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5-02 18:16:27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lǐng)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描寫端午節(jié)的詩句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fù)長”(唐玄宗)。又到農(nóng)歷五月初五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亦稱端陽節(jié)。古往今來,歷代文人墨客為端午感懷,留下大量詩篇。
相傳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這在古代詩句中就有流露。唐代褚朝陽詩云:“但夸端午節(jié),誰薦屈原祠。把酒時伸奠,汩羅空遠而?!痹娎锞溟g表達了對屈原的懷念。張未的《和端午》:“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渠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痹娙藶榍蠓蚝╇x去而鳴不平。貝瓊的《巳酉端午》:“風雨端陽生晦冥,汩羅無處吊英靈。”抒發(fā)了塒屈原的憑吊之情。邊貢的《午日觀競渡》:“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云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作者從觀看龍舟競渡而油然而生對屈原的敬慕之情。宋人梅堯臣的《五月五日》詩也流露了對屈原的敬意:“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沅湘碧潭水,應(yīng)自照千峰?!?/p>
端午風俗五花八門,屢見于詩人的筆端,如宋代戴復(fù)古的《揚州端午呈趙師》詩:“榴花角黍斗時新,今日誰家不酒樽?堪笑江湖阻風客,卻隨蒿艾上朱門?!鄙鷦拥胤从沉斯艜r人們過端午的情景。古詩:“少年佳節(jié)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語升平?!闭故玖斯艜r端午民間¨曷菖蒲酒祈平安,家家戶戶懸掛艾草驅(qū)蟲去邪的場面。在眾多端午風俗詩中,詩人往往存描寫端午食粽上花贊筆墨,如“端午數(shù)日間,更約同解棕”、“白白糍粽美,青青米果新”、“諸鬧漁歌響,風和角粽香”等詩句,反映了民間食棕的普遍。唐明皇吃了一種“九子粽”后,贊不絕口:“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碧拼娙嗽〉摹安士|碧筠粽,香粳白玉團”,寫出了粽子的形狀和味道。詩人溫庭筠的“盤斗九子粽,甌擎五云漿”,描述了粽予的大小。清代林蘇門的“一串穿成粽,名傳角黍通。豚蒸和粳米,白膩透纖紅?!睂懕M了火腿粽的妙處。而清代查慎行筆下的“清暑初交殿角風,又傳節(jié)物近開中。靈符舊系千絲縷,玉粒新頌五彩筒。青箬香分菖葉綠,銀盤光射石榴紅。云帆不卻三韓貢,拜賜還教紀祖功?!眲t描繪了當時用高麗貢米制作粽子的情景。
在端午風俗中,龍舟競渡場面壯觀熱烈,更是牽動了詩人的情愫,成為端午節(jié)詩人高哦低吟的好題材。唐代張悅的《岳州觀競渡》:“畫作飛鳧艇,雙雙競拂流。低裝山色變,急棹水華浮?!眱怍说摹豆偾f池觀競渡》:“落日吹簫管,清池發(fā)棹歌。船爭先后渡,岸擊去來波。”宛若一幅幅龍舟競渡風俗畫,清新又動人。唐代詩人張封的“五月五日天晴朗,楊花繞紅啼曉鶯……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嗚千雷。鼓聲漸急標漸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备俏┟钗┬さ卦佻F(xiàn)了龍舟競渡那扣人心弦的場景。唐代白居易的“齊橈爭渡處,一匹錦標歸?!眲t反映了當時龍舟競渡出現(xiàn)以奪錦標為勝的情景。宋代陸游的《歸州重五》詩,以極其簡練的語言把競渡盛況描繪得呼之欲出,氣象非凡:“斗舸紅旗滿急湍,船窗睡起亦閑看;屈平鄉(xiāng)圍逢重五,不比常年角黍盤。”清代董平章的詩句:“堂開宛在俯中流,士女傾城盡出游。記得小西湖上路,羅衫執(zhí)扇看龍舟。”描繪了當時人們傾城看龍舟競渡的盛景。
同是端午,由于詩人們的境遇不同,在詩中所流露的情感也各異。唐代殷堯藩在《同州端午》一詩中寫道:“鶴發(fā)垂肩展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兒童見說深驚訝,欲問何方是故鄉(xiāng)。”詩人對故鄉(xiāng)、對親人的思念躍然紙上。唐代文秀的《端午》詩:“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欤挥邢吹弥背荚??!痹娎锞溟g表達了作者為愛國詩人屈原鳴不平的心情。明代高啟的《端陽詠粽子》詩:“香艾裹秫炊,投祭楚江湄。頗恨饞蛟橫,忠君竟不知!”流露了作者對愛國詩人屈原的無限情思。清代謝墉的《粽子》詩:“玉粒量米水次陶,裹將箬葉苧絲韜……土俗清明供祀暮,詩家端午吊離騷。年年節(jié)今春徂夏,丙舍南瞻念母勞。”詩人不僅描寫了故里粽子的制作工藝,而且借粽子傾吐對遠方老母的思念之情。
【妙語品茗】
1.口語的運用為文章增添濃厚的生活色彩。在讀者的眼中,最平淡的就應(yīng)該是口語了,但《端午的鴨蛋》一文卻因口語的運用而使文章增色。
我的家鄉(xiāng)是水鄉(xiāng)。出鴨。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于腌鴨蛋。高郵鴨蛋于是出了名。
這些都是平實的口語,有的地方一句一斷,大有生活中的說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著說的神態(tài),極富生活氣息。
更讓讀者“難以接受”的是“大白話”的運用?!半p黃鴨蛋味道其實無特別之處。還不就是個鴨蛋!”“我在北京吃的咸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么咸鴨蛋呢!”誰能否認這語言的平淡,但平淡之中卻顯現(xiàn)出自然而然,讓人倍感親切。
2.古漢語的運用為文章增添厚重的典雅之美。在《端午的鴨蛋》中,典雅的文言詞語與質(zhì)樸的口語相映成趣。
高郵鴨蛋的特點是質(zhì)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fā)干、發(fā)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
作者將極雅與極俗的兩種語言自然和諧地捏到一處,使文章倍添藝術(shù)韻味。
不過高郵的咸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
前幾個分句本是很通俗的語言,卻突然用了一個“多矣”,之后馬上又回到大白話,然后引用元稹《離思》中的一句著名詩句“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運用“大材小用”的詩句來表現(xiàn)對別處鴨蛋的不屑一顧。這種文白夾雜的語句令人忍俊不禁,為文章增添了幽默和趣味。
3.“造型”語言的運用為文章增添獨特的神韻之美。作者有時只用一兩個字眼就能寫出事物的特色和神韻。
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
一個“哦”字,我們仿佛可以看見那個人張著嘴吃驚的樣子。此句寫出了對方的吃驚,更體現(xiàn)家鄉(xiāng)鴨蛋的名氣之大。就如作者寫吃咸鴨蛋“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真可謂繪聲繪色,扎咸鴨蛋的那種動感,看著紅油冒出來的那種,在一個平淡的“吱”中得到了活靈活現(xiàn)的表現(xiàn)。
《端午的鴨蛋》一文,平淡質(zhì)樸,娓娓道來,如話家常。但文中的每一句話都平淡而有味,每一段文字都能用適當?shù)姆窖员憩F(xiàn)作品的地方特色,每一部分文章都滲透著淡淡的幽默。而這一切都源于作者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xiāng)的深情熱愛。
【即學即用】
1.品讀語句,選擇恰當?shù)脑~語填空。
(1)敢稱東北第一名菜者,非殺豬菜莫屬。先不論好吃或如何吃好,單是一個名字,南方人也好,外國人也罷,一聽就 (顯示著、透著、體現(xiàn)著)東北人的厚道、實在和大氣。
(2)農(nóng)村的火又快又硬,豬肉下鍋不久,肉香就滿院子 (飄香、飄揚、飄蕩)。
2.從語言運用的角度品味下列語句。
【探尋節(jié)日淵源,看中國文化內(nèi)涵】
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沉淀了千百年的傳統(tǒng)文化。這些節(jié)日蘊涵著人們特殊的情感內(nèi)涵和文化價值需求。每一個節(jié)日都有它的歷史淵源、美妙傳說、獨特情趣和深厚廣泛的民眾基礎(chǔ)。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習俗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而這些充分說明了民間崇拜和信仰是民間至高無上的精神情感。
1.春節(jié)又叫做過年。民間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頭長觸角,兇猛異常?!澳辍本雍5?,每年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老百姓個個怨聲載道。這驚動了天上的太白金星和地下的地王菩薩。太白金星和地王菩薩一商量,就派神農(nóng)老祖到大地收“年”。神農(nóng)手執(zhí)打獸鞭,對準“年”的屁股就是一鞭。兇猛的“年”竟乖乖伏地不動了。神農(nóng)奔上幾步,一只腳踏在“年”頭上,怒吼道:“畜牲,你吃人無數(shù),作孽極深,今天你的末日到了。”說罷,從腰間拿下兩片瓜缽,對準“年”就一合。比象還大的“年”竟一下合在瓜缽里了。神農(nóng)把裝“年”的缽埋在地底下,臨走時他再三叮囑說:“這缽埋在地下,將來會長出瓜來,這瓜不能破,一定要說它不破?!焙髞?,那個埋缽的地方真的長出瓜來,百姓就按照神農(nóng)“不”的話音,把它叫成“北瓜”。神農(nóng)除“年”的那天正巧是農(nóng)歷十二月三十日,百姓便把這一天叫做“過年”,即避過“年”和除去“年”的意思。這天,北瓜供在堂上,以示壓邪,人們還會敲鑼打鼓,鳴竹張燈,以紀念神農(nóng)老祖的功德。
2.據(jù)史料記載,秦末就有 “正月十五燃燈祭祀道教太乙神”?。ㄌ遥褐髟子钪嬉磺兄瘢┲f,可見元宵節(jié)是從“敬神送年”這一民族風俗演變而來的。漢武帝時,“太乙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創(chuàng)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jié)確定為重大節(jié)日。
3.清明節(jié)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紀念祖先的節(jié)日,傳說最早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掃墓。這一習俗相沿已久,據(jù)史書記載,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稘h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隨著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越來越發(fā)達和強固,遠古時代沒有納入規(guī)范的墓祭,也歸入了“五禮”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背⒌耐瞥缡鼓辜阑顒痈鼮槭⑿?。
4.端午節(jié)的淵源有好多傳說,但流傳最廣的說法是為了紀念屈原。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dǎo)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開始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后來發(fā)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5.中秋節(jié)起源于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抖Y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边@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并定為中秋節(jié)。歐陽詹《長安玩月詩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云中?;谔斓溃瑒t寒暑均,取于月數(shù),則蟾魂圓,故曰中秋?!泵耖g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祈求平安幸福、以月寄情的一種形式。
【探尋節(jié)日文化,看中國民俗魅力】
活動一:對聯(lián)
在我國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里都有對對聯(lián)的活動。節(jié)日期間,我們到處都能看到那充滿祥和喜慶氣息的對聯(lián)。對對聯(lián),春節(jié)最為壯觀。有一個故事就是講春節(jié)寫對聯(lián)的:
清朝某年除夕晚上,乾隆脫了龍袍,換上便服,走出皇宮禁院,到三街六巷看老百姓怎樣過年。他走在大街上,只見家家戶戶掛彩燈,貼對聯(lián),放鞭炮,人人穿新衣,戴新帽,一派升平景象。他走著走著,只見一戶人家門口沒有貼對聯(lián),于是便輕輕敲開門。只見一個頭發(fā)花白的老頭兒,手里拿著一只正在納底的鞋子。乾隆沒客氣就進去了。原來這是一個小鞋鋪,炕上放著幾雙鞋,桌上放著大大小小的鞋楦,墻上掛著粗粗細細的麻繩。乾隆在炕邊坐下后,問:“老人家,生意不錯吧?”老頭說:“我是一個老頭子,掙得那幾個錢混住嘴巴就行了?!鼻∮謫枺骸斑^年了,怎么不在門口貼上一副春聯(lián)呢?”老頭兒說:“紅紙是買回來了,但籮筐大的字認不得一擔,自己怎么寫?”乾隆一聽,忙說:“你要不嫌棄,我就給你寫一副吧!”“那敢情好!”老頭兒說完,忙到隔壁借來筆墨紙硯,又拿出買回的大紅紙,裁了裁,乾隆提筆蘸墨,一揮而就:
大楦頭,小楦頭,乒乒乓乓打出窮鬼去;
粗麻繩,細麻繩,吱吱嘎嘎拉進財神來。
橫批寫什么呢?乾隆帝一時沒有想出來,老頭看著對聯(lián)十分高興,說:“如今乾隆當朝,天下太平,百姓都托皇上的福,安居樂業(yè),橫批就寫‘天下萬年’吧?!鼻÷犃她堫伌髳偅瑩]筆又寫下了這個橫批。老頭兒當晚就把對聯(lián)貼了出去,樂得一夜沒睡好。
【請你參與】
1.請你把下面的對聯(lián)補充完整。
王羲之巧防“盜”聯(lián)
據(jù)傳,某年臘月,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由山東遷居浙江紹興。春節(jié)將至,王羲之揮毫寫了一副門聯(lián):“春風春雨春色,新年新歲新景?!弊寖鹤淤N于門口。不料剛貼出去就讓人悄悄揭走了。王羲之只好再寫一聯(lián):“鶯啼北里,燕語南鄰?!彼纸袃鹤淤N上,不料又被一位酷愛他手跡的當?shù)貢◥酆谜摺氨I”走了。眼看要過節(jié)了,門口仍空空無字。王羲之的妻子很著急。王羲之略一沉思,笑著取過筆墨,又寫一聯(lián)。寫好后,他讓兒子將對聯(lián)攔腰剪開,各先貼上半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兩紙“半聯(lián)”貼出后,果然沒有人再來揭了。初一黎明,王羲之親手將春聯(lián)的后半截貼在下面,結(jié)果成了“ ”,“ ”。街坊看了,無不稱妙。
2.下面是有關(guān)端午的對聯(lián)故事,請你做簡要分析。
明太祖朱元璋擅長對聯(lián),一年端午節(jié),他賜宴群臣,席間出一上聯(lián),聯(lián)云:“端門北,午門南,朝廷賜宴于端午?!币m(xù)下聯(lián)有一定難度。此時,群臣中的沈應(yīng)思索片刻,對道:“春榜先,秋榜后,科場取士在春秋。”
3.(2012年湖北咸寧卷)
同學們,你知道嗎?今年中考結(jié)束后的第二天就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請按要求完成①②題。
①有位同學為紀念活動寫了一副對聯(lián),請把下聯(lián)所缺詞語補充完整。
插艾葉 清香縷縷飄九州
賽龍舟 傳四海
②有同學不喜歡過端午、中秋節(jié),而熱衷于過圣誕節(jié)等西方節(jié)日,為此,班級專門召開一次“弘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主題班會,請你為主持人設(shè)計2—3句運用比喻修辭手法揭示主旨的開場白。
活動二:猜謎語
猜謎是中國節(jié)日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娛樂活動。大家在猜謎的過程中,開發(fā)自己的智力,同時也享受猜中謎語后的快樂。特別是在節(jié)日里猜謎語,會增加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
傳說,有一年元宵節(jié),乾隆皇帝帶著一群文武大臣,興致勃勃前去觀看燈會。左看各種燈籠五顏六色,美不勝收;右瞧各種燈籠別致風趣,耐人尋味??吹礁吲d時,乾隆皇帝命隨行的大臣們也出一謎聯(lián),讓大家猜一猜。學士紀曉嵐稍思片刻,就揮筆在宮燈上寫了一副對聯(lián):“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狼貓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獸。詩不是,詞不是,論語也不是。對東西南北模糊,雖為短品,也是妙文。” 乾隆皇帝看了冥思苦想,文武大臣一個個抓耳撓腮,怎么也猜不出來,最后還是紀曉嵐自己揭了謎底:猜謎。
活動三:誦讀古詩詞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歷代的文人雅士、詩人墨客,為一個個節(jié)日譜寫了許多千古名篇,這些詩詞膾炙人口,被廣為傳頌,使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滲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蘊,精彩浪漫,大俗中透著大雅,可謂雅俗共賞。
1.寫春節(jié)的古詩首推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王安石在元旦之日的感懷之作。當時他位居宰相之位,正在全國推行新法,此詩正是以欣喜的心情,描繪了新法實行后萬象更新、喜氣洋洋的景象,同時也透露出他那躊躇滿志和志在必得的心態(tài)。它既寫出了元日的民間風俗,又通過對風俗的描寫語義雙關(guān)地表達了他對新法的評價,并反映出一個政治家的觀察視野。
2.最能夠表現(xiàn)出元宵節(jié)熱鬧非凡的詩應(yīng)該當屬唐代大詩人盧照鄰的《十五夜觀燈》:
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這首詩描述了元宵節(jié)燃燈的盛況,絢麗多彩的元宵燈火將大地點綴得五彩繽紛,人們在節(jié)日之夜觀燈賞月,盡情歌舞游戲。青年男女在這個歡樂祥和的日子里相互表達愛慕之意。
3.杜牧的“清明”詩可稱為清明節(jié)祭祀掃墓的經(jīng)典之作: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詩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鮮明生動的形象、優(yōu)美含蓄的意境,再現(xiàn)了清明時節(jié)掃墓時的雨中景、雨中情;抒寫了清明時節(jié)行旅之人的情懷。詩畫合一,清新自然。
民間廣為流傳的孟姜女尋夫小曲則記述了清明無人掃墓的情形:
三月里來是清明,桃紅柳綠百草青。
別家墳上飄白紙,我家墳上冷清清。
這首小曲十分真切地反映了當時清明掃墓時的凄涼情景和氛圍。
4.唐詩中吟詠端午節(jié)盛況的也有不少。文秀的《端午》一詩,不僅反映了端午節(jié)的由來與悼念屈原掛上了鉤,還表現(xiàn)出詩人對屈原的同情和對昏君奸臣的鞭撻。其詩曰:“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屈為屈原。堪笑汩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讀后不能不使人感慨萬千!
5.描寫重陽節(jié)的古詩詞不勝枚舉,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大家所熟知的詩詞之一。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詩把“我”思人的情緒,折射為人思“我”的幻覺,從中挑選出重陽登高和茱萸插頭兩個代表意象,展示出一個頗有情趣的兄弟共樂的場面,從而把“共樂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寫得令人心顫而余味無窮了。
【請你參與】
1.宋代大詩人蘇軾的《中秋月》作于熙寧十年(1077)中秋。當時詩人任徐州刺史,見到胞弟蘇轍,方作此詩。請對該詩做簡要分析。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2.中秋詠月的詩句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中考試題中。
(2009湖北荊州)中秋賞月(欣賞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完成下面各題。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①詞的上片極寫作者在“天上” “人間”的徘徊、矛盾,下片寫 ,以積極樂觀的曠達情懷作結(jié)。
②說說你對“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的理解。
【品讀節(jié)日美文 傳承民俗文化】
在節(jié)日里徜徉
有的日子,值得慶祝它,紀念它,這就是節(jié)日。在日復(fù)一日的時間河流里,節(jié)日就像一個個停泊的碼頭。人們徜徉其間,體味某種特定的情境,把情緒調(diào)到興奮的波段,盡情釋放。節(jié)日,給平淡的日子打上一個漂亮的領(lǐng)結(jié)。有了節(jié)日,日子便有了起伏。
有些節(jié)日具有鮮明的政治色彩,它們的意義不同尋常。因某一年的某一天發(fā)生了一件意義深遠的重大事情,一個本來很平常的日子,便成為365天里的一個亮點,具有巨大的穿透力和輻射力。譬如l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學生發(fā)起了一場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在其后的一個多月里,運動迅速席卷中華大地,5月4日這個日子后來成為青年節(jié),打上了愛國精神的烙印。又如1949年10月1日,主席在天安門城樓莊嚴宣告了,10月1日這個日子從此成為國慶節(jié),凝聚了揚眉吐氣的中華民族新生與振興的希望。這類具有重大意義的節(jié)日,為人們提供了一年一度舉行慶典的緣由。每逢這些節(jié)日,人們或舉行盛大的聚會,或召開莊嚴的大會,或舉辦載歌載舞的晚會,用以歌頌人民、禮贊祖國,充分感受節(jié)日的分量和意義。公共場所則彩旗招展,彩燈高懸,呈現(xiàn)出“火樹銀花不夜天”的景象。這些慶典,為人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回眸和眺望的機會,成了人們保持意義記憶的一種基本方式,更是人們生命智慧的一部分。
2022年法定節(jié)假日期間,各地高速公路免不免費呢?2022年高速免費節(jié)日有哪些?為了讓大家提前了解2022年各地高速公路是否免費下面給大家分享關(guān)于2022年高速公路免費時間表公布,歡迎閱讀!
2022年高速公路免費節(jié)日有哪些?根據(jù)國家交通運輸部的相關(guān)文件,只有春節(jié)、清明節(jié)、勞動節(jié)、國慶節(jié)這四個節(jié)日,高速公路對7座(包括7座)以下小型客車實行免費通行,所以,正常情況2022年法定節(jié)假日里元旦、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是收費的,不過,要根據(jù)當?shù)亟o出的最新通知為準,很多地方每次遇到小長假,高速就會免費。
如何免費辦理高速ETC?ETC是英文(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 的簡寫,ETC翻譯過來是不停車收費系統(tǒng),以前辦ETC非常的麻煩,現(xiàn)在支付寶、微信都可以可以免費辦理ETC,具體步驟如下:
支付寶:用戶上支付寶搜“ETC服務(wù)”,進入相關(guān)小程序,即可全程在線辦理,收到設(shè)備后根據(jù)指引短短幾步即可完成設(shè)置。一旦設(shè)備激活,130元押金將原路退回用戶的支付寶賬戶,一分錢也不用花。
微信:在微信端搜索ETC申辦小程序,選擇辦理所在省份的ETC卡、校驗車牌、填寫收貨地址、支付完成后,按指示上傳個人身份證與車輛資料,綁定微信支付,即可完成申辦,全程不用再到線下網(wǎng)點。此外,微信“城市服務(wù)”也提供了在線申辦ETC服務(wù)。2022年高速公路免費時間表
2022年春節(jié)高速免費時間:2月11日—2月17日,共7天
2022年清明節(jié)高速免費時間:4月3日—4月5日 ,共3天
2022年五一勞動節(jié)高速免費時間:5月1日—5月3日,共3天
2022年國慶節(jié)高速免費時間:10月1日—10月7日,共7天
高速公路免費怎么計算時間?高速公路免費時間是根據(jù)你離開高速公路出口收費車道的時間來算的,也就是說,如果4月5日24時截止免費,但你4月6日0點30分才下高速口,這個時候就要收費了。但反過來,如果你是在非免費時間段上的高速,只要你下高速的時間是在免費時間范圍內(nèi),此次通行就不會被收過路費。另外,普通公路則是根據(jù)通過收費站的時間來計算的。
春節(jié)回家過年的心情句子1、衣服穿的新新的,心情換的好好的,禮物裝的滿滿的,發(fā)型修的帥帥的,大喊一聲:回家嘍!回家的感覺不錯吧?記得,帶上我的祝福,一路順風。
2、年底到,交通忙,載游子,送歸客;我也忙,送祝福,祝愿您:回家路,平安伴,常返鄉(xiāng),多團圓,快樂幸福到永遠!
3、臘月白日短暫,長夜難已入眠,白發(fā)娘親盼團圓,猶有人未還!頂風冒雪鏖戰(zhàn),汗水濕透衣衫,城市建設(shè)需要俺,再苦也心甘!
4、回家是一種幸福,結(jié)束了一年的奔波,回家是一種溫暖,結(jié)束了一年的思念,回家是一種感動,結(jié)束了一年的牽掛,回家是一種祝福,送出了一年的禮物,回家是一種幸福,愿你歸家旅途愉快。
5、過年了,回家了,買票了,擠火車了,坐大巴了,趕飛機了,就等著回家吃年夜飯了。
親愛的朋友,你選擇怎樣啊?一定要記住,回家路上安全第一!
6、過年就要回家,不要多慮。
快把忐忑心情,過濾。遙望家鄉(xiāng)方向,炊煙縷縷。祝你快馬加鞭,旅途順利。
7、有家是種幸福,過年記得歸宿,生活酸甜苦辣,回家快樂瀟灑,分享生活心酸,感受家庭溫暖,就在車流的對岸,歸家的旅途,愿你開心不斷。
8、背上希望的行囊,踏上征程的旅途,拿上幸福的車票,走進快樂的列車,看看四處的美景,想想人生的愜意,回憶拼搏的艱辛,體味成功的喜悅,祝你旅途一路平安!。
9、平安夜我熬通宵,守著圣誕老人到,什么禮物都不要,就想要張返鄉(xiāng)票,老人無奈搖搖頭,人太多,沒搶到!祝春節(jié)返鄉(xiāng)順利!
10、古人云: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關(guān)鍵詞:《邊城》;修辭藝術(shù);詩化特色
作為京派作家沈從文的代表作,小說《邊城》有著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和文學史地位,這不僅是由其主題、思想等內(nèi)容因素決定的,也由其修辭、風格等形式方面的原因。通過《邊城》,沈從文向世人展示了其在詞語錘煉、句式使用等方面的才能,并以詩化特色使讀者對作品印象深刻。因此,對《邊城》中修辭藝術(shù)和詩化特色的探討有利于進一步解讀《邊城》,也有利于進一步理解沈從文。
一、《邊城》中的修辭藝術(shù)
(一)詞語的錘煉
首先,《邊城》中用詞恰當、傳神,淡中寓奇。過分修飾、精雕細琢的用語在《邊城》中較為少見,但這依然不妨礙從中讀出韻味來。從沈從文對文學語言的追求看,恰當、傳神、節(jié)制、親切是其主要追求,不喜歡文字的意氣浮露,這也符合以他為代表的京派作家的集體追求。細讀《邊城》便可發(fā)現(xiàn),附加的辭藻并非作者行文的依附,同時又注意對用詞的鍛造和琢磨。相反,由于注重錘煉詞語,《邊城》在文體上獨具風格,有個性、有真意、無偽飾是作品語言上的一大特色。其次,描述返璞歸真,情彩兼?zhèn)?。從《邊城》的字里行間可以體味到以水為背景的青翠的綠色,這給邊城世界涂上了一層異樣的光彩,體現(xiàn)了作者對這里的人、事、景、物的眷戀。在描寫自然景物時,作者筆調(diào)平淡自然,毫無雕琢藻飾的痕跡,“以翠逼人”一詞可恰當?shù)伢w現(xiàn)其詞語錘煉的效果。第三,對話極有表現(xiàn)力,多方言和口語化。沈從文曾經(jīng)說過:“我的文字風格,假若還有值得注意處,那只因為我記得水上人的語言太多了?!薄哆叧恰分械娜宋飳υ挼奶厣痪褪怯忻黠@的口語化傾向,這些表達看似平白簡單,實則是經(jīng)過作者反復(fù)推敲的結(jié)果,由此人物的心理活動,尤其是炙熱情感恰到好處地滲透到了這些話語中,細細讀來饒有滋味。
(二)句式的使用
首先,多用短句,有明快靈活的效果。作品的文體和形式?jīng)Q定了作品風格,短句讀起來停頓頻繁,如一行行詩句,給人明快有力的感覺,且有行云流水的美感。明快短句在《邊城》中隨處可見,這無疑是作者有意識的處理,同時這也是作者吸收民間歌謠和民間故事的成果。其次,政局與散句相互穿插,有韻律美和節(jié)奏感。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的一組短句即為整句,其特點為句式整齊、意義鮮明、聲音和諧、一氣呵成。例如,“車是車路,馬是馬路,各有走法。大老走的是車路,應(yīng)當由大老爹爹作主,請了媒人來正正經(jīng)經(jīng)同我說。走的是馬路,應(yīng)當自己作主,站在渡口對溪高崖上,為翠翠唱三年六個月的歌?!痹摼湟猿錆M藝術(shù)感染力的方式區(qū)分了兩種求婚方式。另一方面,若整句過多,則會有單調(diào)、冗雜、浮夸的弊病,因而作者選擇將整句與散句配合使用,這樣一來既凸顯了整句的表達效果,又使作品獲得了整體的和諧。
二、《邊城》中的詩化特色
(一)詩化的故事情節(jié)
小說《邊城》共21節(jié),按照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演進,可將小說的前三節(jié)視作故事的開端,第4至19節(jié)視為故事的發(fā)展,第20節(jié)是故事的,而最后一節(jié)是故事的結(jié)尾。這21節(jié)語言優(yōu)美,故事動人,如一首首散文詩搜集在一起,又彼此關(guān)聯(lián),渾然天成,詩化的情節(jié)躍然紙上。例如在最后一節(jié)中,作者以浪漫主義的方式給故事情節(jié)畫上了一個完整的句號。一方面,在祖父去世后,一家人的命運遭際充滿詩意想象,伯父、翠翠、黃狗給人以親切、祥和的感覺;另一方面,在結(jié)尾處,作者寫道:“到了冬天,那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边@與雪萊《西風頌》中“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句詩遙相呼應(yīng),有異曲同工之妙,沈從文將結(jié)尾安排得詩意盎然?!哆叧恰酚幸还蓮娏业摹拔乃瓶瓷讲幌财健钡囊馕?,其表現(xiàn)手法明暗結(jié)合,經(jīng)緯交織,多組矛盾松弛有度,極顯張力,充分體現(xiàn)了作品故事情節(jié)的詩化特征。
(二)詩化的環(huán)境
無論是自然環(huán)境描寫還是人文環(huán)境描寫,沈從文都注重以抒情化的方式將它們繪聲繪色地呈現(xiàn)出來,使讀者對這一“湘西世界”風貌充滿遐想,因此,《邊城》中環(huán)境的詩化集中表現(xiàn)在自然環(huán)境的詩化和人文環(huán)境的詩化兩個方面。
在沈從文的《邊城》中,作者極力表現(xiàn)邊城的山水風光之美,古樸清醇的神韻隨處可見,簡單敘述的表面背后蘊含著無盡情思。綠色是該小說的主色調(diào),它是希望、寧靜、和平的象征,同時它也是山水田園詩的顏色。在《邊城》中,山、水、各類景物無不是綠色或具有綠的神韻與內(nèi)在,由此一種朦朧的綠色意境躍然紙上?!哆叧恰啡缫痪砝L畫集,是由一幅幅綠色的風景畫和民俗畫構(gòu)成的,優(yōu)美而又富有詩情。
無論在現(xiàn)實生活還是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沈從文始終懷有對故鄉(xiāng)的一份癡情和眷戀,與之對應(yīng)的是他對現(xiàn)代社會和都市文明中庸俗面貌的憎惡和厭倦。因此,他注重在作品中展現(xiàn)記憶中的充滿詩意的“湘西世界”,在那里,尤其是《邊城》中,社會政治環(huán)境波瀾不驚,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簡單,親情、愛情也因此得以透徹地展示,而人與自我、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也相對和諧,較少有異化和分裂,在這樣一個世外桃源中,骯臟腐朽的東西一掃而空,因而也“不存在什么階級分析的東西”。這時,邊城世界顯示出了其文化環(huán)境原生態(tài)和健康性,并因此而充滿詩意。每逢正月十五,人們耍獅子、舞龍、放煙火,“小鞭炮如落雨”;當端午節(jié),人們到觀賞龍舟競賽,在河中捉鴨子;在中秋節(jié),青年男女傾吐愛意,在月下參與對歌的活動。沈從文回憶、幻想的寫作方式以及抒情筆調(diào)給這些描寫增添了朦朧的效果,增強了詩化效果。
(三)詩化的人性
沈從文的作品注重對“人性”的探討,展示優(yōu)美、健康、不悖乎人性的人生方式是其創(chuàng)作的重要追求,這在《邊城》中有特別的體現(xiàn),并且表現(xiàn)出濃郁的詩化特色?!哆叧恰访鑼懘浯浜退囊該味纱瑸闃I(yè)的祖父的生活,并敘述了翠翠與船總的兒子天保、儺送之間愛情糾葛。透過愛情、親情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鄉(xiāng)情和友愛之情,健康、優(yōu)美、質(zhì)樸的邊城人性和民風得以詮釋。在翠翠、爺爺、船總、順順、天保和儺送身上,這種詩化人性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翠翠作為小說的主人,是沈從文審美理想的象征,并通過優(yōu)美自然的語言呈現(xiàn)出來;從作品內(nèi)部來說,翠翠是整個作品的靈魂之所在,她身上承載著“愛”與“美”,與整部作品的旨趣有內(nèi)在的統(tǒng)一性。在風景美、風俗美的邊城世界里,翠翠無疑是人性美的化身,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養(yǎng)育著她,和諧美好的生活環(huán)境塑造著她,她皮膚黑黑的,有一雙水晶般的眸子,她天性活潑、伶俐,既是只小獸物。又善良乖巧,殘忍的事情她從來做不出,她是作者心中的自然之女。充滿純美化和理想化。長大之后,她心理有了一絲變化,深思和羞澀取代了部分乖巧和活潑,她是湘西古老生活方式孕育的少女,而邊城世界里的許多人和她一樣,具有純凈的人性之美,而其美主要是以詩化的方式實現(xiàn)的。
結(jié)束語
沈從文在現(xiàn)代文學中獲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包括其在修辭和表達技巧方面的造詣,而《邊城》是沈從文修辭藝術(shù)和詩化表達藝術(shù)的集中體現(xiàn)。無論詞語的錘煉還是句式的選擇,都展現(xiàn)著作者的匠心獨運。為與作品的主題和思想配合,《邊城》被賦予了詩化的表達方式,從故事情節(jié)到環(huán)境再到人性,無處不體現(xiàn)著作者多詩化效果的追求。(作者單位:長春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 劉洪濤.《邊城》:牧歌與中國形象[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
關(guān)鍵詞:小學生;誦讀經(jīng)典;涵養(yǎng)
古代的很多經(jīng)典著作內(nèi)容生動、人物鮮活、情感真摯。所以,我覺得在語文學習中教師應(yīng)該引導(dǎo)學生去閱讀經(jīng)典,促使學生通過自主的閱讀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可以汲取到先民的智慧,領(lǐng)悟到人生哲理的睿智,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對經(jīng)典的文化魅力的感受,則可以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
一、營造誦讀經(jīng)典詩文的氛圍
經(jīng)典詩文是人類知識的結(jié)晶,蘊藏著人類幾千年來燦爛的文明與智慧的寶藏。學生閱讀經(jīng)典更容易培養(yǎng)閱讀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讓童年浸潤在沁人心脾的書香里,從而接受博大精深的文化滋養(yǎng)。
1.學校環(huán)境
營造誦讀經(jīng)典詩文的氛圍,首先要建設(shè)書香校園。對此,建議學校把《論語》《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增廣賢文》的語段和一些古詩詞名句作為校園文化建設(shè)的重要內(nèi)容。在校園教學樓的外墻、樓道中張貼名詩名句,教室里張貼發(fā)人深省的哲理,在學校的閱報欄中張貼或者墻報上宣傳耐人尋味的故事,讓學生基本隨時隨地就可以從墻報、牌匾、閱報欄中讀到經(jīng)典詩文中的名句,學生在充滿書香的校園環(huán)境中學習,他們的精神世界由此而豐富,人格由此而變得更加完美。其次,語文教師要營造濃厚的誦讀氛圍,屬于語文的早讀時間語文老師要到教室里指導(dǎo)學生誦讀,每一節(jié)語文課之前語文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幾分鐘的經(jīng)典詩文誦讀,教師提前到教室門口落實誦讀。如果教材中經(jīng)典詩文欠缺,語文教師可以開發(fā)校本課程。每周抽時間安排一節(jié)誦讀課,教師選擇一些適合小學生誦讀的篇目,進行簡單的閱讀指導(dǎo),長期積累,把所選篇目慢慢進行分類,幾年下來就可以裝訂成校本教材,供師生長期使用。
2.家庭環(huán)境
家庭是學生生活的第一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最大。教師在平時要開一些書單,不強制要求學生買書,但要宣傳讀書的好處,耳濡目染,總會有學生會買一些書閱讀。同時,教師要利用每學期的家長會以及“家長學?!钡葯C會,向家長宣傳看電視不如讀書,宣傳學生具備一定國學知識的好處,引導(dǎo)家長對學生閱讀支持,引導(dǎo)家長做好親子活動,和孩子一起誦讀,構(gòu)建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
二、選擇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誦讀的積極性
小學階段是開發(fā)人生記憶力的“黃金階段”,抓住最佳開發(fā)期,背誦一些經(jīng)典名篇,學生能永恒地記憶在腦海中,這將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語文素養(yǎng)。
為了讓學生愛上古詩文,從而愛上經(jīng)典書籍。首先,積累一些學生容易理解的古詩文,對此,我個人覺得指導(dǎo)學生誦讀經(jīng)典詩文的方法是:誦讀為主,體會悟情為輔,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對于教材中的古詩文,誦讀具體的方法落實是每天的語文課固定一個環(huán)節(jié)――每節(jié)課前安排學生誦讀幾分鐘古詩文。時間長短不完全固定,但以5分鐘適宜,這樣可以形成語文課堂上應(yīng)有的文學氛圍,有利于學生積累知識,提高語文素養(yǎng)。我把這種做法稱為“古詩文助學生成長”。其次,選擇和利用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經(jīng)典詩文進行誦讀。教材中經(jīng)典詩文往往不能滿足學生的誦讀需求,這個時候教師要適時地引入一些課外的經(jīng)典詩文到課堂教學中,主要作為誦讀內(nèi)容的補充,如,膾炙人口的唐詩宋詞、經(jīng)典美文等,以利于加深理解課文內(nèi)容,也有利于學生理解古詩文。對于引進的詩文,教師要做適度講解,指導(dǎo)學生理解詩文內(nèi)在的情感,這樣學生能夠?qū)υ娢挠兴形颍僖哉b讀方式來體會其中的聲韻之美,學生就有興趣了。再次,分類分時分形式誦讀或者背誦。根據(jù)詩文的內(nèi)容,讓學生明白理解寫景詩、敘事詩、抒情詩、言志詩的不同內(nèi)容,指導(dǎo)學生多誦多背,也可以根據(jù)時間來背,根據(jù)月份來背誦。比如,有關(guān)三月的詩文就可以主要放在三月誦讀等;也可以根據(jù)季節(jié)來背誦,比如,3、4、5月,教師可以多選寫春天的詩文并積累背誦,秋天以及冬天時就積累描寫秋冬的詩句;也可以根據(jù)節(jié)氣來背誦,比如,24節(jié)氣的每一個節(jié)氣來到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相關(guān)的詩文讓學生誦讀;也可以根據(jù)傳統(tǒng)節(jié)日來背誦,例如,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到來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相關(guān)的詩文讓學生誦讀。這些做法讓學生可以記得有序,記得牢固,不僅可以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ch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分形式背誦或者誦讀,主要是采用一人領(lǐng)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全班讀以及限時背、接龍讀等方法,方法靈活多變,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誦讀的積極性。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誦讀熱情
筆者一直在所教班級中進行誦讀經(jīng)典詩文、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實踐,并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學習經(jīng)典詩文注入新鮮的活力。首先,在班上定時開展經(jīng)典詩文誦讀比賽,看哪個學生誦讀得好,背誦得快,獎品是筆者買的一些橡皮擦、鉛筆等,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通過一系列的經(jīng)典誦讀活動,學生對中華經(jīng)典從略知一二到興致盎然。其次,在傳統(tǒng)節(jié)日時讓學生通過收集資料了解佳節(jié)的來歷、風俗習慣,辦手抄報進行評比。再次,在學生到了中高年級就開展“讀中華美文,感受華夏文明”作文比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孩子們在字里行間萌發(fā)對古代圣賢的崇敬和對祖國悠久歷史的自豪感。
【關(guān)鍵詞】歷史教材;美育資源;人性之美;藝術(shù)之美
美育,也稱審美教育,就是說通過美的事物來影響人的心理活動,從而使人們心理上產(chǎn)生感受,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性情上得到陶冶,并因此激勵人們行動。席勒在系統(tǒng)的提出美育理論之初,便是有感于近代人在物質(zhì)和精神、現(xiàn)實和理想、主觀和客觀等方面都已經(jīng)分裂了,不像古希臘社會那樣,人的天性是完美和諧的,個人與社會也是協(xié)調(diào)的。當今隨著我們國家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通訊技術(shù)的發(fā)展、各種思潮的出現(xiàn),我們中國人也出現(xiàn)了席勒所說的“近代人”面臨的問題。特別是初高中學生,他們中的一些人也受到了影響:有的人認為讀書的唯一目的是以后賺大錢,理想只是用來被嘲笑的;有的人認為個性高調(diào)、炫富炫美才是人生價值所在;有的人認為哈韓、哈日才是流行,把中國文化棄之如敝屣。他們的種種思想和行為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了對什么是美的完全顛覆,所以對中學生加強美育已經(jīng)刻不容緩了,因為唯有審美教育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質(zhì),有了個人素質(zhì)的提高,才有民族素質(zhì)的提高,國家形象的提升。
歷史這門基礎(chǔ)性人文學科可以說是進行美育的至關(guān)重要的一科。單從歷史教材來講它就是一座美麗的寶庫,其中蘊藏極其豐富的美育資源。
一、人性之美
在滔滔的中國歷史長河中,英雄輩出,這些英雄、偉人被代代傳頌,并且寫在我們的歷史書中。體現(xiàn)在歷史人物身上的美,是一種無形無聲的美,是一種精神存在,這些美包括:忠貞愛國的赤子之心。中華五千年愛國的志士仁人數(shù)不勝數(shù)。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大夫屈原,為了富國強兵,建議楚懷王變法,變法不成反遭冷落排擠,甚至被流放。雖然遭此不公,屈原仍然心系國家和黎民,寫下了“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詩句,最后屈原投江自盡。屈原的死是一種悲壯的美,是一種對國家忠誠的最高表現(xiàn),他的死已經(jīng)升華到了一種美而不是懦弱,所以直到今天,人們?nèi)匀辉诙宋绻?jié)賽龍舟吃粽子來紀念他。西漢的霍去病有“匈奴未滅,何以還家”的壯烈,明末清初的顧炎武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報國赤誠,近代民族英雄林則徐的偉大壯舉,給了外國侵略者一響亮的耳光,保護了中國人的軀體,強壯了中國人的精神。
無所畏懼的堅持精神。中國神話故事里的大禹為了治水,三國家門而不入,這是一種對未完成事業(yè)的堅持。在西漢與匈奴的交往中,不幸的使節(jié)蘇武被扣留在了匈奴19年,卻念念不忘中原故土,即使是渴飲雪、饑吞氈也不降服,這種無畏與堅持精神也是一種美,細細體味之后,便覺熱淚滿眶、感人肺腑。在與日本的交流中,大唐高僧鑒真不顧年老體衰,六次嘗試去日本,中途遇到險阻無數(shù),但他全然不顧海浪的洶涌、前路的迷茫,這種堅持使得中華文化在日本熠熠生輝。再到明朝的李時珍為了寫好《本草綱目》花了二十多年、徐霞客寫《徐霞客游記》花了三十多年,這些堅持則為中國的文化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生生不息的創(chuàng)造精神。中國人在漫長的物質(zhì)世界的發(fā)展和演化過程中的成就燦若星河,從原始社會遺址中我們可以看到磨制光滑、形狀對稱的石斧、石鏟,制作精美的石針,無不體現(xiàn)著古樸的實用美和遠古人類的創(chuàng)造精神。再到戰(zhàn)國時期促成生產(chǎn)力大飛躍的鐵器的制造、牛耕的使用,三國的翻車,趙構(gòu)的播種耬車,唐代的曲轅犁,這些都證明人類創(chuàng)造和欣賞美的能力在不斷提高,標志著美已有相對獨立的發(fā)展。近現(xiàn)代中國也有許多創(chuàng)造美的例子,比如詹天佑設(shè)計的人字形火車軌道,馮如設(shè)計的飛機,茅以升設(shè)計的錢塘江大橋等。
以上僅僅舉出了歷史教材中包含的一小部分能起美育作用的人性之美,其實歷史教材中還能挖掘出更多。我們要充分利用書上提供的素材,讓這些素材影響學生的思想情感,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觀念,提高他們的素質(zhì),把歷史上的“真人”化為生動、形象、可感的、美的楷模,讓他們學習。
二、藝術(shù)之美
歷史教材中涉及的文學作品繁多,包括詩詞歌賦小說等。這些作品中體現(xiàn)出的美也是各式各樣的。《詩經(jīng)》一書中,描寫的古人欲語還休的愛情故事,這是一種含蓄之美;漢代的賦體現(xiàn)的是一種華貴、工整之美;曹操的“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是一種自勵之美;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一種閑適、悠然自得之美;李白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是一種灑脫之美;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是一種心系家國之美,吳承恩的《西游記》則用無盡的想象給人們展現(xiàn)了另一個神奇世界。
繪畫作品美不勝收。歷史教材中有大量的繪畫作品作為插圖。比如有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布局嚴密,線條流暢,人物栩栩如生;初唐畫家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筆力剛健,線條盤曲如鐵絲,《蕭翼賺蘭亭圖》描繪的場景生動;盛唐吳道子的《天王送子圖》,立體感強,人物衣帶飄飄欲飛,人稱“吳帶當風”。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北宋汴京的景物細致,布局合理,此畫不僅是一幅令人心醉的美術(shù)作品,還是我們了解北宋的詳實資料。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一千次的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人的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fā)展?!钡拇_,作為教師我們應(yīng)該利用好手中這本教材,深度挖掘它,利用它切實加強歷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這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讓他們明白學習歷史并不是單純、枯燥的背背書、記記時間;而且能培養(yǎng)他們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和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參考文獻】
關(guān)鍵詞:文化差異&旅游英語翻譯&目標語&原語
Differences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English language are self- evident. In tourism English transl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are reflected in the fields of history, aesthetics, religion, folk customs and so on. Tourism English translation includes
interpretation, analogy, amplification omission etc. Only by doing so, readers can understand clearly and correctly the major
contents of the source texts.
Cultural differences; TourismEnglish translation; Target language; Source language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深入發(fā)展"外國游客蜂擁而至"投資者接踵而來"各種國際會議在我國各地頻繁召開% 哪里有外國人"哪里就需要翻譯"不管是外譯漢"還是漢譯外% 涉外活動已深入到社會各個層面"其范圍之廣"數(shù)量之多均前所未有%由于旅游業(yè)自身商品與服務(wù)具有無形性的特點"在用另一種語言文本來替換原語文本的過程中"譯者首先應(yīng)尋求雙文本的基本對等%在描述對等時"奈達提出了形式與動態(tài)對等"不僅是詞語表達上的對等"還應(yīng)是認知上的對等% 翻譯應(yīng)考慮接受者的感受% 一個成功的譯本必須抓住原文的意義而不是詞語% 也就是說"原文的符號$內(nèi)涵$外延$所指等譯出后"能使譯文讀者得到與原文讀者大致相等的感受%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力求做到吃透原文含義"緊扣原文"在不損害譯入語習慣的前提下"進行) 功能對等*的轉(zhuǎn)換"爭取達到形似神似"希望譯文讀者一看就能領(lǐng)略原文意蘊% 換個通俗的說法"也就是譯者一手要拉兩個朋友"一方面要對得起原作者"如實介紹&另一方面心中要有讀者"既不能缺斤短兩"糊弄讀者"也不篡改原意"胡亂翻譯% 翻譯的本質(zhì)是傳達意義"即用目標語把原語的內(nèi)容準確$完整地體現(xiàn)出來%語言傳遞的信息包括三部分’語言因素$風格和文化因素%譯文也要在這三個方面與原文對應(yīng)% 因此"譯者應(yīng)該以目標語的文化為自己的立足點"以目標語讀者為對象闡釋原語"使讀者在看譯文時能得到和原語讀者相同的感受% 也就是說"譯者不僅要對原文作者負責"還要對譯文讀者負責% 原文不是專門為外國人寫的"而是為具有大致相同文化背景的本國人寫的% 原文讀者一看便知的東西"譯文讀者可能完全不懂% 所以"原文的信息量對于原語讀者和目標語讀者來說是不同的"對前者較多"對后者較少"甚至空缺%在旅游景點的介紹中"文化信息量上的差別更大%這就需要譯者多加以解釋和增補"有時差別很大"譯者必須重組原文% 金堤和奈達在+ 論翻譯, 一書中也曾探討過信息度的問題%他們在書中提出’) 如果譯者不向假想讀者調(diào)整信息負荷量" 接收者就有可能失去信息中一些關(guān)鍵因素"或者覺得譯文太難懂而停止閱讀"除非他們有很強的動機"所以"譯者必須調(diào)整譯文的信息量。
一、中外文化差異在旅游英語翻譯中的體現(xiàn)
文化差異存在于人類文明的任何階段% 每個民族$國家的文化都不同于另一個民族$國家的文化% 中外文化之間的差別是顯而易見的"它是翻譯中的障礙和難題% 要在兩種語言之間進行翻譯"除了通曉兩種語言文字外"還必須了解兩種文化"深刻理解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
歷史文化指的是由特定的歷史發(fā)展進程和社會遺產(chǎn)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 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體現(xiàn)為歷史典故! 歷史典故是民族歷史文化中的瑰寶"它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和鮮明的文化個性"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最能體現(xiàn)不同歷史文化內(nèi)涵"最近"浙江杭州恢復(fù)重建了# 萬松書院$"其主題講的是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但這個旅游景點對外國游客卻不好解釋% 因此"可以譯成& 中國的羅米歐和朱麗葉讀書的地方$%
中華民族的美學思想濃縮了獨特的社會歷程和文化傳統(tǒng)% 中國的古典文學一慣強調(diào)神韻’格調(diào)’性靈’境界諸說"強調(diào)心境意緒的傳達"喜歡借景抒情’遺形寫神"主觀色彩極濃! 而西方民族在這方面則大相徑庭! 西方傳統(tǒng)哲學強調(diào)分析型抽象理性思維"在主觀與客觀的物象關(guān)系上更多地強調(diào)的是摹仿和再現(xiàn)!宗教文化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指的是由民族的宗教信仰’意識等所形成的文化"表現(xiàn)在不同民族在崇尚’禁忌等方面的文化差異! 儒教’道教’佛教是中國的三大宗教! 這三大宗教在中國民眾之中有著深遠的影響"在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有道教的& 玉帝$"佛教的& 閻王$"有神話中的& 龍王$等"而這些概念在歐美文化中并不存在! 西方人大多信仰基督教"認為世界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世上的一切都是按上帝的旨意安排的! 外國游客來到中國肯定會參觀佛教寺廟"他們感到好奇的是為什么一些寺廟進門左右兩側(cè)總有兩個怒目金剛( 為什么幾乎所有的寺廟都有腳踏蓮花的觀世音( 那尊笑口常開的彌勒佛又是何方圣者( 這給我們?nèi)绾畏g旅游資料提出了一個值得斟酌的問題%風俗習慣時刻表現(xiàn)在一個民族的日常生活中%當中國游客游覽黃山時"看到千奇百怪的松樹時馬上就會聯(lián)想到松樹的高貴品質(zhì)"進而聯(lián)想到人的毅力"持之以恒等等% 而一個外國游客恐怕就很難有這種聯(lián)想"所以如果我們希望他們和我們有相同的情感體驗時"便可以在介紹時加入& 松$在中國文化中的蘊含意義%
二、旅游英語翻譯的幾種方法
解釋是指增加的部分是對字’ 詞’ 句的字面意思的解釋% 如花港觀魚) Hua Gang Guan Yu"Viewing Fish at Flower Harbor* "孤山) Gushan"Solitary Hill* "紫來洞) Zilai Cave"Purple Source Cave* %# 西安古稱長安$可譯成# Xi'an was called Chang'an"or+everlasting peace,in ancient times$"& 天安門$可譯成& Tian'anman"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這樣的譯法將名稱與其含義聯(lián)系起來"便于外國游客記憶"加深他們的印象"增加他們的游興%又如"& 端午節(jié)那天"人們都要吃棕子$可以譯為&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or the Duanwu Festival (which falls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it is a common practice to eat zongzi, which is a rice pudding wrapped up with reed leaves$%& 大乘寺坐北朝南"院墻按八卦建造$ 可以譯為& The Great Vehicle Temple faces south with its walls shaped after the Eight Diagrams) combinations of three whole or broken lines formerly used in pination* $% 八卦是我國古代的一套符號"用于占卜% 一般的中國人都不知道八卦"何況外國游客% 所以此處務(wù)必加以解釋%在旅游英語翻譯中采用類比的手法常常有喜人的效果% 如把杭州歷史人物西施比作Chinese Cleopatra"將民間人物月下老人譯作Chinese Cupid% 浙江蘭溪一個濟公紀念館介紹濟公事跡的英譯文"也是采用類比的方法%中文為& 濟公劫富濟貧"深受窮苦人民愛戴$"其英譯為& Jigong, Robin Hood in China, robbed the rich and helped the poor, he was loved by the poor people$"由于采用了& 以此比彼$的手法拉近了外國游客與中國文化的距離!使他們產(chǎn)生親近感!激發(fā)他們的游興"增加與解釋不同!是指為了更好地理解某字#詞#句而添加的相關(guān)知識和背景資料" 中國悠久歷史中有許多著名事件!英雄人物!典故傳奇等" 旅游資料中經(jīng)常提到的許多風景名勝往往與他們有關(guān)!不增加說明!一般外國游客就無法理解" 如!$ 紹興是越瓷的產(chǎn)地%的英譯文是$ Shaoxing is the home of Yue Porcelains. Yue is a state name used to refer to the Shaoxing region in ancient China%" 在此!譯文增加了一個句子來解釋$ 越%這個專有名稱" 又如!$ 林邊有一洞!叫白龍洞" 傳說& 白蛇傳’ 的白娘子曾在此修煉%的英文翻譯為$ Near the forest is the White Dragon Cave which is said to be the very place where Lady White, the legendary heroine of the Story of the White Snake, cultivated herself according to Buddhist doctrine%"這句如果沒有添加!外國游客雖然也能看懂!但會產(chǎn)生懷疑!白蛇娘娘在這么小的洞里怎樣來修煉呢( 有了這些添加之后!他們方能正確地理解原文!原來修煉一事純屬傳說"有時候!在翻譯旅游資料中!刪減是十分必要的" 因為大多數(shù)外國游客閱讀這些資料都是為了了解中國的風土人情!增加一些旅游興趣" 中國人在寫事狀物時喜歡引經(jīng)據(jù)典!摘錄名人名言或古詩加以驗證" 中國讀者讀了會加深印象!從中得到藝術(shù)享受與美感!而在外國旅游者看來似乎是畫蛇添足"如介紹青島的旅游資料中有這么一段文字"$) 煙水蒼茫月色迷!漁舟晚泊棧橋西" 乘涼每至黃昏后!人依欄桿水拍堤" *這是古人贊美青島海濱的詩句" 青島是一座風光秀麗的海濱城市!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西起膠州灣入海處的團島!東至嶗山風景區(qū)的下清宮!綿延80 多華里的海濱組成了一幅絢爛多彩的長軸畫卷" %其譯文為$ Qingdaoisa charmingcoastal city,whosebeautyoftenappears inpoetry. It isnothot insummeror cold inwinter. The 40- km- longscenic line begins fromTuan Island at thewest end toXiaqingTemple ofMount Xaoat the east end%" 譯者將古詩全部刪除!但不影響譯文讀者對原文中其他部分的理解!而譯文中第一句正是對前面古詩簡潔的概括" 再看一段描寫桂林地區(qū)景區(qū)之一興坪的文字"$ 這些山峰!連同山上綠竹翠柳!岸邊的村民農(nóng)舍!時而化入水中!時而化入天際!真是) 果然佳勝在興坪*" %其譯文為$ These hills and the green bamboo and willows and farmhousesmerge with their reflections in the river and lead visitors to a dreamy world%" 這段文字最后一句詩句英語譯為$ and lead visitors toa dreamyworld%!雖沒有正面譯出興坪的美景!它對名游譯文卻將讀者引入夢幻般的奇境!反而烘托出興坪吸引游客的特點" 再譬如!$ 觀光層高達263 米!是島瞰全市景色的最佳處所!當風和日麗時!舉目遠望!佘山金山!崇明島隱隱可見!真有) 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 其譯文為$ The observation deck, 263meters high, is the best place toget a bird's- eye- view of the city. On a sunny day, the deck commands an indistinct view of Mount Sheshan, Mount Jishan and the Chongming Island far, far away. Standingon the deck, one gets the feelingthat theworld is belittled%" 以上的這段譯文中刪除了引自& 論語’中的一句話!$ 登泰山而小天下%" 原文中引用此語無非是形容電視塔之高!如果要將$ 泰山%譯出必然要加注!否則外國游客很難將它與電視塔聯(lián)系起來!還不如刪除為好。"
三、結(jié)束語
中國要實現(xiàn)在2020 年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國家的目標! 切不可忽視旅游宣傳的作用"旅游英語翻譯要顧及譯文讀者的文化心理和審美情趣!注重語言文化上的差異"譯者應(yīng)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原文作適當調(diào)整!本文所列舉的解釋#增加#類比#刪減等都是為了彌補文化差異造成的問題而采取的調(diào)整手段" 旅游英語翻譯得好!會適當喚起外國游客心中的美感和向往!有助于他們領(lǐng)略華夏千古文明的醇厚魅力+譯得不好!則會破壞游客的興致!影響我國旅游事業(yè)的茁壯發(fā)展。" 參考文獻:
[1]Nida,E.A. Towards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Leiden:E.J.Brill,1964.
[2]# 中國翻譯$ 編輯部.中譯英技巧文集[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2.
[3] 孫萬彪,王恩銘.高級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