但是在中醫(yī)基礎理論課程考核方面,缺乏實現(xiàn)學生自我考核的平臺。因此,建設中醫(yī)基礎理論學習網上水平測試平臺,將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學習能力、應變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中醫(yī)基礎理論學習網上水平測試平臺建設的內容與方法
建設中醫(yī)基礎理論學習網上水平測試平臺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更大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2.1建設內容建設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中醫(yī)基礎理論在線考試試題的遴選與試題庫的建設;中醫(yī)基礎理論在線考試平臺模塊建設,分為學生自主學習自測模塊、單元測試模塊、期中考試模塊、期末考試模塊;計算機及網絡系統(tǒng)技術支撐,包括系統(tǒng)管理程序、在線考試子系統(tǒng)、自動評分系統(tǒng)、組卷系統(tǒng)、學生注冊與登錄系統(tǒng)、教師分析系統(tǒng)。2.2建設方法考試平臺分3個模塊進行建設:(1)學生自主學習模塊:包括學習目標與要求、知識要點歸納與總結、知識運用能力訓練、疑難問題解析和推薦學習參考書、師生互動論壇等內容,主要是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平臺,使教師在課外通過網絡能夠為學生更好地服務,此模塊由系統(tǒng)管理程序運行。(2)學生在線考試模塊:對學生的能力測試分三級進行:一級:章節(jié)自測;二級:單元測試;三級:期中、期末測試。每一級限定考試時間,學生隨機抽題,在線考試平臺自動記分,順利過關者予以獎勵。獎勵的方式為:召開中醫(yī)基礎理論自主學習表彰大會,對優(yōu)秀者予以一定的物質獎勵并頒發(fā)榮譽證書。這一模塊主要由在線考試子系統(tǒng)、自動評分系統(tǒng)、組卷系統(tǒng)、學生注冊與登錄系統(tǒng)運行。(3)學生學習能力和效果評估模塊:通過網絡平臺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問卷調查,動態(tài)掌握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學習能力、三級測試和網上自主學習的相關信息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針對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兩個方面,解決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問題。這一模塊主要由教師分析系統(tǒng)運行。
3建設中醫(yī)基礎理論學習網上水平測試平臺的意義
關鍵詞:路橋施工;軟土路基;施工技術
對路橋工程進行施工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同時也能夠促進我國的交通運輸事業(yè)的發(fā)展。由于路橋施工的特殊性,以及施工周期性較長,不僅會受到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同時對于施工現(xiàn)場的土質和其他的條件要求也較高。但是,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軟土地基的現(xiàn)象。軟土的土質強度較低,壓縮性高,對于公路的承載力會產生嚴重的影響,如果軟土的數(shù)量較多或者是面積廣就會導致路橋工程沉陷甚至是傾斜,對交通運輸?shù)恼_M行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對路橋工程進行規(guī)劃的過程中,要對軟土地基進行仔細的分析和研究,根據(jù)施工的條件以及地質的特點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在對路橋進行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結合國內已有的施工方法,保證路橋的穩(wěn)定性和承載力。
1 軟土路基的主要特征
軟土路基是指粘土或者粉土顆粒含量大的土質,一般為軟弱土;另外,孔隙率較大的有機質土、砂土類土質,由于地下水位較高,容易引起路基的下沉,造成工程設施的不穩(wěn)定,也屬于軟土路基的行列。在路橋施工工程進行之前要對軟土路基的基本特點進行分析,這樣才能為具體的施工做好準備。通常情況下,對于軟土路基來說,土體的含水量較大,屬于顆粒狀的土體,縫隙較大,但是塑性很強。但是軟土路基分布的地域不同,因此,同樣是屬于軟土,但是其土質存在著很大的區(qū)別,因此在施工的時候要對軟土進行抽樣分析和研究。不同的軟土路基會對路橋的施工工程帶來不同的影響,因此為了避免這一問題所采取的措施也不盡相同。在對軟土路基進行處理的過程中,主要是對含水量以及透水性進行改善,發(fā)揮其可塑性的特征,進一步確定施工方式。最終將軟土路基的性能進行改變,進而提高路橋工程的質量,保證其穩(wěn)定性和強度。
2 對軟土路基的技術分析
2.1 置換施工技術
由于軟土路基的性能較為特殊,因此,需要對其進行開挖和填充。這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置換施工技術。這種方式的具體的做法就是對軟土進行開挖,然后用一些復合材料來和軟土進行置換,進而提高了軟土的性能,使得路基的土體減少沉降,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要注意幾點問題。首先,要充分考慮到施工的地域,有些軟土是不可置換的。其次,要對回填土進行壓實處理,做好攤鋪工作,這樣才能保證路基的平穩(wěn)性。再次,要保證運用置換技術之后,保證了路基的穩(wěn)定性,并且能夠保證路橋的質量。要保證資源的有效利用。
2.2 深層密實技術
在路橋的建設過程中,采用深層密實技術也是較為常見的。這種技術主要是對于承載力較大的軟土較為適用。這種技術主要是通過爆破、夯實或者是震動等方法來對軟土地基進行加固。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各種施工設備以及施工技術,并且根據(jù)不同的設備需求來進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對軟土路基的質量起到一定的保證作用,進而提高路基的穩(wěn)定性。這種技術的唯一特點就是要在施工中對技術進行參數(shù)控制,加強對技術進行監(jiān)控,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公路建設的目標。
2.3 排水固結技術
排水固結技術和以上兩種方法相比具有較大差異,而且在施工中的應用程度不高,但是也是為了提高路基的穩(wěn)定性,進而保證路橋工程的穩(wěn)定,因此,這三種方法的施工目標是一致的,由于軟土路基的特點之一就是含水量較大,只有將軟土中的水分進行排除,才可以使得軟土路基更加穩(wěn)定。因此,在對軟土路基進行處理的過程中,要根據(jù)施工工程周邊的環(huán)境來決定排水固結技術的應用方法,通常情況下,要選擇軟土路基含水量不高的地方,根據(jù)地基的特點進行豎向排水。將軟土地基中的水分排出可以加快地基的固結,加速沉降。保證其穩(wěn)定性。
2.4 粉噴樁軟土路基施工技術分析
粉噴樁是目前軟土路基施工中最為常用的施工技術,通過深層攪拌以及分體狀固化劑的攪拌處理,使軟土路基能夠形成加固土樁。利用水泥、石灰等材料作為主固化劑,通過其他添加劑的輔助作用,使軟土地基能夠在物理及化學反應下固結,形成具有整體性、水穩(wěn)性的優(yōu)質地基,滿足公路路基建設施工需求。在粉噴樁施工中,針對施工工藝需求施工中應強化工藝性試驗,并確定各項工藝參數(shù),在大面積施工前,應對工藝性試樁進行承載力試驗,再次確認設計參數(shù)及工藝施工參數(shù),保障粉噴樁施工技術應用目標的實現(xiàn)。在做好上述技術管理基礎上,施工企業(yè)還應加強施工用設備選型與養(yǎng)護,確保施工設備性能滿足工藝施工要求。在施工過程中還應注重漿液的輸送,避免設備故障及其他因素停漿對施工樁基整體性的影響,以用料、工藝參數(shù)控制等為基礎,保障樁基施工質量、確保路橋軟土路基的有效處理。
總之,科學分析軟土路基土體特點、分析不同軟土路基處理技術特性,能夠提高軟土路基施工技術應用效果、提高軟土路基處理后的承載力與穩(wěn)定性。
3 路橋施工中軟土路基施工技術應用中管理工作的分析
在現(xiàn)代路橋工程軟土路基施工技術應用中,施工技術管理工作是確保技術應用目標實現(xiàn)的關鍵。受傳統(tǒng)粗放型管理習慣影響,我國路橋軟土路基施工中存在技術管理隱患,為了保障軟土路基施工技術的有效執(zhí)行、保障軟土路基處理效果,現(xiàn)代路橋施工中應強化軟土路基施工技術管理,針對軟土路基施工技術特點,建立科學的技術管理體系。以此規(guī)范、指導路橋軟土路基的施工技術管理,確保軟土路基施工技術能夠得到有效執(zhí)行、提高軟土路基穩(wěn)定性,滿足現(xiàn)代公路行車高承載力需求。
結束語
在我國公路網絡建設中,軟土路基是公路建設中最為常見的問題。軟土的特性影響了公路路基的穩(wěn)定性、影響了公路路基的承載力,在我國公路運輸高載重汽車應用中,加快軟土路基處理是保障公路運輸事業(yè)發(fā)展的關鍵。針對軟土路基的土體特性,現(xiàn)代公路路橋施工企業(yè)應注重軟土路基施工技術的應用,通過現(xiàn)代軟土路基施工技術的運用,改善軟土路基土體特性、提高路基穩(wěn)定性。同時,針對施工技術管理工作對軟土路基施工質量的影響,路橋施工企業(yè)應建立健全的施工技術管理體系。通過技術管理工作的開展,提高施工技術應用執(zhí)行力,保障軟土路基處理效果,實現(xiàn)我國路橋施工建設技術應用目標。
參考文獻
[1]管增祿.軟土路基的施工監(jiān)控[J].科技致富向導,2011(27).
[2]王軍,劉毅.粉噴樁加固軟土路基的機理與工程應用[J].科技致富向導,2011(6).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每節(jié)課能否有好的開頭,直接關系到這節(jié)課的成敗。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用別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導語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講經絡學說一章時,一開頭就說,可能有些學生喜歡看武俠小說,一些武俠小說中說練功要打通大小周天,那么什么是大小周天呢?大周天就是全身經絡,小周天就是任督二脈。今天我們就開始來研究一下大周天理論———經絡學說。這樣一下子就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起來了,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為學習抽象的經絡學說奠定了基礎[2]。
2語言風趣生動形象
語言是傳播知識、交流信息的工具,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媒體。語言生動形象、富有趣味性,是教師思想、氣質、才學和靈感的綜合體現(xiàn),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眾所周知,教學本身就是一門語言藝術。教師富有幽默風趣的語言,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自己要表達的信息,能激發(fā)思維、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到如沐春風,使每一節(jié)課都學得輕松快樂,不致感到課堂氣氛沉悶,單調乏味。正如喜劇大師到處受人歡迎一樣,語言風趣的老師,也容易贏得學生的喜愛、信賴和敬佩,并產生愛屋及烏的效應,從而對所學課程產生興趣[3]。除口頭語言之外,教師還應注意微妙的姿勢語言,要能很好地駕馭表情,使幽默風趣的眼神、舉止、教態(tài)等無聲語言為課堂服務。教師應做到舉止文雅大方,衣著樸素整潔,神情和藹可親,在課堂上,鼓勵性的點頭可以增加學生回答問題的勇氣和信心;啟發(fā)性的微笑可以使學生改變緊張心理狀態(tài),給其鼓勵和信任;充滿信心的神情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授課效果。
3巧用病例聯(lián)系實際
教學的生命力在于它所授知識能在生活中實際應用。否則,即使你把屠龍之術講的天花亂墜,但現(xiàn)實生活中無龍可屠,那么這個屠龍學科也會不消自滅的。所以,在講中基理論課時,要使學生知道這些理論在臨床實際中如何運用,深信學習中基的價值所在,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習的效果。相對較為抽象的中醫(yī)基礎理論來說,臨床實際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當講到相關臨床知識時,學生的思維就會跟著老師、眼睛看著老師,期待老師講的內容。因此,合理地將臨床知識插入講課過程中,并結合典型病例,說明這些理論在診治疾病中的指導作用,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中醫(yī)基礎理論的興趣,提高講課效率。如講五行學說中情志相勝理論時,學生并不十分明白其所以然,可如果舉《儒林外史》中范進因中舉之喜而精神錯亂,送喜報者讓人找出范進平時最恐懼的人—胡屠戶,結果胡屠戶一巴掌打過去,范進因恐而醒,精神錯亂頓時治愈??謩傧怖碚撛谂R床運用的價值頓時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其它悲勝怒、怒勝思等理論也就不言而喻,迎刃而解。
4圖文并茂視聽一體
中基課中的許多理論看不見、摸不著,比較抽象,只憑教師口頭講解,學生僅憑聽覺功能,對所學知識較難理解和掌握。如果使用多媒體教學,集聲、色、光、電、圖為一體,把教學內容涉及的事物、現(xiàn)象及過程,全部生動、形象、立體地展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受到刺激,這樣既可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又可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4]。
5學識淵博旁征博引
常言說,教學生一滴水,教師要有一桶水。要使學生對中基課感興趣,必須使學生佩服老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藝術,這就要求教師要精通業(yè)務、博覽群書。教師的知識面廣,才能在授課時做到深入淺出,游刃有余,讓學生感覺到教師淵博知識的魅力,以知識啟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采用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適當一些與中醫(yī)基礎理論有關的人文知識、醫(yī)林典故,把課上得生動活潑。因為中醫(yī)基礎理論這門課內容多,信息量大,很多知識都需要掌握,教師應強調學生在反復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對一些難記、復雜的內容,多傳授一些記憶方法和技巧,使之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枯燥為興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講十二經脈的走向和交接規(guī)律時,學生不容易記,教師可用自己做示范,告訴學生“舉手直立,陰經往上升,陽經往下降”的簡便記憶法。當講十二經脈在胸腹面的分布規(guī)律時,學生往往容易記錯順序,我讓學生記住“少、陽、太、厥”四個字,并讓學生想象有一個小羊太倔,不順從,這樣,就輕松記住少陰經、陽明經、太陰經、厥陰經的排列順序。
6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很大程度上與教師自身有關,比如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教師的親和力、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等都是學生是否對一個學科產生興趣的原因?,F(xiàn)實生活中,學生因厭惡某老師進而厭惡某老師教的課,這種現(xiàn)象比比皆是。教學雖然是進行認知性學習,但同時也是情感交流。所以教師要熱愛學生,和學生交朋友,消除學生對老師的恐懼心理,學生喜歡你,自然喜歡你上的課。當師生之間形成一種融洽、和諧、輕松、愉快的人際關系時,就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個和藹可親、情操高尚的老師,應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走進課堂應滿面笑容,并能以飽滿的情緒貫徹始終,使教學中每字每句都對學生有一種熱情的期望,激起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并運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