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5-11 15:47:39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個稅改革方案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一、水管體制改革的目標、原則、依據
(一)改革目標
通過深化改革,力爭在3年內初步建立職能清晰、權責明確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建立管理科學、運營規(guī)范的水管單位運行機制;建立專業(yè)化、市場化和社會化的水利工程維修養(yǎng)護體系;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和有效的水費計收方式;建立規(guī)范的資金投入、使用、管理與監(jiān)督機制;建立保障有力、配套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撐體系。
(二)改革原則
一是正確處理水利工程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二是正確處理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的關系;三是正確處理責、權、利的關系;四是正確處理改革、發(fā)展與穩(wěn)定的關系;五是正確處理近期目標與長遠發(fā)展的關系;六是正確處理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
(三)改革依據
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國務院體改辦關于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20*]45號);
2、水利部《關于轉發(fā)<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國務院體改辦關于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的通知》(水利部水建管[20*]429號);
3、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fā)省發(fā)改委等單位關于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辦法的通知》(浙政辦發(fā)[20*]82號);
4、浙江省水利廳、財政廳《關于印發(fā)浙江省水利工程維修養(yǎng)護定額標準(試行)的通知》(浙水管[20*]27號);
5、浙江省水利廳、浙江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浙江省財政廳《關于印發(fā)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定崗標準(試行)的通知》(浙水管[20*]28號);
6、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的通知》(浙政辦發(fā)明電[20*]190號);
7、紹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轉發(fā)市水利局等單位關于紹興市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紹政辦發(fā)[20*]24號)。
二、水管體制改革的內容、措施
(一)分類定性,定編定崗
1、劃分水管單位的類別和性質。根據水管單位承擔的任務和收益狀況,按照《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辦法》的有關規(guī)定,*市共有6個水管單位定性為純公益性水管單位,分別是*市*閘管理局、*市東進閘管理所、*市西大堤一號閘管理所、*市海涂二號閘管理所、*市水利工程管理所、*市城區(qū)水利工程管理所,理由是這些單位承擔防洪、排澇、灌溉、抗旱、水環(huán)境保護、水利工程管理運行維護等任務,是體現社會效益為主的水利工程管理單位。
2、嚴格定編定崗。根據《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定崗標準(試行)》、《浙江省水利工程維修養(yǎng)護定額標準(試行)》和《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辦法》的規(guī)定,結合*實際,*市*閘管理局屬純公益性水管單位,定編59人,基本支出經費518.51萬元,維修養(yǎng)護經費72萬元;*市東進閘管理所屬純公益性水管單位,定編18人,基本支出經費164.15萬元,維修養(yǎng)護經費31萬元;*市西大堤一號閘管理所屬純公益性水管單位,定編13人,基本支出經費117.21萬元,維修養(yǎng)護經費58萬元;*市海涂二號閘管理所屬純公益性水管單位,定編10人,基本支出經費94.59萬元,維修養(yǎng)護經費49萬元;*市水利工程管理所屬純公益性水管單位,定編27人,基本支出經費236.63萬元,維修養(yǎng)護經費75萬元;*市城區(qū)水利工程管理所屬純公益性水管單位,定編10人,基本支出經費67.73萬元,維修養(yǎng)護經費715萬元。
(二)加快推進水利工程養(yǎng)護市場化
為提高管理水平,降低運行成本,從20*年開始,城防工程除部分控制性工程外日常維修養(yǎng)護可實行市場化、社會化運作,水管單位通過招標方式擇優(yōu)確定維修養(yǎng)護企業(yè)。同時要積極培育維修養(yǎng)護市場,為工程運行管理與維修養(yǎng)護徹底分離創(chuàng)造條件。
(三)加快水管單位內部改革
要建立合理的用人機制。在事業(yè)性質的水管單位全面推行人員“雙聘制”,即全員聘用合同制和崗位聘任制,按崗聘人,競爭上崗,不斷完善目標責任考核制度,水管單位負責人按干部管理權限由主管部門通過競爭或任用方式選定,定期考評,實行優(yōu)勝劣汰。事業(yè)性質的水管單位仍執(zhí)行國家統一的事業(yè)單位工資制度,同時鼓勵在國家政策指導下,探索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靈活多樣的分配機制,把職工收入與工作職責和績效緊密結合起來。
(四)加強國有水利資產的管理
加強對國有水利資產的監(jiān)督管理,切實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按照《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和現行的行政事業(yè)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等規(guī)定,進行資產評估、產權界定、資產核銷、處理債權債務,核實國有水利資產,理順產權關系。在保證工程安全前提下,允許將相對獨立的經營性資產采取轉讓、拍賣、出租、承包、股份制等方式推向市場;對與公益性資產不可分割的經營性資產,可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把經營權推向市場。
(五)規(guī)范財政支付管理
1、資金管理。所有事業(yè)性質的水管單位均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要加強對工程維修養(yǎng)護經費、更新改造經費和工程折舊費的管理,做到??顚S?,嚴禁挪作他用。財政、審計、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水管經費落實情況的檢查,并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嚴格審計和監(jiān)督。
2、經費測算。根據《浙江省水利工程維修養(yǎng)護定額標準(試行)》規(guī)定,*市*閘管理局等6個純公益性事業(yè)單位年所需基本支出1198.82萬元,維修養(yǎng)護經費1000萬元。
3、其他事項。城區(qū)水利工程管理所隨著城防工程管理范圍的逐年擴大,其維修養(yǎng)護經費也應逐年提高。
三、組織領導和實施步驟
(一)組織領導
為加強對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的領導,市政府成立由分管領導任組長,市發(fā)展改革局、市財政局、市人事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水利局等有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市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組織協調和督促工作,各有關成員單位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各司其責,密切配合,確保各項改革政策和措施落實到位,保障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
(二)實施步驟
全市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分三個階段進行:
1、調查摸底。20*年4月開始,組織開展水管單位普查和調查摸底。
一、水管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原則
(一)指導思想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積極探索各種有效措施,建立科學合理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和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guī)律的水利工程運行機制,為確保水利工程的安全運行和效益的正常發(fā)揮,促進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保障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建立牢固的體制基礎。
(二)改革的目標、任務和時間要求
用3年左右的時間,初步建立起符合××縣情、水情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最終達到理順體制,搞活機制,機構合理,人員精干,服務優(yōu)質,運行高效的目標。
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建立和完善職能清晰,權責明確的水利工程分級管理體制;建立管理科學,經營規(guī)范的水管單位運行機制;建立市場化、專業(yè)化和社會化的水利工程維修養(yǎng)護體系;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和有效的水費計收方式;建立規(guī)范的資金投入、使用、管理與監(jiān)督機制;建立保障有力、配套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撐體系。
全縣水管體制改革,按照省、州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分三步走。2003年為準備階段,做好調查研究,完成經費測算,搞好試點,編制改革實施方案并報經縣人民政府批準。2004—2005年為實施階段,在全縣范圍內,認真貫徹落實本實施方案,深化內部改革,初步建立起新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2006年為總結驗收階段。對改革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并報請上級進行檢查驗收。
(三)改革的原則
正確處理水利工程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既要確保社會效益的充分發(fā)揮,又要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降低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正確處理水利工程的建設與管理的關系,既要重視水利工程建設,又要重視水利工程管理,切實做到加大水利工程管理的投入,建立穩(wěn)定的投入機制,從根本上解決“重建輕管”的問題。正確處理責、權、利關系,既要明確政府各有關部門和水管單位的權利和責任,又要在水管單位內部建立有效的約束激勵機制,使管理責任、工作績效和職工的切身利益緊密掛鉤。正確處理改革、發(fā)展與穩(wěn)定的關系,既要從水利行業(yè)的實際出發(fā),大膽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又要積極穩(wěn)妥,充分考慮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把握好改革的時機與步驟,確保改革順利進行。正確處理近期目標與遠期發(fā)展的關系,既要努力實現水管體制改革的近期目標,又要確保新的管理體制有利于水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協調發(fā)展。
二、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范圍
××縣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范圍,是全縣范圍內小型及其以上規(guī)模的國有水利工程。以上規(guī)模的水利工程,至今仍未明確管理機構,落實管理人員和經費的,同時納入此次水管體制改革的范圍。
三、水利工程管理單位體制改革的內容和措施
(一)明確權責,規(guī)范管理
1、水利工程實行統一管理與分級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1)中型水庫,由縣水利局管理。
(2)?。ㄒ唬┬退畮臁⒓?zhèn)飲水工程,原則上由縣水行政主管部門管理,由縣水行政主管部門視情況依法委托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管理。委托鄉(xiāng)鎮(zhèn)管理的工程應報縣政府審批后執(zhí)行。
(3)收回?。ǘ┬退畮旃芾頇?,包括0.3m3/s以上引灌溝渠,由工程所在地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負責管理。
(4)農村五小水利工程,根據誰建誰有誰受益誰管理的原則明確管理人員和職責,屬集體所有的由村民委員會或村民小組管理,屬農戶所有的由農戶自主管理。
2、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水管單位的管理責任
各級人民政府依法保障本行政區(qū)域內水利工程的安全,限期排除險情。縣水利局作為縣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對轄區(qū)內各類水利工程負有行業(yè)管理責任,負責監(jiān)督檢查水利工程的管理養(yǎng)護和安全運行,對縣管工程負有監(jiān)督資金使用和資產管理責任。
水管單位具體負責水利工程的管理、運行和維護,保證工程安全和發(fā)揮效益。
3、完善責任追究制度
縣水行政主管部門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現安全事故,要依法追究水管單位、水行政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負責人的責任。鄉(xiāng)(鎮(zhèn))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現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水管單位和鄉(xiāng)(鎮(zhèn))政府負責人的責任。其它單位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現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業(yè)主責任。
(二)劃分水管單位類別和性質,嚴格定編定崗
1、劃分水管單位類別和性質
縣水利局管理的中型水利工程,承擔防洪、排澇等公益性任務,具有灌溉供水、集鎮(zhèn)供水等經營性功能,雖有一定經濟收益,但不具備自收自支條件,定為事業(yè)性質的準公益性水管單位。
×座?。ㄒ唬┬退畮旌汀磷。ǘ┬退畮?,主要承擔農業(yè)灌溉任務,兼有防洪、排澇功能,均不具備自收自支條件,定為事業(yè)性質的準公益性水管單位。
2、嚴格定編定崗
事業(yè)性質的準公益性水管單位,其編制由縣機構編制部門會同縣財政局和縣水利局核定。各水管單位要根據國家制定的《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定崗標準》認真測算定編、定員,在批準的編制總額內合理定崗。
(1)崗位設置
按照部頒《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編制定員試行標準》(SLJ705—81),根據“兩定”方案測算,兩座中型工程及?。ㄒ唬┬?、小(二)型水管單位崗位設置的具體情況如下:
××水庫管理所設置崗位25個,××水庫管理所設置崗位24個。
?。ㄒ唬┬图靶。ǘ┬退畮鞃徫辉O置,每座小(一)型水庫管理所設置4個崗位,每座?。ǘ┬退畮旃芾硭O置2個崗位。11座?。ㄒ唬┬退畮旌?05座?。ǘ┬退畮?,共設置崗位254個。
(2)定員
根據以上要求,對縣管兩座中型水庫水管單位各類崗位定員,具體情況如下:
中型工程水管單位崗位定員表
水管單位名稱
定員數量(人)
合計
非公益性
公益性
××水庫管理所
25
21
4
××水庫管理所
24
17
7
合計
49
38
11
?。ㄒ唬┬退畮?1座,定員44人,?。ǘ┬退畮?05座,定員210人,共254人。
(三)全面推進水管單位改革,嚴格資產管理
1、根據水管單位的性質和特點分類推進人事、勞動、工資等內部制度改革。事業(yè)性質的水管單位,要按照精減、高效的原則,嚴格控制人員編制。全面實行聘用制,按崗聘人,職工競爭上崗,并建立嚴格的目標責任制度。對年齡偏大、素質差、水平低的部分職工實行內部退養(yǎng)或待崗,退養(yǎng)或待崗期間,依據人事勞動的有關政策發(fā)給基本生活費或退養(yǎng)金,退養(yǎng)人員到退休年齡,一次性辦理退休手續(xù)。水管單位負責人由主管部門通過競爭方式選任,定期考評,實行優(yōu)勝劣汰。
2、規(guī)范水管單位的經營活動,嚴格資產管理。對準公益性水管單位,要在科學劃分公益性和經營性資產的基礎上,對內部承擔防洪、排澇等公益職能部門和承擔供水以及多種經營職能部門進行嚴格劃分。將經營性部門轉制為水管單位下屬企業(yè),做到事企分開,財務獨立核算。事業(yè)性質的準公益性水管單位,在核定的財政資金到位情況下,不得興辦與水利工程無關的多種經營項目。企業(yè)性質的準公益性水管單位和經營性水管單位的投資經營活動,原則上圍繞與水利工程相關的項目進行,并保證水利工程日常維修養(yǎng)護經費的足額到位。
(四)積極推行管養(yǎng)分離
積極推行水利工程管養(yǎng)分離,有利于精簡管理機構,提高養(yǎng)護水平,降低運行成本。把水利工程維修養(yǎng)護業(yè)務剝離出來,逐步推向市場。
為保證水利工程管養(yǎng)分離的順利實施,按照分級管理原則,同級財政部門要保證經核定的水利工程維修養(yǎng)護資金足額到位。同級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培育維修養(yǎng)護市場主體,規(guī)范維修養(yǎng)護市場環(huán)境。
(五)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強化計收管理
1、逐步理順水價
水利工程供水水費為經營性收費,供水價格要按照補償成本,合理收益,節(jié)約用水,公平負擔的原則核定。對農業(yè)用水和非農業(yè)用水要區(qū)別對待分類定價。農業(yè)用水水價按實際補償供水成本的原則核定,不計利潤。非農業(yè)用水價格在補償供水成本、費用、稅金、計提合理利潤基礎上確定。水價要根據水資源狀況、供水成本及市場供求變化適時調整,分步到位。
中型水庫工程水價成本測算表
單位名稱
農灌水價
(元/m3)
城鎮(zhèn)供水水價(元/m3)
備注
××水庫
0.11
無
現狀水價
××水庫
0.20
0.49
根據××水利工程現狀及經濟發(fā)展水平,擬定中型灌區(qū)水價改革計劃?!痢了畮燹r灌水價:2003年至2005年,0.06元/立方米, 2006年至2010年, 0.10元/立方米。從2011年起,根據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通過逐步調整,使水價逐步達到供水成本。非農業(yè)供水水價按供水成本一步到位。××水庫農灌水價0.11元/立方米,為水庫現狀成本核算水價,不能作為水價改革依據,待除險加固工程竣工驗收后再進行水價成本核算,擬定水價改革計劃。
××水庫水價調整時期及價格表
供水時期
農灌水價
(元/m3)
城鎮(zhèn)供水水價
(元/m3)
時期
年度計劃
支渠進水口
水廠原水表
第一時期
2003—2005年
0.06
0.49
第二時期
2006—2010年
0.10
0.49
2011年以后
適時調整農灌水價,逐步實現按成本價計收。
鄉(xiāng)(鎮(zhèn))管理的小(一)型、?。ǘ┬凸こ?,在水管體制改革中,結合地區(qū)實際,制定水價改革計劃。供水價格按供水成本逐步到位,原則上要能確保管理人員工資和工程的正常維修養(yǎng)護經費的來源。
2、強化計收管理
改進農業(yè)用水計量設施和方法,逐步推行計量收費。積極培育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改進收費方法,減少收費環(huán)節(jié),提高繳費率,嚴格禁止鄉(xiāng)村兩級在代收水費時任意加碼截留。收取水費時,要實行公示制,接受民主監(jiān)督,規(guī)范收費行為。非農業(yè)用水必須安裝原水計量設施,實行計量收費。
(六) 規(guī)范財政支付范圍和方式,嚴格資金管理
1、根據水管單位的類別和性質,實行不同的財政支付方法
事業(yè)性質的準公益性水管單位,編制內承擔公益性任務的在職人員經費,退休人員經費,公用經費及公益性部分的工程日常維修養(yǎng)護經費等項支出由同級財政負擔,更新改造費用納入基本建設投資計劃,由計劃部門在非經營性資金中安排。經營性部分的工程日常維修養(yǎng)護經費,供水價格未達到成本水價計收前,缺額部分由同級財政補貼,供水價格按成本水價計收后,由水管單位自行籌集,財政不予補貼,更新改造費用在折舊資金中列支,不足部分納入基本建設投資計劃,由計劃部門在非經營性資金中安排。事業(yè)性質的準公益性水管單位的經營性資產收益和其它投資收益要納入單位的預算??h水行政主管部門、鄉(xiāng)(鎮(zhèn))水利管理站應及時向同級財政部門報告該類水管單位各種收益的變化情況,以便財政部門實行動態(tài)核算,并適時調整財政補貼額度。
2、積極籌集水利工程維修養(yǎng)護歲修資金,嚴格資金管理
為保障水管單位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同級政府要合理調整水利支出結構,積極籌集水利工程維修養(yǎng)護歲修資金。一是建立水利建設基金,根據云政發(fā)[1997]101號《云南省水利建設基金籌集和使用管理實施細則》的要求,從2003年起,建立××水利建設基金并納入財政預算,以保障水利工程維修養(yǎng)護歲修資金的足額到位。水利工程維修養(yǎng)護資金來源于同級水利建設基金的30%(建設基金使用結構為:55%用于水利工程建設,30%用水利工程維護,15%用于應急渡汛)和同級財政年初預算安排的歲修費,實施中不足部分由同級財政補給。各項水行政事業(yè)性收費,作為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水管單位管護資金的來源,按“收支兩條線”納入同級財政,統籌安排,加強管理。
(七) 妥善安置分流人員,落實稅收及社會保障政策
1、妥善安置分流人員,是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h水利局和水管單位要在定編定崗的基礎上,支持和鼓勵分流人員大力開展多種經營,特別是旅游、水產養(yǎng)殖、農林畜產,建筑施工以及渠系維修養(yǎng)護等具有行業(yè)和自身優(yōu)勢的項目。利用水利工程和保護區(qū)域內的水土資源開展多種經營的項目或企業(yè),要優(yōu)先安排水管單位分流人員。在理順水管單位現有經營項目的基礎上,把經營項目的剝離與分流人員的安置結合起來。
2、落實社會保障政策
各類水管單位應按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參加所在地的基本醫(yī)療、失業(yè)、生育等社會保險,有條件的水管單位要為職工建立各類補充保險。事業(yè)性質的兩座中型水庫水管單位,公益性人員參加社會保險所需費用由同級財政負擔,非公益性人員參加社會保險所需費用由水管單位解決。改制前水管單位所欠繳的各項社會保險由同級財政解決。
3、稅收扶持政策
在實行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中,為安置水管單位分流人員興辦的經濟實體,符合國家有關稅法規(guī)定的,經稅務部門核準,執(zhí)行相應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
(八) 完善新建水利工程管理體制
進一步完善新建水利工程的管理體制,全面實行建設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和工程監(jiān)理制,落實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確保工程質量,實現新建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的有機結合。在編制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報告的同時,必須同時編制管理方案,核算管理成本,明確工程的管理體制、管理機構和運行管理經費來源。對沒有管理方案的工程項目,不予審查、立項,不得審批、轉報項目建議書以及項目設計。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將管理設施、管理機構與主體工程同步實施,管理設施不健全的工程不予驗收。
(九)改革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
為了更好的保障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安全運行,使其發(fā)揮效益,積極探索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的改革。
對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根據工程的不同情況采取相應形式認真落實管理主體。一是由鄉(xiāng)(鎮(zhèn))組建工程管理所負責管理,將工程安全、清淤維修、供水管理、水費征收、工程的日常管理等任務下達給工程管理所,鄉(xiāng)(鎮(zhèn))水利管理站則負責監(jiān)督檢查各項管理制度和任務的落實。二是以受益戶為基礎,組建工程灌溉管理委員會(受益戶代表委員會),履行工程管理主體責任,日常管理由灌溉管理(受益戶代表)委員會聘用專人負責,工程清淤、維護整治、水費征收由工程灌溉管理(受益戶代表)委員會組織廣大受益戶共同落實,內部實行民主管理。三是對受益范圍小的微型水利工程可以明確由主要受益戶所有,并負責日常維護管理。
(十)加強水利工程的環(huán)境、法規(guī)建設,強化安全管理
1、加強環(huán)境保護
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理要遵守國家環(huán)保法律法規(guī),符合環(huán)保要求,著眼于水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要嚴格執(zhí)行環(huán)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huán)境保護“三同時”制度。水管單位要做好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內的防護林(草)建設和水土保持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下游生態(tài)用水需要。水管單位開展多種經營活動應當避免污染水資源,防止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損壞。環(huán)保部門要組織開展有關環(huán)境監(jiān)測工作,加強對水利工程及周邊區(qū)域環(huán)境保護的監(jiān)督管理。
2、法制建設和完善
加強法制建設,完善水利工程管理的有關規(guī)章。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水利工程管理單位要嚴格執(zhí)行有關水利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堅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健全和完善執(zhí)法管理體系,加大執(zhí)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依法維持水事秩序,維護水利工程的安全。
3、強化安全管理
水管單位要強化安全意識,加強對水利工程的安全保衛(wèi)工作。在確保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水利工程及保護區(qū)域內的水土資源開展多種經營項目。不得將水利工程作為主要交通通道,大壩壩頂、河道堤頂確需兼作公路的,需經科學論證和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并采取相應的安全維護措施,未經批準,已作為主要交通通道的,要限期實行壩路分離,對堤防要限制交通流量。
四、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組織領導、改革的方法和步驟
為切實加強對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的領導,積極推進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縣人民政府成立以分管副縣長為組長,涉及改革的主要部門領導為副組長,縣發(fā)展計劃局、地稅局、財政局、人事勞動、水利局以及有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縣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同時明確各成員單位的職責。
水利局職責:負責水管體制改革的日常工作,組織試點日常工作安排,上報測算的基礎資料,代縣人民政府編擬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并指導實施。
財政局職責:建立××縣水利建設基金,籌措歲修資金,對水管單位進行分類定性。公益性資產管理各種費用納入財政預算,按照“兩定”方案和有關測算定額標準,對水管單位人員經費、公用經費和水利工程的運行經費進行測算,測算審定固定資產,嚴格劃分公益性資產和非公益性資產。
發(fā)展計劃局職責:測算審定水價成本并制定水價,按逐步到位的原則進行水價改革,做好報批手續(xù)。在非經營性資金中安排水利工程的更新改造費用。
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職責:對國有水利工程管理單位進行分類、定性,并測算審定水管單位定崗、定員編制,把國有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在編人員納入社會保障體系。
根據美國財政部當天的改革方案,其內容包括消除幾十項的稅收漏洞和補貼;簡化小型企業(yè)報稅程序;降低企業(yè)所得稅稅率,使其最高稅率從現有的35%下調至28%;降低制造業(yè)企業(yè)的稅率使其不超過25%;針對美國公司的海外經營收入設定最低企業(yè)所得稅率,以鼓勵在美國國內投資等。上述改革方案還需得到國會的批準,但在大選年能否獲得目前嚴重分裂的國會的通過還是未知數。雖然兩黨相當多的議員都贊成改革公司稅制,但雙方在具體細節(jié)上存在分歧。
美國總統奧巴馬當天在就此方案發(fā)表的聲明中表示,美國目前的企業(yè)所得稅制度是過時、不公平和低效的。它為那些將就業(yè)機會和利潤轉移到海外的企業(yè)提供稅收優(yōu)惠,但那些選擇留在美國的公司卻要承擔世界上最高的稅率之一。而且這項制度存在一些不必要的復雜程序,使美國的小企業(yè)每年在報稅上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因此急需改革。
美國財政部部長蓋特納在當天的聲明中坦言,奧巴馬的這項改革建議旨在啟動根本性稅制改革的進程,但這一過程將需要一段時間,在政治上也將引發(fā)爭議。
《洛杉磯時報》的文章稱,在執(zhí)行稅收減免政策后,美國企業(yè)實際稅率要較名義水平低得多。按照奧巴馬政府的計劃,降低稅率、彌補漏洞和對海外收入征收最低稅最終不會導致赤字上升。這就意味著目前利用稅收漏洞、得到補貼或者實際稅率很低的公司最終要增加納稅。其它公司則因為稅制簡化而受益。
主持者言:近年來,美國許多知名企業(yè)不斷向海外新興市場國家轉移,除了勞動力成本和市場前景的考慮之外,國內稅率偏高也是重要原因。美國是當今世界上企業(yè)所得稅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就業(yè)形勢嚴峻和制造業(yè)不景氣的情況下,在奧巴 馬總統看來,美國的企業(yè)所得稅制已經“過時、不公平和失效”了。奧巴馬政府此時提出企業(yè)所得稅改革方案,企圖重振制造業(yè)和緩和就業(yè)壓力的目的十分明顯。
關鍵詞:三電灌區(qū)、水價改革、改革措施
中圖分類號: F323.21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7(b)-0000-00
1.項目概況
榆中縣三電灌區(qū)地處黃土高原,氣候干燥,雨量稀少,屬溫帶半干旱氣候區(qū),多年平均氣溫6.6℃,極端最高氣溫34.5℃,極端最低氣溫-27.2℃,年平均降水量406.7mm,年降水量變率大,最大年為最小年的2倍。年平均空氣濕度62%,年平均蒸發(fā)量1406.8mm,干旱指數2.2,年平均日照時數2665.9h,年平均無霜期153天,年平均降雹期2天,多年平均風速1.5m/s,定時觀測最大風速15m/s,最大積雪深度16cm,最大凍土深度118cm。
2.改革目標
(1)實行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以三電灌區(qū)取水許可9800萬m3為最高用水總量紅線,以水權制度改革確定的年定額配水量7390萬m3為農業(yè)供水總量控制目標,明晰農業(yè)水權。并在完善計量設施基礎上,實現終端計量和精確配水,逐步推行分作物種類定額配水。
(2)配套完善末級渠系,提高水利用率。利用中央財政1000萬元的末級渠系改造補助資金,對示范區(qū)末級渠系的渠道和量水設施進行改造,建成一個工程完好、配套齊全的工程體系,并實現精準配水。使示范區(qū)末級渠系工程完好率達到80%以上,渠系水利用系數由目前的0.57逐步達到0.73。
(3)完善水價形成機制,探索分類水價和超定額累進加價機制。對三電灌區(qū)骨干工程農業(yè)供水價格進行成本監(jiān)審,通過增加財政“兩費”補貼、擴大灌溉面積增加配水量、發(fā)展非農用水產業(yè)等途經降低供水成本,并適當提高農業(yè)水價,使執(zhí)行水價達到運行成本水平。制定分類價格政策,對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實行不同供水價格。在作物定額管理基礎上,制定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促進農業(yè)節(jié)水。
(4)建立農業(yè)節(jié)水精準補貼機制和節(jié)水獎勵機制。通過政府財政支持、實行分類水價、超定額累進加價等渠道籌集資金,建立農業(yè)節(jié)水精準補貼和節(jié)水獎勵機制。通過對農民用水戶協會和種植用水大戶的獎勵,鼓勵推廣滴灌、壟膜溝播等灌溉和農業(yè)節(jié)水技術,提高農業(yè)用水戶節(jié)水的效益和積極性。同時,鼓勵農民用水自治和產業(yè)化種植結構調整。
3.改革措施
3.1確定農業(yè)水權
項目區(qū)按照灌區(qū)9800萬m3取水許可量為最高用水總量紅線,以水權制度改革確定的年定額配水量7390萬m3為農業(yè)供水總量控制目標,明晰農業(yè)水權。以土地承包確權登記在冊的耕地面積為基礎,將三電灌區(qū)水權核定到21個協會和58個行政村,將水權逐級分配到行政村或協會,并將其中示范區(qū)的所屬6個協會和具備條件的1個行政村、1個協會的水權核定、分配到戶。首先根據土地承包登記在冊的耕地面積,對58個行政村和21個農民用水戶協會的初始水權進行確權和水權證發(fā)放。
3.2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
3.2.1國有水利工程成本測算
經榆中縣物價局監(jiān)審,近三年總成本為13044335.68元。其中:制水成本821650.44元、輸水成本10471231.47元、期間費用1751454.21元。三年平均供水量為23661819m3。經測算近三年單位運行維護成本為0.55元/m3。
3.2.2末級渠系水價
末級渠系水價由合理的管理費用、末級供配水人員勞動補貼、末級渠系維修養(yǎng)護費用等三部分構成。
三電灌區(qū)自2009年以來,已成立21個農民用水戶協會,參與用水戶8063戶,管理灌溉面積54282畝。平均每個協會管理費用1.6萬元,依此作為管理費用計算的依據,計算管理費用34.5萬元。協會管理的灌區(qū)末級渠系供水的固定資產測算值230萬元,其維修養(yǎng)護費用按照資產的1.5%計算,維修養(yǎng)護費用3.45萬元。末級渠系供水費用=管理費用+配水人員勞務費用+維修養(yǎng)護費用=37.95萬元。
三電灌區(qū)近三年協會農田灌溉平均年供水量948萬m3,目前灌區(qū)支口已實現了精準計量,但田間計量設施配套還不完善,因此灌區(qū)末級渠系計量點按支口計量,終端供水量為948萬m3。末級渠系水價=末級渠系供水費用÷終端供水量=0.04元/m3
3.2.3灌區(qū)終端水價
終端水價等于國有水利工程供水水價與末級渠系水價之和,國有水利工程運行成本水價為0.55元/m3,末級渠系水價0.04元/m3,三電灌區(qū)農業(yè)終端運行成本水價為0.59元/m3。
3.3建立農業(yè)節(jié)水精準補貼機制和節(jié)水獎勵機制
3.3.1建立農業(yè)節(jié)水精準補貼機制
為了促進種植結構調整和節(jié)約用水,項目區(qū)將探索建立完善的農業(yè)節(jié)水精準補貼機制和節(jié)水獎勵機制。重點對節(jié)約用水的農民用水協會、土地流轉用并集中種植高原綠色蔬菜的用水大戶(50畝以上)進行補助,激勵農民節(jié)水,鼓勵調整種植結構和生產模式,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
3.3.2建立節(jié)水獎勵機制
建立節(jié)水獎勵基金,制定規(guī)范基金管理的相關制度。通過適當提高水價、推行分類水價、超額累進加價措施增加的水費收入全部進入節(jié)水基金,每年年末從節(jié)水基金中提取70%作為節(jié)水獎勵資金,剩余的30%由用水戶協會作為管護經費使用。用水戶協會根據提取的獎勵資金規(guī)模和工程當年節(jié)水量計算出獎勵單價,再按照用水戶水權額度和實際用水量的差值確定其節(jié)水量,由此得出用水戶的節(jié)水獎勵金額。通過實施獎勵措施,推動灌區(qū)滴灌、微灌等高效節(jié)水技術和壟膜溝播農業(yè)技術的普及和高原綠色蔬菜的種植規(guī)模。
3.4實行水權轉讓
探索建立水權交易市場及可操作的水權交易辦法。用水戶依法取得的農業(yè)初始水權在采取節(jié)水措施后,其節(jié)余水量可在其所屬的用水戶協會內自主交易;用水戶協會結余的水量可在灌區(qū)范圍內進行交易;灌區(qū)結余的水量由政府以不低于灌區(qū)現執(zhí)行水價進行回購,通過調節(jié)功能向工業(yè)、城市用水轉移。通過回購政策,體現政府對享有初始水權農民利益的保護,讓節(jié)水農戶充分享受水利改革帶來的紅利,激發(fā)農民群眾節(jié)水的積極性,變“要我節(jié)水”為“我要節(jié)水”。
4.效益分析
4.1經濟效益
項目實施后,提高了渠道水的利用率,斗渠灌溉水利用系數由0.8提高到0.92,農渠灌溉水利用系數由0.85提高到0.9,經計算畝均節(jié)水69m3,總節(jié)水量為141萬m3,每方水現行水價按0.395元計算,節(jié)水效益為56萬元。本項目實施后,末級渠道改建后改善了田間灌水條件,有利于適時適量灌溉,能有效滿足作物生長的需水要求,從而提高產量及品質,同時可促進種植結構的優(yōu)化調整,收到增產增收的效果。本項目可改善灌溉面積20457畝,根據當地類似工程調查資料分析,年增產值可達651.45萬元。按效益分攤系數0.5計算,增產效益325.73萬元。根據已建田間工程統計資料,渠道配套完善后灌溉速度快,澆地效率高,可縮短灌水時間,節(jié)省灌水用工,按每畝年節(jié)省人工1個,每個工以80元/日計算,20457畝地每年可節(jié)約費用約163.66萬元。綜上所述,本項目年增效益總值為545.39萬元。項目區(qū)總人口11577人,農民年增加毛收入471元。
4.2社會效益
農業(yè)綜合水價改革試點項目實施后,項目區(qū)水利基礎設施將進一步完善,可改善農業(yè)生產條件和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增強農業(yè)綜合生產能力,降低農業(yè)生產成本。通過完善計量設施、明晰工程權屬、建立水價機制、組建用水戶協會、建立農業(yè)節(jié)水精準補貼機制等一系列舉措,可有力推動項目區(qū)節(jié)水和工程良性運行,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對促進本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有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同時,通過農業(yè)基礎設施建設,將會增強農田水利工程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馬文輝,莊浪縣基層水利服務機構建設及農村水價改革情況探討,水利水電建設,2015年第15期
[2]王薇,苑先動,孫力,禹城市農業(yè)水價綜合改革試點實踐,中國水利,2015.8
[3]盧竹生,劉品章,梁金文,江西大型灌區(qū)農業(yè)水價分擔模式探討,中國水利,2015.12
一、集成技術
1.種子處理
通過曬種、選種、浸種消毒、催芽等步驟后,進行播種。播種要根據當年氣溫和品種熟期確定適宜的播種期。水稻發(fā)芽最低溫度為10―12℃,因此當氣溫穩(wěn)定超過5―6℃即可播種。不要播種過早,防止播后不能下地而芽干或爛芽。
2.苗床
(1)配制營養(yǎng)床土:選沒打過除草劑的旱田土加入10%腐熟好的豬糞或馬糞,或加入5%腐熟好的雞糞,然后過5目篩將雜草、碎石、土塊等去掉,再與床土調理劑(如麥立真、沃必達等)混拌均勻裝盤待播,要注意使用含有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的調理劑時不能超量,防止秧苗控制不長;兌原土要適量,多了后期脫肥,少了易燒根、燒芽。
(2)制作置床:置床制做要精細、平整、防止出現秧盤架空現象,造成缺水僵苗。
(3)秧田管理:
秧苗管理要求精心細致,一般分四個階段進行。
播種――出苗
這段時間主要是密封保溫,保證出苗所需的水份和溫度。棚內溫度控制在30℃左右,超過35℃時要通風降溫。缺水時要及時補水,一般底水未澆透,或置床滲水,出苗前經常出現芽干現象,因此這個時期水份是重點,但也不能水份過大,防止低溫爛芽。覆膜的出苗后立即撤去地膜,以免燒苗。
出苗――1葉1心期
這個時期對低溫的抵抗能力強,注意床土不能過濕,否則影響根系生長,盡量少澆水,溫度控制在20―25℃,高溫晴天要通風降溫,防止燒苗。要注意在背風面通風,防止摔苗和大風掀棚。
當秧苗長到1葉1心時,最好能澆一次滅枯靈等藥劑防治立枯病。
如果播種后未進行藥劑封閉除草或除草效果不好的苗床,1葉1心期是使用敵稗的最佳時期,用20%敵稗乳油兌水40倍于晴天無露水時噴霧,用藥量每667平方米1千克,施藥后棚內溫度控制在25℃左右,半天內不要澆水,以提高藥效。
1葉1心――3葉期:
1葉1心――2葉1心(離乳期前后)是立枯病和青枯病的易發(fā)時期,也是培育壯秧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對水份最不敏感,對低溫抗性強。床土水分應控制在一般旱田狀態(tài),保持床面干燥只有床土干裂時才能澆水,以此促進根系發(fā)達,生長健壯,棚內溫度控制在20―25℃,高溫晴天及時通風煉苗,防止秧苗徒長。
有鹽堿的地區(qū)此時期應澆酸化水1―2次降低床土PH值,方法是每50千克水中加入50毫升硫酸(大約1000倍),澆后不用洗苗。
在3葉左右要追一次離乳肥,每平方米追施硫酸銨30克,施后用清水沖洗一次,以免燒苗。
3葉――插秧:
此期不僅秧苗需大量水分,而且隨著氣溫的升高,蒸發(fā)量也大,床土容易干燥,因此澆水要及時,充分,否則秧苗會干枯。這時外部氣溫已經很高,棚內溫度應控制在25℃以內,要大通風,棚裙白天可以掀起來,晚上外部在10℃以上時可以不蓋棚裙。插秧前要掀棚煉苗3―5天,這樣插秧后基本不緩苗,返青快,成活率高。
在插秧前3―4天追施一次“送嫁肥”,每平方米苗床施硫銨50―60克,施肥后用清水洗苗防止燒苗。
為了預防潛葉蠅在插秧前用40%氧化樂果乳油兌水800倍,在無露水時,避開中午進行噴霧。插前人工拔一遍大草及惡苗病株。
3.本田
(1)整地泡田:
原則:要求土地平整、耙碎耙細,每個格田內高低差不過寸。秋翻比春翻好,因為秋翻冬凍春化,凍融作用使土塊細碎,雜草種子、病菌和害蟲被翻到土表而被凍死,減少危害。翻地深度要求15―18厘米,冷漿地深些,沙土地可淺一些,要求扣垡嚴,不漏耕,實行早耙水找平。結合翻地深施底肥,插秧前3-5天灌水泡田、耙地。
(2)肥水管理:
在施用有機肥基礎上測土配方施用化肥,缺啥補啥,做到合理平衡施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施肥要做到底肥深施,口肥淺施,追肥分期施,留三分之一鉀肥做穗肥追施,還要注意施用有機糞肥的地塊根據施用糞肥的種類及數量酌情減少化肥的施用量,防止貪青晚熟和倒伏。
灌水采取淺―曬―深―濕的間歇灌溉方法,以提高地溫、促進早生快發(fā)、控制無效分蘗。盡量做到單池排灌,不要串池排灌,以確保除草劑和化肥均勻,確保地溫穩(wěn)定。
(3)移栽:
采用機械插秧技術,確保均勻,確保密度。
一般情況下水稻根生長最低溫度為14℃,泥溫13.7℃,葉片生長溫度是13℃。因此要根據溫度來確定移栽期,一般我市5月15日左右開始移栽。一般密度為每公頃20萬穴左右,根據品種特性和土質情況上下調整。
(4)化學除草:
A、慎重選擇除草劑品種。根據田間雜草群落情況,保水能力、秧苗素質、以及氣象條件,正確選擇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三證”齊全的名牌產品。
B、正確使用除草劑。把握好用藥時期,藥劑用量要精確,施用要均勻,施用方法要正確,施藥后要注意保持水層,不要串池排灌。
C、根據田間雜草群落選擇適宜的除草劑。稻稗多的地塊建議施用苯噻酰草胺和芐嘧磺隆;三棱草、水蔥等莎草科雜草多的地塊,建議兩次施用芐嘧磺隆,間隔15天左右,或者先期正常用藥,中期施用米全除草劑;眼子菜多的地塊建議施用西草凈,于眼子菜由紅轉綠時施用效果最好;水綿多的地塊建議施用百螺敵,施用百螺敵比施用硫酸銅效果好,可以當年一次根除水綿,而且還可以兼防福壽螺。
D、漏水田除草劑的選用。漏水田盡可能不使用芽前除草劑,建議用稻田旺、農力等除草劑于雜草3葉期前噴霧處理,一天后灌水還有封閉作用。
E、鹽堿地和有機質含量高的地塊建議加大用藥量。
F、施藥時期如遇階段性低溫,建議在氣溫回升后選用適宜的除草劑。
G、如發(fā)生藥害應及時排灌洗田,同時噴施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緩解藥害。
(5)病蟲害防治:
水稻常發(fā)生的病蟲害有惡苗病、立枯病、青枯病、赤枯病、紋枯病、稻瘟病、細菌性褐斑病、潛葉蠅、負泥蟲、二化螟等,但對產量影響最大的二化螟和稻瘟病,應重點防治。
A水稻二化螟的防治:
防治二化螟首先應要選種稈細而堅硬的抗蟲品種,藥劑防治最好采用噴霧法,用殺蟲單、殺蟲雙等噴霧,能夠保住水的地塊可以使用殺蟲雙撒滴劑或殺蟲雙顆粒劑。
B稻瘟病的防治:
稻瘟病的防治應著重選用抗病品種和加強以肥水管理為主的豐產防病栽培措施,盡可能減少初侵染源,并在發(fā)病期間及時輔以藥劑防治。
C赤枯病的防治:
一般在6月份高瘟情況下發(fā)生,主要原因是高溫使稻株對鋅、鉀、錳等元素吸收發(fā)生障礙造成僵苗、紅葉、干尖、爛根、甚至死亡,也有階段低溫障礙、肥糞燒根、土壤中重金屬及有害分子的毒害、除草劑的藥害、土壤粘重通透性差、鹽堿重等原因引發(fā)水稻赤枯病。
防治主要是增施有機肥或生物菌劑改善土壤理化性狀,除草劑不要施用過量、過早,發(fā)病后及時噴施含鋅、鉀、錳等元素的葉面肥進行防治。
正在制定中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令個人所得稅調整再次成為關注的熱點。北京市政協建議,應提高個人所得稅免征額。廣東將向中央申請建立與地區(qū)物價水平、通脹系數相掛鉤的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浮動機制,提高廣東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而在15日的搜狐經濟學人月度論壇上,多位財稅專家建議,個人所得稅免征額未必需要提高,但應與家庭整體負擔和物價指數變化掛鉤,決策層應考慮適當降低稅率,擴大納稅群體。專家同時也指出,目前個人所得稅對收入分配的調節(jié)作用極為有限,需從稅制上加以完善。
模擬題
正在制定中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令個人所得稅調整再次成為關注的熱點。有專家提出應提高個稅起征點,還有專家建議個人所得稅免征額未必需要提高,但應與家庭整體負擔和物價指數變化掛鉤,決策層應考慮適當降低稅率,擴大納稅群體。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解析
改革開放30多年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xù)快速發(fā)展,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個人收入差距擴大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稅收作為調節(jié)收入分配的手段之一,其作用不可忽視。在這個背景下有專家提議提高個稅起征點,以緩解收入差距。對此我的看法為:
提高個稅起征點應我們應充分體現公平原則,不能“一刀切”。對于勤勞所得應該采取低稅率,對于資本所得和一次性偶然所得應采取高稅率。即:一是個稅免征額應與家庭整體負擔和物價指數掛鉤,實行浮動制度;二是對勤勞所得之外的收入實行高稅率;三是對逃稅行為實行高額罰款,強制提高稅法遵從度。
為此,政府必須切實采取各項措施,不斷加強高收入者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努力發(fā)揮稅收的調節(jié)作用。由于高收入者所得來源不一,所得形式多樣,高收入者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工作難度日益加大。為進一步加強稅源監(jiān)控和稅收征管,強化對高收入的調節(jié)力度。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強化對高收入者個人所得稅征管:
一是各級地稅機關將結合本地區(qū)經濟總體水平、產業(yè)發(fā)展趨勢和居民收入來源特點,進一步調查摸清本地區(qū)高收入者相對集中的行業(yè)和高收入者相對集中的人群,確定管理的重點。
二是地稅機關要將調查摸底情況與日常管理情況對比,找到薄弱環(huán)節(jié),采取措施不斷強化高收入者的日常稅源管理和監(jiān)控。
三是對高收入者的主要所得項目,地稅機關將根據不同所得的性質和特點,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加強個人所得稅征管。
四是地稅機關將堅持開展納稅評估和稅收檢查,并收集典型案例,必要時通過媒體予以曝光,促進高收入者依法誠信納稅,提高稅法遵從度。
目前,我國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和社會組織都擁有稅務登記代碼,主要由區(qū)域碼和組織機構代碼組成,個體工商戶稅務登記代碼為其居民身份證號碼。對于自然人,稅務代碼制度卻沒有實現全覆蓋。
繳社保、買房子、炒股票 ……請先提供您的稅號,家庭計征個稅、開征房產稅 、破題遺產稅……先要人人有稅號。
今后,一個小小的稅號不僅會滲透我們的生活,還將讓我們充分了解自己的“稅上人生”。
先要人人有稅號
個人稅號與個稅改革常被同時提及。2015年,在提出建立個人稅號制度的同時,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也在2015年的改革清單中列出,要抓緊推進個稅改革,研究提出改革方案。
個稅改革的目標是“綜合計征”,這是十分專業(yè)的術語。舉例來說明,一邊是很多筐,里面分別裝著個人的工資收入、股票收入、租房收入等,這些收入用不同的稅率計征個稅,結果就是低收入者與高收入者交的稅差不多;一邊是一個大筐,把所有的收入放到里面用統一的稅率計征個稅,低收入者少繳稅,高收入者多繳稅,后者就是“綜合計征”。
個人稅號實際就是那個大筐。在收入多元化的今天,有了這個稅號,每個人的納稅信息才能歸集到一塊,不再是碎片化的,才可以綜合計算一個人、一個家庭的收入情況與稅率水平,才能實現個稅調節(jié)收入分配的功能。
事實上,不僅個稅改革,包括房地產稅改革,包括開征遺產稅,這些與我們切身利益緊密相關的直接稅改革,都需要個人稅號制度的建立作為基礎,只有能夠掌握個人稅號中的個人交易、收入、財產信息等,才能消除征稅漏洞,實現公平征稅。
買房炒股轉賬都請“提供稅號”
個人稅號,在一些西方發(fā)達國家可謂歷史悠久,其使用的頻繁程度甚至超過身份證號。隨著我國個人稅號時代到來,這小小的號碼又將會怎樣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
國家將為每個人編制一個具有唯一性的稅號,這個稅號終身只有一個,也就是說即使有一天姓名更改了,稅號也不會改變。這不禁讓人想起富蘭克林的那句名言,世上只有兩件事不可避免,死亡和納稅。
個人稅號,很有可能就是身份證號,或是在身份證號基礎上編制的。而根據我國的社會保險法,身份證號與社會保障號是一樣的。今年,社會保障制度并軌后,每個人都會有一個社會保障號,也就是說每個人都將有一個“三合一”的號。
稅號和社會保障號合一是世界通行的做法,也許很多人會覺得這是出于好記的原因,但還有很深刻的一層含義,這象征著因為你向政府納稅,所以政府向你提供社會保障的邏輯關系。
“請?zhí)峁┠愕亩愄枴?,這句話我們將會經常聽到,比如每個月繳納社保費、退休后領取社保費的時候,如果是單位代扣代繳,單位就會代為提供;再比如向政府部門登記自己的土地、房屋等不動產的時候。
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涉及合同、協議都會要求提供個人稅號,買賣、租賃房屋中需要提供;炒股票、買保險時需要提供;銀行也會在每筆大額轉賬時,向稅務部門提供賬戶人的個人稅號。
小稅號背后的大征信
個人稅號,實際就是為每個人一生的納稅行為建立一個檔案,將個人的各種納稅行為集結在稅號之下。
在全程參與《稅收征收管理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修訂與討論的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劍文看來,個人稅號,表面只是一個小小的號碼,其背后是捆綁在上面的納稅信息,再背后其實就是社會征信體系。
自2012年1月日啟動試點改革以來,營改增的進程不可說不快。但到2014年底,原征收營業(yè)稅的大部分行業(yè)仍未納入改革范圍,特別是金融業(yè)、建筑業(yè)、不動產交易等主要行業(yè)。這些行業(yè)規(guī)模龐大、業(yè)務特點和結構復雜、制度設計難度極大,改革要在一年內完成,任務的繁雜艱巨可想而知。
可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為如期完成任務,營改增的改革進程仍須加快。不過,需要穩(wěn)妥進行,切忌操之過急。鑒于金融、建筑和不動產交易之間存在著緊密的業(yè)務聯系,這些行業(yè)的改革需要統籌考慮,設計一攬子方案。在改革步驟上,可以采取一次公布、分步推進的策略,即一次性推出剩余行業(yè)的改革方案,但對不同行業(yè)規(guī)定不同的實施日期。
營改增改革是對現行商品勞務稅制的重大完善。這項改革的收官,意味著商品勞務稅制的一體化和現代化基本完成。實際上,這還意味著,下一步稅制改革的重心將轉移到直接稅體系的構建。十八屆三中全會就明確提出,要深化稅收制度改革,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這已經成為當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實際上,隨著我國邁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斷擴大。如何降低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實現社會公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所在。稅收作為政府參與國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重要工具,在這方面責無旁貸。其中,特別是直接稅對調節(jié)收入分配和財產配置、優(yōu)化分配格局、調整分配關系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完善直接稅體系、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是對我國稅制結構的一次重構,也是稅制改革的重大挑戰(zhàn)。直接稅的核心稅種是個人所得稅,但目前而言,其改革進程明顯滯后,嚴重削弱了政府調節(jié)收入分配的能力。
每年兩會,個人所得稅都是熱門議題之一,可其爭論焦點始終繞不開免征額的調整。提高個稅免征額,在某種程度上有利于減輕工薪階層稅收負擔??杉毦科饋恚绻麄€人所得稅的改革始終只停留在免征額的不斷提高上,那么這將是對個人所得稅制最大的破壞,不僅會進一步拉大不同收入階層之間的收入差距,而且將直接減少政府可用于收入再分配的財力。
因此,構建直接稅體系需要加強頂層設計,避免碎片式改革。個稅改革應跳出單純調整免征額的框框,著眼于科學、公平的稅制設計,力求建立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稅制,實行差別化的費用扣除制度,適當調整稅率檔次,同時,加強對高收入群體的收入監(jiān)控和征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