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8-27 15:03:52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生物學科學思維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一、培養(yǎng)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的重要條件。在教學中,教師要十分注意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使他們能帶著一種高漲的情緒主動而又積極地投入學習和思考中。生物學本身就是一門與實際緊密聯(lián)系,關系到學生自身的生活和健康以及充滿神秘色彩的自然科學,本來對學生就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除此以外,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應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設問、質疑等方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起他們新的探究活動。例如,在講《能量流動》一節(jié)開始時,可以先提問學生:如果你是魯濱孫流落在一個荒島上,那里除了有能飲用的水以外,幾乎沒有任何食物。你隨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雞和少量的玉米,那么你應該先吃雞,還是先吃玉米呢?以便維持更長的時間來等待救援?隨著上述問題的提出,學生自然馬上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激發(fā)了學習興趣,他們甚至會主動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加強學生日常發(fā)散思維的訓練
教學活動的深入,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是以思維發(fā)展為動力和智力支持的,而思維需要平時的訓練。為了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善于思考,筆者在教學中經(jīng)常設計發(fā)散性問題,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經(jīng)驗提出自己的見解。例如,在學習《人類的起源和發(fā)展》時,筆者根據(jù)“森林減少,造成古猿到地面生活”的理論,要求學生提出森林減少的可能原因。結果出現(xiàn)了如下答案:食草動物的大量繁殖,占用了過多的古猿生存空間;古猿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使得一部分古猿遠離森林;古猿繁殖速度過快,森林資源急劇減少,迫使一部分古猿走出森林;洪水泛濫,淹沒了森林;火災毀了森林;星球之間撞擊造成森林環(huán)境急劇惡化等。這種問題設計源于課本,能夠使學生大腦進入思考模式,對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有一定的積極性,長期堅持,就會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看書、善于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的好習慣。
三、大力開展解題思路的創(chuàng)新,塑造學生思維的深度
選擇一些合適的練習題進行訓練,不斷培養(yǎng)學生解題思路的創(chuàng)新,可以最大程度上縱橫發(fā)散,使知識串聯(lián)起來,是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的一個好方法。比如學習綠色植物與生物圈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把學生帶進大自然中,讓學生親自觀察不同類型綠色植物的異同,比如一年生和多年生、木本與草本植物之間的異同;有限花序和無限花序植物的開花異同;長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的區(qū)別,等等。然后讓學生通過觀察結合學到的理論知識,從課本之外的角度闡明這些植物之間還有哪些區(qū)別和相同之處,這些異同之處又對進一步深入探究這些植物起到什么樣的啟發(fā)作用。又如,缺乏維生素A會引起夜盲癥、缺乏維生素D會引起骨質疏松癥,那么這些現(xiàn)象與內在之間到底是什么樣的聯(lián)系,缺乏到什么程度會患病呢?當然學生不一定要搞清楚,但是我們的目的在于通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過程讓學生形成深挖知識,善于思考的習慣,進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寬度。
四、培養(yǎng)學生一題多解的能力
在習題訓練或復習之中,要求學生進行一題多解也是訓練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一種最佳方式與方法,能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廣泛性,培養(yǎng)學生的應變能力、遷移能力和反應速度,有意識地使學生克服定向思維的束縛,開闊視野,使思維向不同的角度、方向輻射。例如,在復習“顯微鏡的使用”時,筆者給學生提出了如下問題:李明同學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發(fā)現(xiàn)視野中有明顯的污跡,請你幫他想一個辦法,判斷問題可能出在哪里、如何判斷。由于實驗操作過程中的一些偶然原因都有可能導致視野內的小污點出現(xiàn),從而使問題的答案不可能是唯一的,包括目鏡、物鏡、載玻片、蓋玻片或聚光鏡。還有的同學分析,制作裝片時可能帶入了污物。由于有充分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對學生進行一題多解或一題多變的思維訓練,可以使學生頭腦靈活,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對一個問題產生許多聯(lián)想與想象,獲得豐富多彩的結論或答案,同時又使學生比較透徹而又全面地掌握生物知識,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關鍵詞:創(chuàng)新思維;實踐技能;實驗教學;創(chuàng)新精神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30-0040
在新課程標準理論的指導下,中學生物實驗教學新課標在教學目的中明確指出:將科學素質培養(yǎng)目的在教學目標中進一步具體化:在能力要求中提出了要求學生“比較熟練地掌握顯微鏡的使用 ”;“要使學生掌握生物科學的一些基本方法,具有較強的觀察、實驗、思維、自學等能力,提高科學素質?!?;“初步形成分析、綜合、比較、判斷和推理的能力 ”;“初步掌握基本的生物科學研究方法,并逐步確立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要求有“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 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應成為各學科教學的重點之一。下面,筆者就談談在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的一些途徑。
一、在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教學目標
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教學目標有:獲得親身參與探索研究的體驗;培養(yǎng)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發(fā)結合自己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法,發(fā)現(xiàn)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分享與團隊協(xié)作精神;培養(yǎng)科學的態(tài)度與道德;培養(yǎng)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等。從生物學科自身的特點來看,務必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才能順應學生和社會的需要,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獲得生物知識運用實驗技能的同時也成為理解生物、進行科學探究、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的過程。
二、激發(fā)興趣,注重實踐技能訓練
在教學中,教師應抓住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這一心理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扎實他們的實驗操作技能。具體做法如下:
1. 上好第一節(jié)生物實驗課。第一節(jié)學生實驗課教師可將學生帶到實驗室,美觀大方的實驗室和各種各樣的實驗器材會吸引住學生,教師可以告訴學生那些他們比較陌生但很感興趣的實驗器材的名稱和使用方法;然后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觀生物標本室和模型室,看人體骨架的標本和胎兒的標本以及多種多樣的動、植物標本,學生將會充滿好奇心與強烈的求知欲。
2. 利用第一節(jié)實驗課的效應,教會學生制作動植物標本,并開設展覽與評比。將優(yōu)秀作品在年級展出后收藏于標本室供今后教學使用。這會使他們很有成就感,感到學習既快樂又輕松,同時增強了自信心。
3. 利用學校實驗室開放的機會,鼓勵學生加強基本實驗技能的訓練。然后開展一些小游戲,如在實驗課中限定時間操作顯微鏡,看哪組能夠完成任務,或者開展小競賽,看哪組操作得又快又準。最后教師對優(yōu)秀的小組進行表揚,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加強實驗教學的改革
1.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就是要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發(fā)散思維。發(fā)散思維可以使人思路活躍、思維敏捷、辦法多而新穎,能提出大量可供選擇的方案、辦法和建議,特別能提出一些別出心裁、完全出乎意料的新鮮見解,使問題奇跡般地得到解決。在生物中發(fā)散思維訓練的主要內容有擴散列舉、引申發(fā)揮等。
(1)擴散列舉擴散列舉就是圍繞一個問題舉出多種可能相關的因素。例如在學完家兔的知識后,讓學生考慮有哪些因素可以使家兔死亡。沒有食物可能餓死,沒有氧氣可能憋死,心臟壞了可能死,神經(jīng)受損可能死,失血過多可能死,積毒過量也可能死,人殺可死,狗咬可死。再如學了生物與數(shù)量,提高人口素質;合理利用動植物生產工廠化等。經(jīng)常進行擴散列舉訓練,學生的思維會越來越活躍和開闊。
(2)引申發(fā)揮引伸發(fā)揮就是在思考問題時想到更深一層的相關內容。例如,講植物的根,教材上指出,由胚根直接發(fā)育而成的根叫主根,從主根上依次生出的根叫側根。如果要學生引伸發(fā)揮的話,在講清概念的基礎上,可以發(fā)出引伸性提問:是不是所有的根都是由胚根發(fā)育而來的呢?這樣就可以通過日常接觸的實物如玉米、甘薯、秋海棠等植物的不定根,說明不是所有的根都是由胚根發(fā)育而成的。經(jīng)常進行這樣的引申發(fā)揮就能提高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2. 突出探究性實驗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我們鼓勵學生要勇于打破先例,跳出書本的束縛,這一點在探究性實驗中非常突出。探究性實驗往往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作出假設,并通過觀察、實驗和調查等手段獲得證據(jù)和事實。學生通過探究來體驗人們獲取科學知識與認識世界的過程。由于實驗過程由學生自己設計和操作,書上沒有現(xiàn)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因此,在探究實驗中突出學生的思維方法,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求異思維。
三、重視實踐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生物實踐能力是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之源,生物實踐活動是喚醒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形成和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的開端和源頭??茖W家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過程證明實踐能力的發(fā)展可以促進發(fā)明創(chuàng)造。我國水稻大王袁隆平院士1953年從西南農學院畢業(yè)后,一直從事農業(yè)教育及雜交水稻研究。幾十年的艱苦努力過程中,袁隆平遇到了一個又一個的考驗。正是這些考驗為他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增長了他寶貴的實踐能力。袁隆平利用助手發(fā)現(xiàn)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稗”作為雜交水稻的不育材料,并發(fā)表了水稻雜交優(yōu)勢利用的觀點,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粉作物育種的。七十年代中期,以他為首的科技攻關組培育成功雜交水稻,實現(xiàn)了雜交水稻的歷史性突破。2001年袁隆平院士又提出超級雜交水稻發(fā)展新目標。隨著研究能力越來越強,激發(fā)了袁隆平院士的一個個創(chuàng)新意識,并且逐漸變成了現(xiàn)實。由此可以看出,培養(yǎng)學生生物實踐能力的過程,為培養(yǎng)學生生物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供了非常豐寓的物質材料。
一、優(yōu)化課堂設計,激活學生的思維
(一)優(yōu)化課堂導入。萬事開頭難,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課堂引入,可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平均速度時,就用幻燈機打出一個故事《龜兔賽跑新說》,內容是:“烏龜?shù)诙问『?,就拜名師學藝,練就一絕技;這天,它找到小兔,進行第三次決賽:賽程為100米;開賽后,小兔以5米/秒的速度跑完全程;烏龜呢?先用3米/秒的速度跑完前50米;然后使出絕技,丟掉龜殼,以6米/秒的速度跑完后50米,問這次它們誰勝了?”這則故事使學生感到既熟悉又新鮮,興趣濃厚,紛紛提筆欲算,但又遇到障礙。這時,教師提出:用今天所學知識就可解決。學生的學習欲望很強烈,思維異?;钴S。因此,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優(yōu)化引入,讓它達到激“思”效果。
(二)優(yōu)化整體設計。要激活學生思維,教師在備課時就要設計好整個教學流程和環(huán)節(jié)。新課程雖然淡化學科本位主義,但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遵循教學大綱,在吃透大綱、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學情。在備課時教師應在考慮如何突破難點、突出重點的同時,更多地考慮如何設計扣人心弦的導課情景,或者激發(fā)學習興趣的導語。多考慮教學的流程和環(huán)節(jié),在什么樣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在什么樣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應點撥,在什么樣的環(huán)節(jié)應引導學生思考,哪個環(huán)節(jié)應成為本節(jié)課教學的部分等。也就是教師在整體設計時要預想如何激活學生思維,預想教學的全過程,優(yōu)化課堂整體設計。
(三)設計要有,有起伏,切忌平鋪直敘。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應避免因“滿堂灌”而使課堂沒有起伏。最重要的是設計時應考慮如何講課才能抓住學生的心,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fā)起學生動手實驗操作的愿望。
二、激活學生思維,課堂教學是關鍵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學習效率。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為了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中,深入體驗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這樣,學生的思維才會被激活,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求知,做學習的主人。
(二)角色轉換,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地轉換自己的角色,以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教學中,教師應依據(jù)備課時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不斷轉換角色,對于課堂內容的難點部分應精講,并根據(jù)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節(jié)奏,以利于學生思維的開展;對于教學內容中學生經(jīng)過思考就能學會的部分,教師的角色應是引導者,不斷引導和激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知識,產生成就感。這樣,教學就由一個又一個問題或環(huán)節(jié)組成,才能夠不斷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和方法。在學習電功率時,備課時我設計了一道計算題,該大題共有三個小問題。當時我考慮到學生可能存在困難,準備引導學生分析前兩個問題,最后一個問題留給學生思考,獨立完成。講課時,當我分析一個問題并強調解題規(guī)范性時,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已學會分析的方法,于是我說:“第二小題同學們會不會做呢?”學生幾乎異口同聲地說:“會?!庇谑俏腋闹v授為學生共同分析。于是我叫了三名學生上黑板進行板演,其余學生在下面完成。結果三個板演的學生完成得相當好,隨后我讓全班學生對這三名學生在書寫過程中存在的小問題進行糾正,第三個問題在很短時間內迎刃而解。后來一名基礎較差的學生反映那一節(jié)課聽課效果最好。雖然是一個小小的改動,卻激活了全體學生的思維。
(四)渲染物理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動機,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上課時,教師應盡可能多地用抑揚頓挫、語調豐富、風趣幽默、充滿誘因或懸念的語言,并配以豐富的表情和手勢組織課堂教學,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開放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在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中,學生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自然而大膽地發(fā)言,積極思維,產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主動意識逐漸增強。新課程中的內容大多涉及學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教師應適當?shù)匕呀淌易兂伤麄兊幕顒訄鏊?,讓他們自由地施展個性,激發(fā)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皠訖C是激發(fā)人們去行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在原因”“興趣是最好的學習老師”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動機,能大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思維,開發(fā)智力。
(五)優(yōu)化教學過程,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索興趣,激活學生思維。美國教育家布魯巴克說:“最精湛的教育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痹诮虒W中,教師要通過優(yōu)化教學過程,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疑問,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和熱情,產生自主探索的動力。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只有通過不斷增強主體意識,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學習,變“要學生學習”為“學生要學習”,激發(fā)興趣,樹立信心。充分調動學生潛在的學習動力,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提出問題、主動探索,并在探究、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從中感受到“不亦樂乎”的樂趣,真正使物理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習成績。
(六)學生自主課堂小結。教學中我一改教師一人總結,學生聽講的舊的教學模式,每一堂課上完后,根據(jù)課堂內容,選擇一名學生總結,其余學生和教師一起補充。實踐證明這種方法能夠激活全體學生的思維,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激活思維的方式應有所不同
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后進生,對他應多一些關愛,多一些理解,針對他們自尊心強、愛面子的特點,課堂上給他們提一些很簡單的問題,并適當引導,使他們能夠得心應手地處理這些問題,每當他們完成任務時,給予表揚,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對于中等生,應多引導,多給予重視,多談心,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尤其在討論問題時,多讓這些同學發(fā)言,充分激活他們的思維;對于尖子生,多采用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等方法激活他們的思維,使他們的思維更靈活,思維方式更科學。
四、教師要激活自己的思維
關鍵詞:微生物學教學,師范教育,中學生物教育,探究式教學
高師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需要面向中學教育。在新的課程改革中,中學生物課程標準提出了“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4個教學理念,對在職中學生物教師和高師院校的師范生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1],需要教師深入理解新的課程教學理念,并能設計和實施體現(xiàn)新理念的教學策略。對于師范生而言,僅靠自身對生物教學論課程的學習和試講難以達到上述要求,還需要各門專業(yè)課程教師在教學中廣泛地結合中學生物教學以促進其成長。微生物學是高師院校生物科學專業(yè)最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在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中學生物教材中與微生物學相關內容得到大幅度提升與強調[2],二者的內容之間具有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與接軌[3]。這也使得微生物學可以作為結合中學生物課改新理念,培養(yǎng)師范生綜合素養(yǎng)的專業(yè)課載體。本文在高師院校微生物學教學中結合中學生物學課程改革,以體現(xiàn)“倡導探究性學習”的理念為例,談談對師范生進行探究式教學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與思考。
1師范生對探究式教學認知情況調查分析
倡導探究性學習,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實施探究式教學。通過建構概念圖的方法[4]對我院師范生關于“探究式教學”這一主概念的元認知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結果表明師范生中普遍存在對“探究式教學”概念內涵理解不清;概念數(shù)、正確命題數(shù)及交叉連結少;缺乏對主概念與中學生物教學之間橫向聯(lián)系的思考等問題。其原因主要包括學生缺乏探究體驗;忽視教育學等條件性知識理論的學習;缺乏與中學生的交流;專業(yè)課教師聯(lián)系中學生物教材、教學的引導不夠等幾個方面。這一調查結果為了解師范生對探究式教學的真實認知情況,在微生物學教學中有的放矢地設計探究式教學策略提供了依據(jù)。
2微生物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策略的實施方式
基于上述分析,我們設計了以注重師范生體驗為主線,在教學內容上系統(tǒng)、深化理論知識;在教學方法上引導、啟發(fā)學生結合中學生物教學主動思考;在實踐上重視交流環(huán)節(jié)并引入真實中學生開展探究活動三方面的教學策略,在微生物學教學中同時提高師范生實施探究式教學的意識與能力。
2.1精心組織教學內容,系統(tǒng)、深化理論知識在教學內容方面采用“整體”和“局部”兩手抓的策略,幫助學生形成比較系統(tǒng)、充實的理論知識。2.1.1放眼整體,搭建理論框架:“整體”方面主要結合科學史等內容的教學,使學生體驗完整的探究過程。選擇合適的科學史材料,如:駁斥“自生論”學說、轉化實驗、變量實驗、平板影印實驗等,通過背景介紹及建構場景,將學生代入研究者的角度進行思考。充分對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實驗過程、結果分析等步驟展開分析、討論,使學生體驗完整的探究過程。然后結合學習科學史的體驗,對科學研究方法、探究性學習、實施探究式教學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介紹和分析。并借鑒國外優(yōu)秀微生物教材的經(jīng)驗,在教學過程的前、中、后期專門開辟3次小專題介紹科學研究方法的知識,從整體上幫助學生搭建完整理論框架。2.1.2緊抓局部,充實理論框架:“局部”方面主要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系統(tǒng)地對探究與探究式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分解討論。通過挖掘微生物學教材中的相關內容,針對探究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如體驗分析資料提出問題;實驗設計(對照設立、單因素原則、等量原則、科學性原則等);實驗結果分析、解讀;表達與交流等,分步驟、系統(tǒng)地組織教學和討論。使學生在微生物課堂教學中能夠比較全面、系統(tǒng)地體驗到探究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同時,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教學示范作用,特別注意教學材料呈現(xiàn)方式與實施探究式教學方式的多樣性示范。通過教師的示范與分析,使學生在體驗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探究式教學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充實理論框架。
2.2微生物教學中注重啟發(fā),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2.2.1實施探究式教學,以教學策略促思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深入分析,選擇合適的內容實施探究式教學。教學過程中注重啟發(fā),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如在關于周質空間的內容教學中,教師在學生觀察圖片后提問“周質空間可能有什么作用?如何驗證?”引導學生通過獨立地思考提出假設并自主設計方案進行驗證。在教師有意識的鼓勵和引導下,學生的思考與討論非常積極。部分學生能提出自己的驗證方案,而絕大部分學生都會積極地思考別人的方案并提出自己的見解。通過這樣的過程,變被動地接受知識為主動思考獲取知識。不僅對知識掌握更牢固,同時也對獲得知識的探究過程有更深刻的體會。討論結束后,教師聯(lián)系中學生物教學,就教學思路、教學方法等對學生進行點撥。也使學生更加深入理解探究式教學的特點,進而促進其提高自身實施探究式教學能力的意愿。2.2.2聯(lián)系中學生物教材,以任務促思考:(1)通過布置課外作業(yè)的方式要求師范生分析微生物學與中學生物教材內容之間的契合點。這樣的分析可以加深師范生對中學相關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是一個內化過程,將學生在大學專業(yè)課堂所學知識、感受甚至專業(yè)課教師的教學設計在潛移默化中與中學生物教材建立了聯(lián)系。這樣,教師在微生物學教學中精心設計的探究體驗、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通過中學生物教材這一載體,就可能在師范生未來的職業(yè)生涯中得以發(fā)揮作用,使得他們在未來的中學生物教學中有實施探究式教學的意識、素材和自信。(2)結合中學生物教材中與微生物有關的探究活動實例,要求學生思考如何用自己所學的微生物學知識來組織學生實施探究活動?如關于酵母菌呼吸作用、發(fā)酵等內容的思考:經(jīng)過前期的學習與熏陶,學生的思考非常積極。有的學生提出利用相關科學史材料,像微生物老師一樣通過設計問題串來引導學生思考,使他們經(jīng)歷探究的過程;有學生注重探究式教學的參與性與直觀性,提出先分小組在實驗室進行探究實驗,然后通過多媒體展示實驗過程;還有的學生根據(jù)微生物學專業(yè)知識對中學教材中的探究實驗提出質疑:探究過程中只檢測CO2和水,不檢測其它產物就得出結論的方式不夠嚴謹,容易造成學生誤解等。通過這樣的思考過程,師范生轉換角色,模擬中學教師實施探究式教學,得以將自己獲得的探究體驗進一步內化、升華。(3)針對某些與中學教材內容結合緊密的科學史內容,如轉化實驗、巴斯德鵝頸瓶實驗等,要求學生搜集相關研究資料并制作PPT進行介紹。教師尤其注意在PPT材料組織方面把關,要求學生注重材料組織的方式。在為學生積累教學素材的同時也培養(yǎng)他們主動思考的習慣與實施探究式教學的意識。2.2.3結合學科教學課程,以課程聯(lián)系促思考:將在微生物學之后開設的學科教育類相關課程如:生物教學論、中學生物教學策略與設計、中學生物實驗教學等“請進課堂”。如將生物教學論中的“原理中心式講解”、“問題中心式講解”、“概念圖教學策略”、“探究式教學策略”等技能與理論,在微生物教學中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展示與分析。引導學生在學習微生物學的過程中也從中學教學的角度去體驗與思考。另一方面,主動“走出課堂”與學科教學的老師交流,為他們提供微生物教學中的素材。使微生物學專業(yè)課程、生物教學論課程和中學生物學教材三者在師范生身上建立起有機的聯(lián)系,從而相互促進,提高師范生素質。2.3有師范生特色的探究實踐活動探究式教學中,實踐是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很多同類學校研究表明:開放實驗室是學生體驗探究,鍛煉思維、技能的有效方法[5-6]。我院微生物學實驗室也一直有開放的傳統(tǒng),在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同時也取得了很多論文、獎勵等方面的成績。近年我們針對師范生的特點,嘗試在一般開放實驗室基礎之上改進學生的實踐模式,通過高度重視交流環(huán)節(jié)和引進中學生參加實踐兩種手段,組織了具有師范生培養(yǎng)特色的實踐活動。2.3.1高度重視交流環(huán)節(jié),結合教學技能培養(yǎng):在實踐過程中,結合師范生的特點,高度重視實踐交流環(huán)節(jié),精心組織交流活動,通過教師的要求、引導和評價,在交流實踐成果的同時起到訓練教學技能、體驗探究式教學策略的作用。比如在“環(huán)境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的教學中設計了“厭氧菌分離純化實驗”的探究課題。組織學生分組查閱文獻資料總結厭氧菌分離純化的方法。要求每個小組推選發(fā)言人制作PPT對分離厭氧微生物的方法進行介紹,然后設計方案利用開放實驗室進行探究實踐。教師在整個過程中只提供相應的材料,具體設計與操作完全由學生自行完成。實驗完成后各小組再次修改自己的PPT,在指導教師處反復試講通過后再在全班進行交流。這一設計與普通的開放性實驗最大的不同在于:教師帶動師范生高度重視成果交流環(huán)節(jié)。主要體現(xiàn)在試講和評價兩個階段。在試講過程中,教師針對材料的組織方式指導學生反復思考和修改,要求突出探究的特點,做到思路清晰,內容充實。教師結合師范生教學技能,對學生的語言、演示、講解、提問等技能進行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師范生素質。在正式報告之后,教師進行仔細地點評。除了微生物知識之外,也包括對報告中使用的教學策略、技巧等方面,從作報告者與聽眾感受兩個角度進行分析點評。引導師范生對探究式教學中教、學雙方的體驗進行思考。結果表明,參與實踐的每位小組成員在微生物學知識、探究式教學策略設計以及師范生技能等多方面均有獲益。而其他沒有參與具體實踐的學生也能通過聽報告獲得相關知識和自身作為聽眾的體驗。通過教師的點評引導,結合自身情況,其參與探究、嘗試探究式教學的意愿也得到增強。因此,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并有意識地訓練其科學探究和表達交流的能力,對于師范生而言是非常有幫助的。2.3.2輔導中學生課外科技活動,體驗探究式教學:為了給師范生提供真實的探究式教學體驗,通過聯(lián)系本地重點中學,引入了一個中學生創(chuàng)新探究競賽的校外輔導項目。參加項目的中學生3人,輔導團隊由該校生物教師2名,我校微生物學教師1名以及我院生物師范生4名共同組成。項目內容由雙方指導教師及師范生一起討論后列出備選方案。師范生負責為中學生介紹項目情況,共同確定方案、進度安排、成果提交形式等,并全程輔導中學生進行實踐。教師負責協(xié)調和提供物資、設備使用等方面的幫助,不主動解決實驗設計、分析等方面的問題。并且組織參與輔導的師范生輪流每周一次面向全班同學匯報工作情況,匯報前對材料進行把關。實踐結果表明:首先,中學生的參與極大地調動了師范生的積極性與關注度。參與輔導的師范生在面對中學生和研究任務所帶來的“壓力”下表現(xiàn)得非常積極,投入了大量的時間進行實驗、整理匯報材料等工作。而其余絕大多數(shù)學生在每周的全班匯報上都表現(xiàn)強烈的關注。這一方式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讓多數(shù)師范生有機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學生,并逐漸樹立主動了解學生的意識。其次,輔導中學生能夠促進師范生積極思考,適應角色轉變。在實踐中,師范生不僅要作為研究者實施科學探究,同時還要作為教師指導中學生實施探究。這促使他們主動思考,轉換自己習慣的學生角色與接受性學習方式。另外,注重對中學生實踐中具體反應細節(jié)的觀察、記錄、分析和報告交流可以幫助師范生了解中學生,預估中學生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反應,進而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這對于師范生“學科教學知識”(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PCK)的形成具有強的促進作用[7]。當然,實踐中存在很多問題。如師范生對探究式教學中教師的“引導者”角色[8]把握不好;每周一次的匯報頻率對師范生壓力過大;師范生對中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反應細節(jié)觀察、分析意識不強或比較片面;指導教師有時對師范生的放手、寬容度不夠等。但總的來說,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使得師范生以及指導教師都真實的體驗了探究與在組織中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過程,獲得直觀的教學體驗,為后期教學工作中實施探究式教學提供經(jīng)驗。
3結語
我們在微生物學教學中結合中學生物學課程實際實施探究式教學。從提升理論基礎、注重啟發(fā)思考、聯(lián)系多門課程、開展師范生特色的探究實踐等方面為學生提供體驗機會,培養(yǎng)學生實施探究式教學的意識和能力。新的教學方式獲得師范生的廣泛好評,微生物學教學評價連續(xù)6年位于全院前三,授課教師連續(xù)3年獲得我校教學優(yōu)秀獎。學生對微生物學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有了顯著提高,對科學探究方法、探究式教學的相關理論知識有了明顯的進步;課堂上學生逐漸養(yǎng)成積極思考的習慣,部分學生能夠主動聯(lián)系中學生物內容進行思考、實踐,表現(xiàn)出較強的設計探究式教學策略的意識與能力;很多學生在后續(xù)的師范生技能訓練中也表現(xiàn)出很強的適應性。與此同時,學生對于微生物學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也因為主動的思考和實踐獲得提升。但高師院校微生物學教學的改革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我們所做的只是針對聯(lián)系中學生物教學實際,從探究式教學方面一些局部的嘗試,還需要在更高層次、更系統(tǒng)的理論框架下進行進一步的嘗試和改革,爭取更大的進步。
作者:韋偉 胡尚勤 郭霞 單位:重慶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MinistryofEducation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Thebiologycurriculumstandardsingeneralseniormiddleschools(experimentaledition)[S].Beijing:People’sEducationPress,2003(inChinese)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YangSY,ChenXY,LinLY.Reformandpracticeofmicrobiologyexperimentteachinginlocalnormaluniversitybaseonthevocationeducation[J].MicrobiologyChina,2013,40(2):316-321(inChinese)楊勝遠,陳曉蕓,林麗云.以職業(yè)教育為導向探究地方高師微生物學實驗教學[J].微生物學通報,2013,40(2):316-321
[3]WeiW,HuSQ,ChengCJ.Microbiologyteachingprocesscloselyconnectedwithsecondarybiologyeducationtoimprovetheteacherqualityofnormalstudents[J].MicrobiologyChina,2010,37(2):299-304(inChinese)韋偉,胡尚勤,程嬋娟.緊密聯(lián)系中學生物教育,在微生物學教學中提高師范生素質[J].微生物學通報,2010,37(2):299-304
[4]MaFC,HaoJX.Applicationsofconceptmapsinknowledgerepresentationandknowledgeevaluation,partⅡ:conceptmapsastoolsforknowledgeevaluation[J].JournalofLibraryScienceinChina,2006,32(4):22-27(inChinese)馬費成,郝金星.概念地圖在知識表示與知識評價中的應用(II)——概念地圖作為知識評價的工具及其研究框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6,32(4):22-27
[5]LiuZW,QuNR,GaoDW.Openingexperimentofmicrobiology[J].MicrobiologyChina,2011,38(1):118-122(inChinese)劉志偉,屈年瑞,高大威.微生物學開放性實驗的探索與研究[J].微生物學通報,2011,38(1):118-122
[6]LiZY,WuYM,TangSY,etal.Discussionontheteachingreforminexperimentofmedicalmicrobiologybasedonresearchteachingmodel[J].ResearchandExplorationinLaboratory,2014,33(11):195-197(inChinese)李忠玉,吳移謀,唐雙陽,等.研究型教學模式下醫(y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11):195-197
關鍵詞:高中生物;創(chuàng)新思維;環(huán)境;實驗
最新的《生物新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課程是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定的,以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領域之一。”這在客觀上為學生操作能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提供了廣泛的平臺。雖然高中生物在課程安排上多是以細胞為基礎在微觀的世界講述的,內容相對于高中生來講比較抽象,但如果生物教師在授課的時候能夠改變常規(guī)的教學手段,注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長期堅持下去,不僅會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更會讓學生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形成探索精神。
一、 充分營造有利于學生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思維的課堂環(huán)境
在高中生物課堂上,教師營造輕松、和諧、民主的課堂環(huán)境,對于學生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思維具有很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試想,如果教師在上課的時候,由于學生的理解速度慢、反應速度慢,在課堂上大動肝火,只會讓學生更加的小心翼翼,唯恐出錯,學習狀態(tài)處在高度的緊張中,學生怎能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思維呢?輕松、和諧、民主的課堂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心情舒暢、思維敏捷,使各種智力和非智力的創(chuàng)新因子都處于最佳的活動狀態(tài)。并且在課堂上,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對問題與看法提出質疑,引導學生審視其觀點,讓其自己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才會有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
在課堂授課的時候,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要善于為學生提供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與條件,能夠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例如我在講授《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這一課時,對學生提出問題:“如何測定成熟植物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同時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回答,這樣學生的思想不會受到限定,再加上輕松、和諧、民主的課堂環(huán)境,他們會想到配制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來測定細胞液濃度等,在無形中有利于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
二、認真對待生物實驗教學,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觀察、實踐能力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教授曾經(jīng)指出:“對人類來說,畢竟百分之九十的科學活動是實驗,而且科學中最重要的基礎是實驗,對那些特別擅長動手的學生來說,應認為擅長動手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因為有這種能力,他們就很有可能在適當?shù)膶W科中從事很有意義又很重要的事業(yè),取得扎扎實實的進展?!?/p>
高中生物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所學到的各種理論與知識都是在前人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因此他們還是無法感受到真正的理論與知識,由此,生物實驗課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實驗課程中,教師一定要強調學生的親身感受,讓他們動手來驗證前人理論的正確性,充分發(fā)揮好學科優(yōu)勢,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善于觀察,這樣對于他們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大有裨益。例如在“葉綠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中,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有效鍛煉了他們探究、分析、歸納的能力,為他們以后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三、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探究性學習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指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課本為中心”的傳統(tǒng)模式,將學習的主動權放給學生,重視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著重培養(yǎng)他們對問題的探究能力,對資料的處理能力。例如我在給學生講《消化和吸收》這一課時,并沒有直接講消化和吸收過程,而是從口腔開始,然后引申到牙齒、舌和唾液腺導管,并且讓學生思考食物在口腔中有什么變化,進而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活動。通過這種漸進循環(huán)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與學習,并且在授課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找課本的難點與重點,學會對知識的歸納,更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為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條件。
探究性學習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根據(jù)自己不斷增長的知識,逐漸地培養(yǎng)和發(fā)展他們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基本素養(yǎng),讓他們能夠在實際的生活中利用生物知識解決一些問題,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給予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時間
由于課程時間的緊張與考試壓力等實際問題,很多生物教師講完課后進行的練習時間往往壓縮在課后,這樣,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并且當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教師講授的過程中沒聽明白,也沒時間問,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問題作為思維的開端、學習的起點,從提出到解決,是學生個體積極開展思維活動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要少講課,講主要的、重點的,留給學生讀、思、議、練等所必備的時間和空間,而不是教師“獨占”。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習慣性地對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在講課的過程中促使學生不斷提高創(chuàng)造性解決生物問題的能力。例如講到遺傳病色盲時,教師可以問:“小明是色盲,小明的外公也是色盲,但是小明的爸爸、媽媽、妹妹都是正常的,這是為什么呢?”由于教師給予了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時間,他們通過課本,通過彼此之間的討論,就會得出一個模糊的答案。這時,教師再從“色盲基因存在于X染色體上,隨X染色體遺傳給后代“的知識點出發(fā),應用演繹推理的方法得出結論,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的印象加深,為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總之,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與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之間的關系互相聯(lián)系、互為前提,二者有機地統(tǒng)一于一個開放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授課的時候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種課內外資源,大膽地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參考文獻:
[1]崔紅霞.生物學生態(tài)課堂的建構策略摭談[J].生物學教學,2011(3).
一、引導學生明確思維目的
根據(jù)心理學研究表明,只有人類的思維才具有真正的目的性。生物課堂教學應當根據(jù)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教學目標,實現(xiàn)教學目標首先必須引導學生學會明確思維目的,明確思維目的,其實質就是通過分析未知和已知的矛盾,為最終解決矛盾找到恰當?shù)耐緩?。我們對已知和未知這兩個方面作全面的分析和綜合,讓學生在我們事先設置好的思維目標系列的指引、激勵下,通過分解、簡化、歸類等方法,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化整為零,從而明確為解決具體問題而設置的思維目的系列,縮小未知和已知之間的距離,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拾級而上,在不斷的成功中實現(xiàn)從未知到已知的飛躍。
明確一堂課的思維目的是重要的,而在長期的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明確思維目的,意義則更大。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思維能力不僅是各學科考查的重點,而且對自己將來的學習和工作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們常常告誡學生:體會一門課或一本書的思想精華有時可受益終身。知識的有效性是短暫的,而思想的有效性是長存的。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明確思維的目的,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思維的活力,提高思維的效率。
二、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僅要設法營造良好的思維情境,而且應指導學生怎樣去思考,讓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在生物教學中,啟發(fā)學生用辯證的觀點和邏輯方法對自然現(xiàn)象、實驗現(xiàn)象和其它感性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作出合理判斷和正確推理,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前提。
1.分析與綜合。
分析是把整體分解成若干部分,把復雜的事物分解為簡單的要素來認識、學習的一種思維方法。例如結構和功能的分析,物質與能量的分析,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的分析在生物學習中都有重要的意義。綜合是在分析學習的基礎上把整體的各個部分聯(lián)系成有機整體來認識學習的一種思維方法。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生物的新陳代謝,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功能等內容的學習都離不開分析和綜合。
2.歸納和演繹。
歸納是根據(jù)個別事物具有某種屬性而推論某類事物具有該屬性,從個別事物中概括出一般結論的一種邏輯思維方法。歸納法能從經(jīng)驗事實中找出帶普遍性的規(guī)律和原理,擴大和獲得新知識。演繹是從一般性原理出發(fā),按照一定規(guī)則得出個別具體事物的結論的邏輯思維方法,在科學證明、科學預見和構建理論體系方面有著顯著的作用。例如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是在大量的實驗基礎上得出的。在教學中可以用一些特別的例子引導學生歸納出其中的規(guī)律;然后應用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際中的更多現(xiàn)象,從而使學生更深入地掌握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
3.比較、分類和類比。
比較是在分析和綜合的基礎上確定這一事物與另一事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方法。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的本質特點和相互聯(lián)系。分類是在比較的基礎上按照事物的異同程度進行分門別類的思維方法。分類的實質,是為了認識事物之間種與屬的關系和聯(lián)系,它可以使大量繁雜的生物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為有序地學習生物創(chuàng)造條件。類比是在比較的基礎上,根據(jù)兩個或兩類對象在某些方面相似或相同,推知它們在其它方面也相似或相同,把其中的某一對象的有關知識或結論推廣到另一對象的邏輯方法。運用類比,陌生的事物可以轉化為熟悉的事物,通過類比能使已有的知識進一步得到鞏固,并向更深層次或更廣泛的領域遷移發(fā)展,使原有的知識得到提煉和升華,因此它在生物學學習的應用上十分廣泛。
三、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在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僅需要教師充分體現(xiàn)在指導系統(tǒng)中的主體作用,而且需要學生充分發(fā)揮在學生中的主體作用。現(xiàn)代教育強調把人作為發(fā)展中心,因此我們應積極幫助學生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善于質疑,勤思好問,注重反饋,學會反思,提高思維質量,為終身教育自主學習打好基礎。
1?郾善于質疑,勤思好問。
疑問是思維的契機,思維總是從解決某個問題開始的。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應從教會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開始,讓學生養(yǎng)成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學習的習慣。問題是思考的開始,又是思考的結果,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學生主動學習。我們要教給學生質疑的基本方法和途徑,如在反思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探索因果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歸類判斷中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類比、比較發(fā)現(xiàn)問題,從實際中發(fā)現(xiàn)問題,等等,同時對提不出問題,或提不出好問題的學生進行幫助,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并創(chuàng)造讓這一部分學生發(fā)問的機會,并善于抓住他們思維過程中的閃光點進行充分肯定,以增強他們的意志,提高學習生物的興趣。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我們要注重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改變傳統(tǒng)的滿堂灌的局面,通過質疑不斷把思維引向深入。
2?郾注重反饋,學會反思。
關鍵字:思維能力 思維障礙 發(fā)散思維 最近發(fā)展區(qū)
一直以來中學物理學科上課以教知識為主,每節(jié)課教師要按計劃完成既定的知識目標,每到考核教師時,通常也是以其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和程度來評價的。這使得教師在學生的思維方法指導方面不重視,致使學生解決問題時思考的角度單一,思維不靈活,不能充分挖掘問題的潛在條件,不能把已知的條件和已掌握的知識重組,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思路,總之,學生學習存在諸多思維障礙。
一、中學生常見思維障礙
1、思維定勢
例如圖1所示滑輪組,將480N的物體以0.3m/s的速度勻速提起,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200N(不計摩擦和繩重)。求:(1)滑輪組的機械效率;(2)若用該滑輪組將重600N的重物勻速提升2m時,拉力做的功。
解答:(1)動滑輪上繩子股數(shù)n=3,
η= = = =80%
(2)W′有用= G′h′=600N×2m=1200J
W拉= = =1500J
分析:學生錯解第二問是犯了思維定勢的錯誤,認為不同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不同,而同一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一定相同。事實上,在增加同一滑輪組提升的重物時,將增大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的比例,既增大機械效率。正確解法:由題意nF=G+G動,則G動=nF-G=3×200N-480N=120N,提起600N的物體時的拉力 =G+G動= =240N,拉力 做的功W拉= nh′=240N×3×2m=1440J。
2、解決問題時脫離實際
例如在一次考試中,有一名學生在計算熱機效率的問題時,由于中間過程計算錯誤,得出熱機的效率為80%,學生意識不到自己錯了,讓錯誤的答案留在試卷上,說明學生沒有考慮熱機的實際效率,熱機中蒸汽機的效率只有6%-15%,汽油機的效率為20%-30%,柴油機的效率為30%-45%,不可能達到80%,從而沒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不能及時糾正。
3、分散思維欠缺
例如八年級物理上學期經(jīng)常考查的一個知識點,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依次把點亮的蠟燭、凸透鏡、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無論如何移動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可能的原因是__。答案是:蠟燭可能放在了等于一倍焦距的地方了,即當u=f時,不成像;也有可能就是放在小于一倍焦距的地方,即當u
二、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我們知道,教材沒有提供明確的思維訓練內容,沒有系統(tǒng)的思維訓練練習,也沒有安排思維訓練的課時。而中學階段是學生思維高速發(fā)展的階段,如果讓學生自由發(fā)展,不利于中學生更好更快的掌握學習方法、學習內容。教師有目的的加以指導和給予適當?shù)挠柧殻瑫龠M學生細維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我建議從以下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 在課堂上注重知識的同時,更要注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生的思維能力往往是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因此,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啟迪思維,提出的問題要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否則不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只有使學生在他們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對提出來的問題能進行創(chuàng)造性比較、分析、綜合,最后得到正確的結論,這樣的問題才能啟動思維,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其次,要給學生留出充分的獨立思考和小組討論的時間,根據(jù)問題的難易和學生的思考、討論狀態(tài)控制時間,不能以教師的指導代替學生思考或小組討論,學生自己的努力思考、討論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獲得知識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過程。隨著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隨之得到發(fā)展。例如物理學科常用的思維方法有 :1.理想模型法2.累積法3.臨界法4.特值法5.類比法 6.控制變量法 7.綜合分析法8.圖象分析法9.假設法等。掌握這些思維方法一方面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加深了對學科知識的理解。
(二) 利用導學案,每天給學生留一個思維游戲。
思維的培養(yǎng)不一定非要在課堂上,也可以以"趣味題""試一試""你行嗎?"等的形式出現(xiàn)在導學案上,可以不出現(xiàn)在正文里,只占一個小角,甚至寫在頁腳的位置,第二天要給出正確的答案。思維游戲的選擇應注意幾個方面:1所選小游戲應具有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2、游戲內容應涵蓋邏輯學、心理學、概率論和博弈論等多方面的知識;3、游戲涉及的思維應包括發(fā)散思維、邏輯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逆向思維、綜合分析思維等;4、游戲的難度應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5、應集中在一段時間內進行一種思維的訓練,在學年內不同種類的思維訓練應循環(huán)進行。一個小游戲學生在享受樂趣進行挑戰(zhàn)的同時,思維就得到了鍛煉和發(fā)展。
關鍵詞:生物課堂; 思維導圖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10-026-001
思維導圖能結合運用顏色、圖像、符碼,協(xié)助我們記憶、整理知識,增進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讓我們的學習更輕松。所以我認為運用思維導圖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一、運用思維導圖,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
求知欲是人類的本能,學習是滿足求知欲的過程,學習動力源于“內在需求”。心理學家認為:真正深刻而穩(wěn)定的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教學中,讓學生自己用思維導圖(包括文字、數(shù)字、符碼、線條、顏色等)的方式把課堂內所要學習的內容畫出來,這就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主動參與和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滿足了學生受尊重的需要。學生一旦具有某種興趣,就成為主動性得以發(fā)揮的動力源泉,學生就會主動、深入地去探究和思考。在學習中,學生的主體性一旦得到滿足,就能主動承擔起學習的責任,從而使學習更加有效。另外由學生自主完成思維導圖,學生能夠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生才能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發(fā)揮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如:我在教高一的“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一課時,課前,讓小組準備好紙張(橫放)、彩筆(涂色)、細筆(關鍵詞)。課上,展示完本節(jié)課要達成的目標后,就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自主看教材的基礎上,畫出本節(jié)課內容的思維導圖,要求“中央圖”突出主題,“關鍵詞”提煉精準,“主干、分枝”層級清楚,“色彩”主次分明,“圖形布局”合理美觀。這樣,學生不是“看客”、“聽客”,更不是教師表演的道具,而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
二、運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我校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由4位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對學習內容進行討論探究的合作形式。在討論探究中普遍存在效率不高的問題,究其原因,在于小組人員參與度不高,參與討論并發(fā)言的總是那幾個“骨干”。利用思維導圖方式來組織討論探究,將有助于解決上述問題,從而提高討論效率。在教學中,教師篩選出有討論價值的問題,要求把整個討論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畫出來(每個學生可以有一個自己的符號框圖或顏色)。利用這種方法,可以鼓勵每個學生大膽陳述自己的觀點,每個觀點都可以在圖上一一展示。通過每個人使用不同的符號框圖或顏色,可以顯示出是否有一兩個人正在控制整個討論過程,而刺激其他人員多發(fā)言,從而激發(fā)學生積極探究,創(chuàng)新思維。當小組的討論完成之后,交流各個小組的討論結果,相互補充,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如:我在復習“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一課時,涉及到的知識點多,相互關系復雜,學生就是弄不清,這是一個難點。我就讓學生小組討論,并把討論過程中的觀點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畫出來。經(jīng)過討論、交流、修補,最后形成了這樣的思維導圖:中央圖――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主干1――酶與ATP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一級分枝――細胞代謝、酶、ATP;主干2――光合作用,一級分枝――概念、探究歷程、過程、實質、意義、影響因素及應用;主干3――呼吸作用,一級分枝――概念、方式、過程、實質、意義、影響因素。這樣問題也就有效解決了。
三、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及時鞏固和積累知識
多數(shù)時侯,我們不能及時的進行總結和回顧,浪費了大量的記憶資源。而思維導圖則可以通過思維的圖像化,快速的利用資源,誘發(fā)新的創(chuàng)意。思維導圖建立的思維系統(tǒng)幫助我們運用一套簡單方法,迅速便捷的歸納和整理??傮w來講,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進行及時的回顧,比如上完一堂課后的畫圖總結過程。按知識模塊繪制思維導圖,有利于幫助學生從整體上了解、把握本單元的重要概念和知識體系。用分層級的線條連接概念,可以起到提示知識重點,搭建多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有利于知識體系的形成,從而達到提高學習、記憶效率的功效。如:我在教《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時,由于涉及到的知識點分散,概念多,和前面所學的知識聯(lián)系多,內容之間關系復雜,學生學后有點迷糊,于是我就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思維導圖的形式來回顧總結所學的內容,結果就產生了這樣的一張思維導圖(見下圖)。