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巨乳人妻在线-国产久久久自拍视频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久精品免费视频-91桃色国产在线观看免费

首頁 優(yōu)秀范文 初中語文教育故事

初中語文教育故事賞析八篇

發(fā)布時間:2023-08-03 16:44:47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初中語文教育故事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初中語文教育故事

第1篇

關鍵詞:古詩教學;聯(lián)想;想象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01-186-01

作為語文老師,該如何有效地進行古詩詞教學,如何引導學生去學好古詩詞?筆者想根據(jù)自己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的摸索研究來談談個人的做法。

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1、導語激趣。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新穎、扣人心弦的導語,一下子就能吸引學生,引人入勝。

2、誦讀激趣。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备鶕?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初中學生要能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古詩詞,具有初步鑒賞古詩詞的能力。因此,在古詩詞的教學中,誦讀顯得尤其重要。

3、競爭激趣。初中學生朝氣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強,有競爭意識?;谶@一點,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參與競爭是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興趣的重要舉措。

4、想象激趣。課要上得有趣,引導學生想象課文內容也是一種辦法。即力求把單調的文字符號變成形象生動的畫面,或引導學生通過想象走進課文,面對面與作者或文章的主人公對話,在空間和時間上縮短讀者與作者及主人公之間的距離,使遠古的畫面走進學生腦海,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理解古詩詞,積累古詩詞

1、變身詩人,感同身受。優(yōu)美的詩詞與作者所處的時代、生活經(jīng)歷、文化底蘊密切相關。想要真正徹底地讀懂一首古詩詞,就必須了解它的作者。

拉近學生和詩人的時空距離,幫助學生產生和詩人思想感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緒,讓學生變身詩人,設身處地地去讀懂這首詩詞的內涵。比如在教學《行路難》的時候,詩人李白空有滿腔抱負,卻只是皇帝的弄臣。詩人恃才傲物之際,得罪權貴,被賜金還山。然后教師讓學生來扮演詩人的角色,根據(jù)詩的內容設計符合人物性格和具體環(huán)境的對話,想象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讓學生在表演中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出來。這一刻,李白強烈的感情變化被學生準確地把握住了。

2、縱情誦讀,情意皆通。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惫旁娫~豐富的感情、深刻的內涵蘊藏在凝練的語言中,不反復誦讀,又如何體會得出?只有反復吟誦,才有可能把握詩詞的感情脈搏,理解詩詞要表達的中心。

3、熟知意象,感悟意境。詩詞中的意象,是融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觀事物,許多意象經(jīng)過人們感情的長期積淀,有著獨特的情感內涵。如“圓月”、“明月”,往往成為人們盼望親友團聚,表達美好祝愿,向往美好生活的寄托。王建說“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蘇軾于中秋許下“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心愿。教師指導學生找出詩中的意象,整合相關意象的詩詞句,創(chuàng)造出該意象的一個濃重的學習氛圍和情境,讓學生沉浸其中,把個體的意象轉化為多姿多彩的立體畫面。

4、巧用媒介,身臨其境。古典詩詞往往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在對古典詩歌的整個審美感受中,視覺、聽覺起著主導作用。因此,古詩詞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應是根據(jù)所教詩歌的內容和特點,巧妙地運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設置相應的情境,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多種感覺器官以豐富他們對古典詩歌形象的感受,從而準確把握好詩歌的意境。

三、抓住詩詞眼,鑒賞古詩詞

古人寫詩講究“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力求一字傳神,一語驚人。而一首詩中傳神的字句就如同這首詩詞的眼睛,即整首詩詞的主旨句。因此抓住古詩詞的詩眼或詞眼,是我們教學古詩詞的一個突破口。比如大家熟悉的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中的“綠”字,詩人曾用過“到”、“過”、“入”、“滿”等字,但終覺不如“綠”字來得好。原因是:用“綠”字詩意就更顯深沉,情思浩蕩,不但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江南春風和煦,百草逐生,流露出詩人當時奉詔入京的喜悅,還有經(jīng)歷罷相之后被征召回朝的重重憂慮,一個“綠”字高度概括出詩人的喜悅、彷徨等豐富的內心世界,著實讓人稱道。

第2篇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情感教育;問題;措施

古典詩歌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對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在積極提倡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充分發(fā)揮古典詩歌的積極作用,不斷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成為廣大語文教師的教學任務。

1初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情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1教材內容陳舊、落后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古典詩歌一般分布在第六單元和第七單元,是一個獨立的古文單元,與現(xiàn)代文學教學相分離,而且古典詩歌具有晦澀、難懂的特點,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語文教學的質量不高[1]。另外,古典詩歌在語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較少,一個學期僅僅學習十篇古典詩歌,不能讓學生全面把握古詩歌的內涵,沒有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得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不足,語文綜合素質較低。

1.2不重視情感教育

目前,由于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許多初中生把升入重點高中作為學習的目標,一味強調考試成績,忽視了自身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導致語文教學的效果不明顯。而且,古典詩歌教學只在語文教材中占有極小的部分,許多學生主要通過考前突擊的方式,回顧一下可能考到的內容,沒有正確理解古典詩歌的深層內涵,使得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不高。

1.3沒有適當進行人文關懷

由于應試教育的壓力,許多教師往往帶有功利性的色彩,開展教學活動,從而導致教育質量的較差。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一些初中語文教師過度重視語文的工具性,忽視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沒有深入講解古典詩歌的內涵和意蘊,未能讓尋死尋活充分感受傳統(tǒng)優(yōu)秀的文化的獨特魅力,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語文綜合書素養(yǎng)較低。

1.4教學方法不合理

在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下,許多教師一味強調自身的主導作用,沒有正確認識到學生的參與作用,未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2]。而且,許多初中語文教師主要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要求學生背誦、記憶古典詩歌中的名句,沒有帶領消火栓深入分析古典詩歌的意境、情感,致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不足。

2初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滲透情感教育的具體措施

2.1明確教學方向,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古典詩歌的內容豐富、意境繁多、感情深厚,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出,在語文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識水平,合理制定教學目標,明確古典詩歌教學的方向,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古典詩歌教學的效果,以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在古典詩歌教學中,初中語文教師需要讓學生了解古典詩歌的基本知識,引導學生掌握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不同風格特征、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等,以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為古典詩歌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3]。同時,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詳細講解古典詩歌的題材和流派,讓學生理解不同題材、不同流派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特點,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2.2通過反復誦讀,加深學生的體會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古典詩歌教學過程中,通過反復誦讀的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詩歌的語言美、韻律美,仔細揣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3營造教學氛圍,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古典詩歌具有言淺意深的特點,許多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會覺得晦澀難懂,所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積極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古典詩歌的語言特點和意境特征,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2.4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感情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充分感受詩歌的意境,可以提高教學的效率,所以,在古典詩歌教學活動中,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jù)詩歌的具體內容,借助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充分體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4]。

3總結

總而言之,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典詩歌教學不僅僅擔任著弘揚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重擔,而且具有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的作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應該重視古典詩歌教學的重要意義,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開展古典詩歌教學活動,不斷提高古典詩歌教學的質量,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高天日.初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中的情感教育[D].渤海大學,2014.

[2]石春艷.中學語文古典詩歌教學中的情感教育[D].信陽師范學院,2014.

第3篇

關鍵詞:初中 語文 古詩詞 教學經(jīng)驗 策略

一、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對傳統(tǒng)節(jié)日所蘊涵情感的滲透

社會在不斷進步,時代在向前發(fā)展,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許多的國外的節(jié)日也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的大潮涌入中國,中國的許多學生對“洋節(jié)日”情有獨鐘。然而,當我們?yōu)閼c祝西方傳入的情人節(jié)而把市場上的玫瑰花搶購一空的時候,卻忘了我們的祖先早就有了類似的節(jié)日“七巧節(jié)”,它不僅象征著美好的愛情,更表達了人們對勞動的敬仰,對智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的乞朌,以及對世間真、善、美的追求,它豐富的內涵豈是“情人節(jié)”可比?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前提下,在新一輪的課改大潮中,我們更應該借助古詩詞的學習,來進行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滲透。新教材中古詩詞所占的比重以及詩詞的內容都比老教材要豐富很多,面對如此豐盛的古詩詞大餐,怎么將古詩詞中的傳統(tǒng)文化中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所蘊涵的感情挖掘出來,用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是當前語文教學中舉足輕重的課題。

詩歌講究意蘊的悠遠深長、意境的幽邃渺遠,這一境界的達成,在詩作中往往與詩歌作者的感情息息相關。例如蘇軾也在中秋佳節(jié)之時責問天上的一輪明月:“不應有恨,此時長向別時圓?” 又如王維在重陽佳節(jié)時吟唱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詩以直抒思鄉(xiāng)之情起筆。“獨在異鄉(xiāng)”,暗寫了孤獨寂寞的環(huán)境,對于初次離家的少年來說,對這種環(huán)境特別敏感。“異客”則更強調了游子在異鄉(xiāng)舉目無親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獨”和兩個“異”字組在一句詩里,大大加深了主觀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是前面情緒的合理發(fā)展,說明平常已有思親之苦,而到節(jié)日,這思念就愈加轉深和增強了。“倍”字用得極妙,是聯(lián)系上下兩句情緒之間的關鍵。這兩句構成全詩的一個層次,是從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觀感受來表現(xiàn)思親之情的。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我們的教學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對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的了解中,挖掘、體味詩人暗藏在佳節(jié)背后的或痛苦、或憂愁、或喜悅的心情,讓學生在對古詩詞的學習不僅僅停留在朗誦和背誦默寫的表層,而要更深層次的拓展古詩詞學習的外延,養(yǎng)成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同時,讓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也對古詩詞中的傳統(tǒng)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對民俗文化的滲透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共同發(fā)展的民族,文化形式多樣,文化色彩濃厚豐富。每一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既是歷史的沉淀,又是時代的產物,同時又折射該民族的生活和發(fā)展軌跡。在今天,物質生活已是相當?shù)呢S裕,學生的頭腦里儲存有多少民俗文化呢?很多的學生追求的是流行的、前衛(wèi)的事物,對于民俗,不少學生不知其為何物。 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除了要讓學生了解古詩詞中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還要讓學生了解古詩詞中蘊涵的風土人情、民俗習慣。如學習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第三、第四句“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時,我們還可以順勢引導學生思考:在重陽節(jié),古人都會做些什么事呢?通過交流,讓學生了解到重陽節(jié)這天,古人有登高和佩戴茱萸的習俗,了解傳說中登高可以消災,佩戴茱萸可以除病,從這些習俗中,可以體會到古人對幸福、美滿的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通過對古詩內涵的體味,讓古詩學習成為學生了解民俗文化的一個平臺,同時,也是對學習古詩詞的一種激發(fā)和推動。

誠然,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為了不斷培養(yǎng)的探究意識,還需要讓學生養(yǎng)成在課后搜集各個民族風俗的習慣。通過對相關資料的搜集,讓他們知道重陽節(jié)時古人不僅有登高和插茱萸的習俗,還有吃重陽糕、賞菊等風俗習慣,而且還會了解到今天的重陽節(jié)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敬老愛老日;會知道中秋節(jié)除了賞月和吃月餅,古人還有月下吟詩的雅興;會知道元宵有燈會,要吃元宵;會知道端午吃粽子;會知道除夕代表大團圓,要吃年夜飯;會知道春節(jié)要放鞭炮等許多的傳統(tǒng)習俗,也會讓學生對一些傳統(tǒng)文化習俗產生濃厚的興趣,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學習古詩詞的興趣,而且對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的感悟也會更深一層。

三、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對民族氣節(jié)的滲透

每一首(篇)古詩詞都寄托著詩(詞)人的一份情懷,或“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愛國情懷,或“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思念情懷,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悲憤情懷,或“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頑強情懷,或“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悠閑情懷……在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能很好的引導學生品味,領略個體悟詩(詞)人的情感,把握古詩詞中民族精神之魂,提升古詩詞學習的境界。

在古詩詞中,詩(詞)人常常會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古詩詞中的梅、蘭、竹、菊、蓮、松等事物都會寄托詩(詞)人的不屈不撓、清新脫俗的風骨,而這些又都是我們民族氣節(jié)的精髓所在。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一詩,聯(lián)系詩人的作詩背景:貧寒的出身、政治上的不幸遭遇,加上詩人的橫溢才華,詩人在政治上遇挫之后憤然在詩歌的中間加了兩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吐在長安三年的郁悶之氣,體現(xiàn)了詩人傲岸不屈、不畏權貴的精神。又如學習曹操的《觀滄?!窌r,通過詩人對大海的景象的描寫,特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四句詩,詩人把眼前實景和想象融為一體,即景抒情,又境界開闊,表現(xiàn)了詩人氣吞山河囊括宇宙的偉大氣概。

參考文獻:

第4篇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讀解問題;有效對策

古詩詞是中華文學精粹,是我國古典文壇上一顆耀眼的明珠,是古典文化的象征,因此,培養(yǎng)中學生良好的古詩詞讀解能力是繼承與發(fā)揚古典詩詞文化的一種重要途徑。

1.初中語文教學中古詩詞讀解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古詩詞教學依然不夠重視。初中語文教材收錄的古詩詞內涵豐富、意蘊深刻、古典文學氣息濃厚,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學會讀解,并深刻理解這些古詩文,不僅是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也是學生個體發(fā)展的必然要求。而且,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講解古詩詞時產生“考試至上”的思想,于是要求學生反復背誦詩詞,而對于詩詞的一些重要、深刻的文化意蘊不去挖掘。這種做法造成了學生只會機械背誦詩句,填寫詩句,卻對詩詞讀解束手無策。

(2)學生誦讀程度不夠,誦讀方法不當。中國學生的背誦能力和對知識的記憶力是世界一流的,從小到大,學生養(yǎng)成了對一些重要知識點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的學習習慣?,F(xiàn)在誦讀程度不夠、誦讀方法不當成為古詩詞讀解教學中不容忽視的問題。第一,學生機械背誦的同時,卻讀不出詩詞所蘊含的感情以及詩歌的韻味。例如,學生在背誦李賀的《雁門太守行》時卻背誦不出那種緊張、危機、悲壯、慘烈的戰(zhàn)斗氛圍,更讀不出戰(zhàn)士們浴血奮戰(zhàn)誓死保衛(wèi)國家的決心與勇氣。第二,學生誦讀方法不當,只會誦讀,不會深層次理解詩詞內涵。

(3)語文古詩詞解讀課堂沉悶、無生氣。古詩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薄弱之處,教師在解讀古詩詞時往往將整首詩拆開,一字一句、一點一滴的講解,但拆開后卻忘了重新組合和使詩詞完整、系統(tǒng)。毋庸置疑,學生被這種枯燥乏味的講解挫傷了詩詞學習積極性,不僅學習興趣不高,反而會厭煩古詩詞,無法體會到古詩詞所蘊含的古典文化魅力。久而久之,會使語文古詩詞教學課堂沉悶、無生機,課堂教學效果極其低下。因此,為了提高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與效率,教師應不斷優(yōu)化古詩詞讀解教學方法,以構建溫馨、活潑、和諧、趣味的古詩詞課堂。

2.提高初中語文古詩詞讀解教學的有效對策

(1)優(yōu)化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法,激發(fā)學生興趣。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豐富深刻的教學內容、活潑溫馨的課堂氛圍是構建初中語文古詩詞解讀高效課堂的必備因素。在新課改的號召下,運用靈活多變、動態(tài)科學的教學法還原學生古詩詞課堂主體地位,為學生營造自主、自由的課堂學習氛圍十分必要。具體來說,教師可運用問題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比賽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等多元教學法豐富課堂內容。

(2)重視古詩詞鑒賞,培養(yǎng)學生古詩詞讀解能力。依托古詩詞鑒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詞讀解能力。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第一,以有感情地讀、背促進古詩鑒賞教學的開展。讀與背是中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第一步,教師要引領學生正確地讀,有感情地背,盡可能讓學生在讀、背的過程中主動去領悟、去感受古詩詞的思想魅力以及其藝術審美價值。第二,開展詩詞鑒賞教學。開展古詩詞教學,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記住千古流傳下來的優(yōu)秀古詩詞,零距離接觸文化文學精粹;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品讀、鑒賞古詩詞,學以致用。

3.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古詩詞解讀教學在中考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師一方面要基于考試要求進行教學,另一方面要不斷提升學生對古詩詞的審美、鑒賞等綜合讀解能力,為學生古詩詞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針對目前初中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教師要認真解剖、對癥下藥,不斷優(yōu)化古詩詞讀解教學策略,構建高效的古詩詞讀解課堂。

參考文獻:

第5篇

【關鍵詞】誦讀;疏言;品味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對于初中語文的古詩詞教學,大部分教師都采取了解詩、讀詩、背詩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很快使學生了解詩詞的大概意思,但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被動認知的教學狀態(tài)。這樣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應付考試具有較大的幫助,但是從領略古詩詞魅力、認識中華傳統(tǒng)文明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具有一定的不足之處。初中教學大綱的教學目的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培養(yǎng)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發(fā)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這反映了初中語文教學不僅要注重語文知識的傳授,更要注意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

通過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和個人對于古詩詞的感悟,筆者認為目前對于古詩詞的教學要兼顧兩個方面,一方面,要通過疏言來解決學生認知上的困難;另一方面,要加大對古詩詞的鑒賞教學比重,讓學生熟練掌握古詩詞的鑒賞方法,使其在學習中感受古詩詞的魅力,培養(yǎng)個人情操。具體到初中學生的古詩詞教學,要注意到初中學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在這個教學思想的指導下酌情開展古詩詞的教學活動。在教學實踐中,主要抓住以下四個方面入手來達成古詩詞的教學目標。

一、誦讀

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古詩詞誦讀主要有兩個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通過誦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古詩詞語言高度凝練含蓄,話有留白,不但講究格律和聲韻,還講究意思的余味悠長,不像現(xiàn)在的白話文平鋪直敘、語言直白。這種古今語言表述上的差異增加了學生學習時認知上的困難,特別是對于初中生來說,古詩詞里話語中間的委婉和意境理解起來比較困難,誦讀則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途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通過學生反復的誦讀,詩詞中的意思便會在學生心目中形成一個大概的意象。其次,詩言志,古詩詞是古人情感的高度濃縮,通過詩詞,古人盡情表達了自己的歡喜、惆悵、憂愁、豪放、哀傷等情感,如李清照的《武陵春》里寫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盡情地表達了自己的哀傷和憂愁;蘇軾在《江城子》里說“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字里話間透露出意氣風發(fā)、豪邁雄壯的氣勢,可是在《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里,詞人又寫道“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傳達了生死離別的纏綿和哀傷。這些感情豐沛的詞句在古詩詞中屢見不鮮,有的詩詞即便話語上沒有直白的抒發(fā)胸臆,整個詩詞讀下來也是深深的別樣思緒,“白頭宮女在,閑話說玄宗”,看似是描述,反復誦讀便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深的嘆息。最后,感受美感,古詩詞一般講究聲韻格律,是文字藝術和音樂藝術的高度統(tǒng)一,柳永的詞在坊間被廣泛傳唱就是鮮明的例子,朗朗上口的詩詞在意境和節(jié)奏方面充分傳遞了和諧的美感,學生只有誦讀才能感受到這種語言的美感。所以,從語感、美感和情感三方面看,誦讀對于古詩詞學習有著極大的幫助,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誦讀的作用。

二、疏言

古詩詞中不僅包括古今字的字義差別,字的讀音和詞語的結構運用等和現(xiàn)代文都有很大的區(qū)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對字詞進行分析和理解,認識古詩詞中常用的寫作手法,可以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古詩詞基礎知識,也可以使學生盡快掌握古詩詞的意思。在目前的古詩詞教學中,疏言是語文教師比較偏重的教學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可以提倡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加強這一部分的資料準備工作,增加學生的參與性,上課時再由教師全面講述,前后對照加深學生對詩詞的記憶。

三、作者

詩言志,古詩詞所傳達的情感與作者和其生活的背景有著緊密的關系,要真正理解古詩詞表達的情感和詩詞中所要抒發(fā)的胸臆,就一定要了解作者本人和其生活的歷史背景。如杜甫的詩歌更多地傳達了憂國憂民的情感,與其生活的時代有很大關系,當時唐由盛轉衰,吏治腐敗,民不聊生,詩人在詩歌中充分表達了自己的這種擔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如果學生不了解作者及其生活的時代背景,就無法理解作者創(chuàng)作的情感。柳宗元寫《江雪》時,被朝廷貶斥永州,作者便通過這首小詩,表達了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如果不了解當時作者的處境,這首小詩也就只是一首描境敘事詩。所以不了解作者不了解作者生活的時代,對于古詩詞的認識就只能是無源之水。在初中生的古詩詞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強調這一點。

四、品味

古詩詞經(jīng)過了歷史長河的長久洗刷,歷久彌新,猶如老酒,綿長悠遠。所以教師對于古詩詞的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像品酒一樣學會鑒賞品味古詩詞。古詩詞詞句凝練含蓄,古人常曰“煉字”,賈島曾說“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這些話語充分體現(xiàn)了古人在寫下這些傳世絕句時所下的功夫。所以對古詩詞的字詞句學習中,也要逆向思維,對于古詩詞進行反復推敲,體味其中的意境。對古詩詞意象、意境的體味領悟, 主要不是靠人的理性解析推斷能力, 而主要是靠人的想象力和聯(lián)想力。

第6篇

問題舉例:

1.《傷仲永》

在王安石的《傷仲永》一文中,對"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中"泯"字的解釋,把"泯"解釋成了"完全"。而對全句的翻譯則為:"才能完全消失,如同常人。"然而"泯",在古漢語詞典中的解釋為"消失",并沒有"完全"的意思。而且結合全句及全文的意思,作者要強調的是仲永才能的消失,"然"在此處可以翻譯為"......的樣子",按課文注釋中對"泯"字的解釋,"泯然"應解釋為"完全的樣子"這顯然是說不通的。因此,"泯"只能解釋成"消失"不能解釋成"完全"。

同樣在本文中,把"賢于材人"的"賢"解釋成了"勝過、超過",其實"勝過、超過"應是"賢于"二字的合解。單獨的"賢"應是形容詞。

2.《木蘭詩》

在《木蘭詩》一文中,對"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中"思"和"憶"的注解。課文注釋為:"何所思:想什么。""憶:思念。"這樣的注解過于膚淺,且使整個意思顯得嗦、含混。這四句詩用了兩個復沓手法。前兩句是父母所問:女兒啊,你嘆息什么?是不是有了兒女心事了?后兩句是木蘭回答:爺娘啊,女兒可不是有什么兒女心事啦。"在這種鋪墊的基礎上,自然引出了下文寫木蘭的嘆息,突出了木蘭"昨夜見軍帖"、為父年邁弟年幼而自己身為女子而嘆息,為能不能替父從軍而憂慮了?;谏鲜隹紤],這兩個詞的注解,應該是:"思、憶:同義,指男女情愛之事。"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一句,很多年來不少人大都按語文課本的注釋講解為:"據(jù)說,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只眼睛時常瞇著,所以容易辨認。"它們既然容易辨認,但聯(lián)系下文"雙兔傍地走,安能辯我是雌雄?"豈不顯得互相矛盾?實際上這里作者為了簡練含蓄采用互文的手法,雄兔舉腳撲朔而雙眼迷離;雌兔雙眼迷離而舉腳撲朔,意思是雄兔和雌兔腳都撲朔,眼都迷離。正因為如此,所以兩兔跑著的時候就分不出雄雌來。

3.《桃花源記》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一文中,"落英繽紛"中"落英"一詞,書下的注釋為"落花。一說,初開的花。""意象"的概念萌生于漢代,發(fā)展于晉代,是說內在的抽象的心意(意)源于內心并借助于外在的具體的物象(象)來表達?!短一ㄔ从洝肥恰短一ㄔ础吩娗暗男蛭?,作者借這一虛構的美景來委婉曲折地展示作者的美好理想。作為詩文大家,陶淵明截取的生活景象不可能是頹廢傷感的"落花",而應是蘊含美好的初蕾,即"初開的花",這才吻合作者的心境,以"象"達"意"。且已有研究者指出,屈原的"夕餐秋菊之落英"(《離騷》)中的"落英",它的意思是初始的也即剛綻開的鮮嫩。因此,應將"落英"一詞的書下注釋改為"初開的花。一說,落花。"

4.《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一文中,"曾不吝情去留"一句,書下注釋對"吝情"的解釋是"舍不得",此說一是沒解釋清楚"吝"的意思,二是和全句也不諧調。如將"吝"解釋為"感到為難",卻很好。"吝情"是"感到難為情"之意,"不吝情"是"不感到難為情"。全句應是省略句"曾不吝情(于)去留","去"是離開;"留"是留下、留宿。去留,是偏義詞,意思是去,離開。全句的意思是"對離開一點也不感到難為情",來表現(xiàn)五柳先生態(tài)度率真,來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5.《岳陽樓記》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一文中,"浮光躍金"一句,書下注釋為"波動的光閃著金色。"把"金"理解為"金色"。從表達的角度看,"浮光躍金"與"靜影沉璧"是一組對偶句,"金"與"璧"詞性應相同,該是名詞。"靜影沉璧"是比喻句,是"靜影如沉璧",那么"浮光躍金"也應是比喻句,是"浮光如躍金"之意。不論從具體語言環(huán)境還是生活實際,"金"應理解為"金子","浮光躍金"應注釋為"水面上浮動的月光像躍動在湖面的金子"

再如,本文中"岸芷汀蘭"一句,書下的注釋為"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這句話運用的是互文的修辭方法。互文在文言文中較為常見。這類句子,在內容上前后互相補充,常??梢允盏窖院喴赓W的效果。翻譯時,應前后句互為補充,否則就把意思理解錯了。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原意本是"不因有外物環(huán)境和自己遭遇的好壞而高興或悲傷",這里的"喜",不僅指"物",同時也指"己",悲不僅指"己",也指"物"。同理,"岸芷汀蘭"的"岸"不僅有"芷",也有"蘭";"汀"不僅有"蘭",還有"芷"。全句的注釋應為"岸上、小洲上的小草和蘭花。"

第7篇

古典詩歌意象語言古典詩歌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之一,對古典詩歌的初步鑒賞,不僅體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更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內涵的重要表現(xiàn)。因此,古典詩歌的鑒賞也就成了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準確、到位的把古典詩歌的內在意蘊挖掘出來,把潛在的藝術魅力表現(xiàn)出來,這就成了語文教學工作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結合近幾年語文教學的經(jīng)驗以及中考命題走向,淺談一下對古典詩歌鑒賞的幾點看法。

一、意象、意境與詩歌的主題思想

意象是詩人主觀情感與客觀自然景物結合的產物。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藝術形象。詩人主觀情感的表達,必須借助意象來完成,而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發(fā)出來的藝術氛圍。通常情況一首詩,它通過選取特定的意象,來構造特定藝術氛圍,即意境的營造,來完成主觀情感的表達。正如宗白華所說:“意境是情與景(意象)的結晶品?!币簿褪俏覀兺ǔKf的“情由景生、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如元曲《天凈沙 秋思》,詩人通過一組意象有機組合而構成優(yōu)美的意境: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在這里作者特意選取這些灰色調、消極的意象: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斷腸人、天涯等,來營造了一種凄涼悲清的意境,表現(xiàn)出了詩人出游在外歸而不得的思鄉(xiāng)情緒。

因此,鑒賞古典詩歌首先應該從意象與意境入手,因為它們是作者要追求的終極目標,目標明確了,剩下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語言的藝術魅力

語言是任何文學作品都不可或缺的媒介,鑒賞文學作品,就是通過這一媒介,品味作品所傳達出的內涵,因此,鑒賞文學作品,對語言藝術魅力的體味,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作為古典詩歌,更應從語言上深挖其潛在的魅力,詩歌不同于其它文學作品的地方,就在于它用最凝練的語言,表達出了最豐富的內涵。在初中語文對古典詩歌鑒賞的教學中,語言的鑒賞主要是從其風格和煉字兩方面進行的。古典詩歌語言風格特點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清新、古樸,有的絢麗多彩,有的質樸無華,也有的語言含蓄、意味深遠,也有的直白、明朗。體會其風格特色,就是要體會它的語言美,萬巨額其內在的韻味。如開田園詩之先河的陶淵明,其詩語言風格,就顯得清新、平淡,詩句不加任何修飾,幾乎全部使用白描的手法,最具代表性的《飲酒》《歸園田居》,無不透露著一種淡雅、閑適的清新之氣。

詩歌體裁的不同也就決定了語言風格的不同,邊塞詩的慷慨悲涼、諷喻詩的沉郁激憤、詠史詩的雄渾壯闊等。同時詩人的個性與境遇也影響著詩歌語言的一個多樣化。如兩宋之交的女詞人李清照,她的詞在靖康之變前后呈現(xiàn)出了明顯的不同。前期因生活優(yōu)越、富足,家庭美滿幸福,其詞語言婉約綺麗;后期家庭的變故,情意相投、志趣相合的丈夫趙明誠的離世,無疑使其內心受到重創(chuàng),因此在詞的語言風格上就明顯表現(xiàn)了一種凄婉憂愁的特點。

對于詩歌煉字,其實主要就是體味詩歌字詞運用的準確、鮮明、生動、雋永等方面。在這一點上,我們應該特別留意一些動詞、形容詞和表示顏色的詞,我們要透過這些詞語來品味詩歌語言的精妙之處。如杜甫的《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在這里“濺”“驚”二字就充分展示出了詩人內心感時恨別的痛苦。再如,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一個“孤”字,極力的表現(xiàn)出了環(huán)境之苦,人內心之苦。

語言,作為文學作品的載體,承載著作品的藝術魅力,透過語言我們來挖掘詩歌的神韻之美。

三、靈活的表達技巧

我們通常所說的表達技巧主要包括: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和表現(xiàn)手法三個方面。任何一種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它的表達技巧應該是多樣化的、綜合性的。在古典詩歌中,主要運用敘述、議論、描寫和抒情四種表達方式。敘述,就是鋪陳其事,如《詩經(jīng)國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fā),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变侁悢⑹隽伺`主殘酷剝削、壓迫奴隸的事實;再如杜甫的《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真實的記錄了安史之亂給老百姓所帶來的家破人亡的深重災難。

描寫,有人物的描寫和自然景物的描寫。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開篇就從滾滾而來的大江寫起,洶涌奔騰,氣勢磅礴。把大江與千古人物聯(lián)系起來,布置了一個極為廣闊而悠久的空間時間背景;“亂石穿空,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集中寫赤壁景物: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洶涌的駭浪搏擊著江岸,滾滾的江流卷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詞的上闋集中寫景,下闋“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寫出了周瑜的英姿和他從容嫻雅。描寫又有動靜結合和虛實結合的不同,如《沁園春雪》“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動靜結合,虛實相生。山就像舞動的銀蛇,高原就像奔馳的大象,以動寫靜,寫出了山、原的雄奇壯麗。“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詩人有眼前的美景想想雪后初晴、紅、素輝映的秀美景象。抒情有間接和直接抒情兩種方式,這也是詩歌中最為常見的。

對于修辭手法的鑒賞,主要就是體會修辭的藝術作用。

古典詩歌中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用典、鋪墊、象征、對比、欲揚先抑、以動寫靜、虛實相生等。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作者借當年劉裕北伐抗敵的典故,諷刺了當權者屈辱求和的行徑和力圖恢復中原的決心;于謙的《石灰吟》中,作者借石灰的品質來象征自己高潔的情操和志趣等。

第8篇

我國古詩詞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和很強的藝術魅力,集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于一體,是文學殿堂中的一朵奇葩。古詩詞中和諧的韻律,優(yōu)美的形式,含蓄精煉的語言,深沉熾熱的感情,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上好材料。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應該充分挖掘古詩詞的美,讓學生感受到并因此而喜歡古詩詞,從而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

一、語言的精辟

初中語文課本所選的詩詞一般短小精悍,具有“言約旨遠”、“語少意足,有無窮之味”,“語少而意廣”等特點。古詩詞追求在有限的字數(shù)內表現(xiàn)盡可能豐富的情感內涵,在運用語言方面力求簡約含蓄,常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如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边@里的“生”與“入”二字不僅使得這一聯(lián)對仗工穩(wěn),更妙在這兩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殘夜”,“江春”和“舊年”兩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聯(lián)系,而且還因此而生動起來,既寫景又抒情。

二、情趣的充盈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育是審美的,詩意的,充滿情趣的。”而語文教育中的古詩詞讀解更具這方面的魅力。這種情趣的充盈主要表現(xiàn)為:

1.誦讀時能感到語言美。古詩詞審美教學中要注重誦讀,讓學生在品味詩歌音樂美的過程中,受到美的陶冶,并由此產生創(chuàng)造美的積極性。古詩詞所具有的美多不勝數(shù)。在教學中要挖掘這些美,把傳授知識和發(fā)展學生的審美能力統(tǒng)一起來,實現(xiàn)古詩詞的審美化教學。初中詩詞大都節(jié)奏鮮明、韻律和諧,讀起來抑揚頓挫,聽起來扣人心弦。在學生讀通了文句、理解了詩意的基礎上,再反復讓學生吟讀,細心地體味詩的平仄、聲韻、節(jié)奏,就能讓學生體會到詩詞和音樂的相通處。先秦詩歌,多為四言一句,反復吟唱。例如,《詩經(jīng)》中的《蒹葭》,對于這樣的詩句,一般處理為兩個音節(jié)一停頓,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整齊劃一,節(jié)奏簡單而分明;五言、七言古詩則一般多為三個節(jié)奏,如“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薄昂剖?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痹诮虒W中,引導學生把握這種規(guī)律性的節(jié)奏,同時點撥學生去留意押韻產生的朗朗上口的韻律美、聲調平仄搭配產生的、章節(jié)的回環(huán)往復,學生即可在這樣的誦讀中自然領略到古典詩詞的韻律美。

2.誦讀時能體悟出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在某種程度上,所有的詩詞都應是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沒有感情,就沒有詩人,也就沒有詩詞。我們誦讀詩詞時,只有把凝注于古詩詞里的思想感情讀出來,才能真正使自己受到感染,從而使我們的情趣得到提高。如何讀出感情呢?我們可以注意以下方面:首先,要反復地誦讀,比起讀散文來說,詩詞要讀得稍慢,以便于思考領略,悟出其義。其次,誦讀中要深入理解詩詞的主旨。這樣又可以更好地確定自己誦讀的語調和語氣。再次,誦讀中要準確把握作者感情的變化,這樣才能恰當?shù)靥幚碜约郝曇舻母叩汀⑸?、快慢和抑揚頓挫的變化?!饵S鶴樓》中崔顥的感慨和鄉(xiāng)愁,《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劉禹錫的憤懣和樂觀,《泊秦淮》中杜牧的憂憤,《夜雨寄北》中李商隱的深情,都必須在反復誦讀中才能領悟,才能誦讀得更有情味。

3.誦讀時能體會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和人生哲理。古代的學校,誦讀之聲不絕于耳,古人通過誦讀激發(fā)學習古詩詞的方法是值得效仿的。在教學中,采用多種誦讀形式,不要拘泥于單一的齊讀,可以采用多種誦讀形式,如范讀、齊讀、自由讀、比較讀、配樂讀、表演讀,還可以舉辦詩詞朗誦會,以激發(fā)學生讀詩的興趣和積極性。古詩詞之所以情趣充盈,主要在于誦讀時,我們不僅能感到語言美,而且能體悟出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體會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和人生哲理。

三、詩意的蘊藉

詩意的蘊藉就是詩意含蓄而不顯露。古詩詞詩意的蘊藉主要表現(xiàn)在兩方面:

1.古詩詞意象的蘊藉。由于詩詞追求簡約含蓄之美,作者往往舍棄鋪陳直敘或直接抒情,而通過淡漠勾勒之筆和婉曲比興之詞,追求言外的意趣來表達題旨,因而詩詞的意象常常帶有蘊藉性。蘊藉性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是很常見的,比興、象征、用典、暗示,往往情在言外,旨在句中。在教學中,教師領學生通過把握其總體情感內涵,去領略其詩意與詩美。

在古詩詞中,詩人常常通過選取特定的客觀物象(如山川草木等)來表達內心獨特的感受,這些客觀物象我們稱為“意象”,意象是詩詞抒情言志的基本單位,是詩詞的情感賴以寄托的地方。所以從意象入手,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是理解詩詞的必由之路。馬致遠的《天凈沙 秋思》前三句,十八字,共寫了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九種事物,九個意象,一字一詞,一字一景,真可謂“惜墨如金”,但凝練而不簡陋,九種事物之前分別冠以表現(xiàn)各自特征的修飾語,使各個事物都帶上了鮮明的個性,又使本來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蒼涼的深秋暮色籠罩下構成了一個統(tǒng)一體。

精品久久精品久久人妻九色|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一|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国产| 日本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美女爽到高潮久久久| 五月婷婷综合中文字幕在线| av天堂黄色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日韩亚洲一区二区免费| 中文字幕不卡一区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国产激情久久| 亚洲日本欧洲二区精品|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 亚洲精品自拍一二三四区| 国产一级r内射视频播放| 亚洲av区一区二区三| 亚洲少妇午夜福利视频|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 亚洲国产在线一区二区| 在线播放欧美视频91| 亚洲av第一区国产精品| 成人黄色av大片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电影| 开裆丝袜高跟啪啪高潮av|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欧美日本|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片|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国产 | 青青草视频免费公开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av综合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第一页| 91蜜臀视频在线播放| 丁香六月色婷婷亚洲激情 | 国产av剧情在线免费观看| 丝袜美腿一区二区三区动态图| 国产成人拍国产亚洲精品|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韩欧美| 99久久精品人妻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