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11-07 04:25:31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圖書館社區(qū)志愿者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本文作者:高和榮工作單位:廈門大學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如果說經濟發(fā)展改變的是一個國家的面貌,那么文化繁榮則可以化育一個民族的風骨,文化志愿者及其志愿活動則是一個地方乃至整個國家文化大發(fā)展和大繁榮的催化劑。十七大以來,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壯大文化志愿者隊伍,鼓勵專業(yè)文化工作者和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基層文化建設和群眾文化活動,形成專兼結合的基層文化工作隊伍。”這是中央第一次明確提出“文化志愿者”概念,把文化志愿者作為我國文化建設與文化發(fā)展的主力軍,將文化志愿服務作為推進我國文化建設的創(chuàng)新之舉,這將更加有力地推動全國各地切實加強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推進文化志愿服務的發(fā)展。1.文化志愿者隊伍的建設廈門是我國較早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城市。早在1993年12月,共青團廈門市委就響應團中央號召建立了福建省第一支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廈門市青年志愿者筼筜治安分隊,開展青年志愿者服務。隨后不久,廈門市紅十字會、廈門市民政局以及其它社會組織陸續(xù)建立起各種類型的志愿者隊伍。經過二十年的發(fā)展,廈門市志愿者隊伍得到了長足發(fā)展,累計有30多萬名注冊志愿者為市民提供各種志愿服務,志愿者人數占廈門市人口總數的10%左右?,F(xiàn)在,廈門市擁有青年志愿者、中華巾幗志愿者、紅十字志愿者、社區(qū)志愿者、五老志愿者以及科普志愿者等多支志愿服務組織。其中,以大中專學生、機關事業(yè)單位人員、醫(yī)務工作者為主體的青年志愿者隊伍,他們圍繞馬拉松、投洽會以及其它大型活動開展了文化體育、醫(yī)療衛(wèi)生等志愿服務;以女專業(yè)技術人員為主的中華巾幗志愿者隊伍開展科技、衛(wèi)生、法律、文藝等專業(yè)服務;以社區(qū)居民為主體的社區(qū)志愿者積極開展社區(qū)文化服務;五老志愿者以研究會和各類文體協(xié)會骨干成員為主體,開展文化科學技術的普及與推廣志愿服務工作;而科普志愿者則大力開展科普活動,舉辦相關科普競賽等服務。在這些志愿隊伍中,具有一定的文化專業(yè)知識或文藝專長的志愿者自然就是文化志愿者,他們是開展文化志愿服務、推動廈門文化繁榮與發(fā)展的生力軍。從志愿服務的行業(yè)分布上看,公共文化部門成為文化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重要場所,他們成為廈門市文化志愿者隊伍的主體。早在2005年,廈門市少兒圖書館出臺相關制度向社會招募了100多名志愿者開展文化志愿服務活動;2007年,該館對志愿者招募制度進行完善后又召集了300多名文化志愿者。他們每周利用半天時間協(xié)助圖書館開展辦證咨詢、圖書排架、讀者借閱咨詢、社區(qū)文化宣傳、讀者活動組織等方面的工作。除此之外,這些文化志愿者在接受系統(tǒng)培訓后能夠協(xié)助少兒圖書館開展大型讀者活動。2009年開始,廈門市圖書館招募“文明小督導”志愿者,組織他們到少兒借閱區(qū)協(xié)助工作人員維護閱覽秩序、整理圖書,到自助借書區(qū)指導讀者操作RFID自助借書機,到綜合閱覽區(qū)內對個別讀者的個別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到總服務臺以及各閱覽區(qū)開展圖書分類、整架、排架等工作,該項志愿服務一直受到學生、家長以及社會的歡迎。截止到2012年6月底,廈門市公共文化部門共有注冊文化志愿者2435人,其中有801人具有本科以上學歷,42人具有高級職稱。總體上看,這些文化志愿者利用一技之長開展豐富多樣的志愿服務,成為繁榮廈門城市文化的重要力量。例如,廈門市集美區(qū)文化館的志愿者不僅致力于集美區(qū)北區(qū)文化廣場活動,而且還開拓志愿服務范圍,分別在杏林文體中心、集美嘉庚紀念館廣場、杏濱街道文化廣場成立文化志愿服務分隊,通過網站或QQ群相關文化志愿服務活動信息,帶領民眾廣泛參與各類文化活動。再如,同安區(qū)圖書館以及區(qū)少兒圖書館設法為鄉(xiāng)鎮(zhèn)民眾提供文化志愿服務活動,2010年全年開展文化志愿服務活動分別達到12次和30次以上。這些文化志愿服務的開展既提升了廈門城市文化品質,豐富了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進了志愿者的自我完善與自我發(fā)展。2.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的特點經過這些年來廈門市文化志愿者隊伍的建設,我們認為廈門市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鮮明特點:一是文化志愿者招募的規(guī)范性。為了挑選熱心為市民提供文化服務的文化志愿者,加強文化志愿者隊伍的建設和管理,促進文化志愿者隊伍的持續(xù)發(fā)展,一些文化部門,如廈門市圖書館、廈門市少兒圖書館等在招募文化志愿者之前就著手制定文化志愿者招募規(guī)則,明確文化志愿者的招募、培訓及使用,制定文化志愿者服務章程,規(guī)定文化志愿者的加入條件、考核程序、服務崗位、服務內容、考核與激勵以及相關權利和義務等,努力通過制度建設推動志愿者隊伍的建設。例如,根據廈門市圖書館所制定的文化志愿者服務章程有關規(guī)定,文化志愿者參與圖書館服務的崗位主要有三類:一是普通的崗位,如圖書借還、圖書上架、架位整理、圖書修補、圖書加工、回答讀者簡單咨詢等;二是具有一定技能要求的崗位,例如,英文閱覽室管理、美術設計、網頁制作以及文化下鄉(xiāng)、送戲到社區(qū)等;三是專業(yè)性較強的崗位,如圖書分類編目、大型讀者活動、回答讀者專題咨詢、業(yè)務輔導、系統(tǒng)管理等。圍繞這三類崗位要求,文化部門可以據此有針對性的招募相應的志愿者。二是文化志愿者隊伍的專業(yè)性。志愿者服務是一項專業(yè)性、專門性比較強的社會服務工作,只有專業(yè)人士才有可能為市民提供專業(yè)的文化志愿服務,也只有加強對文化志愿者的專業(yè)培訓才有可能使他們?yōu)槊癖娞峁└右?guī)范的志愿服務。為此,市文化等部門設法招募有一技之長的愛心人士加入文化志愿者隊伍,以便提升文化志愿者的專業(yè)素養(yǎng);市圖書館以及少兒圖書館等眾多部門則加強對文化志愿者進行系統(tǒng)化、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的業(yè)務技能培訓,為文化志愿者講授各項專業(yè)服務的基礎理論與具體技能,如圖書館業(yè)務流程、圖書分類編目、報刊管理、書目查詢、圖書排架,再如群眾性歌舞節(jié)目排練、民族器樂培訓等。這些培訓有力地提升了志愿者的業(yè)務能力與業(yè)務水平,促進文化志愿者隊伍的建設與發(fā)展。三是文化志愿者服務的基層性?;鶎尤罕娛俏幕驹阜盏闹匾较?,也是文化志愿服務得到人民群眾衷心擁護的可靠依據,更是文化志愿者隊伍具有長久生命力的關鍵所在。作為全國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qū)”創(chuàng)建城市,廈門不僅要達到國家制定的“東部創(chuàng)建標準”,而且要能夠為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提供經驗。例如,國家創(chuàng)建小組規(guī)定被評為“示范區(qū)”的城市圖書館及其公共電子閱覽室要為公眾提供每周56小時以上的免費上網服務,文化館(站)、博物館每周開放時間42小時以上,圖書館每年下基層服務次數不低于50次,文化館每年組織流動演出12場以上,流動展覽10場以上。廈門市為此引導文化志愿者走到街鎮(zhèn)、深入村居,為廣大民眾提供專業(yè)化、大眾化、普及化的文化服務,既圓滿完成國家有關部門規(guī)定的標準,又使文化志愿服務貼近民眾、扎根民眾生活。四是文化志愿者自律性。自我管理是文化志愿者得到持續(xù)發(fā)展的可靠保證,也是提升文化志愿服務境界的重要方面。為此,廈門市圖書館、青少年宮、少兒圖書館等部門積極引導文化志愿者進行自我管理,由他們自己組織填寫志愿服務時間、內容以及心得等,同時引導志愿者創(chuàng)建廈門市文化志愿者網站,各區(qū)建起文化志愿者QQ群,設立文化志愿者論壇,組織文化志愿者經驗交流以及聯(lián)誼活動,推動文化志愿者隊伍自我完善與自我管理,努力在“助人”過程中實現(xiàn)“自助”,增進服務對象、志愿組織以及志愿者個人三方面的共同發(fā)展。
盡管廈門市文化志愿者人數眾多,文化志愿者積極開展各種志愿服務活動。但是,從創(chuàng)建一流的“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qū)”來看,廈門市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還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們深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完善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的對策。1.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的不足一是文化志愿者準入不夠嚴謹。文化志愿者是做好文化志愿服務的根本與核心,只有招募到具有良好志愿服務精神、具有一技之長的文化志愿者才能做好文化志愿服務工作。這就意味著必須要有規(guī)范的文化志愿者招募程序與招募辦法,以便能夠對申請者的基本文化素養(yǎng)、專業(yè)技能水準、人際交往溝通、自我控制能力等進行考核,從而挑選最恰當的人選。但是調研發(fā)現(xiàn),在實際招募文化志愿者過程中個別單位或者為了一味地追求文化志愿者數量,或者為了減輕本部門的工作,或者為了應付上級檢查和考核等,缺乏科學而規(guī)范的文化志愿者選拔制度及實施機制,個別部門甚至將一些基本條件尚未具備的人員都吸收到文化志愿者隊伍中來。不加選擇地招募文化志愿者,必然使得文化志愿者不能很好地發(fā)揮其功能。二是文化志愿者考評制度不夠完善??荚u是對文化志愿者在一定時期內的志愿服務進行綜合性評價,以便能夠更加科學地評估文化志愿者的志愿服務工作情況及其工作績效,幫助各位志愿者全面、準確地總結自身的志愿服務工作,不斷改進志愿服務方法,提高志愿服務水平。但是,廈門市尚未出臺系統(tǒng)而規(guī)范的文化志愿者績效考評辦法,現(xiàn)有的考核仍然停留在思想以及服務時間等簡單的考核,缺乏與現(xiàn)代志愿服務相適應的、完整考核體系,尤其沒有形成一套針對文化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務的考核計劃、考核程序及其量化評分、考核績效改進等科學的考核體系,這不利于激勵優(yōu)秀的文化志愿者脫穎而出,制約整個文化志愿者隊伍的建設與完善。三是文化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持續(xù)性不足。一些文化志愿者本身是通過機關事業(yè)單位行政動員而參加,他們盡管有文化志愿服務的本領,然而卻缺乏進行文化志愿服務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他們提供文化志愿服務的自主性較弱,甚至把文化志愿服務當成工作任務對待,一旦沒有動員就很難自覺提供文化志愿服務;有的把文化志愿服務看成臨時性、階段性的社會事務,而不是把志愿服務當成社會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大多數文化志愿服務圍繞重大節(jié)假日而展開。這樣的文化志愿服務必然缺乏長久的運行機制,進而制約著整個文化志愿者隊伍的建設。2.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的建議及其價值結合調研地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的現(xiàn)實,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們認為,促進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可以從四個方面著手。一是完善文化志愿者組織機構,加強文化志愿者的組織領導。文化志愿者隊伍的建設離不開健全的組織領導,組織結構是指導文化志愿服務工作的樞紐與關鍵所在。只有加強文化志愿者組織機構的建設,明確文化志愿者的組織管理機構,才有可能統(tǒng)籌規(guī)劃各地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總體目標與具體實施,也才能使文化志愿者的招募、培訓、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文化志愿者的績效考核等工作得以系統(tǒng)而規(guī)范地進行,還能有效地推進文化志愿者從自發(fā)到自覺、從無序到有序狀態(tài)的轉變,促進文化志愿服務的深入開展。二是完善文化志愿者的準入與退出制度,確保文化志愿者合理流動。一方面,要完善文化志愿者招募制度的建設,明確文化志愿者的基本條件(如年齡范圍、身體狀況等)與專業(yè)技能要求,規(guī)定那些具有良好思想品質、職業(yè)道德和敬業(yè)精神,熱心公益事業(yè)、自覺開展志愿服務、具備一定專業(yè)知識或文藝專長的人可以成為文化志愿者,確保那些真正既具有志愿服務精神又具有志愿服務能力的人進入到文化志愿者隊伍;另一方面,要落實文化志愿者退出機制。對那些自愿退出者應該經過書面申請確認,辦理退出及注銷手續(xù),對那些違反志愿服務單位的規(guī)章制度并造成嚴重后果,或者故意給服務對象帶來傷害,甚至打著文化志愿者名義從事其它不法行為的人要予以清退,取消其文化志愿者資格,辦理退出注銷手續(xù),書面通知其本人。三是完善文化志愿者績效考核制度,明確文化志愿者績效要求。對文化志愿者進行績效考核是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進行績效考核,才能激勵文化志愿者更加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志愿服務活動中去,發(fā)現(xiàn)每一位文化志愿者的優(yōu)勢與不足,從而使他們揚長避短,更好地實現(xiàn)價值目標。為此,就要圍繞業(yè)績、能力、態(tài)度、潛力以及適應性等五個方面制定績效考核標準與考核程序,確定考核指標、考核程序以及考核計劃,量化評分實施與評定,進行績效考核記過反饋與改進等,進而推進文化志愿者規(guī)范化、科學化管理,促進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長效管理機制的實現(xiàn)。四是引進先進管理手段,對文化志愿者進行網絡管理。在文化志愿者招募方面,要充分發(fā)揮互聯(lián)網絡的積極功能,鼓勵市民直接在網上報名,填寫文化志愿者申請資料,由后臺工作人員根據報名者提供的信息加以篩選;在文化志愿者管理方面,可以利用網絡圍繞文化志愿者招募、志愿者培訓以及考核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管理,從而增強文化志愿者管理的便捷性與有效性;在志愿服務方面,可以建立文化志愿者QQ群、MSN、飛信等虛擬空間,使得文化志愿者和志愿組織之間、文化志愿者之間、文化志愿者與服務對象之間能夠通暢地交流??傊⒘己玫奈幕驹刚哧犖槭情_展文化志愿服務的基礎,也是推進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可靠保證。只有加強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解決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過程中的突出矛盾,才能促進文化志愿事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使文化志愿服務更好地滿足民眾的精神生活需求,進而推動文化志愿隊伍的建設與發(fā)展。
1 現(xiàn)階段首都圖書館文化志愿服務基本情況
首都圖書館是北京市屬大型公共圖書館,是一座9.4萬平方米的百年老館。首都圖書館(以下簡稱首圖)自2001年開始開展文化志愿服務, 2006年,注冊成為北京市志愿者聯(lián)合會正式會員,2012年9月,正式成立北京市文化志愿服務中心首都圖書館分中心(以下簡稱首圖分中心)。到如今首圖已有15年的志愿服務歷練。
首圖以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服務理念,以首都圖書館黨委為領導,以組織人事部為組織依托,組織開展志愿者活動,促進整個公共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在人才隊伍建設和人力資源保障方面,已逐步建立起一支結構穩(wěn)定的志愿者服務隊伍,作為首圖職工隊伍的有益補充,打造事業(yè)發(fā)展的人力資源保障新渠道。2012年首圖分中心成立文化志愿之家,建章立制、規(guī)范有序組織管理志愿者注冊申請、培訓預約、項目服務、總結表彰等工作。組建專家、普通、青少年志愿者三類隊伍,服務團隊累計40余支,注冊志愿者累計4000余人,志愿者的身影活躍在圖書館各個崗位,為讀者提供多種服務。首圖分中心現(xiàn)設有 “心閱書香”助盲有聲閱讀志愿服務、“語你相通”手語志愿服務、“圖書交換”志愿服務、“播撒幸福的種子”講故事志愿服務、法律咨詢志愿服務、成人自助借還設備使用與引導志愿服務、少兒自助借還設備使用與導讀志愿服務、會展志愿服務、咨詢導航志愿服務等9個特色項目,項目運行良好,各有特色,滿足不同群體讀者需求。
2 文化志愿服務在隊伍建設與管理模式
以首都圖書館為例,我們通過媒體、網絡、QQ、微信、現(xiàn)場報名等多種途徑招募文化志愿者,志愿者人數累計已達4000多人,其中80%是學生志愿者,志愿者群體涵蓋層面還沒達到多樣化,今后我們會通過更多有效途徑深入到社區(qū)、機關、工廠、企業(yè),讓各個層面、各個群體志愿者加入進來,豐富和覆蓋更廣泛的志愿者人群;因為志愿群體學生占主體,專家志愿者的參與就顯不足,在服務層面上大多還停留在基礎的、簡單的服務內容上,今后,我們會爭取與專業(yè)領域合作,把更多專家志愿者納入到項目中來,打造精湛的專家志愿者團隊、精品的志愿服務項目;志愿者團隊較為分散,人數眾多,多頭管理,流動性較強,對志愿者管理工作帶來一定難度,今后我們會對精品團隊和骨干志愿者加強管理,留住成熟的發(fā)展新生的,既保障隊伍的穩(wěn)定又保障隊伍的活力。
3 文化志愿服務在服務內容方面的情況
我們根據首圖資源和讀者需求量身打造九個志愿服務項目,其中“心閱書香”、圖書交換、法律咨詢、手語服務、“播撒幸福的種子”講故事等五個項目已發(fā)展為精品項目,其余四個項目在內容吸引力設計上稍有欠缺,服務形式較為單一,因此還需在服務內容上精心打磨;九個項目發(fā)展不一,有的項目已向縱深和外延上開拓,形成良性健康發(fā)展態(tài)勢,有的項目還在原地踏步,因此服務內容的活力亟待激活;文化志愿服務不僅服務館內讀者,還要帶動區(qū)縣館、營造人人參與志愿的氛圍,因此服務內容不斷向外延伸,請進來還要走出去,用多種形式帶動志愿服務的發(fā)展會是今后首圖文化志愿服務不懈的努力方向;服務內容的品牌效應不容忽視,通過參與各種形式的宣傳會讓更多民眾了解志愿服務,產生參與志愿服務的興趣,用品牌帶動全館志愿服務項目。今后首圖文化志愿服務會在打造精品、樹立品牌、以點帶面上狠下功夫。
4 文化志愿服務在管理機制方面
首圖文化志愿服務已形成較為規(guī)范和科學的管理機制,理順了招募、培訓、預約、上崗、評價、表彰、激勵一套流程,使志愿者管理工作得以順暢運行。由于志愿者人數眾多、分布分散,需要多頭管理,給管理帶來一定難度。因此今后我們要加強志愿者自治管理,重點培養(yǎng)團隊領隊組織協(xié)調作用、骨干志愿者培育帶動新生志愿者的作用,管理職責實行分級管理,最終實現(xiàn)志愿者自治管理格局。
5 文化志愿服務在理論研究方面
當前志愿服務理論研究方面可借鑒的知識很多,專門針對文化志愿服務的專業(yè)研究相對較少。首圖每年都發(fā)表有關文化志愿服務的論文文章,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研習全局、提綱挈領、有指導性實用性價值的理論研究比較匱乏。還需靜心學習、不斷取經,讓首圖的文化志愿服務在理論研究和實踐運用上齊頭并進,爭取走在文化志愿服務的前沿。
6 文化志愿者工作模式的幾點設想
1、設立志愿者管理機構,建立文化志愿者之家。
以公共圖書館志愿者管理部為依托,強化志愿者自治機制,配備肯奉獻、善管理、能服務、有專長的人員參與志愿之家的管理工作,從招募、培訓等環(huán)節(jié)入手。
2、加強網站、微博、微信、QQ群等網絡途徑,打造優(yōu)質高效宣傳平臺。
通過公共圖書館外網增設宣傳途徑、加強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及時志愿者服務資訊,不斷發(fā)揮新媒體資源宣傳功能,更好地促進志愿者隊伍建設。
3、強化志愿者團隊建設,提升文化志愿者隊伍水平。
公共圖書館要把發(fā)展志愿者團隊建設作為組織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積極把團隊領隊和骨干推薦到志愿者管理崗位,使他們在實踐中經受鍛煉,增長才干,提升志愿服務水平。
4、完善志愿者管理辦法,進一步規(guī)范志愿服務流程。
認真落實全國志聯(lián)和各地志愿者聯(lián)合會等相關志愿者管理機構的要求,進一步完善本單位的志愿者管理辦法,建立志愿崗位的需求、邀約服務、考核與評價系統(tǒng)流程。逐步推行志愿者意外保險制度,加強志愿者安全保障工作。
5、科學設置崗位和服務內容,制定崗位細則。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根據各館實際情況編制各類崗位管理辦法,內容涉及志愿培訓、安全管理、志愿者保障等與志愿者自身相關的管理制度。
為進一步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倡導時代新風正氣,促進文化事業(yè)發(fā)展。江門市文化志愿者分隊決定在今年的3月5日“學雷鋒活動日”“中國志愿者日”期間,動員組織我市文化志愿者深入宣傳志愿精神,大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一、活動目的
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fā)點,以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為目標,以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等為平臺,穩(wěn)步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志愿服務站點建設,廣泛吸引志愿者參與文化志愿服務,發(fā)展壯大文化志愿服務隊伍,踐行和宣傳志愿精神,推動開展文化惠民活動,為建設文化強市作出積極貢獻。
二、活動時間
3月1日—31日。
三、活動內容
各市(區(qū))及市直各文化志愿者服務隊牽頭組織當地文化志愿者,依托本地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及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深入外來務工人活動員集中的街道(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村)、廠礦企業(yè)、武警部隊、敬老院、殘障學校、外來務工人員子弟學校等地開展文藝演出、公益性講座、培訓輔導、讀書活動、文體活動、非遺傳承等文化志愿服務。
四、具體要求
1、各市(區(qū))及市直文化志愿者服務隊要負責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并認真組織實施,確?;顒禹樌M行。有條件的市區(qū)可吸收社會公益組織、企業(yè)資金贊助參與活動,實現(xiàn)雙贏局面。同時各地要加強宣傳動員,利用新聞媒體和網絡平臺加強對活動的報道,擴大社會影響,弘揚志愿服務精神。
2、要以群眾實際需求為引導,不搞形式主義。活動內容和形式要切合當地實際,多組織開展群眾歡迎、百姓需要的文化服務,真正做到服務送上門、真情暖人心。
3、活動期間,各市(區(qū))組織開展的文化志愿服務活動不少于10場,市文化館、五邑圖書館組織文化志愿活動不少于4場,市美術館、市博物館組織活動不少于2場,每場活動動的志愿者應不少于5名。有條件的市區(qū)可在服務點懸掛“(***)文化志愿團隊”旗幟,穿著統(tǒng)一志愿者服裝。
4、請各文化志愿服務隊及時在xx文化志愿者網站活動計劃和相關信息,并于4月7日將“活動情況登記表”(附件)和活動簡訊報道(約300字內)、圖片(電子版、配簡短說明),通過電子郵件形式報送到江門市文化志愿者分隊辦公室。
“一個專業(yè)的社工,剛從學校畢業(yè)在我們機構工作一年肯定要跳槽,還好就算培養(yǎng)了很多的人才。它是一個良性的。我還勸他們,你們可以走,沒關系,不一定要呆多久?!?/p>
采訪時彭思乾看了好幾回表,一天一夜的方便面和飲用水已經準備好,他不能錯過當晚的火車,20多小時后要趕到安徽宿州,那里有一所學校等著他分享公益故事,彭思乾也希望趁機招募一些暑假可以提供服務的志愿者。
2008年5月19日,彭思乾帶著將近20位公司同事坐著火車從山東趕到四川綿陽。作為一家建筑公司的項目經理,彭思乾在那之前參與過云南一個援建少數民族房屋的活動,不過他的身份是供應商,但對公益事業(yè)開始有了了解。四川地震后,彭思乾帶著公司同事,又在綿陽當地召集,組建了一支100人的志愿者隊伍,被直接分配到安縣黃土鎮(zhèn)一個3000人的安置點。當時的安置點,配備了一個警察、一個醫(yī)務人員,以及彭思乾帶來的志愿者隊伍,“我們編號,分成很多組,保安組、心靈關懷安慰組、打飯組、帳篷小學教育組等。”每天,志愿者隊伍大概有20人進進出出,但三個月的帳篷時期一直維持著100人的規(guī)模。
“帳篷時期結束時,當時政府有臨時的安置政策,首先就是投親靠友;然后是回到原址,先給你點錢,先搭個篷,等待房屋重建;第三個部分才是板房,板房在當時大概能安置五分之一甚至更少的人。”
彭思乾的志愿者跟隨部分村民返鄉(xiāng),從安置點到北川縣禹里鄉(xiāng)直線才30公里,但是道路毀壞,坐車要從平武、茂縣繞600公里。此時的禹里鄉(xiāng),先是受到地震沖擊,然后被堰塞湖淹沒,“水退下去之后整個鎮(zhèn)跟死城一般,而且路被封掉,基本上進不去,關注度不高,資源缺乏。很多人不愿意回去,政府天天做工作,我們也配合做工作,甚至志愿者陪他們一起回去?!?/p>
這樣的情況讓彭思乾和他的團隊認為不能不管。2008年10月,禹里鄉(xiāng)也成為他們最早建立工作站的地方。彭思乾的正軒文化交流中心也于2009年6月26日在綿陽市民政局正式注冊,成為震后綿陽最早獲得合法身份的公益組織之一。
由于彭思乾的建筑行業(yè)背景,“正軒公益”最早的項目集中于農房重建,合作方式也多種多樣。在什邡市洛水鎮(zhèn)銀池村,“正軒公益”跟清華大學可持續(xù)鄉(xiāng)村重建計劃合作,建立農房示范區(qū);在廣元市利州區(qū)馬口村,由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提供資金,為5戶無力自建房屋的村民建造了新房;在茂縣太平鄉(xiāng)楊柳村,“正軒公益”拉來歐特克和南都基金會提供資金,指導村民自建了56戶輕鋼房;在北川縣陳家壩鄉(xiāng),為11戶村民援建了新房。
隨著重建的完成,第一步建房的使命已經完成,社區(qū)建設和經濟發(fā)展成為“正軒公益”新的任務。
Q=《旅伴》
A=彭思乾
Q:現(xiàn)在你們又做“兒童之家”這個項目,涉及的面很廣,您怎么來保證它的專業(yè)程度?
A:其實這個“兒童之家”是這樣。我在做房屋重建的時候,在附近成立了10個圖書館,透過圖書館開展快樂閱讀、品德教育這樣的工作。進入理縣時我嚇了一跳,單親、留守兒童非常多,就在想怎么樣使他們更健康快樂的成長,于是有了這個計劃。這個時候正好有相應的資源過來,就是找到我們機構說是不是可以一起來做,我們就在馬爾康成立了這個項目。正在建房的同時,玉樹又地震了,一隊人馬又到玉樹支援。去玉樹之后其實發(fā)現(xiàn)那邊需要量更大,就是孤兒很多,有所學校2300名學生,有700名是這樣的孩子。玉樹有5所孤兒院,但還有很多沒法送進去,我們去“收養(yǎng)”了100多名。
Q:民間機構要做類似于孤兒院這樣的機構,或者直接收養(yǎng)兒童,在法律上有沒有什么規(guī)定?
A:我們沒法成為監(jiān)護人,所以我們不能稱為孤兒院,更像一個公益性的托管中心,我們就是供應他一日三餐、家庭教育,有圖書館、有住的地方,他愿意回去可以回到監(jiān)護人那里,比如奶奶身邊。我們跟當地的民政局和教育局都協(xié)調過了,是可以的。所以現(xiàn)在只有玉樹一所,馬爾康簽了協(xié)議但一直讓我們再等一等。
Q:這個項目是你們跟其他機構一起合作的嗎?
A:這是算我們機構單獨開展的。當時有這樣一個資源進來,就是說有人捐款愿意做這個孤兒項目,那我們就做了這個。
Q:除此以外,現(xiàn)在“正軒公益”的項目大概分成哪幾塊內容?
A:農房重建已經告一段落了,現(xiàn)在主要做的是服務社區(qū)發(fā)展。我們接了樂施會的項目,在北川的里面給它修路,從山底下到山里3公里,幾十年了還沒有路,上下大概我要爬兩個小時,嚴重影響他們的生產生活。還有一塊就是為老人的服務,特別是孤寡、特困。
Q:修路是怎樣的合作方式?
A:這條路是樂施會支持出一部分資金,村民自己集資一部分,政府按照村民集資再給一定比例資金。我們負責成立一個工程小組,大家一起來商議,怎么買材料,怎么開展,怎么監(jiān)理。我們主要是助力的工作。
Q:針對老人的服務大概是一些什么樣的內容?
A:老人服務從我們進去到現(xiàn)在一直在關注的。北川的山里面一些老人幾個月不下山,有的是一些孤寡、特困、身體不好的人,我們的志愿者去做居家服務,水管破了幫他接上水管,買些簡單的日用品,給他干活,陪他聊聊,做感情的疏理。每年開展至少兩次義診,我們請醫(yī)生進去。
Q:這個項目是一直固定在幾個村莊進行嗎?
A:對。原來我們的志愿者很多,當時是10個村子,但是慢慢在縮小,現(xiàn)在大概只能關注到兩個村子。
Q:這可能跟志愿者的流失有關,五年時間大家對汶川災區(qū)的關注度也在慢慢下降。
A:之前我們的資源還是比較充足的,義診團隊一年要來四次,都是比較棒的醫(yī)生。我們支持的那幾十位老人,每個月都發(fā)給他們200塊錢,現(xiàn)在也沒有了。
Q:發(fā)不下去了?
A:沒有了。我們只是志愿者平臺,不可能有很多的資源去發(fā),不過志愿者也是越來越少。原來我們有10個圖書館,每個圖書館至少配兩到三名志愿者,現(xiàn)在圖書館我已經砍掉了,交給當地學校,每學期可能去幾次開展閱讀活動。
Q:所以說您在這個機構做事有時候會不會感到很難,就是比如當您想做某一個項目的時候,包括圖書館的項目,就有可能做了幾年發(fā)現(xiàn)就不能持續(xù)做下去了,包括給孤寡老人發(fā)放撫恤金項目,可能做了三年發(fā)現(xiàn)就沒法――至少不能以現(xiàn)金的形式再做這些事情了?
A:我們從機構運作來講,就是說你什么都做肯定做不好。我們原來什么都不懂,慢慢知道什么是一個公益機構,怎么樣去運作。老人服務可能慢慢也會放掉,主力可能就在孤兒跟青少年服務上面。
Q:現(xiàn)在“正軒公益”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哪些渠道?
A:我們就是靠項目來撐著機構。當然也有長期的項目,比如助學、孤兒一直在做。有一些可以申請的社區(qū)類發(fā)展項目,周期短,需要通過投標展示你機構的專業(yè)度。
1高校圖書館的優(yōu)勢
1.1高校圖書館擁有其他圖書館無法比擬的文獻信息資源優(yōu)勢
通過多年的建設和發(fā)展,現(xiàn)如今高校圖書館不僅擁有數量巨大、種類齊全的紙質圖書與資料,還擁有光盤、各類數據庫等豐富的電子資料。這些文獻資料不僅專業(yè)性與權威性強,而且準確度與情報價值高,是其他圖書館遠無法比的。近年來,許多高校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遠遠超過了公共館,館藏文獻范圍廣泛、專業(yè)特色明顯、學術價值大。利用這些資源,高校圖書館完全可以在社會服務上有所作為。
1.2高校圖書館專業(yè)人才輩出
高校圖書館擁有一批文化水平高、專業(yè)結構合理、學科能力強、素質好且工作經驗豐富的專業(yè)人才。他們熟練掌握各種信息的獲取方式,能夠對信息進行高效的分析與處理。一些資深館員還具有超前的服務理念和良好的職業(yè)道德,他們作為知識的導航員和信息咨詢專家為向社會開展信息資源服務與人員培訓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1.3高校圖書館在技術設備與基礎設施方面優(yōu)勢明顯
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事業(yè)投入的加大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不僅許多高校新建了規(guī)模大、設備與功能齊全的新圖書館,而且高校圖書館的自動化與網絡化建設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推動下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一些條件好的高校圖書館甚至還實現(xiàn)了跨區(qū)域、跨部門的信息資源共享。
1.4高校圖書館具有現(xiàn)代化的服務手段和服務功能,科技優(yōu)勢明顯
在信息飛速發(fā)展的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大多都擁有了強大的紙質、電子、網上資源以及現(xiàn)代化、功能全面的服務手段。高校圖書館已形成相對完善的服務體系,可以在滿足本校師生需求的前提下,向基層民眾提供文獻外借、參考咨詢、定題查新、信息檢索、文獻傳遞、教育培訓、館際互借、信息推送、個人圖書館等多種形式的服務。
2高校圖書館參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方式及其長效機制的建立
2.1高校圖書館參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方式
2.1.1努力構建新型圖書館聯(lián)盟。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合作與公共圖書館、農家書屋、社區(qū)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建立館際聯(lián)盟,這樣就可以將高校圖書館的資源、人才、技術等優(yōu)勢,公共圖書館的行業(yè)領導、完善的服務網絡等優(yōu)勢,以及基層圖書館的地方特色文獻豐富、場地面積充裕等優(yōu)勢很好地結合起來,既可以提高圖書館的綜合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又可以使圖書館能更好地為社會經濟發(fā)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文獻保障,同時共建共享文獻信息資源還彌補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的不足。當然,這種多方合作模式要充分發(fā)揮地方政府、行業(yè)協(xié)會的主導及協(xié)調作用,通過體制改革和立法保障讓各級各類圖書館能協(xié)調發(fā)展、資源共享、合作雙贏。
2.1.2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qū)文化教育活動。高校圖書館應充分發(fā)揮自身教育、文化、資源優(yōu)勢,開展各種形式的社會教育活動。如組建社區(qū)學習中心,對下崗工人進行再就業(yè)指導,同時為在崗人員提供繼續(xù)學習與培訓的場所;舉辦各種展覽、專題講座和專業(yè)培訓班;組織家庭文化主題活動,積極協(xié)助社區(qū)策劃、組織各種文化藝術比賽活動等。這樣既可以陶冶基層居民的藝術情操,又可以提升他們的文化素質,為基層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
2.1.3轉變觀念,強化并提升高校圖書館服務基層的意識與能力。高校圖書館要以開放性的辦館新思維取代傳統(tǒng)的封閉式辦館思想,要樹立主動服務和大膽進取的觀念,要積極擴展服務內容、轉變服務方式。高校圖書館的館藏結構應根據區(qū)域內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與讀者需求的變化而不斷調整。同時,高校圖書館在自身資源建設中要特別關注當前區(qū)域經濟建設中的熱點、重點問題,補充一些基層需求迫切的圖書,如農業(yè)科技信息、市場營銷、醫(yī)療衛(wèi)生、養(yǎng)生保健等方面的圖書,及時滿足大眾的文化需求。在服務方式上,高校圖書館要加大創(chuàng)新力度,采取網絡資源在線共享、異地借還、代借代查、送服務上門、志愿者服務、專家咨詢、地方特色文獻數據庫開發(fā)等多種服務方式,更好地為基層民眾服務。
2.1.4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因地制宜,開展特色服務。各個高校圖書館都有自身的特色和優(yōu)勢,不同的地方也有著不同的文化魅力和文化需求,這就要求高校圖書館要緊密結合地方特色與自身條件,力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適應地方經濟發(fā)展的館藏文獻體系和各種數據庫;要以滿足多層次用戶的個體化需求為導向,開發(fā)具備多樣化載體形式與有效檢索功能的數據庫和文獻資料;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積極主動為信息找用戶,做到凡基層居民在生活、工作、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高校圖書館都能在自身能力范圍內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務。
2.1.5提升網絡化水平,積極開展社區(qū)個性化服務。網絡化建設是時展的需要,也是現(xiàn)代開展基礎圖書館服務必然要面對的課題?,F(xiàn)如今,先進的網絡、通訊、計算機技術為圖書館服務的及時性、便捷性、不受時空限制性以及以用戶為中心開展個性化服務創(chuàng)造了條件。高校圖書館具有強大的技術實力,可以幫助城市社區(qū)和農村建立起方便快捷的高速資源共享網絡,這樣廣大基層用戶足不出戶就可以利用豐富的圖書館資源。通過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基層圖書館網絡的溝通互聯(lián),可以打造真正的區(qū)域圖書館事業(yè)服務網,同時可以通過電腦、手機、電視、廣播等打造智能快捷的服務終端,這樣就可以既挖掘基層潛藏著的豐富的特色資源,又將圖書館服務的觸角伸入到基層的各個方面與角落,形成高效便捷的基層圖書館服務網絡體系。
2.2高校圖書館參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長效機制的建立
2.2.1建立規(guī)范合作與資源共享的長效機制。我們要積極利用高校圖書館的豐富資源優(yōu)勢來加強與社區(qū)圖書館、農家書屋等機構的互動,實現(xiàn)資源共享。社區(qū)圖書館、農家書屋作為直接面向廣大基層群眾的圖書借閱場所,具有便利的場地優(yōu)勢,高校圖書館完全可以將其作為自身的一個服務平臺,通過文獻、網絡信息服務、技術指導等為基層群眾提供更多前沿的文化科技信息,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基層發(fā)展面臨的各種難題。高校圖書館應該長期與當地農業(yè)主管部門、文化部門及教育部門合作,積極爭取與各級公共圖書館及相關文化部門構建服務聯(lián)盟,積極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通過制定切實可行的制度、建立規(guī)范的長效合作機制來保障支援基層活動持續(xù)地開展下去。
2.2.2建立監(jiān)督管理的長效機制。作為我國的最基層圖書館,社區(qū)圖書館、農家書屋的管理與性質同高校圖書館有許多類似的地方,我們可以借鑒高校圖書館相關的管理制度以及資源組織對它們進行管理與建設。高校圖書館也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圖書管理的相關優(yōu)勢幫助它們建立正規(guī)的圖書館管理模式。①利用自己的人才隊伍優(yōu)勢。一方面,高校圖書館可以派遣專業(yè)對口、素質高的管理人才到基層對社區(qū)圖書館、農家書屋的管理員開展專業(yè)的業(yè)務知識培訓;另一方面,其還可以定期組織人員到對口幫扶點對基層圖書館管理人員進行現(xiàn)場指導,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以及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的管理能力[2]。②高校圖書館應該發(fā)揮自己的管理和制度優(yōu)勢,聯(lián)合相關文化主管部門、基層政府組織、基層圖書館工作人員,共同建立起定期的全方位評估和監(jiān)督機制,這種常態(tài)的評估監(jiān)督機制對確?;鶎訄D書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2.2.3建立志愿者服務的長效機制。志愿者服務是當今各高校服務地方與社會的最常見方式之一。通過這一機制不僅可以加強高校與基層社會的聯(lián)系與溝通,提高高校服務社會的能力,而且可以通過深入社會促進高校自身的發(fā)展。高校圖書館要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資源、技術優(yōu)勢,通過與地方公共圖書館及其他文化機構建立資源共享機制,積極深入社區(qū)和基層,以多種形式為廣大基層民眾提供連續(xù)而持久的志愿者服務。高校圖書館可以組織本校專家、學者、大學生為基層民眾開展免費的信息利用專題講座以及其他專業(yè)性、科普性、文化性的講座;可以組織讀書會、藝術展覽、科普展覽、歌舞表演、詩歌朗誦會等各種有意義的文化活動,以更好地滿足基層民眾的文化需求,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3]。
2.2.4建立資源投入的長效機制。高校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理應在為本校教學與科研服務的基礎上,努力延伸服務范圍、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積極發(fā)揮社會服務職能。高校圖書館在工作中要堅持主動性、針對性、公益性原則,通過服務向基層延伸、與公共圖書館整合、與各類型文化機構聯(lián)合等方式,努力構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高校圖書館還可以通過相關研究論證對政府做出正確決策提供建議。如:呼吁政府建立投資保障機制,將社區(qū)與新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列入政府惠民工程,加大對基層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及相關文化活動的投入。
2.2.5建立優(yōu)勢互補、特色鮮明、多位一體、動態(tài)調整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長效機制。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基層圖書館等文化機構都有自身的優(yōu)勢和特色,充分發(fā)揮它們的優(yōu)勢與特色,就可以達到優(yōu)勢互補、合作共贏的效果。高校圖書館支持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可以采取文化科技下鄉(xiāng)、專家咨詢、現(xiàn)場指導培訓、干部到基層掛職鍛煉、中醫(yī)藥進基層、大學志愿者“三下鄉(xiāng)”活動、網絡遠程服務等方式對基層開展全方位服務,依托現(xiàn)已存在的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農家書屋、黨員遠程教育中心、縣級流動圖書館、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影視“村村通”等資源構建基層綜合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并根據時勢和發(fā)展環(huán)境的變遷適時調整相關措施,讓廣大基層民眾可以就近、免費、便捷、無障礙、均等地享受知識信息服務,將促進基層文化發(fā)展與提升基層經濟實力結合起來,使基層“兩個文明”建設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
3高校圖書館參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要在認清高校圖書館服務現(xiàn)狀和能力的基礎上建立切實可行的研究體系,從多學科角度積極開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研究,科學規(guī)劃高校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方式與途徑,力爭做到理論研究與具體實踐的緊密結合,從而達到良好的社會效應[4]。同時,高校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應按公民知識層次水平、行業(yè)、居住地點的不同,以多種方式分別開展相應的服務,加快融入公共服務領域步伐。其次,必須始終將“以人為本”、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的理念貫穿于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要始終將如何更好地為高校師生和廣大民眾服務放在首要位置,只有這樣工作才會真正變得有意義。一方面,積極參與建立以市縣圖書館、鄉(xiāng)鎮(zhèn)圖書館、農家書屋、社區(qū)圖書館以及圖書館流動車為縱線,以企業(yè)、學校、部門等其他系統(tǒng)圖書館為橫線的有形圖書館網絡;另一方面,要與相關部門合作利用計算機與網絡技術、云計算以及物聯(lián)網等先進技術,建立以現(xiàn)代通信技術為手段,以互聯(lián)網、有線電視網為依托的覆蓋城鄉(xiāng)高效的文化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無形網。[5]依托這種有形和無形網絡的建設,實現(xiàn)圖書館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將圖書館的資源和文化服務延伸到社會各個角落。再次,要處理好為本校師生服務和參與基層文化建設的關系。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教輔部門,它的首要任務是為學校的教學和科研服務,保證學校教學和科研的正常運行是它的工作重點。高校圖書館人在參與社區(qū)、農村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有清醒的認識,絕對不能舍本逐末。當然,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和人才優(yōu)勢參與基層文化建設,也是它的重要任務。另外,參與基層文化建設必然會在地方高校圖書館的常規(guī)工作之外增加工作量,在經費投入、人員分配、業(yè)務流程等方面產生新的矛盾,這就要求圖書館分清主次矛盾和輕重緩急,權衡利弊,及時制定科學合理的措施,妥善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達到內外雙贏。最后,要在為基層民眾提供信息資源時做到發(fā)展基層特色文化、加強文化創(chuàng)新與保護知識產權的統(tǒng)一。高校圖書館提供給基層民眾使用的一些電子資料存在版權問題,如光盤資料的復制、電子資源閱讀和下載等就需要遵守相關知識產權法律與協(xié)議。高校圖書館參與開發(fā)基層的特色文化資源時也要特別注意對知識產權的保護[6]。
4結語
【關鍵詞】資源共享;基地共建;活動共推
【中圖分類號】G4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11-0009-02
【作者簡介】丁慶軍,江蘇省鹽城市第一小學教育集團(江蘇鹽城,224005),高級教師,鹽城市名教師,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工程”培養(yǎng)對象。
“社區(qū)”一詞,由先生從英文單詞“Community”翻譯而來。如今,關于“社區(qū)”的定義或解釋也多種多樣,但大致上可以歸結為兩大類:一類強調的是人群的共同體,即具有共同的價值觀,這類人群在精神層面上具有共同的價值取向、文化追求等;一類強調的是地域的共同體,即具有共同的居住地,這類人群在某一個地區(qū)內共同生活。
“讀寫社區(qū)”的建構,需要學校、家庭、社區(qū)的合力凝聚。這里,涉及兩個“社區(qū)”的概念,前者側重“人群的共同體”,而后者則側重指“地域的共同體”。如果把“讀寫社區(qū)”看成是一個外延不斷擴大的圓的話,位于核心位置的是學校,它承載著建構讀寫體系、提供讀寫指導等重要任務;介于中間區(qū)域的是家庭,它是和學校聯(lián)系最為緊密也是最為直接的部分,是“讀寫社區(qū)”建設的橋梁;位于的則是社區(qū),它是“讀寫社區(qū)”建設中往往容易忽視卻又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關注學校施教區(qū)范圍內的社區(qū),關注學校周邊的社會,充分挖掘其可以利用的資源,可以讓我們的“讀寫社區(qū)”建設得更加豐盈,更加精彩。
一、共享:讓讀寫資源“膨脹”
人們在常規(guī)思維上認為,學生的讀寫生活,除了學校就是家庭。事實上,社區(qū)的力量不容小覷,它能有效填補學生節(jié)假日閱讀指導的真空,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讀寫天地。資源共享,可以讓學校、家庭、社區(qū)突破獨立作戰(zhàn)的局面,從而形成彼此關聯(lián)、互相支持、互為補充、多方聯(lián)動、立體多維的讀寫體系。
首先,需要考慮的是物質資源,即閱讀圖書的來源。我們與施教區(qū)內的小區(qū)、學校所在的街道居委會取得聯(lián)系,倡議他們在社區(qū)活動中心開辟“閱讀站”,通過公益企業(yè)及社會愛心人士“贊助”、社區(qū)居民“眾籌”、學?!百浰汀薄⑽飿I(yè)“訂閱”等舉措,讓“閱讀站”變得名副其實,變得日益充實,讓學生、家長、社區(qū)居民“足不出區(qū)”,就能在家門口有書可看,有新書可看。同時,我們學校的圖書館除了正常向學校師生開放之外,也對社區(qū)居民開放,憑相關證件就可以辦理借閱手續(xù)。
其次,需要考慮的是人力資源,即輔導人員的落實。沒有人管理,“閱讀站”就會像一盤散沙;沒有人輔導,社區(qū)閱讀就會形同虛設。我們通過聘請社區(qū)閱讀輔導員、家長志愿者,定期不定期地在社區(qū)活動室為學生提供讀寫指導,為家長提供智力支持,為社區(qū)居民提供讀寫咨詢。
最后,需要考慮的是資源互動與整合。倘若閱讀書籍不常更換,“閱讀站”就會如一潭死水,長此以往就會失去活力甚至生命力。我們鼓勵和引導社區(qū)之間組成讀寫俱樂部,通過QQ群、微信圈進行活動聯(lián)絡,社區(qū)閱讀輔導員直接組織開展“社區(qū)圖書漂流”,讓“閱讀站”真正站穩(wěn)腳跟,讓社區(qū)與社區(qū)之間聯(lián)結成溫馨的小型“讀寫社區(qū)”。
二、共建:讓讀寫基地“說話”
一方面,我們積極承擔社區(qū)教育義務,在學校內建立社區(qū)閱讀推廣中心,定期舉行施教區(qū)內家庭的讀寫指導。承擔指導任務的,既可以是學校教師,又可以是外請專家,還可以是家長代表甚至是社區(qū)居民。我們鼓勵在讀寫方面做出突出成績的家長走上講臺,分享成功經驗,用自身的實踐為其他家長指點迷津、指引方向。
另一方面,我們積極爭取圖書館、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報社等校外基地的支持,在校內或校外成立相應的分支機構或合作機構,有效整合讀寫資源,轉變傳統(tǒng)的課外閱讀模式,開拓學校、家庭、社區(qū)、網絡多維互動的讀寫空間,共同推動讀寫社區(qū)的建設。
比如,我們在鹽城市圖書館提供“流動圖書車”服務的基礎上,建立了鹽城市圖書館學校分館,辦理借書證,和市圖書館通借、通還,極大地滿足了師生的閱讀需求,方便了師生的圖書借閱。再如,我們和鹽城晚報社聯(lián)合在學校內設立了鹽城晚報小記者站,邀請報社的記者、編輯走進校園為學生作講座、釋疑問;組織小記者在參觀考察、實地采訪等實踐活動中不斷歷練,并運用好報社平臺,發(fā)表更多優(yōu)秀的文章。同時,報社還聘請了學校在作文教學方面有所建樹的部分教師擔任“特聘專家”,指點學生寫作,點評學生作文,推動小記者站的建設。
三、共推:讓讀寫活動“領跑”
活動,是讀寫最有效的領跑者。我們協(xié)同社區(qū)開展豐富多彩的讀寫實踐活動,既給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實踐與展示平臺,又促進了社區(qū)居民參與閱讀活動,為推動全民閱讀的進程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走進圖書館聆聽大師的聲音”,是我們“讀寫社區(qū)”建設中的經典項目。我們先后組織了學生近萬人次參加鹽城市圖書館“黃海講壇”活動,讓學生在與作家對話、與大師交流中,開闊閱讀眼界,感悟寫作方法,打開了讀寫的另一扇窗。我校也先后有20多位教師應邀在“黃海講壇”中作了《我和成長有個約定――今天我們怎樣做父母》《走進沈石溪的動物王國》《讓孩子的數學素養(yǎng)在閱讀中拔節(jié)》等專題講座,涉及閱讀推廣、家庭教育、傳統(tǒng)文化等諸多方面。
“社區(qū)志愿者進校園”和“校園志愿者進社區(qū)”,是我們“讀寫社區(qū)”活動共推中的兩大抓手。我們組織師生志愿者走進社區(qū)、走進居民家中,開展寫春聯(lián)、送文藝、講經典等活動,既拉近學校與社區(qū)之間的距離,又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體驗。不少學生紛紛感嘆在活動中掌握了寫作的秘訣――“作文心中寫,作文玩中寫,作文實踐中寫”。的確,有了豐富的生活積累,有了真實的寫作體驗,學生的寫作便有了“源頭活水”,自然會妙筆生花。
引言
老年讀者服務近年來日益被包括圖書館界在內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所重視,主要原因在于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愈加明顯。人口老齡化,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斷上升的過程;二是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xiàn)老年狀態(tài),進入老齡化社會[1]。國際上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qū)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qū)的人口處于老齡化社會。據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數據顯示,截止到2014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占到總人口的15.5%,達到了2.12億,已步入初級老齡化階段。加之我國人口基數大,這就使得我國老齡化人口呈現(xiàn)出總體數量規(guī)模大、增速快的特點[2]。而在我國倡導全民閱讀構建學習型社會的當下,數量龐大的老年人群體自然成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不可忽視的服務對象,面對這種情況,圖書館應認真研究老年讀者心理特點及閱讀需求,不斷完善相應的服務手段與服務策略。
一、老年讀者心理與行為特點
老年人群體因生理機能漸趨退化,社會生活角色變化等因素具有與普通成年人群體截然不同的心理與行為特點,大致有以下幾點:
1.行為能力差,反應相對遲鈍。隨著機體的老化,老年人對于外界刺激的應激反應能力相對低下;活動能力也隨之變差,體力與適應力都處于衰減的進程中。
2.學習接受能力衰退。老年人由于思維活力下降,反應能力變差,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也隨之下降;記憶力隨年歲增長也逐漸衰退,學習能力也處于低谷[3]。
3.慣性思維明顯。老年人對于多年來形成的習慣大多非常堅持,難以改變并且拒絕改變。當形成慣性的思維或者行為模式受到挑戰(zhàn),老年人通常會感到不適,甚至個別老年讀者會反應比較激烈。
二、老年讀者閱讀心理及閱讀需求
老年人上述的一系列生理心理特點,決定了老年讀者群體的閱讀心理及閱讀需求。
1.老年讀者的生理機能退化,使得他們在使用圖書館要求硬件設施高度的無障礙化;
2.隨著生理機能的變化,老年讀者心理也會隨之產生變化,并且由于社會生活角色的轉換,往往會產生孤獨與失落感。在使用圖書館的過程中,老年讀者有被充分理解尊重及社會交往的心理需求;
3.心理慣性大。老年讀者在使用圖書館的過程中,由于多年養(yǎng)成的閱讀習慣,往往會形成固定的模式[4]。具體可以表現(xiàn)在近乎固定不變的到館時間、相同的閱讀主題、固定的閱讀場所等多方面。
4.閱讀主題相對集中。老年人的心理特點較為突出的一點是其對于自身健康的重視。由此出發(fā),老年讀者群體的閱讀興趣點,往往會較多地集中在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等方面。
三、老年讀者服務提升策略
鑒于上述老年讀者群體的心理及閱讀特點,筆者以為,圖書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為老年讀者服務的力度,完善服務手段。
1.納入圖書館整體規(guī)劃
把為老年讀者服務納入圖書館的整體規(guī)劃,作為重點工作之一,明確具體服務范疇與服務手段。從館藏建設到窗口服務,確保讀者服務的整個流程都充分考慮到老年讀者的需求。
2.加速建設社區(qū)圖書館
根據我國《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對我國各類型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半徑所作的明確規(guī)定,大、中、小型圖書館以讀者乘公交或騎車60分鐘、30分鐘、20分鐘可以到達為宜。可以確定其服務半徑分別為9km、6.5km和2.5km。由于老年人活動能力相對較差,如果居住地在大型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半徑之外,那么對于其使用圖書館而言,就存在較大的出行困難與障礙。因此,老年讀者群體對于社區(qū)圖書館的依賴程度就相對更高[5]。通過加速社區(qū)圖書館的建設,最大程度延伸圖書館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服務半徑,對于老齡化日益嚴重的我國社會而言,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3.老年讀者服務專門化
由于目前圖書館的電子化程度非常高,并且會越來越高。而老年人由于視力聽力退化,不掌握現(xiàn)代化信息查詢手段等原因,在使用圖書館的過程中感到障礙重重。針對這種情況,圖書館應該考慮在讀者服務一線設置專門的老年讀者接待窗口。為老年讀者提供耐心細致的咨詢、借還等基本服務;將其與普通讀者區(qū)分開來,提供個性化的專門服務,一方面能夠更好地為老年讀者服務,一方面也能提高普通讀者的服務接待效率。此外,在老年讀者的服務過程中,注意老年讀者的心理特點,充分理解老年讀者渴望被尊重理解的心理,理解生理機能退化為其造成的種種不便,做到服務耐心細致,不厭其煩。
4.為老年讀者提供必要的培訓
如前文所述,在信息化飛速發(fā)展的當下,學習能力處于低谷,生理機能不斷衰退的老年人很容易被隔絕在數字鴻溝之外,無法享受信息化社會為生活帶來的種種便利,從而離信息化的當下越來越疏離,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6]。針對這種情況,圖書館可以利用場所優(yōu)勢和資源優(yōu)勢,為老年讀者提供滿足其需求的各種培訓。以國家圖書館為例,自2011年起,國家圖書館通過老年讀者公益培訓、資源推薦、老年讀書沙龍等形式,積極探索老年讀者的特殊服務,先后推出15個系列、53場次,累計培訓4200余人次。2014年11月,為進一步提高老年讀者的數字閱讀能力,國家圖書館推出了針對老年讀者的公開課項目――“關愛夕陽”老年課堂,2015年,又推出“我來當主講”和“國圖交享樂”等自助式老年文化活?櫻?豐富了老年讀者的文化生活。其中“關愛夕陽”老年課堂自開課以來,受到廣大老年讀者的熱烈歡迎。課堂內容包括手機系列課程、基本電腦辦公軟件系列課程、重溫舊報系列、昆曲系列等。既有幫助老年人掌握信息化工具的內容,又有滿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內容。通過這個課堂,廣大老年讀者一方面掌握了先進的信息化手段,提高了信息素養(yǎng),使得他們能夠以雖略顯緩慢卻穩(wěn)健持續(xù)的步伐跟上信息化的發(fā)展;一方面又為老年讀者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滿足他們的社交需求,緩解因退休居家社會生活角色轉換帶來的失落感與孤獨感。
5.為老年讀者提供發(fā)揮余熱的舞臺
老有所為,是我們一直期待能夠幫助老年人實現(xiàn)的一個目標。那么,圖書館作為一個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應該在這方面做出有益的嘗試和不斷的探索。近年來各個領域的志愿者活動開展的如火如荼,圖書館也吸引了來自社會各界的文化志愿者。圖書館可以有目的性地集中老年讀者群體,了解老年讀者的專業(yè)特長、興趣愛好,把有興趣參加公益文化服務的老年讀者進行備案。在規(guī)劃志愿者活動的時候,將老年讀者群體納入到視野之中。為其提供可以發(fā)?]老年人經驗及專業(yè)特點的崗位,積極吸納老年讀者的建議及所提供的經驗,幫助老年人實現(xiàn)老有所為的目標,為他們提供發(fā)揮余熱的途徑和場所。一方面使得參加志愿者服務的老年讀者獲得認同感與價值感;一方面有意識的引導老年讀者志愿者為老年讀者服務,相近生活經歷與年齡特點必然會使服務者與被服務者產生共鳴,更容易獲得理解,溝通也必然更為順暢,從而也提高了老年讀者的服務質量,可謂一舉數得。例如前文所提到的國家圖書館所舉辦的“關愛夕陽”老年課堂,他們不僅面向老年讀者進行授課,為了豐富老年朋友們的退休生活,讓他們老有所為,還舉辦了“我來當主講系列活動”。從老年課堂的學員中挑選安排掌握專長,樂于分享的老年讀者來作為課堂主講,與眾多老年讀者一同分享所學。據調研,參加主講的老年讀者往往備課極為認真,課堂反響也非常熱烈,受到廣大老年讀者的熱烈歡迎。
在全國積極開展志愿服務進社區(qū)的活動的良好氛圍中,為發(fā)揚助人為樂的傳統(tǒng)優(yōu)良美德,在全系樹立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時代新風,磨練我系青年志愿者的道德品質。充分發(fā)揮我系青年志愿者在社區(qū)服務工作中的作用,不斷推向我系志愿服務穩(wěn)步房展。在臨時會議召開后,建工系主任通知建工系的所有志愿者參加社區(qū)活動。
二、活動目的
1:提高志愿者的積極性
2: 為宣傳建工系
3:增強志愿者的活動意識
4: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培養(yǎng)大學生的公民意識,奉獻意識,服務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活動名稱及單位
1:名稱:義務社區(qū)服務
2:單位:建工系
四、活動主題
社區(qū)服務,義務奉獻。
五、活動時間及地點
時間:XX.2.26
地點:柳溪社區(qū)
六、組織形式
由建工系實踐部通知建工系各班班長在XX.2.26日早上舉行義務進社區(qū)活動。
七、活動對象
各班青年志愿者
八,活動準備
前期
1:通知各班負責人報參加人數,并統(tǒng)計參加者的名單
2:在會議中安排注意事項,及強調安全問題。
3:活動中拍攝照片的負責人,以及相機的準備。
后期
1:統(tǒng)計整個系的參加者名單,強調安全及著裝。
2:各班班長負責各班人員的清點,以及前進途中的安全。
現(xiàn)場準備:在指定地點集合后,分配各小組,由指定人領到指定地點服務。
九、活動流程
1:全體參加人員穿系服在圖書館門前集合,由實踐部部長蓋月明帶領大家去社區(qū)。
2:實踐部成員分散在隊伍途中,強調安全問題,注意路上的過往車輛。
3:到達社區(qū)后在指定地點集合。
4:由社區(qū)負責人帶領指定人數去指定地點服務。
5: 活動后到指定地點集合,再整隊帶回。
十一、注意事項
1:在去社區(qū)的途中注意車輛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