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11-19 16:15:50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口腔保健方法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205
資料與方法
2008年6月對農七師各團場進行口腔健康抽樣調查,對農七師各團場35~74歲居民隨機選取,納入標準為奎屯墾區(qū)常住人口(在當?shù)鼐幼∵_到6個月以上的人)。問卷為多項選擇,現(xiàn)場發(fā)放問卷1000份,收回有效問卷933份,有效率為93.30%。根據(jù)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調查問卷內容[1],結合本地實際,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不解釋題意,由參加者獨立完成。答完問卷后逐個進行宣教。其內容包括:是否刷牙;刷牙的次數(shù)、時間、方式;選用何種牙刷;對牙刷的好處的認識;對齲齒和刷牙出血采取的態(tài)度;就醫(yī)方式等。自我口腔保健行為、口腔保健知識的認知情況。
統(tǒng)計方法:采用PES3.1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統(tǒng)計學方法主要為描述性統(tǒng)計。
結果
調查者口腔保健知識的認知情況及口腔保健行為情況,見表1、表2。
討論
在本次調查的中老年人群中,對口腔保健知識判斷正確、全面的人數(shù)很低,如什么是保健牙刷?判斷正確人數(shù)28.40%;每年至少做1次口腔健康檢查和全口清潔,回答正確人數(shù)僅31.10%、22.86%。說明中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意識很差;認為人老掉牙并不是必然現(xiàn)象的僅占27.90%,說明傳統(tǒng)觀念是形成群體健康心理過程中較難突破關口,自我口腔保健在居民中不被重視的現(xiàn)象還比較普遍。
調查人群中每天早晚刷牙2次的、正確的刷牙方法、刷牙時間不少于2~3分鐘的僅占19.90%、17.40%、11.80%??谇恢杏袪€牙、缺牙及時就診、修復僅占23.60%、21.30%。說明正確口腔保健行為人數(shù)很低,還存在著有知識、無行為的現(xiàn)象。口腔保健知識是否能轉化為行為是關鍵??谇槐=∫庾R差,必須強化宣傳牙病的危害,及時治療的意義等知識,促進及早治療的行為[2]。提示口腔健康教育不但要長期地、不斷重復,還必須進一步深化健康教育,要在分析影響到人們保健行為的原因的前提下,運用健康信念模式、價值期望理論、行為矯正等現(xiàn)代口腔健康教育理論和方法,幫助人們樹立信念,轉變態(tài)度,促使其自覺采納口腔保健行為[3]。
參考文獻
1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調技術指導組.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8.
【摘要】目的:了解固原市原州區(qū)小學生(7-9歲)口腔健康狀況和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探討預防口腔疾病及提高小學生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對3000名在校小學生(7-9歲)進行口腔保健知識問卷調查 結果?小學生(7-9歲)多數(shù)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為70%以上,部分知識知曉率過低。結論?應進一步加強以口腔健康教育為主的綜合防治策略的研究,提高學生、家長,乃至整個社會的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
【關鍵詞】口腔保?。恢獣月?;小學生,調查
【Abstract】 Objective?Understand the Yuan zhou qu GuYuan pupils ( 7-9 years old ) oral health and oral health care knowledge knows rate, To prevent the disease and oral health care knowledge know the rate of effective measures.Methods?On 3,000 school pupils (7-9 years old) for oral health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 Results?Pupils (7-9 years old) most oral health knowledge about 70%, part for knowledge about too low. Conclusion?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education mainly with oral health study of comprehensive control strategy, improve students, parents, and even the society as a whole knowledge about of oral health.
【Key words】 oral health ;know the rate;Pupils ;Investigation
小學生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是國家實行的民生項目中衡量兒童口腔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標。越來越多的人們意識到健康教育對口腔保健的重要意義,意識到口腔預防保健重點人群是兒童。為此,我科于2011年3月至5月對固原市原州區(qū)3000名小學生進行了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問卷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按隨機原則抽取了原州區(qū)三所小學,39個班級,檢查人數(shù)3000人,平均年齡為7-9歲,男女生比例為1:1。
1.2 方法:設計口腔保健知識問卷調查表,以了解本區(qū)小學生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情況。調查表根據(jù)“2010年度固原市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試點項目實施方案”中要求的的口腔保健知識內容設計。調查內容包括:刷牙方法、刷牙次數(shù)、牙膏的使用、六齡牙的定義、窩溝封閉的意義、吃糖的危害、牙疼的處理辦法等口腔知識等[1]。為了便于統(tǒng)計,采用選擇題型,當面由受試者本人獨立填寫問卷,完成后立即收回,有效答卷100%。
2 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有73.5%的學生選擇橫刷和豎刷結合,有7%的學生選擇橫刷法;有76.2%的學生選擇每天應早晚刷牙各一次;有51.2%的學生知道應該選用含氟牙膏刷牙;知道 “六齡牙”是6歲萌出的恒牙者為22.8%;81.6%的學生不清楚什么是窩溝封閉,不知道窩溝封閉能預防齲病;有77.4%的學生認為刷牙能預防齲齒;有86.3%的學生知道吃糖能導致“蟲牙”; 有67.3%學生認為牙疼時應該去醫(yī)院找醫(yī)生,21.2%的學生認為只要忍一忍就過去了。
3 討論
3.1 口腔衛(wèi)生方面:有73.5%的學生選擇了正確的刷牙方法;有76.2%的學生知道每天應早晚刷牙各一次;半數(shù)學生懂得選擇含氟牙膏有益于牙齒健康。結果表明:近幾年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健康促進的日益重視,一些基本的口腔衛(wèi)生知識已為小學生逐漸接受。這方面的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較有了明顯提高,但按照《2010年度固原市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試點項目實施方案》中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需達到85%的要求仍有待加強。小學生正處于接受教育的階段,可塑性強,從小接受正確的口腔衛(wèi)生教育,能使他們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并且使口腔保健知識通過學生影響家庭,影響社會。
3.2 齲病的預防及處理方面:有86.3%學生知道糖是引起齲齒的原因,77.4%的學生認為刷牙能預防齲齒,61.3%的學生認為牙疼時應該去醫(yī)院找醫(yī)生,只有31.2%的學生認為只要忍一忍就過去了。這些結果表明,更多的小學生對齲齒的預防意識增強,也能正確的處理齲病的發(fā)生,但還是有相當多的一些家長口腔保健意識淡薄、口腔保健知識欠缺、依從性差,雖明知道自己的孩子患有齲病,卻不肯引導其積極接受治療,這主要與口腔健康教育力度不夠,有些治療方法也不易為學生和家長所接受有關,致使干預性治療不能順利實施。以上結果符合WHO口腔流行病學資料庫和相關的多項調查結果,表明齲病在發(fā)達國家呈下降趨勢,而在一些發(fā)展中國家呈上升趨勢[1]。根據(jù)流行病學調查材料統(tǒng)計,我國乳牙齲齒患病率高達60%-80%,恒牙齲齒患病率亦在40%左右,嚴重危害群眾,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今后對這些方面的宣教教育仍不能松懈。還應當加強對細菌和牙齒結構缺陷與齲病關系的宣教,使更多學生對齲病病因有較為全面的認識,以利于降低齲病的發(fā)生率。對小學生們樹立“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的觀念,在齲病還在萌芽狀態(tài)時就積極處理,使齲病的危害降低到最小。
3.3 部分知識點的知曉率過低:多數(shù)學生對口腔基本常識缺乏全面的了解,81.6%的學生不清楚什么是窩溝封閉,不知道窩溝封閉能預防齲病,只有22.8%的學生知道“六齡齒”的定義。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應從深度和廣度加強對小學生的口腔健康教育。應根據(jù)小學生對口腔健康的了解程度,制定系統(tǒng)的教學大綱,從基本知識開始做到全面細致,同時針對口腔保健的基本常識及預防措施進行針對性地宣教。并設計一些趣味性的教學方法手段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好奇心理。掌握基本的口腔健康知識,理解保健和定期檢查的必要性,不僅要讓學生了解什么是齲齒的病因,以及如何刷牙。更應讓學生從小了解什么是六齡齒,保護六齡齒有什么意義,從而更好地引導兒童進行口腔保健,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最終降低兒童牙病的發(fā)病率。
3.4 小學生牙病防治: 本文調查的對象均為(7-9歲)的小學生,正處于恒磨牙剛萌出階段,恒牙齲中患齲率磨牙高于切牙,且好發(fā)于面的點隙裂溝,因此,僅僅依靠加強小學生口腔衛(wèi)生等預防措施尚不足以從根本上遏制小學生牙病的高發(fā)態(tài)勢[2]。目前我科已開展兒童口腔疾病綜合防治項目,對7-9歲適齡兒童進行窩溝封閉治療,以進一步提高恒牙的保護率[3]。要對小學生進行口腔衛(wèi)生指導,使之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做到有效刷牙。還應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早期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提高齲病的充填率。筆者認為應進一步加強以口腔健康教育為主的綜合防治策略的研究,提高學生、家長,乃至整個社會的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使家長與小學生都能認識到齲病的危害性,達到“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擴大宣傳效應,從而幫助改善固原地區(qū)兒童口腔衛(wèi)生狀況,減少消耗社會資源和個人負擔等問題,實現(xiàn)公共衛(wèi)生服務均等化、公平化。
參考文獻
[1] Burt B. Trends in caries prevalence in North American children. Int Dent J,1994,44:403
[2] 卞金有.口腔預防醫(yī)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30-132.
【關鍵詞】 口腔保健;健康知識,態(tài)度,實踐;健康教育;對比研究;學生
【中圖分類號】 G 479 R 181.2 R 788 R 78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2-0192-02
齲病、牙周疾病及其繼發(fā)病給兒童健康帶來很大危害。WHO已把口腔健康列為人體健康的十大標準之一[1]。學生時期是口腔疾病的高發(fā)期。中學生既處于容易患齲時期,又處于牙齦炎發(fā)病的高峰時期;學生時期也是健康觀念與行為的形成期,通過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獲得口腔保健知識,建立口腔健康新觀念,提高學生自我保健能力,預防口腔疾病的發(fā)生,可為保持終生的口腔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礎[2]。為了解健康教育對中學生口腔保健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的影響,分別于2008年2月27日和2008年6月20日對鄭州市第二中學的139名學生進行了口腔保健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的問卷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隨機選取鄭州市第二中學為目標學校,再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按年級分層,隨機選取初一到初三年級各1個班,共抽取139名中學生為調查對象。其中初一學生47人,初二學生46名,初三學生46名;男生71名,女生68名。年齡為12~15歲。分別于健康教育前后進行2次問卷調查,2008年2月27日發(fā)放調查問卷139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138份,有效回收率為99.3%;2008年6月20日發(fā)放調查問卷139份,收回有效問卷139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 參考第3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案設計的調查表,結合該年齡段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設計調查問卷。采用集中問答式方法進行調查,分別于健康教育前后各調查1次。問卷包括3個部分:口腔保健知識12項,態(tài)度2項,口腔衛(wèi)生行為5項,調查內容主要有牙釉質能否再生,齲齒病因和危害,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液和窩溝封閉的作用,飲食護牙,牙間隙的清潔,牙刷的選擇和更換,定期口腔檢查;刷牙出血和發(fā)現(xiàn)齲洞如何處理;牙膏的使用,刷牙次數(shù)、時間和方法,進食后漱口情況。
1.2.2 干預方法 由專業(yè)醫(yī)師對該初中年級的班主任進行系統(tǒng)的口腔保健知識培訓,然后由教師對學生進行3個月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有2個部分:第1部分為口腔健康基礎知識,包括乳牙和恒牙基本知識,牙齒的結構,齲齒和牙周病的發(fā)病機理、危害和防治,牙菌斑的形成及其在牙病發(fā)生中的作用;第2部分為正確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和保健態(tài)度,包括牙刷和牙膏的選擇,刷牙方式、次數(shù)和時間,進食后漱口和含氟漱口液,多吃健康的食物,少吃含糖食物,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發(fā)現(xiàn)牙病及時就醫(yī)。使用健康教育處方,采取授課為主,并結合卡通掛圖、電視動畫和游戲的形式定期、定時開展健康教育。
1.2.3 質量控制 對健康教育教師進行系統(tǒng)培訓,培訓結束后統(tǒng)一考試,合格后才能開展健康教育。每次開展健康教育時應提前通知學生,參加者要簽到,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加所有健康教育課程;使用統(tǒng)一宣傳資料,按相同進度進行健康教育。數(shù)據(jù)錄入、整理和分析后進行復檢,發(fā)現(xiàn)錯誤及時修改。
1.3 數(shù)據(jù)整理與統(tǒng)計分析 利用Excel 2003將調查數(shù)據(jù)錄入計算機,用VFP 6.0構建數(shù)據(jù)庫,采用SPSS 12.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分析過程中運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健康教育前后中學生口腔保健知識的比較 中學生口腔保健知識12項內容健康教育后答題正確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
2.2 健康教育前后中學生態(tài)度的比較 中學生口腔保健態(tài)度2項內容,健康教育后答題正確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
2.3 健康教育前后中學生口腔衛(wèi)生行為的比較 中學生口腔衛(wèi)生行為5項內容,健康教育后答題正確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前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
3 討論
調查結果顯示,口腔健康教育前中學生對口腔保健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就醫(yī)態(tài)度優(yōu)于王琳等[3]2005年的調查結果,良好口腔衛(wèi)生習慣養(yǎng)成率高于馮奕文[4]2005年的調查結果。這與近些年來重視口腔衛(wèi)生保健工作,積極開展口腔衛(wèi)生知識宣傳,推動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有關,尤其是對兒童和嬰幼兒口腔保健的重視,從小做起,保護牙齒。
該調查結果也顯示,中學生口腔保健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某些問題正確率較低。首先可能與家長自身有關。家長缺乏必要、系統(tǒng)、準確的口腔衛(wèi)生保健知識,致使傳遞給兒童的信息不全面、不正確;家長對兒童口腔衛(wèi)生行為監(jiān)督不夠,致使兒童形成不健康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家長應注意自身的口腔衛(wèi)生態(tài)度和對兒童的影響。其次,學??谇恍l(wèi)生工作不到位。學校對中學生口腔保健工作不重視,參與力量薄弱,導致口腔保健知識宣傳效果不強,這也是學??谇恍l(wèi)生工作需要改進的地方。
對中學生開展為期3個月的口腔健康教育后,中學生口腔保健知識知曉情況、疾病就醫(yī)態(tài)度和正確口腔衛(wèi)生行為實踐情況較健康教育前有明顯改善,因此要提高中學生口腔保健知識水平,改善中學生口腔保健態(tài)度和口腔衛(wèi)生行為,應該重視健康教育的作用,聯(lián)合多方面的力量,運用多種形式,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活動。
與學校教育融合的口腔健康教育可明顯提高學生的口腔保健知識[5]。在學校中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和有效刷牙指導,可提高學校兒童的口腔保健知識水平,加強兒童的口腔保健意識[6]??谇唤】到逃梢杂行Ц纳魄嗌倌甑目谇恍l(wèi)生狀況[7],經(jīng)過有計劃地開展系列口腔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口腔衛(wèi)生保健意識,還可以糾正以前不正確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形成良好的自我保健行為[8]。提示口腔健康教育在學生口腔保健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口腔健康教育離不開政府、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口腔健康教育的投入,制定正確的口腔健康教育指導方針,規(guī)范口腔健康教育的執(zhí)行程序,明確口腔保健的發(fā)展方向,監(jiān)督口腔保健工作的進展;另一方面各級口腔醫(yī)療單位,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工作計劃,通過與社區(qū)、學校的合作,利用多種多樣的形式,推動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全方位的開展;學校要重視學生的口腔衛(wèi)生保健工作,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加強與區(qū)域內醫(yī)療單位的聯(lián)系,系統(tǒng)、全面的開展口腔健康教育。
4 參考文獻
[1] 李剛,主編.口腔預防與社會醫(yī)學.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61-134.
[2] 卞金有,主編.口腔預防醫(yī)學.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11.
[3] 王琳,林居紅,劉渝嘉,等.重慶市12歲兒童口腔健康知識及行為的調查分析.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08,33(1):91-94.
[4] 馮奕文.健康教育對兒童口腔健康狀況及其知識、行為的影響.實用預防醫(yī)學,2008,15(5):1 621- 1623.
[5] 卞金有.口腔預防醫(yī)學.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19.
[6] 韓曉蘭,馬燕,顏雨春,等.12歲兒童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評價.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8,35(18):3 557-3 559.
[7] 何冰冰.口腔健康教育對改善青少年口腔衛(wèi)生狀況的效果評價.中國婦幼保健,2007,22(12):1 594-1 595.
[8] 武劍,阮世紅,彭績,等.深圳市小學生口腔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效果分析.中國健康教育,2007,23(8):604-605.
關鍵詞 口腔保健 患齲率 生活習慣
中圖分類號:R78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3)20-0038-03
齲病是口腔的常見病、多發(fā)病之一,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列為與腫瘤、心血管疾病并列重點防治的3大疾病之一[1]。我國2005年第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每100個5歲兒童中就有超過66人有齲齒。其發(fā)生與各種行為學變量之間產生著特定的聯(lián)系。齲齒是一種生活方式病,學生對口腔疾病的認知和正確的口腔保健行為,都會對齲齒的發(fā)生產生影響。為探討家長的口腔保健意識對小學生齲齒發(fā)生的關系,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報道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2011年2-5月普陀區(qū)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口腔保健門診的7~8歲學生87名及中心小學二年級進行窩溝封閉的學生78名,以及學生家長165名。學生家長平均年齡(35.1±3.6)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60人,高中和中專66人,初中及以下39人。
1.2 方法
參照WHO《口腔健康調查基本方法和齲齒診斷標準》(4版)進行調查。為避免不同人員檢查造成的偏倚,參與本次檢查和調研的3名人員均為口腔專業(yè)人員,調查前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規(guī)范標準。
1.2.1 問卷調查
自行設計鎮(zhèn)小學生口腔問卷調查表,共10道選擇題:①你每天刷幾次牙?②你飯后是否漱口?③你每次刷牙時間為多久?④你們家是否做到一人一刷一杯?⑤牙刷多少時間更換1次?⑥是否每半年去醫(yī)院檢查一次牙齒?⑦蛀牙多與吃甜食糖果有關嗎?⑧你是否知道窩溝封閉?⑨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對防治齲齒是否很重要?⑩家長是否經(jīng)常督促孩子注意口腔衛(wèi)生?答對7題以上為“合格”。合格人數(shù)/總人數(shù)×100%為知曉率。
現(xiàn)場發(fā)放調查問卷,家長和學生分別進行填寫,問卷當場收回。
1.2.2 口腔檢查
被調查兒童均進行常規(guī)口腔檢查。按照《兒童口腔保健指導技術規(guī)范》,檢查牙齒的數(shù)目、形態(tài)、排列、替換及咬合情況,檢查牙齒是否有褐色或黑褐色改變,或者出現(xiàn)明顯的齲洞。
1.3 評價標準
按照《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案》,計算患齲率及齲均。患齲率(%)=患齲人數(shù)/受檢人數(shù)×100%;齲均=齲失補牙齒之和/受檢人數(sh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口腔衛(wèi)生習慣與患齲率的關系采用x2檢驗,P
2 結果
2.1 學生口腔保健知識知曉及患齲情況
165名小學生口腔保健知識知曉合格率為46.10%?;箭x率為52.12%,齲均3.12,說明中心小學二年級學生口腔保健知識比較缺乏,口腔保健需要加強(表1)。
2.2 家長文化程度及督促次數(shù)與患齲率的關系
家長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和每天督促孩子刷牙的,學生患齲率相對較低,與其他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2)。
2.3 學生口腔衛(wèi)生習慣與患齲率的關系
每天2次飯后漱口和每天早晚2次刷牙的學生,患齲率明顯低于其他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3)。
3 討論
鎮(zhèn)地處城鄉(xiāng)結合部,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外來務工人員比較多。雖然家長對兒童的健康關注日益增加,但依然存在輕視齲病防治的現(xiàn)象[2]。齲齒的發(fā)生除了與牙齒的質量、飲食習慣和遺傳因素有關外,主要與口腔衛(wèi)生習慣密切相關。
大量研究證明,刷牙特別是睡前刷牙,可顯著降低患齲的危險性。調查發(fā)現(xiàn),本社區(qū)學生不正確的刷牙方式及對口腔衛(wèi)生的認識不足占很大比例,每天早晚兩次刷牙的學生患齲率比只刷一次牙及不刷牙學生的患齲率明顯降低。而家長督促不到位、刷牙方法不正確及刷牙持續(xù)時間不足,導致患齲率仍然很高(60.00%)。
父母的文化水平是小學生形成良好口腔衛(wèi)生習慣的重要影響因素[3]。家長文化程度越高,接受口腔保健知識的渠道就越廣,主動關注孩子口腔衛(wèi)生的意識就越強,并能定期檢查,做到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4]。張蓉等[5]對廣州城鄉(xiāng)729名兒童患齲影響因素的研究也顯示:受教育越多的家長主動參與兒童早期口腔保健的積極性也越高。家長是學生獲得口腔健康知識的重要來源,家長對口腔保健的態(tài)度影響著對學生口腔健康的重視程度,因此發(fā)揮家長在兒童口腔保健中的積極作用,對兒童口腔健康行為的形成和維護過程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6-7]。
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應加強口腔衛(wèi)生知識的宣傳力度,利用社區(qū)講堂、公眾健康咨詢活動以及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站的宣傳欄等擴大兒童口腔保健的宣傳覆蓋面。同時,街道政府也可利用電視、報刊、雜志、網(wǎng)絡等,強化口腔保健知識的宣傳。而專業(yè)的口腔醫(yī)療機構和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更應加強與學校的聯(lián)系和溝通,做到醫(yī)校聯(lián)合,家校聯(lián)網(wǎng),主動承擔起兒童口腔疾病預防的重任,為提高兒童健康水平盡心盡力。
參考文獻
[1] 張舉之, 樊明文. 口腔內科學[M].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997: 123-135.
[2] 季成葉. 我國中小學生齲齒流行現(xiàn)狀及齲患程度構成[J]. 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08, 29(2): 114-117.
[3] 林煥彩, 盧展民, 楊軍英. 口腔流行病學[M].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5: 108-115.
[1] 章曉星, 符彩慶. 上海楊浦區(qū)幼兒齲病易患因素評估[J]. 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 2012, 9(12): 133-134.
[2] 張蓉, 林煥彩, 陳建洪, 等. 家庭因素對乳牙患齲的影響[J]. 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雜志, 2007, 21(6): 564-566.
[3] 黃薇, 臺保軍, 杜民權, 等. 湖北省宜昌市6~7歲兒童口腔健康行為及其影響因素[J]. 口腔醫(yī)學研究, 2003, 19(3): 226-227.
【關鍵詞】大學生;口腔保健行為;飲食習慣;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R78
【文獻標志碼】A
口腔健康是整體健康乃至生命質量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作為一項評價全身健康的可靠指標。整齊的牙齒和清新的呼吸可以使人在行為上保持自尊和人際關系的最高水平。據(jù)第3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顯示:中國35~44歲的中年人患齲率為88.1%,老年人齲齒患病率高達98.4%,70%~90%的患齲人群都沒有采取有效的治療。而中國口腔科醫(yī)生與人口之比約為1:40000,顯然,單靠口腔科醫(yī)生來防治牙病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只有通過提高人們的口腔保健意識,增強患者的自我效能,才可以從根本上促進口腔保健行為,減少口腔疾病的發(fā)生。大學生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強,善于更新觀念和改變不良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在大學生中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口腔健康意識,促進其主動采取口腔保健措施來維護口腔健康。這樣不僅對其自身大有裨益,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進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他們的口腔保健意識和健康的衛(wèi)生習慣還會傳達到社會各階層中去,對社會和未來人口的素質提高有著現(xiàn)實的意義。因此,口腔健康教育對大學生而言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通過了解大學生的口腔保健意識和飲食習慣,可以為完善現(xiàn)有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口腔自我保健水平提供參考。
1 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在四川大學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按照30個學院分層,共調查在校大學生1500名,回收有效問卷1362份。其中,男生712名,占總人數(shù)構成比為52.3%,女生650人,占總人數(shù)構成比為47.7%;年齡17~24歲,平均年齡為19.37歲。該項目經(jīng)四川大學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所有被調查者均知情同意并簽字。
1.2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問卷由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yī)學院2007級學生自行設計并發(fā)放。采取入戶調查的形式,由調查員對被調查員進行填寫指導及監(jiān)督,當場收回問卷。檢查并剔除廢卷。發(fā)放問卷一共1500份,有效問卷1362份,廢卷138份。
1.3調查內容
問卷設置了19個問題,涉及日??谇槐=∫庾R和飲食習慣(包括水果、甜食、乳制品、含糖飲料食用的頻率和量等)。
1.4數(shù)據(jù)整理和分析
采用Epidata 3.1軟件建立數(shù)據(jù)庫,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卡方檢驗,以P
2 結果
2.1口腔保健意識
調查顯示:在牙膏的選擇上,37.6%的學生傾向于使用中草藥牙膏,僅22.9%的學生選用含氟牙膏;為保持口氣清新而刷牙的人最多;進食甜食后,大多數(shù)人不進行任何清潔措施。而關于糖代用品木糖醇使用情況的調查顯示:65.6%的學生不是經(jīng)常使用。
牙齒疼痛出現(xiàn)時,大多數(shù)學生選擇忍耐(44.5%),僅在難以忍受時才會就診(38.1%)。當牙齒顏色改變后,僅約一半的人會選擇就診。超過半數(shù)的人從不定期檢查牙齒(表1)。
2.2飲食習慣
2.2.1水果 食用頻率上約每周1~2次的學生最多(為方便統(tǒng)計,將每周1次和每2~3d 1次合記為每周1~2次)(45.4%),每天1次及以上(為方便統(tǒng)計,將每天1次和每天2次以上的合記為每天1次及以上)的學生其次。女生食用的頻率顯著高于男生(P
每次的數(shù)量上,除了糖果、巧克力組以外,攝入100~400g的學生最多(為方便統(tǒng)計,將100~200g、200~300g、300~400g的合記為100~400g),男女生食用數(shù)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2、3)。
2.2.2甜食 餅干、糕點等甜食的食用頻率和數(shù)量分布基本與水果類的一致,每周1~2次的學生最多(53%),每次100~400g的學生占大多數(shù)(71.2%)。女生的食用頻率仍然顯著高于男生(P
值得注意的是,糖果、巧克力等甜食的食用頻率和數(shù)量分布跟前兩者不同。頻率上,很少食用的學生最多(48.2%);數(shù)量上,每次少于100g的學生最多(61.5%)。無論在頻率和數(shù)量上,男女生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2、3)。
2.2.3乳制品 頻率和數(shù)量分布與水果類的等一致,每周1~2次和每次100~400g的學生占大多數(shù),分別是40.1%和72.7%。女生的食用頻率高于男生(P
2.2.4含糖飲料 食用頻率分布與前幾項不同。頻率方面,很少飲用的學生最多。男生飲用頻率顯著高于女生(P
綜上所述,在水果、甜食、乳制品中,皆是女生食用頻率更高,但在數(shù)量上男女無顯著差異,除糖果、巧克力是很少食用及每次小于100g的學生最多以外,其余各項均為每周1~2次、每次100~400g的學生最多。與前三者不同,約一半的學生很少飲用含糖飲料,而飲用的學生也是每周1~2次,每次100~400mL的學生較多,且男生飲用數(shù)量和頻率皆顯著高于女生(P
3 討論
齲病作為口腔常見疾病,不僅可以影響患者的口腔健康,還因其可以導致牙髓炎、根尖周炎、牙槽骨和頜骨炎癥而威脅全身健康。有研究顯示:齲病與心血管疾病、低體重新生兒、肺部感染,甚至和癌癥相關。世界衛(wèi)生組織已經(jīng)將齲病與癌癥、心血管疾病一并列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非傳染性慢性疾病之一。細菌、飲食、宿主和時間是影響齲病發(fā)生發(fā)展的四聯(lián)因素,缺少一項都不能發(fā)生齲齒。因此,通過采取適當措施影響這4種因素可以有效防治齲齒。
3.1大學生的口腔保健現(xiàn)狀
刷牙可以機械清除牙面堆積物和牙菌斑。早晚刷牙,每次刷牙3min能有效維護口腔健康;而牙刷應根據(jù)個人年齡和口腔狀況進行選擇,更換頻率為每3個月1次。本研究對牙膏的選擇和刷牙目的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僅22.9%的學生選用含氟牙膏,出于保持口氣清新的目的而刷牙的學生最多(32.8%)。另外,周怡等對大學生刷牙情況的調查顯示: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的大學生占80.87%,但僅30.43%的大學生每次刷牙滿3min;而牙膏的選取則依據(jù)個人喜好。以上的結果說明:目前大學生的口腔保健狀況并不十分理想。雖然多數(shù)大學生的刷牙次數(shù)和牙刷更換頻率都達到要求,但是對如何刷牙、刷牙時間、如何選取牙刷和牙膏等還沒有正確認知,亟需加強相關的指導。同時,有研究顯示:即使男女生在刷牙頻率上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平均牙菌斑指數(shù)和口腔衛(wèi)生指數(shù)的值也有顯著差異,這就提示在開展口腔保健工作時,應根據(jù)男女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降低甜食的食用頻率和數(shù)量可以減少牙齒脫礦和早期齲的發(fā)生。研究已證實:較高的甜食攝入頻率和較低的刷牙次數(shù)可以檢測到較高的齲均指數(shù)。
當牙齒出現(xiàn)顏色改變時,及時咨詢口腔醫(yī)生可以有效減少早期齲的發(fā)生發(fā)展。本次調查顯示:大學生現(xiàn)有的口腔狀況面臨嚴峻考驗,加強對大學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勢在必行。
3.2大學生口腔保健意識欠缺的原因
結合此次調查以及之前的同類研究顯示:大學生的口腔知識缺乏,忽視口腔保健,口腔狀況不良,就診意識較為薄弱。通過分析后,推斷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3.2.1口腔保健知識的缺乏 非口腔專業(yè)的大學生很少有機會系統(tǒng)地學習口腔專業(yè)知識,對于口腔疾病的病因以及對健康的影響缺乏認識。關于口腔保健的知識主要通過家庭教育、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渠道獲得。從這些渠道獲得的相關知識一般較為膚淺,缺乏連貫性與針對性,有時還較片面,實際的指導作用不理想。
3.2.2缺乏自我約束 大學生課余時間較多,同時由于住校,脫離了家長的監(jiān)督,飲食和作息不規(guī)律。零食攝入較多且食用后往往不做清潔措施;睡眠時間較少,壓縮口腔清潔時間。
3.2.3經(jīng)濟因素 口腔就診開支一般未納入保險,較昂貴的治療花費給學生家庭帶來了不小的負擔,也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大學生出現(xiàn)口腔疾病后就診的頻率。
3.3口腔健康教育
由于以上的種種原因,大學生的口腔狀況不容樂觀,口腔保健意識及飲食習慣亟待改善,因此,很有必要開展大學生的口腔健康教育。主要形式有以下幾點。
3.3.1開設口腔健康教育課程 口腔健康教育課是對大學生進行口腔健康教育的一種有效方式。高校開設的口腔健康教育選修課,由衛(wèi)生專業(yè)技術人員或專業(yè)教師授課,傳授的知識來源具有科學性、可靠性和系統(tǒng)性。教師結合大學生的口腔衛(wèi)生特點,利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將枯燥的醫(yī)學知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傳授給學生,使大學生從健康的角度,科學地認識口腔疾病,自覺維護口腔健康并糾正錯誤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同時,在全校范圍內開設口腔健康教育課程可以讓各種專業(yè)的學生都受益。實踐證明:開設口腔健康教育選修課的方式效果最好,也最受學生的歡迎。暨南大學于1999年在國內首創(chuàng)開設的公共選修課《口腔衛(wèi)生保健與疾病防治》,每學期36學時/2學分,選修的學生覆蓋了暨南大學16個學院的100個專業(yè),成了熱門選修課,還吸引了來自其他院校的學生旁聽。臺保軍認為:在高校中,尤其是非醫(yī)學專業(yè)的綜合性大學開設口腔健康教育選修課,不僅是對大學生口腔健康教育的一種有效方法,而且能在豐富專業(yè)和人文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優(yōu)化知識結構,是適合大學生口腔保健的措施與口腔健康教育的干預模式。
3.3.2臨床給予口腔健康教育 臨床醫(yī)生可以根據(jù)患者的口腔狀況、全身健康條件、綜合經(jīng)濟能力等客觀因素給予有針對性的口腔保健指導,增強了治療效果也減少了疾病復發(fā)。同時,患者向家人、親友的輻射傳播效應也有助于口腔保健知識的傳播。因此,口腔醫(yī)院、診所等機構的口腔醫(yī)生應該加強對就診大學生的口腔保健指導。
3.3.3利用媒體展開口腔健康教育 對大學生而言,媒體是口腔保健知識的重要來源。沈麗佳等的調查顯示:大學生獲得口腔健康知識的途徑依次為書本、報刊、雜志57.3%,電視、廣告、廣播等媒體44.8%,宣傳單、宣傳欄25.1%。杭大磊等開展的網(wǎng)上口腔健康教育,已有來自國內外萬余人次的訪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由于媒體信息來源往往具有片面性,并且出于商業(yè)利益的驅使,其正確性和可靠性也值得商榷。因此,以學校為基礎的口腔健康教育仍應是口腔預防工作的重點。
[關鍵詞]怒族;齲病;患齲率;行為
怒族為中國稀有少數(shù)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州,少數(shù)民族由于受到居住地區(qū)的環(huán)境因素,生活習慣,飲食習俗,宗教文化等的影響,在健康狀況和疾病的發(fā)病情況上可能表現(xiàn)出自己的特點。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齲病與心血管疾病和腫瘤列為人類三大重點防治疾病。為了解怒族中年人口腔健康狀況以及相關的口腔衛(wèi)生保健行為,為民族地區(qū)口腔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基礎數(shù)據(jù),本研究對怒族35~45歲中年人群的齲病情況進行抽樣檢查,現(xiàn)將檢查結果報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檢查對象為35~45歲怒族常住人口,隨機抽樣選取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州瀘水縣和福貢縣的怒族居民;按男女近似1:1的比例抽樣,共200名平均年齡39歲,其中男101名,女99名。
[2]
1.2檢查方法
在牙科綜合治療椅上檢查,檢查器械包括平面鏡、CPI探針,包括冠根齲、牙齒的窩溝點隙或光滑面有明顯的齲洞或明顯的釉質下破壞或明顯的探及軟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損,因CPI探針證實各個面的齲壞]。
1.3問卷調查
當場發(fā)放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住址,有些什么有口腔保健知識,是否看牙醫(yī),口腔衛(wèi)生行為情況,當場收回問卷。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患齲率采用秩和檢驗,齲均進行X2檢驗,P=0.000<0.05。
2、結果
齲病患齲率67.5%。見表1、口腔衛(wèi)生保健知識情況及構成比見表2。
表1 怒族35~45歲中年人的患齲情況
民族
受檢人數(shù)(名)
患齲人數(shù)(名)
患齲率/%(%)
齲均(牙)
怒族
200
135
67.5%
23.6±1.78
表2 口腔衛(wèi)生保健知識情況及構成比
問題
(是)
(否)
是否堅持早晚刷牙
110(55%)
90(45%)
是否定期檢查口腔健康
40(20%)
160(80%)
爛牙后要去看牙科醫(yī)生
70(35%)
130(65%)
3、討論
齲病是影響人類口腔健乃至全身健康的疾病,這也是造成中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2]之一。口腔疾病由于患病率和發(fā)病率特別高,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健康問題,已成為主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3-4]之一。通過檢查怒族35~45歲人的患齲率,顯示患齲率高為67.5%?;箭x率明顯高于全國[5]及其他省市[6-8]的調查報告??赡芘c少數(shù)民族不刷牙或刷牙方式不當以及口腔保健知識不足有關。
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對預防齲病具有重要的意義,刷牙是最簡單最基本的自我口腔保健行為,是機械性去除菌斑最常用的有效方法[9-10]。與齲病呈一定的正相關性,問卷顯示45%人缺乏口腔保健知識,35%的人牙痛會找牙醫(yī)治,65%人從來沒有看過牙醫(yī),牙痛時選擇自己忍耐疼痛或者吃藥,這表明口腔健康狀況與口腔保健知識知曉情況,及對醫(yī)療資料的利用情況有關。
怒族是云南省特有少數(shù)民族,人口大約3萬人,飲食主要是玉米、大米、豆類為主。酒、豬、牛、羊肉為副食,此次檢查結果原因,除了地域文化,生活習慣,口腔衛(wèi)生以及保健意識因素外,基因遺傳因素[9-10]。本地區(qū)經(jīng)濟水平的相對落后,導致口腔醫(yī)學的發(fā)展也出現(xiàn)一定程度滯后,大多數(shù)中年人未掌握正確刷牙方法,未堅持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的衛(wèi)生習慣,給細菌侵入、繁殖創(chuàng)造了條件,最終導致齲病的發(fā)生??赡茉诩膊〉男纬芍邪l(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從分子水平提示對疾病的易感性,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提高少數(shù)民族人群的口腔健康水平。應加大口腔健康教育宣傳力度。
參考文獻
[1] 李志強,周建業(yè),胡曉潘,等.東鄉(xiāng)族、保安族、裕固族中年人口腔健康狀況調查及相關知識行為分析 [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13,31(5):481-492。
[2] 程睿波,張穎,陶薇,等.遼寧省中年和老年人缺牙及義齒修復情況調查分析[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07,25(6):576-579。
[3] 胡德渝,中國人口結構與口腔疾病的改變趨勢[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00,18(2):126-128。
[4] 胡德渝,我國口腔健康、疾病趨勢及發(fā)展方向[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09,2(9):513-516。
[5] 齊小秋,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84-104。
[6] 張輝,侯瑋,朝永成,等.北京市中年組人群恒牙齲病抽樣調查報告[J].北京口腔醫(yī)學,2009,17(6):333-336。
[7] 歐堯,黃少宏,范衛(wèi)華,等.2005年廣東省成年人恒牙根齲病抽樣調查報告[J].廣東牙病防治,2007,15(5):220-223。
[8] 張穎,程睿波,劉璐,等.遼寧省人群患齲狀況及趨勢的抽樣調查分析[J].上??谇会t(yī)學,2007,16(4):351-354。
1.口腔衛(wèi)生預防的任務
預防的任務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宣傳工作,使大家知道口腔衛(wèi)生與身體的關系,二是配合醫(yī)生做好預防保健,三是在醫(yī)生指導下,做好兒童患者的預防和治療。
2.口腔衛(wèi)生的健康宣教
保持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是保護牙齒和牙齦最重要的方面之一。養(yǎng)成“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的良好習慣。發(fā)現(xiàn)蛀牙,及時治療,睡前不宜吃糖,餅干等淀粉之類的食物.。平時勿吃過硬食物,少吃過酸,過冷,過熱食物。日常預防性、科學性護理牙齒,正確的方法刷牙和剔牙,能降低齲齒、牙齦疾患和其它牙齒問題發(fā)生。
3.口腔衛(wèi)生的常見方法
3.1漱口。飯后漱口可以將口腔內的食物殘渣清除,防止牙菌斑的形成,減少齲病的發(fā)生機率。漱口是飯后將水含在口內,閉口,然后鼓動兩頰及唇部,使水在口內翻動,利用水利反復沖擊口腔各個部門,使貯留在牙體裂溝處、牙頸部、牙間隙和唇頰溝等處的食物殘屑和部分牙垢及時清除。
3.2刷牙。是利用牙刷和牙膏或其他潔牙劑的機械刷洗摩擦的作用除去牙菌斑、軟垢、和食物碎屑的有效方法,是牙周疾病或齲齒的社會性預防措施之一,還可以起到按摩牙齦和軟組織的作用。但不適當?shù)乃⒀揽稍斐裳例l軟組織的損傷,牙槽骨吸收、牙齒楔狀缺損等結果。
正確的刷牙方法是:剔除法適用于成人。即順著牙縫上牙自上而下刷,下牙則由下往上刷,里面、外面用同樣的方法,咬合面則用前后拉動的方法洗刷。環(huán)轉法適用于兒童。方法是:先刷上下排牙齒的外側面,把牙刷斜放在牙齦邊緣的位置,以兩至三顆牙齒為一組,用適中力度上下來回移動牙刷,刷上下牙齒外側時,要將橫刷、豎刷結合起來旋轉畫著圈刷,即上牙畫“M”形,下牙畫形。然后再刷牙齒的內側面,重復以上動作,、刷門牙內側的時候,牙刷要直立放置,用適中的力度從牙齦刷向牙冠,下方牙齒同理要刷咀嚼面,把牙刷放在咀嚼上面前后移動。除了正確的刷牙,還要選用合適的牙刷與牙膏或潔牙劑,養(yǎng)成飯后刷牙,早晚刷牙的習慣。
3.3牙簽和牙線。二者的作用是清除隱藏牙縫中刷牙時無法去除干凈的食物殘渣或牙菌斑。牙線是利用線體本身與牙齒測表面來回摩擦的摩擦力來清除牙側面的潔牙工具,使用方法是:將牙線的二個線端卡在線卡的二個卡夾上,手持卡柄將線置于牙縫內前后來回拉動,每科牙齒的每個側面來回5-8次。牙簽目前市場上有竹制和木制兩種。提倡使用木制牙簽。因為木制牙簽不易損害牙齒。但是牙簽長期使用可以導致牙齦萎縮,所以建議人群使用牙線。
4.齲病的預防
齲病是以細菌為主的多種因素影響下,牙體硬組織發(fā)生慢性進行性破壞的一種疾病。我國人口平均患齲率為40%~60%0作為人類發(fā)病率最高的齲病,,嚴重的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齲病的治療雖然能恢復牙齒的部分功能,阻止疾病的進一步發(fā)展,但難以達到根治的目的,而正確的口腔衛(wèi)生預防和保健則可以使齲病的發(fā)病率明顯下降。齲病的預防與保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口腔保健措施:飯后囑病人漱口,或用茶水漱口、鼓漱、叩齒;②.控制糖類食物和克服食糖習慣,糖是人類重要生活必需品,過量食糖可引起齲齒,應囑家長不要給孩子吃的太多,尤其是改掉晚上入睡前吃食糖的習慣;③含漱:定期用0.2%洗必泰或0.2%氟化鈉含漱,前者每星期漱一次,后者每天漱一次。④刷牙:正確的刷牙可以減少牙菌斑的形成,減少齲病的發(fā)生。⑤窩溝封閉:窩溝封閉就是將兒童牙齒咀嚼面上的深的裂溝用一種對人體無害的材料堵上,防止食物和菌斑堆積在窩溝中,在窩溝表面形成保護屏障,如同給牙齒穿上了一層保護衣,這一手術可將齲病發(fā)病率降低90%以上。此項手術針對7~9歲的兒童。
5.牙周病的預防和治療
預防牙周病簡單易行的辦法就是堅持早晚刷牙,其次是教育病人進行自身護理,避免不良習慣,減少吸煙,養(yǎng)成早晚叩齒的習慣。第三,施行牙齦按摩。利用指肚早晚對牙齦上下左右按摩10次,對慢性牙周炎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防治牙周病要強調三早,宣傳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做到早檢查、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使疾病控制在早期階段。
6.錯頜畸形的預防和治療
破除不良的口腔習慣,在乳牙期或替牙期就應破除兒童的不良習慣,如:吮指、吐舌、咬筆、偏側咀嚼呼吸等;早期拔除多生牙、擁擠牙或滯留乳牙,可以矯正器矯正覆牙合或反牙合,對兒童及家長、教師進行健康宣教,使他們認識到某些牙頜畸形與牙齒、牙周組織健康的關系,從而重視牙頜畸形的早期預防。
7.結論
【關鍵詞】 小學生;健康教育;齲病患病率;齲齒充填率
齲病是兒童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患病率高,流行面廣,危害性大。WHO將齲病列為需要重點防治的三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1]。齲病不但使患者感到牙痛而影響食欲、咀嚼,有時還會導致牙髓炎、齒槽膿腫,甚至形成病灶而引起全身疾病。兒童時期乳牙的齲齒,也直接影響恒牙的正常發(fā)育,影響身體健康。調查顯示[2]:2002年深圳市羅湖區(qū)小學生患齲率為65.40%,齲齒充填率乳牙為6.62%,恒牙為13.15%。我院與羅湖區(qū)教育局聯(lián)合于2005年起連續(xù)3年對羅湖區(qū)5家口腔疾病防治試點小學進行口腔健康教育與干預,觀察小學生的齲齒患齲率和充填率,評價群體防治齲病的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深圳市羅湖區(qū)泰寧小學、布心小學、錦田小學、翠茵小學、南湖小學5家口腔疾病防治試點小學1~6年級、年齡在6~12周歲的小學生為調查對象。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 每年定期對試點小學學生進行口腔調查,所有的調查均由醫(yī)院口腔科專業(yè)醫(yī)生實施。在自然光下采用一次性口鏡,輔以問診。普查后計算患齲率及充填率。
1.2.2 患齲率及充填率計算方法 患齲率=患病人數(shù)/受檢人數(shù);充填率=充填牙數(shù)/齲、失、補之和。
1.2.3 口腔健康教育的干預措施 (1)學生教育:①給學生印發(fā)口腔健康教育宣傳資料;②口腔??漆t(yī)生到學校進行口腔知識講座,講解口腔生理知識、牙齒結構與功能、齲病的預防與治療、正確刷牙方法等;③定期為學生上口腔保健課;④定期出刊口腔保健專題宣傳欄;⑤開展相關健康教育活動,如“9.20愛牙日”活動等。(2)家長教育:①給家長印發(fā)口腔健康教育系列資料;②開設家長課堂:講座口腔疾病預防相關知識;③發(fā)放“致家長一封信”等。(3)干預治療:給口腔調查發(fā)現(xiàn)患齲病學生發(fā)放“口腔治療通知書”及“深圳市口腔保健治療卡”,并督促家長帶小孩到牙防網(wǎng)絡醫(yī)院治療。
2 結果
2.1 學生乳牙、恒牙患齲率逐年下降 見表1。
2.2 學生乳牙、恒牙充填率逐年提高 見表2。表1 不同年份學生患齲情況 表2 不同年份學生齲齒充填情況表
3 討論
3.1 干預效果 調查結果顯示:經(jīng)過3年口腔健康教育與干預,能有效地提高兒童口腔健康水平和改善學生口腔健康狀況,齲齒充填率有明顯上升,患齲率逐年下降,說明口腔健康教育在防治兒童齲齒方面是行之有效的。我們體會是:(1)建立良好的合作工作模式,加強衛(wèi)生系統(tǒng)與教育系統(tǒng)的合作是防治兒童齲齒的基礎,對口腔疾病防治能起積極作用;(2)提高家長口腔保健意識是防治兒童齲齒的關鍵:家庭是學生重要的生活場所,兒童口腔衛(wèi)生行為的形成有賴于家庭因素,家長本身的口腔衛(wèi)生知識和行為習慣對子女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3];(3)小學生形成良好自我保健行為是防治齲齒的保障。
3.2 問題及對策
3.2.1 存在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5家試點小學的小學生不同年份患齲率雖有下降趨勢,但效果無顯著性差異,其原因可能是:(1)干預時間短,宣傳力度不夠;(2)深圳流動人口多,該類人群工作壓力大,居住和生活條件差,文化水平較低,相當一部分家長衛(wèi)生知識缺乏,對兒童齲病防治重要性認識不足,往往是在孩子患齲病較嚴重出現(xiàn)癥狀時才來就診,特別是乳牙齲壞,認為乳牙遲早要更換,齲齒不治也不要緊??梢娂议L缺乏口腔保健知識可直接影響到兒童的口腔健康。
3.2.2 對策 加強兒童口腔保健教育,勸導兒童少吃酸甜食品,養(yǎng)成飯后漱口及早晚刷牙的良好衛(wèi)生習慣,對預防齲齒的發(fā)生至關重要。兒童齲齒防治工作任重而道遠,兒童齲病防治應納入衛(wèi)生保健總體規(guī)劃,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加強全社會口腔保健教育宣傳力度,不斷提高人們的口腔保健意識,聯(lián)合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力量共同努力,動員全員參與,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 邢海林,陳蓮芬,王紹萍.三亞市小學生齲齒患病情況.中國熱帶醫(yī)學,2005,5(7):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