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7-24 08:06:15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中學生上網的利與弊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中學生;計算機;使用
一、計算機對中學生的用途
計算機網絡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視,對于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實際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地促進作用。但據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我國上網總人數已超過2000萬,其中學生上網人數日趨增加,占上網總人數的20%以上。經過我們的多次摸底調查,發(fā)現中學生的上網情況是:68%的人上網是為了玩游戲,39%的人上網欣賞文藝、體育,35%的人在找朋友聊天,26%的人上網發(fā)電子郵件,只有16%的人關心計算機軟件,6%的人學習衛(wèi)生知識及關注新聞。由此可見,大部分中學生上網是為了玩游戲、搞娛樂和交朋友。網絡對中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身心健康和價值觀念都將產生重大的影響,我們不僅要看到網絡有利的一面,也應該特別關注不利的另一面。
二、中學生是否應該使用電腦
計算機對中學生產生的不良影響比比皆是,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摧殘身體。如果長時間上網,對一個人眼睛的傷害非常嚴重。由于學生對游戲的癡迷,達到了可以不吃飯、不睡覺的瘋狂地步。由于玩游戲時精力高度集中,伴隨著血液加速、心跳加快,人的體力、精力消耗很大。再加上電游、網吧空氣混濁,人口密度大,煙味、食物味、汗臭味,五味俱全,機器聲、打鬧聲、臟話聲,聲聲刺耳,衛(wèi)生、環(huán)境條件極差,嚴重影響著身體健康。
2.心理受損。由于網迷對上網有著很強的心理依賴,輕者影響學習、身體,嚴重者致使心理變態(tài)、心態(tài)扭曲,許多未成年人一旦上網,便無法把握,將太多的時間精力花在網吧里,致使學業(yè)受影響,老師批評、家長生氣,反而心理負擔更重。
3.影響學業(yè)。學生一旦對網絡癡迷,就是對人生追求的放棄,成績直線下降。我們無法真正進入那些網迷們的內心世界去體味他們的感受,但可以想象到他們通紅的眼睛、疲憊的心理到底有多少精力去學習。但中學生是否還應該使用計算機呢?
這個答案是肯定的,中學生是應該使用電腦而且還必須使用電腦,在這個時代,上網和操作電腦是現代人的基本技能之一,它是現代人獲取知識和便利生活學習的必需途徑。不懂電腦的人會被時代淘汰,電腦畢竟已成為現代人獲取信息的來源之一,如能正確使用電腦,通過電腦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電腦是學生獲取信息、作為學習資源和工具的不二之選,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知識,懂得利用計算機來發(fā)展自身,這都是十分必要的。
三、如何正確使用計算機
我們怎么才能平衡計算機的利與弊,怎樣才能讓中學生在必須使用計算機的前提下,正確使用計算機。電腦游戲是一個載體,有利也有弊,如何正確引導中學生合理使用電腦,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主要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父母應多教育并引導孩子讓其正確使用電腦,讓孩子深刻意識到錯誤使用電腦的危害,嚴格控制孩子玩游戲、聊天等的時間,讓孩子把時間充分利用到時間上來。
2.中學生正處于一個特殊的心理、生理時期,但這也正是塑造性格的時期,從生活的點點滴滴把中學生培養(yǎng)成愛憎分明、有規(guī)劃、有理想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計算機對于中學生來說,有利也有弊,但中學生使用計算機卻是十分必要的,因而正確使用計算機就成了焦點,只有正確使用計算機,才能讓計算機為中學生的成長增添色彩,讓中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關鍵詞:網絡優(yōu)勢 學生 思想教育
近年來,互聯(lián)網走進校園,走進家庭,走進學生生活,并以其快捷的信息、新穎的形式、豐富的內容、強烈的時代性,把廣大中學生吸引到電腦前,吸引到紛繁蕪雜的網絡世界面前,對青年學生的交往手段、生活習慣乃至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產生重大影響,網絡已成為廣大學生學習知識、交流思想、休閑娛樂的重要平臺。由于我校是全縣唯一的一所一類初級中學,先進教學技術手段的應用得到各級部門的高度重視,在領導和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率先在多媒體教室、會議室里安裝了電子白板和三個微機室,并在日常教學中開展應用。在網絡時代,如何充分利用網絡陣地,正確引導中學生文明上網,加強和改進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利用好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勢,培養(yǎng)網絡時代“四有”新人,是擺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的課題。我們學校的作法是:
一、舉行辯論會,引導學生明辨是非
中學生都喜歡上網,宜疏不宜堵,而上網干什么,上網有什么利與弊,不少學生是糊涂的。為了引導學生文明上網,我們舉辦“中學生上網利大于弊”和“中學生上網弊大于利”的辯論會,通過激烈的辯論,讓廣大學生清楚地認識如何上網有利,如何上網則有弊,使學生真正懂得“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的道理。
二、辦好校園網,用正確的輿論、健康的文化占領網絡空間
充分利用校園網資源和信息技術課時間,為學生成長服務,如開展網上團課、網上黨課活動,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結合;發(fā)動并組織學生建立新聞時事、校園生活、班級風采、文化藝術等為代表的特色網站,將網絡文化與學校教育緊密結合,并通過開展網頁設計大賽、網絡知識競賽、網上講壇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引導學生在網上學習知識、鍛煉技能,激發(fā)上進心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把學生從商業(yè)網吧吸引到學校的網絡陣地上來。
三、利用校園公告牌(BBS)、QQ、E-mail等網絡手段加強師生交流,指導學生健康上網
BBS是反映學生和思想動態(tài)的一個重要窗口,深受廣大中學生的歡迎。老師充分利用這一窗口,及時了解學生所關心的對于國家、社會、學校乃至班級中一些熱點問題的意見和建議,掌握學生中許多突發(fā)事件的前兆。加強對網絡運行環(huán)境的監(jiān)控和管理,對BBS上的信息進行及時跟蹤、分析綜合、及時引導并施以針對性的教育。政工處、團委和思想政治教師及班主任充分利用QQ,E-mail等網絡工具開放心理咨詢信箱,進行網上思想交流與溝通。學生以真實姓名或匿名形式給老師發(fā)郵件,教師通過網絡回答學生問題,突破了時空限制,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課堂,而且教師不再居高臨下,學生不必俯首帖耳,彼此能夠平等交流、平等對話,既為學生解除了思想困惑,又促進了學生良好道德素養(yǎng)的形成。同時,通過老師課內外有目的、有計劃指導,讓學生明白:浩如煙海的網絡信息是一個萬花筒,有香花,也有毒草;有人間真情,也有世態(tài)炎涼;有真善美,也有假惡丑,關鍵是要學會用批判的眼光從中建構有用的信息,為己所用。
四、利用網絡素材,充實德育內容
網絡對于思想政治工作來說,是取之不盡的信息資源。近幾年來,我們從大量有關信息資源中精選出貼近時代的、有針對性的網絡素材,豐富和充實思想政治課教育內容。如將“感動中國”杰出人物、“永遠的豐碑”中革命先烈的事跡材料等下載制成優(yōu)美的教育文本,實施內容豐富、形式靈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擴大了中學生視野,拓展了思想教育內容,又提高了德育課對中學生的吸引力,增強德育的實效性。利用網絡資源還可以更多地滲透一些知識經濟時代所需的道德素質,如誠信、敬業(yè)、自信、創(chuàng)新、團隊協(xié)作、公平競爭等,讓學生在生動的事實前把握時代脈搏,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逐步使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在解決“知與不知”的同時,解決“做與不做”的問題,提高當代中學生道德素養(yǎng)。
五、利用校園遠程監(jiān)控,引導良好學生行為發(fā)展
我校的校園遠程監(jiān)控在保障學生安全的同時,結合當前的德育工作,也為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利用這一技術,開拓了德育工作的新“視野”, 發(fā)揮了“窗口”“眼睛”的作用。在監(jiān)控中,我校成功的防范了學生的不良行為傾向,老師及時介入談話,轉變了學生思想。
【關鍵詞】中學生;手機;影響;利與弊;對策;合理
21世紀是人類全面進入信息化社會的世紀。伴隨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和作為通訊工具手機的普及,手機已逐漸成為中學生的新寵。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手機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走進了千家萬戶,在街上可以看到人手一機的情景。當然,這其中也不乏一些初中生,高中生?,F在學校內使用手機的情況有愈演愈烈之勢。要想管理好學生帶手機的問題,我們應該了解使用手機的利與弊,家校合力管理方能奏效。
隨著手機的日益普及,手機也進入了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校園,在每個班級中,擁有手機的學生,不在少數,據某中學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48%的學生每天帶手機上學,有73%的學生擁有手機,手機生產商把中學生視為他們將來龐大的銷售市場,中學生使用手機更應該值得關注。
那么,中學生用手機一般都做什么?調查統(tǒng)計:與家聯(lián)系占38.55%,發(fā)短信占52.17,玩游戲19.13,上網8.99,閑聊44.1%。從這些數據可以看,手機的使用一方面給學生與家、老師、同學的聯(lián)系提供了方便,但手機短信、玩游戲和閑聊等給學生帶來的危害卻是巨大的,已經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從使用手機的現狀來看,我們總結出中學生使用手機有利的方面:
(1)與以前同學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誼;與現在同學多交流,可以增進友誼,遇到疑難問題時,可以用手機進行討論。
(2)一些手機的拍攝功能,可以隨時拍下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
(3)里面的鬧鐘裝置,可以隨時使用。
(4)通話記錄功能,手機不像家里的電話一樣不在家的時候別人打電話來不知道,在手機里是有記錄的。方便查閱。
(5)手機的本身小巧玲瓏,占很小的面積可以隨身攜帶。
(6)當學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險時可以及時向家長,老師或警察求助。
(7)學生可以通過手機及時與家長聯(lián)系,也可以向老師匯報學習等。
(8)現在的手機都有很強的上網功能,隨時查閱學習資料。
中學生手機三大用途:收發(fā)短信,玩游戲、上網。有超過70%的中學生已經不把手機當成與人通訊的工具,而是一臺與電腦一樣,能收發(fā)短信,上QQ、玩微信,能玩游戲,能上網,還可以聽歌,收發(fā)圖片的“迷你”小電腦,跟臺式電腦或筆記本電腦比較,手機的好處當然很多。
同樣,我們總結學生使用手機有弊的方面:
(1)分散注意力,學業(yè)成績下降。調查發(fā)現,配有手機的學生,大多數有上課玩手機的習慣。課間就那么幾分鐘也要玩玩手機,對手機十分牽掛與著迷。在這種情況之下,學生很難集中精力聽講、學習。
(2)破壞校紀,影響教與學。使用手機會妨礙學校的教育教學秩序。學生用手機躲在被窩里收發(fā)短信、看小說、玩游戲,不僅影響自己休息,還干擾他人休息,嚴重影響第二天學習效率。課上手機響起來,更會擾亂教學秩序,影響聽課效率,蔑視教師勞動。上課時有的同學手機未關機,突然來電話,影響全體同學聽課,會給整個教室?guī)聿挥淇斓那榫w。不僅老師反感,其他同學也極其反感。
(3)手機為考試作弊提供了條件??荚囎鞅祝瑪目硷L學風。用手機舞弊是公開的秘密了,而且一條信息可以發(fā)給好幾個同學,作弊的范圍很廣。在學業(yè)成績檢測時,有的學生通過手機舞弊,弄虛作假,欺騙家長,欺騙老師,自欺欺人,嚴重危害教學秩序,敗壞考風學風,以致不思進取,不專心學習,成績下降,升學無望。
(4)影響校園治安,配帶手機,學生安全無保障。一些學生在回家路上玩手機,不注意路上的行人和車輛,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在路上玩手機,還給一些不法分子造成了可趁之機,學生往往被騙、被打、被搶。寄宿生的手機放在寢室內,稍不注意,就可能被他人拿走。個別學生還利用手機糾集同學和社會閑散人員打架,嚴重違法違紀。手機是貴重物品,若有不良行為的學生會發(fā)生偷盜現象。
(5)手機對人有輻射,頻繁用機,損害身心健康。許多廣告只說手機有多少多少先進功能,卻從未提對人體傷害。手機是通過無線電波實現其功能的。手機傳送的電波輻射,或多或少地要被人體吸收??茖W實驗表明,頻繁而長時間地使用手機,對人體健康帶來一定危害。主要表現為記憶力喪失、睡眠紊亂、心理煩躁、頭痛等。中學生正處在生長發(fā)育期,身體機能還不健全,手機輻射危害身體發(fā)育,造成理解力、反應力、記憶力明顯下降,免疫功能失調。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fā)育的黃金階段,如果因為手機而對身體傷害,豈不追悔莫及。
(6)親情疏遠,教育虛無飄渺。家長由于工作繁忙,依靠手機對學生進行遙控管理,這樣勢必減少對學生面對面的教育機會,減少家長與老師直接的交流與溝通。家庭教育由實變虛,由直接變間接,由親近變疏遠。家庭教育的缺位,會給學生成長造成諸多不良影響。
(7)朋友,情感糾紛不斷。學生之間有事無事打手機,相隔一步之遙也打手機,同學之間的猜疑,與異性同學交往,很多都是因手機而起。手機已成為中學男女生交往過密的幫兇,加速了中學生社會化。有些學生甚至與社會閑雜人員有聯(lián)系,校外朋友一聲呼喚,便謊稱有病請假。這些都給學生思想品質的形成帶來很大麻煩和障礙。短信、QQ、微信聊天,影響休息,貽誤學業(yè)。多數家長反映,孩子用手機談論學習的內容少,用于同學之間聯(lián)系或發(fā)短信的多。
(8)不良信息,玷污心靈。黃色泛濫,不利成人成才。手機上網、QQ聊天、網絡游戲、不良短信,以及黃賭毒嚴重毒害青少年。尤其是黃色信息、黃色網站等對涉世不深的學生具有非常大的誘惑力,嚴重危害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個別學生就是受不健康內容的影響,注意力不集中,成績直線下降,有的甚至違紀違法,最后走上犯罪道路。據了解,蘭州市一所中學曾做過一個調查:在學生發(fā)送接受的手機短信息中,70%是與正常學習和生活無關的信息,5%以上是不健康信息。
(9)炫耀攀比,助長享樂思想。每到課余時間或放學以后,一些學生就會圍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機的款式和功能。校園里的手機越來越多,檔次也越來越高,對那些沒有手機的學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風的影響下,有些學生開始盲目追逐,因為手機更新?lián)Q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異,學生會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學生既矛盾又痛苦,認為社會很不公平,容易產生怨恨和報復心理,輕則厭學違紀,重則違法犯罪。
(10)手機消費,額外增加父母負擔。有些同學玩手機到了瘋狂的地步,打電話、發(fā)短信那是家常便飯。有的學生手機費用極其高昂,少的百元,多的達數百元。中學生使用手機是一種新的消費,也是一種不健康的消費,大大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不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與培養(yǎng)。
用手機本身并沒有對錯之分,最重要的是我們怎么來使用手機,在哪些地方,在哪些時候使用。我們也堅決反對同學上課用手機發(fā)短消息、上QQ或微信、考試進行作弊等不良的行為。同時,我們也肯定手機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快捷和方便。作為中學生,更應該培養(yǎng)自己的自覺性。對手機的使用,做到自我約束。只要我們合理地使用手機,它一定會給我們帶來另類的幫助,一定會成為我們中學生良好的生活伴侶。
參考文獻:
[關鍵詞] 網絡 中學生 案例 反思
1 案例
課間,無意中看到一個男同學龍某在作業(yè)下面壓著一封還沒有寫完的信,從他驚慌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正專注于此。我示意他隨我來到教室外面,問了不到兩旬他臉就紅了,告訴我,他迷上了上網聊天,而且和一個女生建立了不一般的網友關系,每天都要電話聯(lián)系,沒有心思學習,整天都想上網聊天。我聽說后大吃一驚。又找其他同學了解情況,確實是真的,而且還有學生給我說,班上還有幾個同學和他一樣都迷戀上網。他們每天晚上下自習后都會悄悄地去上網,有時候甚至通宵達旦。為此我以龍某為重點,我再次專門找龍某談話:“老師希望你正確對待上網,相信你能把這件事情處理好,只要改正,我不會告訴你家人……”接著,幾個晚上下自習后,我都打電話到他家落實他是否按時回家,課余時間對幾個迷戀上網的同學進行輔導,上課時用眼光不經意的注意他們。此外我又在班會上介紹了一些由于沉迷網戀而發(fā)生的悲劇,再結合學校的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主題,加以適當的引導,教育他們要注意網絡陷阱。組織學生在班上舉行了一次“網絡對中學生的利與弊”的辯論。我在辯論上,就這個問題再次針對學生認識的一些誤區(qū)進行引導教育,告訴學生發(fā)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通過這些例子,提醒學生謹慎交友,防范網絡陷阱,注意適當使用網絡。許多學生聽后基本都改變了自己不成熟的看法。通過了解發(fā)現還是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幾個迷戀上網的同學成績取得了很大進步,有的還進入班級前十名。
由此發(fā)現,尤其是針對這樣一些涉及學生都比較敏感的問題時,引導應該比一味禁止效果要好得多,也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結合類似事例,從中我們可以得出如下反思。
2 反思
2.1 要切實改變封閉式、傳統(tǒng)型的教育觀念,樹立開放的、現代的、社會化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觀。以網絡為載體,在提高未成年人良好道德認知的基礎上,養(yǎng)成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行為,向促進學生道德能力發(fā)展轉變。
2.2 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充分利用班會課、講座、法制報告會等,讓孩子真正明白,電腦網絡是用于獲知最新信息、查找資料、提高認知世界的水平和能力的學習工具。而不是一個僅僅用于游戲和娛樂的“玩具”,增強其心理免疫力。
2.3 學??啥嗯e辦一些有益有趣的活動,提高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加業(yè)余愛好的多樣性,拓寬知識面,活躍校園生活,避免上課、下課、做作業(yè)的單調生活。
2.4 加強對中學生的心理輔導。由于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人們心里一旦有困惑大多諱疾忌醫(yī),不肯找心理醫(yī)生進行疏導。特別是中學生正處于發(fā)育階段,愛面子。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平時注意觀察,隨時隨地隨人做好學生的心理政導工作,而不是穩(wěn)坐釣魚臺,待在所謂的辦公室里。
2.5 學校和家庭應加強與未成年人工作相關的職能部門、社會各界的聯(lián)系與協(xié)作,最大限度優(yōu)化校園環(huán)境、網絡環(huán)境。
2.6 加強家校聯(lián)系,幫助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是孩子整個教育體系最重要一環(huán)。學校應利用家長學?;驇Хɑ丶业炔牧蠋椭鷺淞⒄_的教育理念,形成合力,提高實效。
3 對策
3.1 改變對孩子的錯誤教育方法。許多父母教育方式過于簡單,要么一味溺愛、放縱,最終導致孩子性格不成熟,獨立處理問題能力差,使孩子不能合理應對外界事物。事實上,對孩子施行正確的家庭教育,是改變網絡成癮問題的關鍵。
3.2 懂得適時適量地交替給予一些鼓勵性、贊揚性、肯定性語言。如,“不錯,繼續(xù)努力”、“做得真不賴”等。必要時可暗示不足之處。經常與孩子共同完成其力所能及的工作;遇事征求孩子的意見,并采納合理的建議;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時協(xié)助孩子調整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
3.3 懂得間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獨立承擔家務勞動,并長期堅持;也可以帶孩子出去旅游,既能開拓孩子的眼界,又能鍛煉動手能力、交際能力。
3.4 在學校不能控制的業(yè)余時間。家長要適時監(jiān)督,把握孩子在家上網或去網吧的質、量、度,孩子自制力差,綜合判斷能力較弱,父母要適時提醒,適當督促孩子上網有度。引導孩子怎樣正常使用網絡。
關鍵詞: 中學生 網絡成癮 原因 對策
中學生迷戀網絡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中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是一個自我整合、多力塑造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他們心理還不成熟,自控能力差,容易過度使用網絡或成癮,對身心健康和家庭、學習都造成了傷害。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大大擴展了青少年的信息量,開闊了視野,增加了許多課外知識。另一方面,一些學生迷上網絡,不懂自制,學習一落千丈,甚至有的學生因此患上了“網絡綜合征”,具體癥狀有抑郁、失眠、精力難以集中、狂躁等,在行為上,出現品行障礙,產生攻擊。
一、中學生網絡成癮的原因
中學生網絡成癮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為在現實中很多同學存在人際交往困難,而在網絡中沒有這種交往障礙,能夠獲得日常生活無法得到的滿足感。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中學生不需要面對現實中的挫折,不需要接受社會規(guī)范和其他人的監(jiān)督,可以隨心所欲地宣泄情感,因此不少中學生長時間沉迷在網絡之中,造成心理上出現了問題。一些學生不能感受到家庭親情的關懷,很少與家人溝通交流,因而尋求網絡上的關懷。還有一些是因為成績不好,經常受老師的批評,同學和家人的嘲笑,而在網絡上尋求一種成就感和發(fā)泄情緒。
二、中學生網絡成癮的對策
“寒窗苦讀十余載,一朝卻被網游害”,成了許多因沉溺網絡而葬送學業(yè)的中學生的真實寫照。網絡成癮對中學生的危害不僅僅體現在學業(yè)上,網絡成癮還會在生理、心理、道德和人際交往方面給學生帶來嚴重的危害,不少學生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網絡成癮問題應該引起社會、學校、家長的高度重視。
如何應對中學生網絡成癮?我結合自身經驗和其他班主任的經驗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實施。
1.利用輿論,正面引導。
為加強輿論引導,經常開一些關于上網的主題班會,讓學生組織和參與。比如舉行辯論會:“上網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倡導綠色生活”,讓他們自己去搜索資料,去認識網絡的利與弊,真正從心里權衡利弊關系。另外,與家長溝通,讓家長在家也經常進行正面教育。
2.給孩子持久的溫暖與關懷。
老師、家長及同學對經常上網的學生要進行心理溝通,不能對他們進行一味的強制教育(打罵、諷刺等),要讓他們從心里愿意和大家一起進行配合,愿意接受治療和監(jiān)督。拯救迷戀網絡的孩子,就像一場力量不對等的拔河比賽:一邊是老師和家長苦口婆心地勸導,一邊是奇妙網絡世界的誘惑,靠爆發(fā)力是無法獲勝的,要學會打持久戰(zhàn),給學生持久的溫暖與關懷。
3.建立制度,防止反復。
班主任可以建議班級立法委員會把整治集體上網紀律措施制度化、經常化――任何人在學校期間外出上網都要受到嚴厲處置。在周一到周五的學習時間不準他們上網,并且不讓他們中午從家出發(fā)時間太早,讓父母規(guī)定好來校時間,掌握好晚自習放學時間和到家時間,把他們的空閑時間控制好。在平時上課的時間,對他們進行嚴格的監(jiān)督。對住校生要求他們中午一點前必須到教室午休或學習,進行簽到(班主任可以不定時去抽查),另外與寢室管理員溝通,加強查房力度。對于上課打瞌睡者進行嚴格的懲罰,學生不敢上課睡覺,晚上就不敢包夜打游戲去了。另外,在班里經常找可靠的學生了解“民情”。
4.循序減少上網時間。
對于周末時間,班主任可以和家長、學生溝通,制定好循序減少上網時間的計劃。比如第一次周末可以允許孩子4個小時上網,第二次3個半小時,然后3個小時……根據各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相關的計劃,減少上網時間。
5.不定時檢查。
放學后,班主任可以在學校周邊的網吧進行不定時檢查,并且告知家長也要進行不定時的跟蹤。
6.積極和家長聯(lián)系
父母的養(yǎng)育方式對于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父母應當對子女的心理和行為保持盡量多的理解和關懷。良好的父母養(yǎng)育方式有利于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對預防子女網絡依賴及成癮起到重要作用。父母對子女的上網行為采取放任不管或者完全禁止這兩種態(tài)度,都是不正確的。明智的做法是支持,但不縱容,也就是要對子女的上網活動進行干涉、監(jiān)督、顧問和限制。有什么情況,班主任應積極和家長聯(lián)系,可以互相了解學生在家在校情況,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比如臨時有情況不上晚自習了,有的學生就會不回家上網去,可以要求學生第二天回來務必帶著家長簽字條:幾點幾分回到家,家長簽名。另外,抽查個別學生,給家長打電話核實一下,以防學生自己或找別人簽名。
7.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一些學生經常上網是因為覺得空虛,沒有事情可做??膳囵B(yǎng)他們的一些興趣愛好,比如學習美術、音樂、打球、郊游、游泳等。經常讓班里的一些表現好的學生周末去組織這些愛上網的學生進行一些郊外活動。另外,班里一些活動讓他們參與,比如出黑板報,組織運動會,等等。集體活動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受重視,生活也充實了,可以增加與同伴的交往和接觸,提高人際交往能力,還能鍛煉意志力、自我控制能力等,從而使心理得到健康發(fā)展。
8.積極表揚,督促學習。
讓學生們找到自信,發(fā)現他們的進步和優(yōu)點時,積極進行表揚,督促他們學習,讓他們發(fā)現學習的樂趣,愿意學習,喜歡學習,讓繁忙的學習充實他們自己。
9.良師益友。
對于這些學生們,要真心愛護他們、關心他們,讓他們愿意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告訴老師,愿意和老師說貼心話。嚴謹教學,讓他們佩服老師、尊重老師。
10.社會各界的支持。
目前,社會上盈利性網吧越來越多,生意越來越紅火,甚至有些人沒有營業(yè)許可證,找一個隱蔽的地方營業(yè),他們不管你是什么人,玩多長時間,只要有錢,就會接待。呼吁社會各界關心青年一代,加強網吧管理,禁止未成年學生進入網吧。教育部門要徹底完善教育體制改革,實施素質教育,不能只喊口號,而要落實在行動上。只有真正實施素質教育,才能使家庭和學校教育正?;?、科學化,學生的學習壓力才會真正減輕,學生不再厭惡學習,這樣學生迷溺于網絡的現象就會減少。學校也應該加大體育設施、文化生活的建設力度,讓學生有很多的課余活動,降低去網吧的可能性。
三、結語
網絡游戲這一領域已吸引了眾多學者的關注與探索,但是應對中學生網絡成癮的干預措施還不夠成熟,干預方法不夠多樣化。奉勸那些沉溺于網吧的學生們,快從虛幻的世界中解脫出來吧,最寶貴的東西――“時間”,正從你點擊鼠標、輕敲鍵盤的手指間悄悄溜走,無法挽回。為了你們的身心健康,為了你們的學業(yè)成功,為了你們的明天和前程,一起告別網吧,遠離“網毒”,驅除“網魔”,回到可愛的校園,回到溫馨的家里,把握眼前的一點一滴,同創(chuàng)一片明凈的藍天。
參考文獻:
心。
所謂"深層次互動",我們認為深層互動的前提是:有問題,沒有問題就不需要互動,更談不上深層互動。其次是:有方法,在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中互動,互動的形式多樣。比如小組合作,對話討論,游戲,實驗等;三是:有創(chuàng)新,在互動的過程中有所創(chuàng)新。
通過師生深層次互動,能促進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喚醒生命的潛能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渴望求知的欲望強烈。學生不僅在知識技能上得到提高,更能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上得到發(fā)展。師生互動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智慧與智慧的碰撞,思想與思想的交流。
那么,如何才能實現課堂上的師生深層次互動呢?筆者曾經主持《師生深層次互動的有效教學研究》這一課題,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恰當設置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思考討論。
課堂上的情境創(chuàng)設是課堂上達成師生互動的必要準備。課堂上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能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索文本內涵。這時教學就會輕松愉悅,生動活潑,因為學生有話可說,使深層互動成為可能。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互動方式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保護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在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能給學生帶來滿足感、興奮感、成就感和自信心,有助于學生形成的思維品質個性心理,提高思維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引起學生對問題的興趣和探究問題的欲望;要求學生增強問題意識,獨立探究和發(fā)現各種問題,做學習的主動發(fā)現者、探究者。如我在教蘇人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課《依法維護消費者的人格尊嚴》時,首先讓學生閱讀教材上案例,提出以下兩個問題:①經營者的做法是否妥當,為什么?②如果我們遇到類似的情況,應該怎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然后請學生展開討論。對于第一個問題,學生結合案例,對經營者的種種不妥做法進行討論分析,教師引導學生明確我國相關法律對公民人格尊嚴權利保護的有關規(guī)定。對于第二個問題,學生討論列舉類似情況下解決糾紛的可行辦法,教師引導學生明確維護消費者人格尊嚴的重要性,知道法律是維護人格尊嚴的有力保證。
二、有效引導和啟發(fā)點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的老師,要想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思維活躍起來,課堂上深層次互動起來,需要老師主動"煽情"。師生互動的過程實質上是學生自己學習、自主評價、主動交流,老師積極參與其中,主動和學生交流探索的過程。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分組后師生互動不起來,學困生無從下手,不懂得怎樣"動",優(yōu)生不愿開口、不想交流。即使是交流了,每節(jié)課都那幾個同學,師生互動又變成了老師獨"動"。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引導和啟發(fā),尤其是對待中差生,要讓他們懂得如何去思考、如何去發(fā)現、如何去交流和探索,使他們和同學、老師及教學內容結合起來,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深層次"互動"。例如我在教八年級思想品德第5課《與父母平等溝通》時,引導學生理解自己的父母,正確處理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啟發(fā)、挖掘學生內心的情感,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從而能以實際行動去回報自己的家。又例如在教授八年級思想品德第6課《換個眼光看老師》時,我收集了現代教育名家李鎮(zhèn)西的一些教學事例融入到本課教學中,這樣既有利于把李老師的教育教學事跡與書中的材料相比較,又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從內心里理解和尊重我們的老師,掌握主動與老師溝通的有效方法。
三、創(chuàng)新互動方法方式,精心設計師生活動過程。
課前教師要確立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和目標,設計不同的活動過程。還要把握互動的情勢,不斷促進互動的深入進行。互動的方式要靈活多樣,要能夠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還要利用投影、錄音、課件、網絡等現代化輔助手段,使課堂容量相對加大,師生深層次互動成為可能。課堂因師生深層次互動而精彩,杜郎口課堂上的互動方式值得借鑒。他們或坐或站,時而板演,時而靜心思考,時而熱烈討論,時而激烈辯論,時而闡述自己的觀點。學生自覺主動地去學習知識鍛煉技能,大膽地地張揚自己的個性。例如在講授八年級思想品德第5課《克服逆反心理》這一框題的過程中,首先明確逆反心理的普遍存在性,然后引導學生克服逆反心理,在這一過程中,我采用角色模擬的方式,教師扮演父母,學生扮演子女,在互動中幫助學生分析"孩子"逆反的原因,從根源上去解決這一問題,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從而找出克服逆反心理的方法。再例如講授七年級思想品德第22課的拓展天地《上網的利與弊》時,我組織了一場小型的辯論會,正方為"上網對中學生有利",反方為"上網對中學生有弊",通過學生課前搜集資料,與教師互動交流。課堂上我給予相應的指導,引導辯論的整體進程,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點,懂得上網既有利也有弊,要文明上網、上網不傷身、有選擇地有節(jié)制地上網。
從事"師生深層次互動的有效教學"研究多年,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一是轉變了教育觀念。該課題研究有利于幫助教師正確認識新課程,正確認識教學,切實轉變教育思想,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適應時展的要求,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是改善了課堂環(huán)境。通過師生深層互動的有效教學,努力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課堂生活環(huán)境,引導學生改變傳統(tǒng)學習方式,主動參與知識探究,主動合作,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造就良好積極的情感體驗,使課堂教學能充分滿足師生的生活需要,實現師生共同發(fā)展。
論文摘要:網絡的開放性、虛擬性對自我監(jiān)控能力不強、極富好奇心的高中學生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它所帶來的有害信息是高中學生形成不良網絡行為的環(huán)境因素,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己不能適應網絡社會的發(fā)展需要,網絡道德教育在全社會己達成共識。本課題針對目前高中生中存在的不良網絡道德的表現,尋求在信息科技課中培養(yǎng)學生網絡道德自律意識的方法與途徑。
一、概念的界定
網絡道德:在Internet上,一些協(xié)會或行業(yè)組織為了網絡正常運作而制訂的網絡規(guī)范,這些規(guī)范考慮了在網絡上的一般道德要求,人們可以從不同的網絡規(guī)范中抽取相同的、普遍的東西,最終上升為人類普遍應當遵循的規(guī)范和準則—網絡道德。
自律意識:指在主觀上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使之符合社會行為規(guī)范。
二、研究方法與內容
(一)主要研究方法
實踐研究法。根據上海市二期課改精神從兩個層面上開展研究:第一層面,邀請學校、專家對崇明中學如何在高中信息科技課中培養(yǎng)學生網絡道德自律意識方法進行論證;第二層面,在信息科技課堂教學中實施研究,做到研究與實踐雙管齊下,并請專家同行指教,找到培養(yǎng)學生網絡道德自律意識的方法,找到切實可行的途徑,幫助學生在探究知識的同時學會自我管理。
調查研究法。作為實踐研究法的輔助方法,崇明中學從2002年10月開始歷時一個月,利用網絡道德測試方式對高一年級50名學生的網絡道德品質進行調查研究。
個案研究法。通過學生上網情況分析,結合個別學生經常上網吧的現象,有重點的找學生及家長進行交流,探尋原因,尋求解決的辦法和途徑,引導其學會正確使用網絡,養(yǎng)成健康的網絡道德。
(二)主要研究內容
1.高中學生網絡道德現狀調查
在歷時一個月的網絡道德測試階段,學校對高一年級111名學生運用網絡的目的、上網的場所和時間段、網上交流的對象以及對目前網絡中部分不良現象所持態(tài)度等因素進行網絡道德品質的調查研究,并對平時喜歡上網聊天、打游戲的部分學生家長及城橋鎮(zhèn)相關社會人員進行訪談與調查,然后又用一個月的時間抽取高一年級50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自律意識的測試。
2.網絡道德行為規(guī)范的建立與培養(yǎng)
2002年10月,學校建立網絡道德行為規(guī)范,并通過信息科技課向高一年級學生進行宣傳并付諸實施:
善于網上學習,瀏覽健康信息。
誠實友好交流,坦誠對待他人。
增強自護意識,慎重約會網友。
維護網絡安全,遵守網絡秩序。
有益身心健康,正視虛擬時空。
首先,組織學生學習《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在信息科技課上開展“虛擬世界的現實思考”的討論,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增強對網絡文化的識別能力和不良信息的抵抗能力,培養(yǎng)網絡道德意識,讓學生自己制訂班級網絡道德自律守則并加入班級公約。
其次,通過班委、團支部力量,建立“班級自我教育委員會”,其成員為:班長、團支書、學習委員、自律委員、小組長、學生代表。班級自我教育委員會的“權力”組織是全體學生大會,行使制訂班級網絡道德教育計劃、制度(班級網絡道德自律守則,并加入到班級公約中)等職能。它的職責是:督促全體同學遵守班級公約,督促值日班長做好工作,組織每月一次的民主生活會。
從2002年12月到2004年5月,學校借助德育部門的力量,開展“中學生上網的利與弊”辯論賽,通過論辯,選手們得出了上網有兩個方面的弊端:
第一,沉溺于網吧的學生上課時精神恍惚,身在教室心在“網”,中午與傍晚放學后會迫不及待地奔向網吧,課余時間都耗費在網吧里,它成了影響中學生學習發(fā)展的主要原因。
第二,高中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正處在轉型期,經網絡中形形的不良誘惑,容易造成人格的扭曲,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辯論賽提高了中學生對網絡的正確認識。參賽的選手和學生觀眾紛紛表示要遠離“黑網吧”,遠離“電子鴉片”。
學校還依靠信息教研組的力量,開設校園網網絡道德教育專欄,進行網絡道德案例的分析,如:孩子為何上網成癮?QQ的背后……從一系列的案例中不難發(fā)現,互聯(lián)網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主要有三個方面:黃毒侵害、上網成癮、陷入虛幻。網絡還使一部分學生在現實社會與網絡社會中的人格表現完全不一樣,在現實生活中是好學生,在網絡社會中卻可能正扮演著“光明破壞者”的角色。
為此,學校從技術層面普及學生網絡知識,從社會道德、法律層面教育學生正確看待網絡的功能和作用,引導學生吸收優(yōu)秀文化、自覺抵制網絡中不文明不健康的信息,把握好網絡這把,,雙刃劍”。
三、研究成果
(一)學生網絡道德品質的調查與分析
筆者曾經對111名高一學生開展網絡道德品質的調查,主要調查以下幾個方面:運用網絡的目的、上網的場所與時間段、網上交流的對象、如何看待網友、是否侵犯或攻擊過其他電腦或網站、對目前網絡中部分不良現象所持的態(tài)度等。
調查內容顯示:從上網的目的來看,47.7%的學生上網是為了查找資料、26.1%的學生上網是為了聊天等,26.2%的學生是為了和朋友聯(lián)系:從上網的場所看,54.1%在家上網,17.1%在網吧上網,13.5%在同學家上網,15.3%在親戚辦公室上網;從交流的對象看,53.3%是和同學或認識的朋友交流,27.1%是與素未謀面的網友交流,19.6%選擇為其他;對所交網友態(tài)度看,9.9%的學生認為不是真的朋友,25.2%的學生認為和現實朋友一樣,64.9%的學生認為只是隨便聊聊;針對是否侵犯或攻擊過其他電腦或網站,0.9%持肯定態(tài)度,1.8%表示經常,9%的表示偶爾,88.2%的學生從來沒有;對目前網絡中部分不良現象所持態(tài)度(如在語音聊天室罵人等現象),60.4%的學生表示非常反感,11.7%的學生表示沒什么而且很好玩,11.7%的學生表示別人罵所以我也罵,16.2%的學生持其他觀點。
綜上調查情況分析:不良網絡道德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1)欺騙恐嚇行為。(2)訪問“不宜”網站。(3)使用不文明語言進行網上交流。(4)摹仿“黑客”行為。
造成高中學生形成不良網絡道德的主觀原因:一是高中學生雙重人格的沖突,二是網絡言行隨意放縱,三是網絡價值觀念模糊。造成高中學生形成不良網絡道德的客觀原因:一是繁重的學業(yè)負擔,二是缺乏現實的網絡道德教育者,三是面向青少年的網絡內容甚少。
(二)培養(yǎng)學生網絡道德自律意識的措施
首先建立網絡道德行為規(guī)范,即“善于網上學習,瀏覽健康信息、;誠實友好交流,坦誠對待他人:增強自護意識,約會網友慎重;維護網絡安全,遵守網絡秩序;有益身心健康,正視虛擬時空。”
其次采取網絡道德教育措施:
1.利用班會、論壇(網絡與道德、網絡語言的純潔性等專題)、午會課(網絡道德教育宣教片)等形式,讓學生自己制訂網絡道德自律守則并加入到班級公約中。
2.通過學生會、團委建立自我教育機制,由各年級學生分會主席、自律部學生及干事組成,工作方法是同違紀學生談話,進行思想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圍繞違紀事件對違紀學生的思想,認識態(tài)度進行較深入的了解,給予相應的教育,并有專人負責記錄,由違紀學生確認,提出改進建議,定期與違紀學生保持聯(lián)系,掌握其思想動態(tài)及表現,鼓勵其拋開違紀包袱,確立今后行動的方向。
3.依靠學校信息教研組的力量,開設校園網網絡道德教育論壇(網絡安全講座),進行網絡道德案例分析,豐富校園網內容。
關鍵詞: 中學生 網絡德育 體系構建 實踐研究
1.引言
隨著移動網絡的普及,全球社會已經進入互聯(lián)網+時代,網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網絡通過它特有的“虛擬性”、“便捷性”、“低物質依賴性”等運行方式,飛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更是新鮮事物的搶先體驗者,自然很快融入其中。但網絡像一把雙刃劍,在給人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滋生一系列網絡道德問題。一方面,人們輕松建立新的社交圈,學生輕松實現信息資源實時獲取,學校則輕松實現與學生和家長溝通。另一方面,由于中學生自律意識尚淡薄,上網成癮、瀏覽不健康網站、荒廢學業(yè)、傳播不良信息、散步謠言等網絡道德問題層出不窮。中學生德育教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zhàn)。
2.中學生網絡德育存在的問題
2.1教育者缺乏網絡德育教育意識
中學階段作為個體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對個體一生起著關鍵作用。但是,目前中學各級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以農村生源為主的縣級中學,仍停留在傳統(tǒng)的觀念里,以傳統(tǒng)的道德教授為德育工作的主要內容。傳統(tǒng)型教師網絡知識的欠缺和計算機技能上的不足使其面對日新月異的網絡科技發(fā)展無法得心應手地應對網絡道德問題。并且長期以來對中學生上網影響缺乏系統(tǒng)調查分析,對其影響的重要性重視不夠,對一些負面影響不以為然。因此,大部分學校在建設網絡道德環(huán)境的工作上思想意識落后,重視程度較低。
2.2網絡德育教育教學方法單一
由于中學生上網造成了多起不良事件,特別是近期校園暴力、青少年犯罪的不斷增加,把學校的德育教育推到了風口浪尖,對傳統(tǒng)德育方式和德育效果的質疑越來越多?,F實卻是讓人憂心的,即使有少數學校開展了網絡德育課程,但還以傳統(tǒng)的分數僵化地考查學生的道德水平,不僅抹殺了德育教育的功能性,而且使網絡德育淪為邊緣的看客。另外,照本宣科的講解、三言兩語的評價導致學生個性的壓抑和德育教育效果的喪失。
3.中學生網絡德育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本文通過對市縣級高中學生上網情況的調查分析,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建立了與現實相適應、易于操作的網絡德育體系,主要宗旨是參與式教育,主要措施是實踐教育。
3.1基于校園網校級德育網站的建立
以學校校園網為基礎建立德育平臺,主要是以班級網絡社區(qū)為基本元素,提供教育者和學生平等對話的空間。很多在日常生活無法開口說的話,在網絡上反而變得比較容易說出口。只有教、學平等了,才能真正起到作用。筆者以鹿邑縣第二高級中學校園網為基礎,建立了旨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指導的德育網站,形成了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交流溝通的平臺。
3.2基于移動網絡的德育溝通體系
如今的QQ、微信等社交溝通軟件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互聯(lián)網聊天工具,Web2.0時代的QQ已經涵括了非常多的產品服務,也是學生心靈、心理、個性展示的窗口,能夠獲取學生很多通過對話教育無法獲得的信息。如今,QQ、微信等在中學生中普及程度非常廣,根據筆者在學校開展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擁有QQ號的學生占學校學生總數的95%以上,家長也在90%左右。很多學生和家長都喜歡圍繞它開展各種網絡社交活動,因此,注意通過QQ觀察和了解學生和家長在網絡中的活動,能夠深層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家長個性、家庭狀況,也能夠對一些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提早進行預防。
因此,筆者以班級為單位建立了學生QQ群、微信群和家長QQ群、微信群,設立了聯(lián)絡專用QQ郵箱,建立了班級博客,開通了輔導員微博。通過手機、學校網絡室、家庭上網,構建了立體聯(lián)絡溝通渠道,掃除了監(jiān)管和溝通死角。
3.3網絡德育主題活動
建立制度化的學校網絡德育主題活動,是反客為主的主動性參與式教育,必須制度化并長期堅持。如每月組織1次“辯論周”,每學期組織2次主題演講比賽,并將班級組織責任落實到班主任,實行獎懲制度,進一步激發(fā)參與、認知、實踐的熱情,在深入討論中實現德育的知行合一。
(1)以班級為單位的主題班會
以班級為單位的網絡德育主題班會,具有輕松活潑、接地氣、靈活多樣的優(yōu)點。一個班的學生和老師都比較熟悉,容易敞開心扉、暢所欲言。筆者在學校開展以網絡德育為主題的“辯論周”活動,一周內,在3個班級同時開展了《網絡對中學生成長的利與弊》、《網友該不該交?》、《網絡讓我們變懶了嗎?》等系列辯論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主體意識。學生積極報名參加,廣泛查閱資料積極備戰(zhàn),賽場上條理清晰的陳述、激烈的辯論、敏銳的問答都彰顯了網絡德育深入人心,實現了“人人參與,人人進步”的教育目標。
(2)以學校為單位的主題教育活動
以學校為單位的主題網絡德育活動是開放式的,重點表明學校立場,表明對網絡德育的重視和支持。前期應廣泛宣傳,以海報、動員會等形式烘托氣氛,取得廣泛支持后進行。筆者所在學校開展了以“遵守網絡道德,樹立正確的網絡觀”為主題的系列演講比賽,幾乎人人參與,仿佛不是教育,而是一個節(jié)日。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引導學生進一步明晰遵守網絡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樹立正確的網絡自由觀,擯棄“網絡虛擬,道德虛擬”的錯誤思想。
3.4網絡時事微點評
采用靈活的方式,在上課前、課間、自習等時間,用10分鐘左右時間對近期發(fā)生的網絡德育有關的問題進行“時事微點評”。點評人員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學生。通過觀點的陳述、批判、比較、延伸等,進一步引導學生,實現網絡德育的生動化和日?;R淮挝⑿湃豪锇l(fā)了一則消息,筆者就在上課前給大家播報了這則消息,讓學生判斷真?zhèn)?,并說明理由。短短十分鐘,辯論的氣氛十分熱烈,各方觀點爭相發(fā)表,在證明真?zhèn)魏?,學生學到了如何通過各種渠道判斷謠言,并意識到謠言的破壞性和傳播謠言的危害性。
4.結語
隨著全球范圍的數字化與網絡化進程的加速推進,Web2.0、互聯(lián)網+技術正悄然改變著整個社會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網絡時代已經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帶來中學教育包括德育教育天翻地覆的變化,教育者必須轉化更新觀念,與時俱進,深化改革。教育者應發(fā)揮自身主導作用,結合實際情況建立網絡德育立體系統(tǒng),任何單一的、粗放的方式均無法滿足學生日益加速的多元化思想。德育工作者更應該不斷認識和研究網絡的特點,轉變自身固有觀念,中學生德育不能僅僅著眼于傳統(tǒng)的班會課堂,更要努力構建一個容易被中學生接受的德育信息平臺,才能充分運用網絡這個平臺實現全面推進學生綜合發(fā)展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