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11-11 00:38:01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思政團課總結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民辦高校 文化育廉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3-0081-02
1 民辦高校文化育廉的重要性
黨的十報告指出: “文化實力和競爭力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fā)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fā)展的作用”。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是高校的神圣職責和特有屬性,高校的反腐倡廉建設必須以文化為引領,培育廉政文化,強化和引領廉政文化力的作用。文化育廉建設作為高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的文化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校文化育廉是廉政文化與高校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它以先進的廉政思想為核心,以廉政制度為保障,以高校的校園文化為載體,教育和引導師生形成敬廉憎腐的良好風尚。文化育廉軟實力一旦形成就會融入到高校的價值觀和內在品質中,成為高校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感召力的源泉,有較高的持久性和穩(wěn)定性。
民辦高校和普通公辦高校存在著一定的異同。民辦高等教育屬于市場經濟下的公益行為。它的法人治理結構和公辦高校的相關治理機制有著極大的區(qū)別。目前,民辦教育出現(xiàn)的不少腐敗現(xiàn)象,都是由于其公益性與資本的尋利性之間產生的矛盾而引起的。因此,要切實加強民辦高校的反腐倡廉建設,確保民辦院校的健康有序發(fā)展。
1.1從民辦高校教育公益性看文化育廉建設的必要性
教育的公益性是指教育增進社會公共利益,追求平等的一種價值屬性。民辦高等教育實現(xiàn)教育公益性的途徑有著自身獨特的一面。民辦高校在實現(xiàn)私益的過程中也取得了社會公益。因此,可以作為一種市場化的公益行為。不過,當前我國市場經濟機制還不夠完善成熟,有極大部分的規(guī)則還需完善,增強可操作性。因此,民辦教育在追求資本的利潤與教育的公益性時產生了矛盾,也滋生出不少腐敗問題。同時,我國教育的相關政策與法律對腐敗行為缺乏一定的預見性,也是部分人為了個人私欲而背離教育根本宗旨,走向腐敗深淵的原因。因此,一定要進一步加強文化育廉建設,才能更好地促進民辦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民辦高校是培養(yǎng)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場所。民辦高校高校開展文化育廉建設,不僅事關民辦高校辦學方向,而且影響高等教育發(fā)展大局,有利于培養(yǎng)和和造就崇廉敬潔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2從民辦高校自身發(fā)展看文化育廉建設的必要性
隨著民辦高校的迅速發(fā)展,辦學的規(guī)模、資金、資產都有大幅度增長。當然,辦學的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個別高層管理者意志力薄弱,受到外界的誘惑,而走上了違紀、違法的腐敗之路。其次,這也與民辦高校監(jiān)督機制不夠完善有著緊密聯(lián)系。很多民辦高校的監(jiān)督機構設置都不全面,監(jiān)管水平也不高。民辦高校文化育廉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民辦高校將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紀律教育與廉潔教育相結合,圍繞文化育廉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不僅為民辦高校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思想保證和輿論氛圍,也為教師、學生、管理者、職員之間的人際關系營造一種和諧精神,實現(xiàn)以文化育人、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
1.3從文化育人的角度看民辦高校文化育廉建設的重要性
民辦高校文化育廉建設為大學生成才打下扎實的思想基礎。廉潔文化本身蘊涵著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加強文化育廉建設,使大學生確立廉潔做人的準則,養(yǎng)成廉潔的行為習慣,有利于發(fā)揮民辦高校的文化輻射作用,有利于凈化道德環(huán)境和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有利于社會整體廉潔意識的提高。
2 民辦高校文化育廉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許多民辦高校已經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文化的力量在悄然改變和影響著高校師生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在高校的建設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但文化育廉的培育和生成,需要下大力氣引導和培育,目前還有很多不盡如意之處。
2.1民辦高校管理者和教師在思想認識上存在偏差,文化育廉意識淡薄
大多數(shù)民辦高校的文化育廉建設,缺乏統(tǒng)一的領導,認為廉潔文化建設歸學校紀檢部門管,沒有列入學校的議事日程和宣傳教育工作的總體規(guī)劃另一方面。雖然有紀檢部門牽頭,明確了各部門的配合任務和相應職責,然而,在開展工作時,執(zhí)行部門往往都是消極被動地推進。而大多數(shù)教師只管教學,教完就走,不關心行政黨務工作,更不關心廉潔文化建設,認為那是領導干部的事,對一般教師和學生來說意義不大。
2.2領導不夠重視,文化育廉建設工作力度不大
目前, 高校對于文化育廉建設在認識上存在一定誤區(qū)。一方面責任感不足,高校領導將文化育廉建設定位于紀委部門的工作,并認為其與學校的中心工作無關,因此將本應用于廉政文化建設的精力和經費,轉移到提高高校的辦學規(guī)模和辦學效益等硬性指標上。另一方面,高校一些部門認為, 文化育廉活動應由校團委和校學生處負責,其他部門大可不必插手,沒有涉及全校師生員工。這使得本應該成為高校廉政文化力建設主力軍的高校教師和大學生,淪為了“局外人”和“旁觀者”。第三方面,教育方法單一,宣傳手段落后,沒有充分發(fā)揮校報???、校園網、廣播臺、電視臺等校園媒體的作用。此外,還存在資金投入較少、輕社會實踐、制度建設不足等問題。
2.2形式主義嚴重,效果不佳
有一些民辦高校的文化育廉活動,往往太注重形式、不重視內容?;顒忧П橐宦?,沒有新鮮感,更沒有體現(xiàn)出民辦高校的特色和品牌,導致了一些活動缺乏針對性,沒有充分考慮到大學生群體的迫切需要,無形中導致了他們對文化育廉創(chuàng)建活動的反感和排斥。
3 加強民辦高校文化育廉建設的有效途徑
3.1健全文化育廉建設的保障機制,促使廉政制度文化化
文化育廉的良好有序開展離不開保障機制。建立健全廉潔教育保障機制,主要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物質保障、制度保障和隊伍保障。首先,應建立健全物質保障制度。物質保障主要是指資金的保障。民辦高校領導應從學??傮w布局和校園文化建設的整體格局出發(fā)考慮文化育廉的資金投入,為文化育廉建設投入相應的經費,確保文化育廉基礎設施建設、教材編寫、課堂教學、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等所需經費及時到位。其次,應從制度方面來確保文化育廉的開展。領導部門應根據構建懲治防御體系的要求,根據民辦高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可制定文化育廉的實施細則、文化育廉建設制度等來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和分工;制定干部廉政、教師廉教、學生廉學的“三廉”行為準則。高校全體師生應全面學習和掌握廉政制度,并根據自身實情,有的放矢地執(zhí)行廉政制度,讓廉政文化固化于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實現(xiàn)廉政制度的文化化,用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推動廉政制度真正為廣大師生所接受。再次,要抓好文化育廉教育隊伍建設。文化育廉教育隊伍的質量高低,直接決定了文化育廉建設的成敗與否。作為民辦高校,第一是要建立起由學院黨委統(tǒng)一領導,紀檢部門組織協(xié)調,其他部門通力協(xié)作的領導機制和協(xié)調機制,定期通報相關情況,交流成功經驗,研究問題和制定相應對策。第二是要努力構建起縱向有領導、橫向有溝通的文化育廉建設的立體網絡,形成學校上下人人參與、齊抓共建的良好工作格局。第三是要堅持在黨員干部中有序開展和宣傳“廉潔自律”教育,不斷強調文化育廉建設的重要性,并告誡黨員干部,要時刻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做好廉潔自律表率,自覺維護黨員的形象。
3.2推動文化育廉建設與高校校情校史校風校訓相結合,為文化育廉建設提供支撐平臺
高校的校情校史,是對高校發(fā)展不同時期的大學文化、大學精神、辦學傳統(tǒng)、發(fā)展規(guī)劃等的深層次提煉和把握,是高校的歷史與現(xiàn)實相互融合的產物。每一所高校在自身發(fā)展過程中,都會形成不同的校情和校史,特別是民辦高校,辦學艱難,肩負了幾代人的心血。每個時期的艱難以及創(chuàng)辦者和管理者的勤奮以及所獲的成就正是對全體師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突破口。廉潔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文化育廉建設與高校校情校史研究相結合,挖掘高校在不同發(fā)展時期的辦學經歷,注重總結經驗教訓,在校情校史教育中增加廉政文化的比重,利用校報、校園廣播、校史館等多重方式,進行廉政文化的宣傳,讓全體師生了解校情校史,全體師生都要會唱校歌,在校歌中增強自身的歷史責任感以及廉潔意識。通過挖掘學校自身文化特質,讓師生在校訓、校歌、校史、校徽、校旗等形式中感受到學校特有的文化底蘊與文化滋養(yǎng)。高校的校風校訓和大學精神,是高校全體成員在共同的目標追求和價值基礎上形成的、具有穩(wěn)定性的思想規(guī)范與行為導向,是高校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于高校硬性規(guī)章制度的強制性和壓迫性,校風校訓,是高校寶貴的精神財富,一旦形成便會產生強大的隱性力量,它不僅能規(guī)范和約束師生的不正當行為,而且對高校全體成員起著熏陶、啟迪、陶冶、激勵的功能。將文化育廉建設與高校的校風校訓相融合,把廉政思想有意識地攝入高校精神文明建設之中,并彰顯為強有力的大學精神,使廣大師生在健康向上的環(huán)境熏陶下,不自覺地將廉政思想內化為自身的情感意志和價值觀念,達到人生觀與世界觀的改造與升華。與此同時,高校的校風校訓,在內容上填補了廉政思想的空白,更具完整性和時代性,廉政文化建設與大學精神的融合,也將進一步擴寬其實現(xiàn)路徑,通過對師生進行心靈啟迪和教育,提高廉政文化的感召力和創(chuàng)造力。
3.3推動文化育廉建設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相融合,深化文化育廉對大學生內在道德品質的影響,提高文化育廉的滲透力與輻射力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培育崇高的道德品質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將文化育廉建設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相結合,用廉潔理論知識去充實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內容,不僅可以使傳統(tǒng)的德育觀,在廉潔教育的內驅力下實現(xiàn)由“灌輸式”向“內生式”的轉型 ,而且有利于廉潔教育在德育的廣闊經驗中實現(xiàn)載體的擴寬,比如在現(xiàn)在的思政課中加入“反”、“三嚴三實”等內容。一方面,高校應把廉潔教育納入德育的總體培養(yǎng)體系中,并把廉潔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課堂教育之中,系統(tǒng)講述廉政理論知識,根據大學生的需要,開設有關“大學生廉潔教育”的必修課和校選課,奠定廉政文化建設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高校的廉潔教育應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課堂,采取課堂灌輸與課后討論相結合,正面教育與反面剖析想結合、社會實踐與文藝表演、電影展播相結合的教育手段,在“大學生形勢與政策”、“黨課”、“團課”等活動中滲入廉潔教育內容。
3.4完善文化育廉建設的監(jiān)督機制,保持文化育廉的長效性
民辦高校要結合自身實際,將文化育廉工作和民辦高校的“特殊環(huán)境”相結合,不斷抓好文化育廉建設工作。民辦高校內部要建立和完善集體議事制度、重大決策集體決策制度、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在領導班子內部形成權力配置科學化、權力運行程序化、過程監(jiān)督公開化的權力規(guī)范運作機制,建立起監(jiān)督約束機制,防止個人獨斷專行,起到黨內監(jiān)督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才能充分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同時,要重視民主監(jiān)督,保證工會、教代會、職代會代表的權益,充分讓工會、教代會、各派、群團組織參與到監(jiān)督當中,確保群眾民主監(jiān)督的途徑暢通,從而形成群防群治的監(jiān)督局面。要利用校園媒體加強輿論宣傳監(jiān)督,加強民主監(jiān)督。此外,還應不斷創(chuàng)新監(jiān)督形式,大力應用電子政務與電子監(jiān)察等,積極發(fā)揮網絡監(jiān)督的作用。
總之,要加強民辦高校文化育廉建設,就要充分了解和認識民辦高校在文化育廉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還要不斷創(chuàng)新文化育廉的形式,切實做到文化育廉“三進”工作,加強民辦高校的文化育廉建設勢必對民辦高校的廉政建設起到重要的作用。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現(xiàn)狀,民辦高校應整合各種資源,多角度,全方位,有重點的推進文化育廉建設,才能保證民辦高校蒼勁有力的生長。
參考文獻:
[1]王彩鳳.文化軟實力視域下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設[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
[2]龔燕,趙駿,戴杰.高校廉政文化創(chuàng)建的長效機制[J].廉政文化研究,2012.
[3]呂雪峰.民辦高校反腐倡廉建設的思考[J].廉政文化研究,2010.
[4]朱曉梅.高校廉政文化建設路徑探析[J].山東社會科學,2012.
[5]商植桐,張紅建,王濤.高校反腐倡廉建設必須強化廉政文化力的作用[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