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巨乳人妻在线-国产久久久自拍视频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久精品免费视频-91桃色国产在线观看免费

首頁 優(yōu)秀范文 體育統(tǒng)計學的學科性質

體育統(tǒng)計學的學科性質賞析八篇

發(fā)布時間:2023-09-05 16:45:30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體育統(tǒng)計學的學科性質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體育統(tǒng)計學的學科性質

第1篇

摘 要 通過對即將畢業(yè)的畢業(yè)生進行訪問,了解到大多數(shù)學生對論文數(shù)據(jù)的收集與整理存在許多問題,學生的體育統(tǒng)計的應用與實踐能力相對薄弱。為解決學生實際困難,對學校教學模式進行分析,針對教學主體和教學過程提出建議,并希望對其將來的體育工作以及體育科研應用能力具有積極地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 體育統(tǒng)計 教學模式 教學主體 教學過程

體育統(tǒng)計在我國正式設立為一門體育專業(yè)基礎課,迄今已有30年。高等院校體育專業(yè)開設體育統(tǒng)計課程的目的,是為了讓體育專業(yè)學生掌握體育統(tǒng)計學的基本原理與方法,培養(yǎng)他們進行實驗設計、收集、整理和分析數(shù)據(jù)資料的方法,初步學會SPSS等系統(tǒng)軟件的應用及初步獨立進行科研的能力。為今后提高體育教學、運動訓練和管理等業(yè)務水平,了解本專業(yè)及相關學科的前沿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體育統(tǒng)計在實際應用中的問題與分析

多年來,許多專家和學者對體育統(tǒng)計在體育科研中的誤用進行了較多的研究。李健、祁國鷹和王錫群對體育統(tǒng)計誤用進行了分析,認為研究者的體育統(tǒng)計相關理論及應用基礎較差,對各種具體的統(tǒng)計方法的內涵不甚了解,不能正確理解數(shù)據(jù)資料的行之、統(tǒng)計方法適用的條件和范圍等。

二、我國體育統(tǒng)計教學現(xiàn)狀透視

目前,作為普修課程,各體育院系都為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開設了體育統(tǒng)計學課程,部分高職、高專體育院系也開設了體育統(tǒng)計學課程,學時為32-68學時不等。雖經多年來廣大體育統(tǒng)計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但收效甚微,仍然是“教師教得賣力,學生學得吃力,體育統(tǒng)計用起來費力”,究其原因,這可能與我國體育統(tǒng)計教育的層次有關,與體育統(tǒng)計的學科性質和體育生學習體育統(tǒng)計基礎的矛盾有關。

三、優(yōu)化體育統(tǒng)計教學措施

(一)提高教師自身修養(yǎng),更新教育觀念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師資為本。師資質量決定了教學力量。教師不僅要博學多識,而且要樹立現(xiàn)代化的教育觀念,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被淘汰了,要把教學轉變成“教授—接受”的教學模式。體育統(tǒng)計學本是枯燥的學科,教師要營造民主課堂氣氛,樹立民主合作的教學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師還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拓寬學生的自由思維,給學生發(fā)揮的空間。

(二)優(yōu)化體育統(tǒng)計教學過程

1.課堂主體的轉變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灌輸式,教師一味的教,學生并不能完全理解,這一教學模式存在著極大地弊端。新的理念強調教學就是教和學的過程,是一個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和相互補充的過程。

2.教學有種結論轉變?yōu)橹乩碚摳剡^程

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和正確應用結論,所以必須重視結論。但是學生只是一味的接受這個定義或是結論,沒有經過研究與分析,在應用過程中,很難以真正理解結論緣何而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親自動手體驗分析,結論的得出過程。

3.體育統(tǒng)計教學手段的現(xiàn)代化

在現(xiàn)有的教學條件下,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力求達到學生主動獲得知識和技能等能力是我們值得思考與面對的問題,也是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運用案例教學,并結合學生專項。

(三)更新評價標準,實行綜合考核

1.理論部分

理論部分依然是考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主要包括概念、作用、種類、特點、原則和步驟等,它是指導統(tǒng)計實踐的依據(jù)和出發(fā)點。對于理論知識的考核方法還是筆試較好,但是要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問題來測試,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深度。

2.綜合應用部分

綜合應用部分就是考察學生的案例分析與報告和計算機操作。

體育統(tǒng)計學的案例分析主要體現(xiàn)在統(tǒng)計分析方法的綜合運用上。教學中,要將這些分析法密切聯(lián)系起來并達到綜合運用。案例分析考核,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利用統(tǒng)計分析方法解決問題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計算機操作。體育統(tǒng)計教學中引入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不僅要讓每位學生掌握統(tǒng)計理論和統(tǒng)計分析方法,還要具備統(tǒng)計知識在現(xiàn)代化信息工具上的有效運用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每一階段的特點,適時地安排學生上機操作。

總之,體育統(tǒng)計是體育專業(yè)核心課程,因此要引導學生融入到課堂中,必須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行動起來,參與教學活動,讓思維真正地動起來、活起來,產生創(chuàng)造的體驗,體會創(chuàng)造的愉悅,最終感受成功的喜悅。讓同學們認識到統(tǒng)計的作用,加深對體育統(tǒng)計知識的理解,提高統(tǒng)計方法的應用能力,同時在輕松、活躍的學習氣氛中智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會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李米環(huán),李國強,程致屏.關于體育統(tǒng)計教學改革若干問題的探討[J].山東體育科技.2006.

[2] 呂克寧.高等體育院校體育統(tǒng)計教學的思考[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9.

第2篇

γ-氨基丁酸和維生素E對AA肉雞胸肌生長的影響

DNA標記及其在魚類中的應用

震旦鴉雀在安徽省分布新紀錄

先玉335夏玉米高產栽培優(yōu)化研究

甜葉菊的組織培養(yǎng)

滁菊葉中黃酮類成分的提取工藝優(yōu)化

金銀花中綠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同時提取及測定研究

提取分離工藝對白頭翁皂苷的影響

Pt、Sn催化劑的電化學制備及催化性能研究

離子色譜法同時測定礦物質水中無機陰離子研究

一類二維對流擴散方程的有限元法

學分制下農學類專業(yè)實踐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的構建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體性教學探析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堂教學實效性探討

高職國際貿易實務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研究

提高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學管理有效性的思考

淺析自主學習能力的構建與新式教材的關聯(lián)

基于評價理論的英語專業(yè)學生習作分析

當代法國文學翻譯家鄭克魯翻譯思想評述

水體中酞酸酯類環(huán)境激素環(huán)境過程研究

蚌埠市清潔生產發(fā)展現(xiàn)狀、存在問題及對策

等離子噴涂NiCrAl/Cr_2O_3-8%TiO_2涂層殘余應力模擬分析

基于Multisim10的積分運算電路的仿真

光催化劑BiVO_4的制備、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動目標的多普勒雷達檢測及其物理基礎

一種基于移動Agent的無線傳感器網絡數(shù)據(jù)融合算法

高職院校教學評估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

安徽省縣域體育現(xiàn)狀分析

我國高等院校體育專業(yè)教師人文教育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

高校體育資源“聯(lián)合體”整合模式研究

大學物理演示實驗教學探索和實踐

淺談當前高校實驗室的管理問題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踐路徑

新時期地屬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的困境與對策分析

醫(yī)藥??圃盒嵭袑W分制管理的可行性研究

淺議物理學在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與發(fā)展中的作用

淺論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

語法隱喻淺析

從詞化對比角度分析英漢“走”類動詞的語義

大豆黃酮對固始雞血液及肌肉組織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的影響

蕪湖地區(qū)三黃雞腹水綜合征的發(fā)病情況調查

蚌埠地區(qū)設施土壤鹽分累積特征研究

秧齡、播量、密度和氮肥運籌對“新兩優(yōu)6號”產量的影響

藍靛果的研究利用現(xiàn)狀及其發(fā)展前景

耐鎘根瘤菌的篩選

產EPS乳鏈球菌的篩選

構建學科生態(tài)系統(tǒng),奠定地方高校的學科格局——以安徽科技學院為例

《生物統(tǒng)計學》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下的英語快速閱讀速度提高方法

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翻譯技巧教學效果調查

基于應用型經濟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析

論知識管理在高校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物理教學中設計性實驗的探討

淺論師范生禮儀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徑

輔導員如何針對新生特點及存在問題開展思政工作

關于制定《安徽省高校標準化學生公寓評估指標體系》的思考

安徽省區(qū)域文化特征及其對區(qū)域經濟的影響分析

第3篇

論文摘要:用文獻法、比較法調查和Intemet查詢等方法,對中、美、日等國體育學科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進行比較分析,旨在為改進我國研究生課程設置提供參考。結果顯示:通過對三國體育學科研究生課程從基礎理論、專業(yè)、相關學科、學科前沿知識及科研能力培養(yǎng)等方面進行分析,美國、日本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我國注重理論知識的培養(yǎng)。結論:根據(jù)我國研究生教育的實際情況,提出改進課程設置的建議。

研究生課程設置有著自身的特殊性,包括基礎理論知識、專業(yè)知識、相關學科知識、學科前沿知識及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等方面的課程。如果說專業(yè)設置直接影響學生培養(yǎng)方向,那么課程設置就直接影響學生培養(yǎng)質量。把研究生教育教學重點轉移到提高培養(yǎng)質量上來,這是進入新世紀,適應“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求,也是研究生教育自身改革和發(fā)展的需要。課程設置改革正是我國當前研究生教育改革重點之一,就此問題進行探索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采用文獻資料、比較研究等方法,選取研究生教育較為發(fā)達,且有代表性的美、日兩國體育學科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進行比較研究,為提高我國體育學科碩士生的培養(yǎng)質量提供參考,并從課程設置角度為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出建議。

1選擇比較對象

美國在研究生課程設置強調三個方面內容,一是強調課程的時代性,即及時反映當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二是強調課程的應用性,即培養(yǎng)研究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適應當代跨學科、多學科科研的新形勢;三是強調實踐性,即大量參加科研工作,一方面培養(yǎng)研究生從事創(chuàng)造性研究的素質,另一方面創(chuàng)造出新的科技成果。因此,在課程設置方面值得我們借鑒。日本研究生教育最顯著特征是研究培養(yǎng)與社會需要密切相關,比較注意把握社會需求的變化,使之及時轉化為對學生新的質量要求。日本文部省提出研究生的知識面應當寬廣,所學知識應是最先進的,即便是傳統(tǒng)專業(yè),其內在結構,包括課程設置都應適應現(xiàn)代化要求。本研究選擇美國、日本體育碩士生課程設置作比較,主要是考慮到“美國模式”已居當今世界各國研究生教育主流,而日本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與我國有相似的方面,也有值得我們借鑒的經驗。按教育科學比較法要求,被比較對象的選擇應具有歷史性、代表性和時代性,以保證比較結果的有效性。本研究所選擇的被比較對象均具備這些屬性。

2中、美、日三國體育學科碩士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的比較

研究生課程設置有著自身的特殊性,包括基礎理論知識、專業(yè)知識、相關學科知識、學科前沿知識及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等方面的課程。三國研究生課程設置主要分為兩部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在我國必修課通常又分為公共必修課(指任何專業(yè)都必須學習的課程)、專業(yè)基礎課和專業(yè)課。美國和日本研究生必修課程的設置沒有細化為三個組成部分,但與我國研究生教育所包含的內容基本是一樣的,三者仍然具有可比性。進行一般意義上的比較,即主要從研究生課程構成部分、基礎理論與專業(yè)知識課程的設計、相關學科課程設計、學科前沿知識課程設計等6個方面進行比較研究。

2.1不同的培養(yǎng)目標形成了課程設置的差異

培養(yǎng)目標是對各級各類學校具體的培養(yǎng)要求,它是根據(jù)國家的教育目的和學校自身的性質及任務,對培養(yǎng)對象提出的特定要求。課程必須依據(jù)培養(yǎng)目標設置,是實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課程設置與培養(yǎng)目標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國體育學科碩士生的培養(yǎng)目標主要是培養(yǎng)教學、研究型人才,這一點也能夠從歷屆的學生畢業(yè)分配所證實。反映在課程設置上的特點是我國重基礎理論學習和專業(yè)知識學習;美國側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思維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課程設置的特點是重視研究方法論課程,建議選修課與專業(yè)研究密切相關,體現(xiàn)了“寬度”和“深度”的有機結合;日本體育學科碩士生培養(yǎng)目標是進一步擴大視野,在專攻領域內,使之具有理論研究與應用的能力。

2.2公共必修課

我國研究生教育不論何專業(yè)都開設公共必修課,主要由兩部分內容構成,即政治理論課(4學分)和外語課(8學分),這部分課程國家有統(tǒng)一的要求,所以在各院校培養(yǎng)方案中所占學分均相同,共12學分,外語課課時通常在144—216學時之間(各校學時分配不盡相同)[53。美國研究生課程設置通常不開設公共必修課。日本研究生課程一般設置公共必修課,但屬于學科公共必修課,必修范圍是同學科不同專業(yè)的學生,例如開設《體育科學論》、《健康科學論》和《現(xiàn)代社會與體育文化》等課程[引。另外,日本大學通常不為研究生設外國語課程,其碩士生或博士生外語水平的提高,主要靠平時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外語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來實現(xiàn)。

2.3基礎理論和專業(yè)知識課程

我國比較重視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專業(yè)課一般要求修8.10學分,課時多于1130個學時,但是所學課程僅有1-2門,并且主要由導師1人或導師組成員講授l8;美國比較重視基礎理論學習,以寬口徑厚基礎為取向,這主要是考慮到沒有較寬厚的基礎理論知識,深入學習的效果就不佳;日本專業(yè)教育的性質強,專業(yè)門類和課程門類多,彌補了大學本科教育階段專業(yè)教育的不足。

2.4相關學科課程

三個國家都重視相關學科課程的設置,開設了多門綜合性或跨學科課程。我國目前約有50余所高等院校可授予體育學科碩士學位,相對而言單科體育院校是培養(yǎng)研究生的主體,其專業(yè)設置和開設的研究方向以及招生數(shù)量一般比綜合性大學體育院系多,這是我國體育學科研究生教育的一個特點。單科體育院校雖然在體育學科方面有其自身的優(yōu)勢,但是沒有綜合性大學具有的多學科學術背景的教師隊伍,受此客觀條件的限制,單科體育院??鐚W科課程的設置水平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課程設置的數(shù)量和水平二者缺一不可,它們直接影響到學生掌握知識的“寬度”和“深度”,從而影響到學生的教育質量;美國體育學科碩士生選修課突出針對性和先進性,在拓寬知識面、開闊學術思路等方面獨樹一幟。如今在美國和Et本,綜合性或跨學科課程設置的數(shù)量與水平成為衡量一所研究生院學術水平和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之一。美、日兩國單科體育院校培養(yǎng)的研究生數(shù)量遠遠小于綜合性大學,他們一般采用“學分互換制”以保證教學質量。綜合性大學的體育院系一般要求學生在經濟學系、心理學系、社會學系及統(tǒng)計學等系學習相關學科的課程。例如,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健康體育和娛樂學院要求學生至少選修3個系的課程。

2.5學科前沿知識課程

學科前沿知識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教科書上的知識往往不能及時反映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一般通過學術講座和討論班的形式來實現(xiàn)學科前沿知識的傳授。我國體育學科碩士生的課程設置在這方面與美、日兩國相比較為薄弱。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之間不習慣探討交流的方式,討論課的形式很少采用。學術講座在培養(yǎng)方案和課程設置中沒有提出具體的要求,沒有確定的課時數(shù);美國教學方法的顯著特點,即大量采用討論課形式。大學教育階段。討論課的課時占總課時的40%-50%,研究生教育階段達到60%.70%,甚至更高;日本碩士生教育注重橫向聯(lián)合的加強,不少學校采取了集體培養(yǎng)的方式,學生不僅在本校,而且,可以在其他學校接受有關教師的指導,其參加學術講座、講演會和報告會的機會相對較多,教學方法也更多地采取了討論式,而不是以往學生只能洗耳恭聽的做法。

2.6科研能力培養(yǎng)方面課程

我國體育學科碩士生課程設置中較缺乏研究方法論方面的課程,學生要掌握科研基本方法和途徑,主要從導師或導師組那里去觀察學習,而不是在擁有系統(tǒng)的基礎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再在實踐中結合本專業(yè)的特點進行應用訓練;美國體育學科碩士生教育比較注重科研方法論方面的課程設置,注重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自由鉆研的積極性,讓他們參加能發(fā)揮其才能的各種科研、學術活動,并強調科研與社會實際需要相結合。一般情況下,論文或實習報告計入總學分,而且有的學校實習報告的學分比論文的還高,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其研究生教育重視培養(yǎng)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日本體育學科碩士生教育雖然把側重點放在課程學習上,但也重視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是實際應用能力,即研究和解決體育部門和其他與體育相關的政府或社會部門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把課程的學習和培養(yǎng)應用能力結合起來,而不是形成兩層皮。

3建議

3.1重視提高研究生實際運用外語的能力

學習外語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而是能夠運用外語進行交流。我國已經加入WTO,客觀環(huán)境的變化促使我們對研究生外語的實際運用能力提出新的希望和要求。“高起點,重應用”是外部環(huán)境作用的必然結果,也是研究生自身的強烈愿望。在外語教學中,應重視聽力、口語、翻譯等方面的課程訓練,并為學生創(chuàng)造使用外語的機會,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2相關學科課程設置的數(shù)量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課程數(shù)量方面,我國體育學科碩士生比美、日兩國學生約少修10學分的相關學科課程。我國一般要求學生修完38—4o學分的課程[,美、日兩國一般要求36—4o學分(或4o以上)L3J,但我國學生要學習12學分的公共必修課,剔除該因素,我國學生實際只學習26—28學分的專業(yè)課及相關學科課程;在質量方面,前面所述,由于受客觀條件的限制,部分學生在學習了相關學科、跨學科的課程后,一般還不能把不同學科的方法與內容結合起來進行本專業(yè)的學術研究。要在短期內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日本的學分互換制值得我們借鑒。我國體育院校的研究生培養(yǎng)單位能否與同一城市的綜合性大學合作,允許學生在對方學校學習。承認取得的學分,這樣不僅節(jié)約雙方的辦學成本,而且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應該說是一種雙贏的解決辦法。

3.3重視前沿知識講座

及時掌握本學科發(fā)展現(xiàn)狀和趨勢,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應將前沿知識講座和研究討論班列為必修的學習環(huán)節(jié)。研究討論班為學生提供運用已經學過的理論知識的機會,運用是對理論知識的一種深入學習和掌握的過程,并使學生在所從事的研究領域里培養(yǎng)出批判能力,是一種必不可少的途徑。

3.4重視科研方法的傳授

第4篇

【關鍵詞】網球教練員 具備 知識結構

近年來我國網球運動在國際上屢屢獲得大獎,特別是孫甜甜、李婷在奧運會上奪得女子雙打冠軍,李娜獲得大滿貫,極大的推動了全國網球學習的熱潮。學習網球的人越來越多,但參與網球教學的人數(shù)和質量卻跟不上,這讓一部分網球學習者在學習一段時間后放棄這項運動。目前我國有一部分網球教練員沒有經過正規(guī)的網球培訓,因此缺乏專業(yè)系統(tǒng)的網球教學知識體系,他們往往根據(jù)自己的經驗來教授網球課,這樣的教學效果往往讓網球學習者不能得到科學系統(tǒng)的學習,網球學習者在這樣的教學中會產生懷疑網球運動根本不適合自己,其實不然。優(yōu)秀的網球教練應具備一套成熟的知識結構體系,在這套知識結構的框架下進行網球教學,并時時刻刻進行知識庫存的儲備,長此以往才能更好的進行網球教學。

1 專業(yè)知識

專業(yè)知識是教師專業(yè)素質的主要內容之一,是教師展開正常教學,保證基本的教學品質的必備條件。體育教練員的知識結構包括訓練科學相關理論知識、運動專項知識、訓練執(zhí)教經驗和訓練相關信息。訓練執(zhí)教經驗和運動專項知識是知識結構的核心,是教練員工作最根本的知識。從事不同運動項目的優(yōu)秀教練員知識結構并不是雜亂無序的,而是形成了以專業(yè)知識為主線,以相關知識為紐帶,以知識為基礎的知識結構體系。

網球教練員所具備的專業(yè)知識應包括網球技術的理論知識、網球技術生物動力鏈的形成理論知識、網球運動的發(fā)展史及網球運動的基本規(guī)則。網球教練員的專業(yè)知識是網球教練員直接從事網球訓練所必備的知識。就知識層次來說,專業(yè)知識歸納為第一層次,即核心知識。專業(yè)知識是網球教練員知識結構的核心部分,是網球教練員的核心知識,具有知識支點作用,也是網球教練員學習知識的方向。對專業(yè)知識靈活運用,是有效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名優(yōu)秀的網球教練員除了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外,還應該熟知相關學科的知識及相鄰學科知識。這些相關學科包括一般運動訓練學、運動心理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體育營養(yǎng)學、運動解剖學、體育管理學、體育統(tǒng)計學等。而相鄰學科知識則包含哲學、教育學、社會學、邏輯學、計算機和外語。只有將專業(yè)知識和這些學科知識結合起來,才能最大化的建立強大的專業(yè)知識。優(yōu)秀的網球教練員具有廣博的知識,不僅可以得到運動員的尊敬和信賴,還會有助于訓練任務的實現(xiàn)和運動成績的提升。

2 專項能力

專項能力是掌握本項目必備的運動素質、專項能力和專項技術正確要領及動作示范能力。網球教練員的運動素質和專項能力是在從事該項目教學訓練的前提,優(yōu)秀的網球教練員一定擁有精湛的專項能力。專項能力的形成是在運動員時期慢慢積累的,通過刻苦不懈的訓練完成的。這是每一名優(yōu)秀網球教練員都必須經歷的過程。網球教練員首先得擁有正確的動作技術,才能為學生示范正確的動作要領,學生從正確動作的模仿學習過程中,可以形成正確的動作模式。糾正錯誤動作能力也是專項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糾錯能力首先要求教練員自身的動作規(guī)范,了解動作的運動生物力學原理。只有找出動作錯誤的原理,

對癥下藥,才能從根本上糾正錯誤動作。網球教練員的專業(yè)能力中技術示范和糾正錯誤能力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最基本保證。網球教練員的專項能力是教學任務開展的保障,是實現(xiàn)訓練目標的前提。

3 教學能力

教學能力是指教師達到教學目標,取得教學成效所具有的潛在的可能性,它由許多具體的因素所組成,反映出教師個體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教學能力的形成是建立的有著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精湛的專項能力上的,這兩者缺一不可。網球教練員要正確了解該項目的性質和特點,有目的地進行訓練內容和訓練方法的選擇,合理地安排好運動負荷量,科學系統(tǒng)地安排訓練過程,有針對性地參加比賽,并在比賽中高效的運用戰(zhàn)術。這是一名優(yōu)秀網球教練員所具備的規(guī)范教學能力。

4 道德品質

道德品質又稱道德行為,是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體現(xiàn),是道德表征的體現(xiàn),其通過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表現(xiàn)出來。道德意識引起并調節(jié)人們相應的道德行為,道德行為實現(xiàn)、鞏固和深化人們相應的道德意識,二者綜合構成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狀況。教師職業(yè)道德品質是教師在從事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比較穩(wěn)定的內在品性。教師職業(yè)道德品質的形成與教師職業(yè)倫理的要求密不可分,從本質上講,教師職業(yè)道德品質是教師職業(yè)倫理的外在要求,是在教師個體身上的內化和個性化,是教師通過自我努力將教師職業(yè)倫理關系中所蘊涵的“為教之理”和“為師之道”內化為“為師之德”的結果。 網球教練員的道德品質是在教學訓練過程中所形成的行業(yè)倫理規(guī)范,以及在實踐過程中所表現(xiàn)的社會承諾。網球教練員道德品質水平決定了其自律意識及能力的高低,是網球教練員成熟的標志之一。網球教練員教學訓練的對象是處在模仿中的學習個體。網球教練員必須是為人師表的,要求運動員去做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要以自己一貫的良好行為為運動員樹立良好的形象,成為運動員的榜樣。一名優(yōu)秀的網球教練需要學習的道德修養(yǎng)內容包括:(l)對事業(yè)的態(tài)度;(2)對工作的態(tài)度;(3)對運動員的態(tài)度;(4)對教學的態(tài)度;(5)對運動員家長的態(tài)度;(6)對領導的態(tài)度;(7)對社會的態(tài)度等等。

第5篇

關鍵詞 運動醫(yī)學 運動員選材 運動能力 運動疲勞 運動創(chuàng)傷

運動醫(yī)學是建立在研究運動的基礎上的,是醫(yī)學與體育運動相結合的綜合性應用科學。具體研究與體育運動有關的醫(yī)學問題,運用醫(yī)學的知識和技術對體育運動參加者進行醫(yī)學監(jiān)督和指導,從而達到防治傷病、保障運動者的健康、增強體質、運動損傷后快速康復和提高運動成績的目的。

運動醫(yī)學在歐美的發(fā)展較早,尤其在上世紀50年代以前東、西德的發(fā)展較為引世人矚目,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大學及體育院校都設有運動醫(yī)學研究所。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后來者居上,運動醫(yī)學研究和教育機構迅猛發(fā)展。即使在某些欠發(fā)達國家,如拉脫維亞等的部分高校不僅有運動醫(yī)學系,甚至還成立了專門的運動醫(yī)學院,也有部分高校將運動醫(yī)學作為一門課程加以學習[1-3]。

運動醫(yī)學研究內容主要包括:①運動員科學選材??茖W選材是指運用現(xiàn)代科學理論、方法和手段,客觀地測定人體的某些數(shù)據(jù)和指標,以此預測其未來的競技能力??茖W選材關系到遺傳學、形態(tài)學、生理學、統(tǒng)計學和訓練學等多種學科的領域。隨著科學的日益發(fā)展,訓練方法的更加客觀和科學化,要使創(chuàng)造優(yōu)異的運動成績,科學的選材就是成功的一半。②運動營養(yǎng)學。研究合理利用食物以滿足人體需要,以提高運動能力。③運動損傷。研究運動損傷的發(fā)生規(guī)律、機理、防治措施和傷后的康復訓練等問題。④醫(yī)療體育。研究運用各種體育手段防治傷病,特別是常見病的體育療法。

本文旨在對運動醫(yī)學在運動員的選拔、提高運動能力以及運動創(chuàng)傷的治療上的研究,綜述運動醫(yī)學的研究領域的現(xiàn)狀與進展。

一、 運動醫(yī)學在運動員的選材上的研究

所謂運動員科學選材,是根據(jù)不同運動項目的特點和要求,用科學的、先進的手段和方法,通過客觀指標的測試,全面綜合評價和預測,把先天條件優(yōu)越,適合從事某項運動的人從小選,進行系統(tǒng)培養(yǎng),并且不斷地監(jiān)測其發(fā)展過程。

運動員科學選材作為運動醫(yī)學研究的重要部分已成為體育科學研究的熱點。由于制約運動員成材的因素很多,因而選材研究的內容必然涉及到方方面面眾多領域。目前,運動員選材已從單一方面研究深入到全面展示不同項目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生理機能、生物力學及心理學方面的綜合特征,尤其深入到運動員不同運動能力的遺傳特征和家族聚集性等方面的研究,并已著手探討體質與運動能力相關基因的分布特征、基因表達、變異狀況等問題[4,5]。

近年,隨著分子遺傳學的進展及其對運動醫(yī)學領域的滲透,國內外學者嘗試著探討與運動能力相關的基因。目前研究發(fā)現(xiàn),有氧能力有關基因有血管緊張素轉化酶ACE[6]、肌肉組織特異性磷酸肌酸激酶CKMM、腎上腺素能α受體ADRA2A及線粒體基因mtDNA的D-loop和MTND5等[7];與肌肉力量有關的基因主要涉及GDF8、CNTF等[8,9];涉及到耐力素質的基因有ACE[10]、CKMM、ADRA2A、Na-K-ATPaseα2基因等。人們試圖探明這些表型的基因標記或定位,以解決優(yōu)秀運動員的早期選材問題,并從分子水平揭示人類運動能力的遺傳生物學機制。

伴隨著人類基因組學的飛速發(fā)展如果我國運動科學工作者能利用現(xiàn)代生理學、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及生物芯片等技術結合,了解其相關基因的結構和功能,對運動能力的預測、評定以及科學選材系統(tǒng)的建立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望從根本上解決競技體育早期選材、早期培養(yǎng)和科學監(jiān)控的難題。

二、 運動醫(yī)學在提高運動能力上的研究

訓練外的運動強力手段一直為運動醫(yī)學所關注,其中膳食熱量的調節(jié)和機能增進酸的補充廣泛地被應用于運動訓練實踐。其中營養(yǎng)物質對提高運動能力一直被作為研究熱點之一。

人們長期的觀點認為,高碳水化合物(carbohybrate,CHO)膳食方案(碳水化合物提高能量占總能量的60%~70%)是最有利于運動能力的提高,其理論基礎在于高CHO的膳食可增進人體肌組織的糖元貯備,從而提高運動員的高強度運動狀態(tài)下的抗疲勞能力。但也有人分析,當運動員采用高CHO膳食時,勢必要減少蛋白質、脂肪的攝入比例,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如低脂肪的攝取可影響脂溶性維生素的攝取水平。因此提出高脂膳食。高脂膳食可提高機體血清脂肪酸水平,從而提高脂肪氧化代謝率。有研究發(fā)現(xiàn)無論是口服還是靜脈注射脂肪,均可提高血漿游離脂肪酸的水平,在運動中可使糖元節(jié)省化[11]。就運動膳食是高脂還是高CHO性,還需考慮運動的性質,考慮高血脂對人體心血管系統(tǒng)的負面影響。

肉堿被長期認為與長鏈脂肪酸向細胞內線粒體轉運的一些酶的活性及水平有關。理論認為,增加肌肉組織的肉堿水平,可提高肌肉組織氧化脂肪酸節(jié)省肌糖元,而另一可能的作用機制是肉堿轉化乙酰輔酶A為乙酰左旋肉堿和輔酶A,從而提高輔酶A的水平。另有些報道說肌酸和支鏈氨基酸可提高運動能力,但機制都不甚很明確,也有些研究者對此存在些質疑,需要針對不同的運動性質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12]。

現(xiàn)代醫(yī)學還證明了針灸能提高運動能力[13]。激烈運動之后,由于能量物質的消耗,體內酸性代謝產物堆積,經絡氣血阻滯不通,致使運動能力下降,通過刺激經穴的方法,疏通經絡系統(tǒng),調節(jié)臟腑之間的功能,使內環(huán)境達到平衡,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促進能量物質的恢復和補充,促進疲勞的消除,提高運動能力。

三、 運動醫(yī)學在運動疲勞和運動創(chuàng)傷方面的研究

運動性疲勞是由于運動性刺激所引起的組織、器官甚至整個機體工作能力暫時下降的現(xiàn)象。運動性疲勞造成機體的代謝失衡和醫(yī)學問題,具有如下幾點特征: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疲勞、免疫功能下降、神經內分泌功能抑制、造血系統(tǒng)功能抑制、機體抗過氧化能力下降等。如何預防、緩解和消除運動性疲勞,增進機體的抗氧化能力,防止運動性損傷,提高運動競技水平是當今運動醫(yī)學中的研究熱點。

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抗氧化劑的補充可以預防和緩解運動性自由基損傷,增進機體的抗氧化能力。機體在劇烈運動時,由于自由基產生增加,脂質過氧化反應增強,從而導致疲勞的產生。田京偉等的體外實驗研究表明,白藜蘆醇苷體外可清除O2+及•OH;抑制H2O2誘導的大鼠紅細胞氧化性溶血;抑制•OH引起的小鼠肝微粒體過氧化脂質(LPO)和大鼠紅細胞膜丙二醛(MDA)含量的升高,具有很好的清除自由基及抗脂質過氧化的作用[14]。

高強度的劇烈運動還是導致各臟器官發(fā)生缺血再灌注損傷的重要因素。對由于運動或其他行為而導致的軟組織如骨膜、軟骨膜等的嚴重損傷,而進行軟組織移植時,干細胞起到重要的作用[15,16]。利用成體干細胞技術治療心肌損傷,主要集中在骨髓的神經千細胞和骨骼肌與血液來源的干細胞。許多對實驗動物心肌梗死模型的研究發(fā)現(xiàn)利用干細胞技術可以使心臟功能改善33%,將人骨髓來源的造血干細胞注射到大鼠的心臟受損部位,可以促使受損傷部位附近的血管產生新的分支,使心臟功能提升26%。

中國傳統(tǒng)的針灸在治療運動損傷疾病也得到了充分的證明[14]。而某些中藥也表現(xiàn)出較好的抗疲勞效用。

四、討論

近年,隨著基因重組與克隆等分子生物學理論與技術的發(fā)展,運動醫(yī)學研究又從細胞、亞細胞研究擴展到分子與基因水平的研究,使運動醫(yī)學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對于運動員科學選材、提高運動能力和運動疲勞和運動創(chuàng)傷有了新的認識,為運動醫(yī)學學科發(fā)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 P.Morrison, D.J, Pearsalll, R.A, Turcottel, K.Lockwood, D.L. Montgomery.Skate blade hollow and oxygen consumption during forward skating[J].Sports Engineering.2005(8):91-97.

[2] Lijian Liang, Yong Jiang and Ruonan Fan. Recognition of Biological Signal Mixed Based on Wavelet Analysis[A].Proceedings of UK―China Sports Engineering Workshop[C].2006:1-8.

[3] Asok Kumar Ghosh, Tengku Adnan Tengku Abdullah, PalKishan.Effect of Hot Environment on Repetitive Sprint Performance and Maximal Accumulated.Deficit of Cyclis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8.2(2):94-100.

[4] 馬力宏.用雙生法探討遺傳因素對通氣敏感度及女子最大耗氧量的影響程度[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988(1):8-17.

[5] 常蕓.面向21世紀的運動醫(yī)學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2(38):3-8.

[6] 趙云,馬力宏.核DNA多態(tài)性與人類運動能力相關聯(lián)的分子遺傳學研究[D].天津體育學院.2000.

[7] 陳青,馬力宏,陳家琦.人體有氧運動能力及其分子遺傳學特征的研究[D].天津體育學院.1999.

[8] 鄧文騫,王璐,左天香等.耐力素質與力量素質相關基因的研究進展[J].四川體育科學.2007.

[9] Taylor RR,Mamotte CD,F(xiàn)allon K.Elite athletes and gene for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gene[J] .Applied physiology,1999,87(3).

[10] 周文婷,李麗文,劉向雨.ACE基因與運動醫(yī)學[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7,25(2).

[11] Griffith J, Humphrey S, Clark M,et al. Immediate Metabolic Availability of Dietary Fat in Combination with Carbohydrate[J].Am.J.Clin.Nutr.1994(59):53-59.

[12] Clarkon P M. Nutritional Ergogenic Aid: Carnitine[J]. Int.J. Sport. Nutr. 1992(2):185-190.

[13] 江巖,龔鵬.針灸在運動醫(yī)學領域內的應用[J].中國名族民間醫(yī)藥.2010.19(5):49-51.

[14] 孫娟.白藜蘆醇苷的藥理作用及其在運動醫(yī)學中的應用前景[J].遼寧體育科技.2010.32(4):22-24.

第6篇

摘 要 運動生物力學是研究體育運動中人體的機械運動規(guī)律及其應用的科學。文章通過對運動生物力學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分析,尤其是在技術教學中運用的闡述,證明了運動生物力學在技術教學中的重要性,對提高學生掌握運動技術動作和教學效果有著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 運動生物力學 體育教學 技術教學

運動生物力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應用科學,研究人體運動時的力學規(guī)律以及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原因,它直接為提高運動員運動技術水平和增強人類的體質服務。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應用學科,體育教師如果能夠運用運動生物力學的原理對學生的運動技術動作進行正確評價和傳授,便可以使學生的技術動作更合理、更有效,所以在體育教學中已受到眾多體育教師的重視和應用。

一、運動生物力學在體育教學中的地位

任何一項身體練習都由一定的動作及動作體系構成,而完成每個動作及整套動作都存在著最適合、最合理的運動技術。合理的運動技術以運動生物力學理論為依據(jù),并富含運動生物力學原理。而運動生物力學又以其分析科學性、結構合理性為體育技術教學提供理論和方法上的指導,通過對形形體育動作千差萬別以及引起這些差別原因的分析、探討獲得良好技術的各種力學條件,從而使學生更完善地認識、學習和合理掌握運動技術動作。

要想使學生迅速并正確的掌握技術動作,不僅需要教師正確的講解和示范,而且需要合理的練習方法。技術教學中由于學生個體身體素質和能力的差異,表現(xiàn)在完成技術動作時或多或少地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上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技術問題,教師如能及時向學生傳授有關生物力學原理,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這種效果對于具有良好物理學基礎的大學生尤為顯著。

二、運動生物力學與技術動作的關系

運動生物力學是研究體育運動中人體及器械運動規(guī)律及與其他運動形式相互轉化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它以經典力學的理論和方法為主要工具,研究體育運動中的各種力學現(xiàn)象。

人體在從事體育運動時,技術動作是千變萬化的,各種動作形式差別很大,包括運動的空間、時間、速度、加速度等方面。空間特征表明運動發(fā)生什么地方和運動路程的幾何形狀,時間、速度和加速度的特征對揭示人體運動的性質是比較重要的,特別是技術性強的運動項目如體操、跳水、田徑中的田賽等,對運動員的各方面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運動員完成技術動作是否合理、是否規(guī)范、是否發(fā)揮其特點,也就是在運動中發(fā)揮人體最有效、最經濟所作的功,都是運動生物力學的一種表現(xiàn)。所以訓練時,如果教練員能掌握這門知識,運用運動生物力學原理,合理分析和建立運動員的技術動作,就會少走彎路,縮短技術動作定型的時間,并找到評價運動員技術優(yōu)劣的標準,從而更快的提高運動員技術水平和專項運動成績。

三、運動生物力學對體育技術教學的影響

在技術教學中,及時而有針對性地向學生傳授運動生物力學原理,往往能引起學生對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術的興趣,并使復雜的技術問題簡單化,從而有利于學生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動作,并防止由于錯誤動作而帶來的運動損傷。

(一)提高學生學習運動技術的興趣

新的運動技術取代舊的運動技術或高級運動技術取代低級運動技術,緣于新技術、高技術比舊技術更科學、更合理,并且更符合人體運動特點。因此,新技術總能吸引更多的人去研究和學習。在體育技術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對新技術的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動力。比如,我們說背躍式跳高比俯臥式跳高先進,主要是背越式更趨于自然的起跳姿勢,擺動腿的屈曲上擺由于轉動慣量小,因而比直腿上擺快。因此,背越式是小緩沖的垂直起跳,使起跳的爆發(fā)力有可能直接通過人體重心,最后,背越式所形成的背弓過桿,有可能使人體重心遠離身體,從而實現(xiàn)身體重心從橫桿下面通過的情景,對于同一跳躍能力的人可能提高橫桿的高度。如此,通過對技術動作的分析,以及成績的進步,就會使學生對背越式跳高技術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勇于實踐的欲望,從而在技術教學上就會主動、積極地參與并思考、體會技術細節(jié),進而縮短掌握技術動作地時數(shù),有利于提高技術教學效果。

(二)使復雜的動作技術簡單化

在我們以往的教學中,當教師對某一項較為復雜的技術過程講解時,學生常會因為技術太復雜而影響學習,但如果教師能用適當?shù)牧W知識加以分析,往往能使學生“頓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排球飄球是一項較復雜的技術動作,且飄球形成的力學原因也極為復雜,但根據(jù)“飄球不轉”、“轉球不飄”的力學現(xiàn)象,我們只要在擊球過程中,保證打擊力通過球心,即沒有形成使球轉動的打擊力矩,便為飄球的產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如此講授,復雜的技術問題簡單化了,學生學習發(fā)飄球也會格外認真,能極快又好地掌握飄球技術動作,教學效果明顯。同樣,對足球“香蕉球”也是大學生足球愛好者非常向往的,如果我們在踢球的實施過程中,能保證給球施加極大的偏心力,便可能使足球在向前飛的過程中,因為偏心力使足球高速轉動,從而使球體相對應的兩側形成壓強差,進而使足球劃出香蕉狀的弧線軌跡。因此,對復雜的技術動作稍加力學分析,便可使復雜問題簡單化,便于學生理解并提高教學效果。

(三)診斷并改進動作技術問題

技術診斷工作在國際上非常普及,許多體育強國都在他們的訓練基地裝備了生物力學測試儀器,經常性進行技術改進工作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我國這一工作正在開展,生物力學技術診斷逐漸成為教練員和運動員科學訓練的得力工具,也為體育教師對學生進行動作技術教學提供了科學依據(jù)。

運用運動力學的基本原理對技術動作的簡單力學分析,可以診斷技術上存在的力學問題,從而對癥下藥,改進技術,便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用皮尺、秒表可以測得某學生某次推鉛球的遠度S,鉛球出手高度H和鉛球在空中的飛行時間T,用適當?shù)倪\動學公式可以方便的求得鉛球出手速度V和出手角度θ。在一定的出手速度V和出手高度H時存在著某一最佳出手角度θ′,比較實際出手角度θ和最佳出手角度θ′,便可診斷出手角度的合理性,從而指導教學、訓練乃至比賽,并提高鉛球成績。

但在運用運動生物力學原理對學生進行動作技術指導的過程中,體育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個體特點。運動技術的生物力學原理只是從生物力學角度反映了各項動作技術帶有共性的普遍規(guī)律,而每個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和身體素質不同,因此在動作技術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應經過實踐逐步了解每個學生個人身體、素質及心理特點,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這是運用運動生物力學動作技術原理指導體育技術教學的生命力所在。

(四)建立動作技術模式,提高教學效果

結合體育技術教學的需要,將學生按不同水平、不同技術特點分組,選擇若干要素,運用生物力學測試方法,獲取動作技術數(shù)據(jù),經統(tǒng)計學處理,再運用運動生物力學原理分析,找出動作技術的一般規(guī)律和完成某個動作技術的合理方法,建立起正確的動作技術模式,并將其運用于一般專項運動訓練和體育教學,這將會有利于專項技術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五)減少運動損傷的概率

合理的運動技術首先應符合人體解剖的結構特征,其次應符合力學原理。由于學生在學習運動技術中常形成一些多余動作乃至錯誤動作,違反了運動力學原理,從而可能導致運動損傷的出現(xiàn)。如:在擲標槍時,有的學生會出現(xiàn)屈肘或肘低于肩的錯誤動作,從而給肘關節(jié)造成扭轉負荷,超出關節(jié)周圍肌肉群的承受閾,進而使肘關節(jié)內側肌肉等軟組織損傷。因此,教學前,教師應對肘關節(jié)的結構以及力學負荷加以必要的力學分析,使學生明確合理的動作技術的基本要素,從而避免或減少運動損傷。

四、小結

體育教學不僅是一個學科,更是一門科學。其中的分支——運動生物力學在我們的體育訓練和教學工作中更是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在體育技術教學中的獨特地位,是什么都無法代替的。因為我們參與的每一個技術動作無不可以從力學的角度去分析研究,所以在體育技術教學中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這樣以才可以改進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受益,讓體育老師教學相長,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參考文獻:

[1] 石玉琴.運動生物力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12.

[2] 李建設,顧亮.運動生物力學的研究與展望[J].浙江體育科技.1999(2).

[3] 馬輝,馬雪蓮等.將運動生物力學融入高校體育教育實踐的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9(16):133-134.

第7篇

1.1研究對象

以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體育人文社科類教師和本科學生為調查對象,對體育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教學評價體系進行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參閱《體育教學論》、《課程與教學論》、《課程新論》以及有關體育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教學評價體系方面的期刊論文,為構建體育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多元化教學評價體系框架奠定基礎。

1.2.2問卷調查法以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教師和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就如何對體育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進行評價以及由誰評價、應采用什么指標評價等問題進行調查。共發(fā)放教師問卷50份,學生問卷200份,分別收回46份、187份,剔除無效問卷14份。所有問卷經效度、信度檢驗,符合研究設計要求。

1.2.3訪談法對山西省體育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面的專家以及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領導、師生進行訪談,了解國內有關體育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評價的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的意見。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高師體育人文社科類課程的特征

體育運動的科學基礎包括體育生物科學、體育人文社會科學和體育技術科學三個方面。體育人文社會科學是體育人文科學和體育社會科學的合稱,其研究任務在于揭示體育與人、體育與社會之間內在的必然聯(lián)系和一般規(guī)律。其與體育生物科學、體育技術科學的不同主要表現(xiàn)在研究對象與任務、方法的不同。體育人文社會科學側重于揭示體育與人的社會屬性之間的聯(lián)系;體育生物科學側重于揭示運動中的人體的生物機制與規(guī)律,而體育技術科學則傾向于探討運動的技術規(guī)律?;诖耍咴谡n程設置對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上便具有了較大的差異。體育人文社科類科學更加注重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實現(xiàn)社會化。

2.2國內高師體育人文社科類課程教學評價現(xiàn)狀

從對現(xiàn)有文獻資料的總結歸納來看,目前我國高校教師教學評價的評價主體主要側重于學生評價,其次是專家評價。

2.2.1學生評價從現(xiàn)有的文獻來看,對學生的評價是否有效有認同和否定兩種觀點。認為學生評價有效的理由是:學生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對象,和教師的日常教學直接接觸,對教師的教學特點和教學態(tài)度等都比較了解和熟悉,因此學生有權對教師進行評價;作為大學生,對社會和教師的教學行為都有一定的認知能力,能做出較為負責的評判;從使用統(tǒng)計學的理論來看,學生評價人數(shù)較多,評價結果比較可靠。持否定觀點的學者認為:學生評價會根據(jù)師生之間的關系親疏程度給予打分,老師對學生的要求比較寬松時或者學生對自己的成績比較滿意時,則給老師較高的評價;老師要求嚴格時或者學生對自己取得的成績感到不滿意時,則給老師較低的評價;有些評價內容具有一定的學術性,學生很難做出準確的評判;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學生評價會影響到師生關系。

2.2.2專家評價作為專家,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價有一定的權威性。因為他們對各學科的研究比較深入,通過自己多年來在學科內的研究,已經對課程的性質、內容、特點和最新的進展有深入的了解,對教學評價能夠從更加合理的方面來進行把握,能夠更加準確地反映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所以專家評價法被很多高校采用。但是,專家評價法的缺點是:他們不能像學生一樣長期聽課,對教師的了解及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及某些方面缺乏全面性和準確性。

2.3體育人文社科類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

通過訪談獲悉,山西師大體育學院體育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經多年的教學評價工作,已建立了比較完整的教學評價體系。目前主要采用學生評教,另外每年的四月、十一月由部分學校領導和專家對個別教師進行聽課和評課。經過調查,這種評價體系不能全面客觀地反映教師的教學質量。從學生評教方面看,學生評價會受師生關系、學生自身認知水平、學生對課堂氣氛的認可度及自己獲得知識和取得成績等變量的影響。不同學期教師所獲得的評價不能代表教師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或降低,而是與所帶學生及師生關系有關,因此,評價信度受到教師的質疑。獲得差評教師的情緒受到評價的影響,進而改變自己的教學態(tài)度。當把獲得好評作為目的時,對學生的要求可能會降低,進而影響到教學質量。

2.4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據(jù)多元智能理論,科學的評價應該是評價理念科學化,評價主體多元化,注重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同時應注重評價結果的有益化,注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水平的提高。不同的評價主體在評價中應該各有側重,找出適合于不同評價主體的評價內容進行評價,從而使評價更具科學性。當前多元課程評價理論相對成熟,為構建體育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多元評價體系提供了理論基礎。評價的多元化主體高校都已具備,更為全面、客觀、合理并且能讓教師看到自身進步的新課程評價新體系。注重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更好地體現(xiàn)了人本主義理念,因而構建注重教師自身發(fā)展的評價體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5多元化評價體系的構建

2.5.1基本理念

體育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教學因為評價體系構建不能依靠單一的評價方式來完成,每一種評價方式都存在合理性,又有其局限性。因此,必須建立合理的完整的教學評價系統(tǒng)。在評價主體上看,多元化的體育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教學評價體系應由專家評價、學生評價、同行評價、教師自評、領導評價共同來完成;在評價指標上看,多元化的體育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的評價指標需更加明確具體;在評價方式上看,應該將過程和結果結合,既可以對基本的教學情況進行評價,又可以對教師素質、創(chuàng)新能力等不易測量的指標進行合理評價,從而激發(fā)教師的教學熱情,使教師的研究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在評價功能上,多元的評價不僅能選出優(yōu)秀的教師,而且還能鼓勵更多的教師不斷進行自我完善。此外,評價的結果要及時的反饋給教師,這樣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改進教學。改進后再進行評價,就能使教師不斷地總結經驗完善自己,使教學質量能得到更快的提升,最終促進體育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更好地開展。

2.5.2指標體系

本次研究為了確定評價指標,采用了問卷調查的方法。評價指標的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1)參照目前我國高校中已使用的評價指標,吸收其中合理的成分,并結合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體育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的具體情況加以修正。(2)作為體育人文社科類教師,其基本素質應納入本課題所確定的重要指標。(3)社會的要求。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學生有強健的體魄,廣博的知識和身心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社會所需的人才,這也是對高校教師的教學要求。筆者通過對現(xiàn)有文獻的總結、探討,初步編制了對體育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教學評價指標重要性程度調查的問卷。所設計的問卷采用Likert五點尺度評量法,依據(jù)調查要求把每個評價指標的重要性程度,分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五個程度;根據(jù)重要性程度給出相應的分數(shù),分別為“5分,4分,3分,2分,1分”。

2.5.3教學評價指標的確定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結果進行分析,用分數(shù)篩選的方法從初步設計的62項指標中選取分數(shù)較高的指標。最終得分在總分50%以上的作為入選的指標。其總分為265分,即得分在132.5分以上的可以作為入選的指標。對可以入選的指標進行歸納分類并通過統(tǒng)計分析得出參考權重。由表1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通過調查選出的重要評價指標基本涵蓋了現(xiàn)行的評價指標,并且更加具體、全面。從教師素質、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效果、教書育人等六方面進行評價,既注重了對教師基本能力方面的評價,也對教師素質和個性發(fā)展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教書育人等方面進行了評價,比較全面合理??梢哉f是對現(xiàn)行的教學評價體系的很好地補充和完善。

2.5.4評價的主體及其權重

筆者通過問卷調查及專家訪談,對體育學院體育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教師教學評價的評價主體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同意學生作為評價主體在教學評價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教師自評、專家評價和同行評價在教學評價也占到一定比例。由此可見,教師教學評價主體應是學生評價、專家評價、同行評價、教師自評相結合的多元化主體評價,而不是單一的學生評價。(1)專家主要應對教學目標設定的合理性和教學內容選擇的合理性進行評價。作為專家,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價有一定的權威性,能夠更加準確地反映評價因素對評價結果的影響。(2)學生參與教師教學評價的整個過程。教學活動中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學生。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對教師的教學最有發(fā)言權和評價權。學生在教學評價活動中的參與,能夠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3)同行評價應側重對教材處理和教學手段進行評價。同行教師對教學內容、學科知識等都非常了解,通過聽課、互相交流等方式對教師的教材處理是否得當和教學手段選擇是否合理做出評價,更能有效地促進被評價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4)教師自評應側重對教學效果和教書育人方面作出評價。教師本人對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認識比其他人對自己的認識更加徹底,因為教師本人對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構思最清楚,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反省,對自己在教學中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對自己在教學中是否做到了幫助困難學生,是否能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管理學習和有意識的創(chuàng)新,以及是否促進了學生全面發(fā)展進行評價,有益于教師的自我提高。(5)領導評價應側重對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以及教學手段進行評價。領導通過聽課,可以了解教師在教學中的優(yōu)點和缺點,通過肯定優(yōu)點,鼓勵教師積極改進不足,可以進一步地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辦學質量??傊?,不同評價主體,都有其最適合評價的內容,所以應該把專家評價、學生評價、同行評價、教師自評、領導評價結合起來,以取得合理的評價效果。

2.5.5結合教學過程的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應注重評價效益。在此理念的指導下,我們初步建立了教學評價反饋模型,以18個工作周為例,列表見表3。在不同的時間點設定不同的評價指標,再分別由不同的評價主體進行評價,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把評價的結果及時反饋給教師并改進教學。學期末進行綜合評價,通過與各個階段的評價結果進行對比來檢驗教師的教學是否得到改進,評價是否起到反饋調節(jié)的作用,并把最終的評價結果反饋給教師。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通過本研究可以看出,現(xiàn)行的高師體育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教學評價體系在評價主體、評價指標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2)教師教學評價的評價主體由專家評價、領導評價、學生評價、同行評價、教師自評互相結合更合理。(3)多元的體育人文社會科學類課程教學評價體系不僅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而且不同評價主體都應有其側重點。

3.2建議

第8篇

作為高師院校的大學生應具備什么樣的能力才能勝任中學教師工作,當前高師院校在學生能力培養(yǎng)方面還存在哪些不足?應該通過哪些方法和途徑來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這正是本文研究的問題,目的是為高師教育改革,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的合格中學師資提供依據(jù)。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收集閱讀國內外有關能力培養(yǎng)的文獻資料36篇、著作8部進行綜合分析研究。

(2)調查訪問法

面訪、我國體育、教育科研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教授、科研人員、研究生、部分中學的領導、教師等22人,學習借鑒他們的研究成果及經驗。

(3)問卷調查法

將編制好的調查問卷發(fā)往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大慶等20所中學,共發(fā)出調查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05份。將收回的問卷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

3.結果與分析

(1)對能力的認識

能力是人完成某種活動所必備的一種個性心理特征。能力心理學研究表明,按能力的性質可分為智力、專門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三類。

(2)高師院校學生應具備的能力

根據(jù)我們在中學的實際調查,和已畢業(yè)的高師學生的切身體會,87%的老師認為,高師學生應具備以下七種能力才能勝任中學的工作。

邏輯思維能力。高師學生在學習哲學、歷史、語言學、邏輯學、文學、計算機、數(shù)理邏輯及有關專業(yè)時,要注意從多方面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特別是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判斷與推理、歸納與演繹等基本思維能力,做到概念準確、觀點正確、選材精當、條理清晰、推理嚴謹、論述透辟。

準確精練的語言能力。語言是思想的外殼,兩者緊密相連,互為因果。沒有思想紊亂、語無倫次而能教好功課的老師。高師院校要通過各種課內外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實踐機會,加強訓練,逐步做到:論事說理,頭頭是道,振振有詞;敘事狀物,娓娓動聽,引人入勝;書寫文字規(guī)范美觀,標點正確。

獨立的組織、管理能力。一是指鉆研教材、設計教案、組織教學、使用教具、作業(yè)講評、成績考核、實驗操作、課外輔導等方面的能力技巧。二是指了解學生、個別談話、培訓骨干、建立集體、安排活動、進行家訪、制訂計劃、做好總結等方面的能力。

敏銳精細的觀察能力。青少年正處在身心迅速發(fā)育、成長的階段,既有年齡特征,又有個性差異。高師學生能夠初步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的知識,觀察、了解和分析學生的性格、氣質、興趣、能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的特點及規(guī)律,作為改進教學和教育工作的科學依據(jù)。

文藝科普作品的鑒賞能力。高師學生應比一般大學生有更多的美學修養(yǎng),具有基本的審美觀點、審美情操與感受美、鑒賞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初步能力。因為中學生喜愛的童話、寓言、小說、詩歌、科普作品、電影、電視、音樂、繪畫、舞蹈、美工、攝影、雕塑等,所以高師學生應有廣泛的愛好、興趣與初步鑒賞能力,做到一專多能、多才多藝,以利于更好地教書育人。

體育活動的自我鍛煉、評價、組織及觀賞能力。健康的身體是事業(yè)成功的基礎,而健康的身體是靠持之以恒的科學鍛煉獲得的。作為一名中學教師,不但要具有廣博的知識,還應有健康的身體,還能運用已掌握的體育技能和知識,科學地、自覺地鍛煉身體,并對自己的健康水平、體質狀況作了正確的評價,以便調整和改進練習方法和運動量,提高鍛煉水平,增進身體健康。不但自己鍛煉,還能組織學生進行各種有益的體育活動,參加觀賞各種體育比賽,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和身體健康水平。

對高科技教學手段的掌握與使用能力。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科技發(fā)展一日千里。計算機、多媒體在教學中廣泛應用,作為一個新時代的高師畢業(yè)生,掌握高科技的教學手段已成為一種必備的能力。不掌握高科技的教學手段,不會使用計算機、多媒體,就是新時代的“文盲”。

(3)高師院校在學生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不足

在“教會學生怎樣學習上”做的不夠。在我們與專家、學者以及中學的教師接觸、座談的過程中,他們共同的感覺是:當前高師教育中,學生們大多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滿堂灌”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學生是上課記筆記,下課對筆記,考試背筆記”。教師沒有教給學生方法,學生沒有自學的能力。畢業(yè)參加工作后,就感到力不從心,不知道怎樣學習。國外一些未來學家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那些目不識丁的人,而是那些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比绻覀兘裉鞚M足于使學生多學一點知識,而忽視對他們獨立獲得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那將是歷史性的失誤?!笆谌艘贼~,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可將終生受用”,這就是能力的意義之所在。

對高師學生體育能力培養(yǎng)不夠。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由于中學工作忙,82.5%的教師已中斷了體育鍛煉,黨政軍民學有的老師由于組織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能力差,看到有的班級體育活動開展的紅紅火火,自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給班主任工作帶來了很多不利。還有的教師由于自己的體育能力差,沒有一技之長,學校開展體育活動只能當觀眾,干著急上不了場,看到學生對那些教師投去羨慕的眼光,自己也深感慚愧,心想,如果大學時好好學習體育,掌握一技之長,現(xiàn)在也不至于這樣?。?/p>

(4)高師院校大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與途徑

改革傳統(tǒng)的課程結構。傳統(tǒng)的課程結構是過分強調“?!保R面比較窄。在科學技術向多學科交叉、滲透、綜合發(fā)展的今天,這種課程結構肯定是不合理的,也是跟不上時代步伐的。因此,我們必須改革課程結構,拓寬專業(yè)口徑,削減專業(yè)課,增加選修課,加深文理綜合與滲透,及時反映學習科學理論上的新成就與新問題。

學生的能力與他們的知識結構有著密切關系。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寬厚扎實,視野就比較開闊,就能居高臨下的看問題,從而不斷吸收新的科學理論成果來豐富自己,在實際工作中就能提出比一般人高的見解。相反,如果知識面窄,底子薄,對與專業(yè)關系間接的學科知識了解不夠或毫無了解,即使他的專業(yè)知識學的再好,也只能在窄小的天地思考問題。結果是視野狹隘、適應性差,一般只能在具體的工作崗位上搞好工作,不可能有太大的創(chuàng)造性。

要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提倡發(fā)現(xiàn)法、討論法。發(fā)現(xiàn)法的步驟是:一是先提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建立問題情境,引起思維,明確發(fā)現(xiàn)目標;二是提出解決問題可能的假設和答案,指導學生思考的方法;三是指導學生收集資料,提供發(fā)現(xiàn)的依據(jù);四是組織學生審查資料,從中得出結論;最后一步是引導學生從理論和實踐上驗證和修正結論,解決問題。

問題討論法是前蘇聯(lián)教學法專家達尼格夫等人提出的,問題討論法的運用與發(fā)現(xiàn)法有相同的地方。首先是提出問題,建立問題情境;二是指出已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提供解決問題的必須的知識、材料和思路;三是指導學生去研究、討論;四是做出結論。達尼格夫認為,過去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通報性”的,“圖例說明式”的,不能啟發(fā)學生思維,采用問題討論法才能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

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所謂動手能力,就是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學習是為應用,從某種意義上說,應用才是學習的目的。動手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包括觀察、思維、記憶、想像等心理品質。學生在動手過程中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對問題理解的不深,因而會促使他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實踐活動包括:實驗、教育實習、科研、設計、演講、攝影、繪畫、書法、朗誦、文藝活動、體育活動等。在這些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只能在實踐中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在大學生應具備的諸多能力中,創(chuàng)造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科學的發(fā)展就在于創(chuàng)造。如果沒有疑問,沒有新的見解,一切都以書本為經典,以教師講解為準繩,就不會有創(chuàng)造,沒有創(chuàng)造,就不會有發(fā)展。

4.結論與建議

通過以上的討論與分析,使我們對高師院校學生能力培養(yǎng)問題有了一定的認識。

(1)結論。高師院校在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方面還有不足,主要是在教會學生怎樣學習上做的不夠,只是“授魚”而不是“教漁”。

高師院校在學生能力培養(yǎng)上應花大力氣,下大功夫,在以下四個方面去努力:

亚洲三级成人一区在线|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二区| 少妇太爽高潮在线播放| 国产做a爰片久久91|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91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dvd| 风间由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香蕉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日韩欧美在线观看91| 久久热视频这里有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av麻豆| 国产亚洲综合区成人国产| 国产精品自拍午夜福利| 中文字幕五月久久婷热| 日本熟妇中文字幕三级久久| 热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日韩精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区二区日韩国产| 一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热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女久久久噜噜噜综合| 亚洲天堂成人av蜜臀| 亚洲av色网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国产盗摄| 国产黄色自拍av网站| 免费国产黄片在线播放| av天堂最新资源在线| 久久99久久精品视频国产| 日本乱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少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中文字幕制服国产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91精品| 18岁以下禁看视频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午夜亚洲欧美|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天天狠天 | 自拍偷拍亚洲精品偷一| 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不卡| 98精品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dy888午夜福利精品国产97| 国产高清自拍视频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